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品种、密度和整地方式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各因素不同组合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栽植密度和不同整地方式对刺槐成活率、苗木质量指标影响显著。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的首选培育方案为普通刺槐,栽植密度1.5 m×1.0 m,全面整地;其次为普通刺槐,栽植密度1.5 m×1.0 m,穴状整地植后扩穴。3种不同整地方式单位面积造林成本差异不大,以机耕整地造林成本最低,穴状整地栽植后扩穴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2.
紫椴不同造林密度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龄20年生6种造林密度的紫椴人工林固定试验样地调查数据分析表明,造林密度对保存率、树高、直径、直径分布、材积、蓄积均有明显影响。相同造林方式中,1.5m×1.5m株行距的中等密度保存率均高于其它两种密度,林分蓄积最大。研究结果表明,1.5m×1.5m株行距单株栽植是适宜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3.
巨桉造林密度与整地规格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永安国有林场 5 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与不同整地规格的巨桉人工林进行连续 6a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造林密度对巨桉的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而胸径和单株材积则随着林木株数的增加而减少 ;初植密度以 16 6 7株·hm-2 的蓄积量最高 ,初植密度为 1333株·hm-2 的效益最好。不同挖穴规格对巨桉生长早期有影响 ,但随着林龄的增加差异越来越小 ,穴规格以 6 0cm× 40cm× 40cm的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4.
何翠 《吉林林业科技》2009,38(5):48-48,53
山杏是吉林省西部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山杏直播造林时,一般选择山坡地和沙荒地,整地可采用全面整地、带状整地、穴状整地三种方式,春季或秋季播种均可,播种方式可采用穴播或条播,播种量为每公顷10 kg左右,株行距以1.0~1.5 m×3.0~4.0 m为宜。  相似文献   

5.
巨桉造林密度与整地规格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永安国有林场5.5a生不同造林密度与不同整地规格的巨桉人工林进行连续6a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巨桉的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而胸径和单株材积则随着林木株数的增加而减少;初植密度以1667株/hm2的蓄积最高,初植密度为1333株/hm2的效益最好.不同挖穴规格对巨桉生长早期有影响,但随着林龄的增加差异越来越小,穴规格以60cm×40cm×40cm的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6.
杉木团状造林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团状造林试验表明:团林造林比单株造林的10年生杉木林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可增加11.58%~46.30%,每公顷经济收入可增加1562~7987元,且可方便间伐抚育,其中一穴2株式造林效益最为突出。在分析团状造林效益的机理后提出了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低丘红壤上设立湿地松纸浆林每公顷900~2 700株的5种初植密度随机区组试验,8年的结果表明,随造林密度增大,林分胸径、冠幅、活冠层长度和单株材积减小,不同密度间有显著差异;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8龄时每公顷初植密度2 250株以上的林分已到间伐始伐期,但间伐下的小径材无造纸价值。结合造纸利用分析,每公顷1 350~1 800株是湿地松纸浆林较适宜的初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经过连续多年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不同造林密度、不同覆盖保水对辐射松(Pinus radiataD.Don)造林及幼林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地带采用水平沟、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造林成活率提高2.4~7.8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0~7.6个百分点,高生长量提高7.8 cm~28.4 cm,地径生长量提高0.28 cm~0.84 cm。(2)水平沟整地比短册状、穴状整地0~100 cm土壤层含水量全年分别提高1.29个百分点和2.08个百分点,旱季分别提高1.36个百分点和1.37个百分点,雨季分别提高1.16个百分点和2.87个百分点;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0~100 cm土壤层含水量全年提高0.80个百分点,旱季提高0.01个百分点,雨季提高1.72个百分点。(3)采用1.5 m×2.0 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9年生火炬松(Pinustaeda)不同造林密度对比试验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树高生长无显著差异但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和公顷蓄积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公顷蓄积随密度加大而增加,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从林分结构来看,以密度为1666株/hm2较为合理,平均胸径为115cm,≥10cm的林木株数占总株数的90%,而密度为4444株/hm2的平均胸径仅为8.8cm,≥10cm的林木仅占38.9%。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杉木香樟采用混交、纯林不同模式整地造林,苗木种植之后成活率较高。幼林经过4 a的经营管理,结果显示:试验地Ⅰ每公顷的苗木成活率,幼林4 a生的林木每株平均树高、地径、树冠、单株材积、每公顷蓄积,分别比试验地Ⅱ、Ⅲ每公顷成活率分别提高3.7%~11.0%。幼树生长株树分别保存率提高1.0%~12.8%,幼林4a生生长的林木每株平均树高提高5.8%~8.9%,地径粗15.7%~17.47%,树冠大7.4%~3.6%,单株材积大42.9%~33.3%,每公顷蓄积多46.36%~54.13%。可见杉木香樟不同方式整地造林经营模式,4a生混交林林木的生长量,均比杉木香樟纯林林木的生长量有所高,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造林株行距(A)、不同整地挖穴规格(B)对南方红豆杉人工造林成活率、幼林高度及地径生长量的影响差异,试验结果表明:2.0 m×2.5 m造林株行距(A)+60 cm×50 cm×40 cm整地规格(B)最好,1年生幼林平均成活率达95.6%。  相似文献   

