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陕北沙区沙蒿障蔽的营造技术,即沙蒿品种选择、黑沙蒿移植苗规格、沙蒿障蔽的营造季节、沙蒿障蔽栽植方法以及沙蒿障蔽的管护和平茬技术。  相似文献   

2.
乌兰布和沙漠5种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乌兰布和沙漠黑沙蒿、沙冬青、白刺、柠条锦鸡儿和梭梭5种灌木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并通过测定灌木叶片(同化枝)的δ13C值,分析4种C3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白刺在夏初和秋末主要利用土壤浅层30~60cm的水分,而其他4种灌木则随着季节的变化选择性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白刺在夏初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秋末(P0.05),黑沙蒿、沙冬青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则比较稳定;沙冬青、白刺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黑沙蒿。  相似文献   

3.
【目的】目前,针对宁夏荒漠草原上灌木群落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较少,通过探究宁夏荒漠草原固定沙地不同坡位下典型植被油蒿群落多样性和空间分布,为宁夏荒漠化防治与草地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上坡位(L1)、中坡位(L2)、下坡位(L3)等3个不同坡位下的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对不同坡位油蒿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比较,采用点格局分析中O-ring函数,分析不同坡位下油蒿种群的数量特征和分布类型。【结果】不同坡位下油蒿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L1(25种)> L2(15种)> L3(14种),随着坡位的下降,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坡位下油蒿种群在0~1 m尺度范围,为均匀分布;在1~10 m尺度范围,为随机分布。【结论】(1)该地区植物主要由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组成,不同坡位显著影响油蒿群落植物多样性。(2)不同坡位下油蒿种群的分布类型基本相同,但其群落优势种有所差别。随着坡位由高到低,植物物种数大小顺序为:L1> L...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标桩法对陈巴尔虎旗沙化草原植被及风蚀量的年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3种植物对草原沙化的响应比较敏感,可作为草原沙化的指示性植物;沙埋和风蚀是造成草原沙化及沙化面积扩张的最主要途径,且与季节有关;不同沙地类型对风蚀量影响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5.
依托《中国主要荒漠植物群落调查》项目,对乌拉特后旗的灌木和半灌木群落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区63个样地中,有36个灌木群落,10个半灌木群落,以及15个共优半灌木、灌木群落,2个草本群落。说明灌木、半灌木为乌拉特后旗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乌拉特后旗灌木、半灌木种群以聚集型分布为主,说明乌拉特后旗荒漠草原内的灌木种群由于生境条件匮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的传播种子方式;白刺与鹰爪柴种群,霸王与鹰爪柴种群在大尺度范围内,二者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二者协调共存;白刺种群与黑沙蒿种群两优势种群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为白刺与黑沙蒿种群提供环境资源的生境资源分布差异较明显,两者为争夺环境资源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我国风沙区的飞播造林种草始于1958年。陕西榆林于1958年7月11日至8月11日,在90%以上为流动沙地的城西沙、东沙和西北沙撒播沙蒿、柠条、草木栖314,700亩,用种439,010斤,每亩播量1.4斤。从而揭开了陕北沙区飞播的历史。一、1958—1961年为榆林飞播造林种草初期阶段1958年,我国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造林种草的形势下,全国有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等六省(区)在风沙地开展了飞播造林种草工作。陕西榆林在1958、1960、1961三年内飞播了987,570亩,用种888,966斤,采用的植物种有黑沙蒿、白沙蒿、草木栖、苜蓿、柠条、牛荆子、扫钱子等7种。试验内容:选择飞播植物种、选  相似文献   

7.
我国幅原广大,土地辽阔,小麦产地覆盖面广,品质千变万化,不少地区小麦存在着筋力差的缺陷,影响着人民的膳食质量。本人在实践中发现野生植物沙蒿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用于面粉中,可增加其筋力。沙蒿系沙漠中生长的菊料蒿属植物,可分为黑沙蒿、白沙篙、黄沙蒿等,其茎叶鲜嫩时可食,《本草纲目》载其籽粒可入药。本面食品改良剂含有(重量分数),沙蒿粉42~48,海藻酸钠4~8,食用淀粉或面粉48~52、其中的沙蒿粉是沙蒿籽经去杂、脱脂、脱色、粉碎、辊磨而成,面粉优选标准粉,海藻酸钠可在市场上购到。本面粉改良剂制备过程如下:取籽…  相似文献   

8.
以鄂尔多斯及神木县采煤塌陷区的沙漠治理植物黑沙蒿为研究对象,采用TY8000伺服式强力机研究其根系的易损部位及易损荷载类型。结果表明:在1~5 mm径级范围内,黑沙蒿直根及侧根分支处的抗拉力、抗折力均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均与根径呈幂函数负相关。在各部分试验根中,平均根径分布规律均为:相邻上级直根侧根分支处相邻下级直根,其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的差异均表现为:相邻下级直根侧根分支处相邻上级直根,在2种受力形式下,侧根分支处抵抗外力能力均优于相邻上级直根,弱于相邻下级直根。黑沙蒿直根及侧根分支处的抗拉力均大于抗折力,抗拉强度均大于抗折强度,说明,黑沙蒿直根及侧根分支处抵抗轴向拉力的能力均优于抵抗径向折力,其易损荷载类型为径向折力。  相似文献   

9.
草原在呻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庚晋  周洁 《河南林业》2002,(6):31-32
草原退化令人胆寒 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12个省(自治区)的398个县(旗、市)。上述地区土地总面积共计490.39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274.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草地的69.8%,而退化草原面积137.77万平方公里,占50.24%。草原退化总的表现是植被衰退,产草量降低,有毒有害的劣等草滋生,风蚀沙  相似文献   

10.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钻蛀性害虫包括沙蒿圆吉丁虫(Sphenoptera sp.)(鞘翅目:吉丁虫科)、沙蒿大粒象(Adosopius sp.)(鞘翅目:象甲科)、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鳞翅目:木蠹蛾科)和一种卷蛾科(Tortricidae)蛀茎害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阎伟等,2009a;2009b),且有大面积暴发的趋势.它们主要以幼虫危害油蒿根和茎基部,在根茎内钻蛀隧道,破坏木质部而导致油蒿死亡.因其只在成虫期行裸露性生活,营隐蔽性生活时间很长,监测和防治都极为困难.油蒿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半灌木植物,亦称黑沙蒿,属菊科植物,是毛乌素沙地中分布最广泛的沙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遍见于半固定与固定沙丘沙地,是沙地天然植物群落,具有耐沙埋、抗风蚀、耐贫瘠、分枝和结实性能好的特性,对毛乌素沙地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北京大学地理系等,1983;张新时,1994;杨洪晓等,2004;张德魁等,2007).目前对油蒿钻蛀性害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宁夏盐池县油蒿钻蛀性害虫的主要天敌为寄生于幼虫的一种蒲螨(Pyemotes herfsi)(蒲螨科Pyemotidae)(马立芹等,2008)和啄开根部捕食幼虫及蛹的斑翅山鹑(Perdix dauuricae).为探讨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理技术,2006-2008年在宁夏盐池县对4种油蒿钻蛀性害虫及其寄生性天敌蒲螨和斑翅山鹑啄痕的空间格局进行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11.
在毛乌素沙地采用样线法调查了油蒿植冠下生物结皮分布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蒿植冠下生物结皮厚度分布不均匀,生物结皮厚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距油蒿根部20 cm处,厚度值为0.84 cm,20 cm处向外生物结皮厚度呈环带状降低,距离每增加10 cm生物结皮厚度平均下降约0.07 cm。东南方向上生物结皮分布半径长于其他3个方向,西北方向生物结皮分布半径短于其他方向;距油蒿根部相同距离处东南方向生物结皮最厚,西北方向生物结皮最薄。油蒿植株下生物结皮的分布与枯落物的分布关系密切,枯落物是影响油蒿植株下生物结皮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枯落物的分布又受到油蒿植冠形态和当地风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白沙蒿又称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属于菊科蒿属的半灌木植物。白沙蒿生长在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在流沙地区均有大量的分布,有深长的主根,同时具有发达的水平发展的侧根。地上部分割取可作沙障,用作薪炭材料,也可用作绿肥,又是流动沙丘荒漠草场主要的植物组成之一。种子磨粉掺于面中可食,种子捣烂可作涂料,但其最大的价值是榨油,因油的碘值较高,多用于工业用油,去色除味后可供食用。适宜于流动沙地生长,是我国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固沙的优良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抑花1号(YH-1)、赤霉素(GA3)、6-苄基腺嘌呤(6-BA)和a-萘乙酸(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开花行为进行干扰,分析黑沙蒿头状花序数量变化及抑花率.结果表明:YH-1的抑花效果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在0.50%浓度时抑花...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昌都市芒康县的草原生态资源现状,包括草原类型资源分布、草地资源退化现状、畜牧业发展现状、草原防火基础设施现状及科研监测现状;进一步总结了芒康县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工作成效及经验,提出了芒康县草原保护与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的必要性和意义,为芒康县下一步草原保护与建设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具有相似草原资源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四期TM卫片,通过实地验证,对呼伦贝尔沙地境内的耕地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为遏制草原开垦、防止草原荒漠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黑沙蒿根径1~5 mm根系为研究对象,使用TY8000式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探究直根和分叉根的轴向抗拉力与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沙蒿根系可缓冲和调节自身所受轴向拉力;不同径级下粗根敏感性均值强于细根,径级越大敏感性越稳定,相同径级下直根敏感性均值强于分叉根,直根敏感性更稳定;黑沙蒿根系敏感性最大值与径级呈幂函数负相关,直根:y=4.0804x^-1.061,R^2=0.9508,P<0.05;分叉根:y=5.5672x^-1.141,R^2=0.9393,差异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921.2万亩。与第三次监测结果相比,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6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减少了9万亩,呼伦贝尔沙地沙化趋势首次出现了逆转。呼伦贝尔沙地是全国四大沙地之一,长期以来草原退化面积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一半。  相似文献   

18.
草原造林是稳定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试图从土壤特性变化和风蚀积沙作用方面探讨草原人工造林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明显改善;草原造林能够明显减少林缘外围土壤风蚀,而在林内积沙,阻止长距离输沙.同时,由于草原植被退化,引起严重的土壤风蚀,导致草原土壤性质恶化和表层粗砾化,而草原地区合理造林对保护草原土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森林植被的变迁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详地,祖国文化的摇蓝。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土地得不到合理利用,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从历史资料的记述,森林植物的残遗及森林分布的现状,可推知在古代陕西境内广泛分布着森林植被。自北而南是:灌丛草原—在广漠的高平原上,有丰美的草场和灌丛,在一些岗丘和河谷里生长着松柏、杜松与杨柳林。现在广泛分布的沙柳、毛乌柳、沙蒿等应是沙平地  相似文献   

20.
东胜县的巴彦敖包公社,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西北部,并受库布齐沙漠南侵的危害,这里被称为“握手沙漠地带”。当我们驱车来到这里,呈现我们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道道沙梁上沙柳、柠条、沙蒿、沙米丛生,梁下杨、柳、榆树挺拔,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