12.
北方地区特别是风沙严重的地区春旱、虫害是影响造林成活的两个重要因素 ,采用分步移栽错季造林技术 ,则可巧妙地解决春季造林干旱及象甲、金龟子为害严重的问题 ,造林成活率几近10 0 %。1 造林整地该造林技术同其它造林方式一样 ,先按规划设计的株行距进行挖沟或穴状整地 ,挖沟宽度 80~ 10 0cm ,深 80cm ;穴状整地长、宽、深各 80cm ,结合施肥将表土 (熟土 )回填到沟 (坑 )底 ,心土 (生土 )放上面 ,浇水沉实。2 分步移植春季造林时期 ,苗木萌动之前 ,先将苗木移植到容器袋 (纤维袋、塑料袋、纸袋 )或编织筐内。容器袋规格以直径 3 0~40…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广东省郁南县西江林场设置了4种株行距(1.7 m×4 m,2.0 m×4 m,2.5 m×4 m,3.0 m×4 m)试验,分析不同造林密度(1470、1250、1000、833株 ·hm-2)对0.8~7.8 a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除0.8 a生的林分保存率外,其它年龄的林分保存率均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470株 ·hm-2与其它3种密度间的林分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高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较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逐步递减,1470、1250株 ·hm-2与其它两种密度间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在2.8~7.8 a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7.8 a生时,以1250株 ·hm-2为造林密度的林分蓄积量最大,达195.0 m3·hm-2,分别比造林密度为1470、1000、833株 ·hm-2的林分高16.28%、5.86%和14.37%.以获得较高的林分蓄积量为目标,初步推荐1000~1250株 ·hm-2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4.
1985~1988年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委托省林科所推广毛白杨育苗、造林技术。四年来推广毛白杨育苗8.47公顷,总产合格苗42.9万株,栽植毛白杨6.8万多株。毛白杨扦插育苗成活率在80%以上,3年生毛白杨树高6.70m,胸径7.5cm。现将推广及试验情况报道如下。育苗技术推广措施1.育苗地的选择与整理要选择肥沃、深厚的沙壤土,且灌水方便。每公顷施土肥60吨。细致整地,做到床面平整,土壤疏  相似文献   

15.
在相同立地条件的杂种落叶松试验林中设置4种造林密度,研究造林密度对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有显著影响,对林分平均高和公顷蓄积的影响不显著.由密度效应模型模拟出杂种落叶松的最佳密度,综合成活率、保存率和成本等因素,造林密度以4 4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山旱区柠条播种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地。荒坡丘陵地(坡度大于30°)主要采取沿等高线布穴挖鱼鳞坑整地方式,规格一般为40cm×20cm×30cm,鱼鳞坑的土埂高20cm。每亩挖穴一般为167~222穴。平坦荒地不需要提前整地,播种时按2m×1.5m或2m×2m的株行距品字形布穴,坑穴规格15cm×15cm×10cm。退耕地在播种的前一年进行全面整地,机耕深度要达到30cm左右。种子的选择和处理。用于造林的柠条种子应选择饱满、均匀、具有光泽且颜色呈黄绿色或米黄色无病虫害的种子,千粒重需要达到35g以上。为了促进发芽、减少鼠害,播前用30℃水浸种12~24小时,捞出后用10%的磷化锌拌种。造林时间。只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辽西干旱地区油松造林适合的穴植方式,试验设计了单株、双株和3株3种不同的穴植方式,比较了其造林的效果及成本,结果表明:造林当年,3种穴植方式造林成活率差别不大,造林2~3年后,成活率有极显著差异,以3株穴植的保存率最高,达87.2%,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造林成本也以3株穴植的最低,为3750元·hm^-2。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土壤厚度、海拔高和整地、栽植方式、造林密度、抚育方法、混交类型是影响黄山松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和技术措施。黄山松造林时,除采用全面或带状整地、大穴栽植、初植密度每公顷4500—6750株外,还要及时对幼林松土抚育或林粮间作,并在立地条件差的山坡中上部因地制宜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垦整地和穴状整地二种整地方式对南方红豆杉山地造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穴状整地方式对株高年生长量的影响极显著大于全垦整地方式;不同整地方式对成活率、地径生长影响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雨季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季是一个主要造林季节 ,特别是太行山区冬季降雪稀少 ,春季干旱少雨多风 ,每年的 7~ 8月份是降水集中的多雨季节 ,温度高、湿度大、墒情好。为了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 ,搞好造林 ,提高造林成活率 ,笔者就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要点谈一点粗浅的想法。1 合理整地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 ,次年造林 ,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的确定 ,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 ,尽量减少破土面 ,因地制宜 ,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 2 5°坡以上的地段 ,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 ,穴径 30~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