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BBTV两个株系DNA组分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在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寄主范围上存在明显差异的NSP株系和NS株系的代表分离物(广州天河分离物和高州分离物)的DNA组分1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个代表分离物的DNA组分1全序列、ORF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异率分别为3.2%、3.1%和2.8%,从而进一步确证了可以用寄主范围来作上述2个株系的鉴定。此外,这2个株系的DNA组分1、ORF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肖火根等报道的中国(广东)分离物、以及亚洲组和南太平洋组各分离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S株系与肖火根等报道的中国(广东)分离物的亲缘关系很密切;这2个株系与亚洲组各分离物的差异均较小,而与南太平洋组各分离物的差异均较大,它们应属亚洲组。  相似文献   

2.
 调查结果表明,各地病株的症状基本相同,所以只能在每个产区各采集10~15个标样(8个产区共111个标样),在室内用香蕉交脉蚜分别接种,分离后称之为分离物,其后又从上述8个产区的分离物中随机选取各1个代表分离物作为毒源保存株和接种毒源。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菌的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1~2004年对采自海南省各市县香蕉种植区发病的1 8个香蕉和粉蕉假茎枯萎病菌分离物进行了培养性状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香蕉和粉蕉假茎枯萎病菌的分离物不仅在培养特性上存在明显区别,且在致病性上也存在强、弱2种不同类型:即致病性极强的4号生理小种和致病性相对较弱的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4.
香蕉束顶病毒DNA组分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基因组中至少含有6个DNA组分,栽们实验室已经对BBTV广东2个株系(NS和NSP)基因组中的DNA分组1、3、6进行了测序和报道。现又对NS和NSP的DNA组分2分别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测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香蕉枯萎病菌菌株FOCAAA9(来自香蕉)和FOCABB1(来自粉蕉)进行培养试验和接种试验;在含粉蕉和香蕉组织浸提液的培养基上2个菌株的培养性状、菌丝生长速度、孢子形态、大小型孢子比率和产孢量显示出差异;接种结果FOCAAA9能侵染香蕉(MusaAAA)品种巴西蕉、红香蕉和台蕉引起枯萎病,而FOCABB1对3个香蕉品种无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侵染香蕉和粉蕉的古巴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E.F.Smith)Snyder]存在生理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黄瓜花叶病毒2个分离物的亚组鉴定及株系分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黄瓜花叶病毒甜菜分离物CMV-XJ1和CMV-XJ2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利用RT-PCR对接种寄主植物进行了检测。RT-PCR产物的RFLP结果显示,2个病毒分离物的MspⅠ酶切图谱与CMV亚组Ⅰ病毒的酶切图谱很相似,但经EcoRⅠ酶切后出现显著差异;进一步对2个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表明,CMV-XJ1和CMV-XJ2归属CMVIB亚组,二者存在着株系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分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香蕉枯萎病菌菌株FOCAAA9(来自香蕉)和FOCABB1(来自粉蕉)进行培养试验和接种试验;在含粉蕉和香蕉组织漫提液的培养基上2个菌株的培养性状、菌丝生长速度、孢子形态、大小型孢子比率和产孢量显示出差异;接种结果FOCAAA9能侵染香蕉(Musa AAA)品种巴西蕉、红香蕉和台蕉引起枯萎病,而FOCABB1对3个香蕉品种无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侵染香蕉和粉蕉的古巴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ilse(E.F.Smith)Snyder]存在生理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香蕉束顶病毒NSP株系DNA组分5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香蕉束顶病毒(BBTV) NSP株系DNA组分5的全基因,该基因全长为1013 nt,具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61个氨基酸。NSP株系与南太平洋组澳大利亚、夏威夷、埃及分离物DNA组分5核苷酸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介于88%~89%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介于76%~79%之间,借助进化树分析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发现NSP株系组分5同样含有保守的与植物体内Rb蛋白结合的、能够调节寄主体内DNA复制相关蛋白积累的功能基序——LYCDE;并预测了蛋白质二级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危害马铃薯安全生产的重要病毒。近年来,危害我国马铃薯的PVY株系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PVY重组型株系尤其是PVYNTN-NW SYRI和SYRII型成为优势株系,但与传统株系分离物相比,优势株系分离物在不同寄主上的侵染性及其致病力还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PVYN株系代表性分离物PVYN605和PVYNTN-NWSYRI型分离物GZ在本氏烟、普通烟和辣椒上的侵染性,比较了二者在本氏烟和普通烟上的致病力。结果表明,PVYN605和PVYNTN-NWSYRI-GZ分离物均能侵染本氏烟和普通烟,并在普通烟上引起叶脉坏死;PVYN605不能系统侵染辣椒品种‘特大牛角王’,而PVYNTN-NWSYRI-GZ可系统侵染辣椒品种特大牛角王。PVYNTN-NWSYRI-GZ在本氏烟细胞间的移动速度明显慢于PVYN  相似文献   

10.
大豆花叶病毒的株系鉴定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作者用江苏省大豆重花叶(S_A)、轻花叶(S_B)、黄斑坏死(S_C)、顶枯(S_E)以及黑龙江的黄斑花叶(S_D)和顶枯(S_F)的分离物,在菜豆品种“Top Crop”的离体叶鉴定都产生局部枯斑。6个分离物都可以由几种蚜虫(桃蚜、萝卜蚜、苜蓿蚜)传毒,温度钝化点在50~55℃或55~60℃之间,稀释限点为10~(-2)或10~(-3),体外存活期(室温在25℃以上)为24~36小时,电镜下粒体形态都是线条形,它们的寄主范围都很窄,只侵染豆科植物中的少数几个种。这6个分离物都属于大豆花叶病毒。但是它们的寄主范围和在大豆品种上的反应有所不同、S_A和S_B对扁豆的侵染力很强,S_D和S_F不侵染扁豆,S_C和S_E侵染力居中,S_A和S_B在菜豆品种家雀蛋上发生系统花叶,其余四个分离物只在接种叶上出现黄斑和叶脉坏死。温室内测定了37个大豆品种或品系对6个分离物的反应,没有对6个分离物都免疫的品种,6个分离物在1138—2、493—1等9个品种都出现系统花叶,在合丰23、南农133—3、齐黄1号、徐豆1号和科系8号上,6个分离物的反应有稳定的明显的差异。根据6个分离物在大豆品种、扁豆和菜豆(家雀蛋)上的症状反应,认为6个分离物是大豆花叶病毒的6个不同株系,S_A和S_B的性状相似。室内测定同一个株系在不同品种上反应的症状不同,例如南京重型花叶S_A,轻花叶S_B在许多品种上出现系统花叶但在齐黄1号和徐豆1号上形成系统枯斑。黑龙江的顶枯S_F只在合丰23等少数品种上出现顶枯症状,多数品种是系统花叶。因此,症状类型不能代表株系的特征、而是株系与品种组合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我们认为用症状的表现来作为株系的名称是不一定确切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香蕉束顶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香蕉束顶病毒(BBTV)的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了检测香蕉束顶病的间接ELISA方法,其检测香蕉病组织汁液的最大稀释度为1:1280,健康香蕉组织汁液无非特异性反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了采自广东、广西9个市(县)的香蕉产区的80个大田香蕉束顶病样本和25个荫棚香蕉试管苗样本,其中大田样本BBTV的带毒率为76.5%,试管苗样本的带毒率为8.0%。香蕉束顶病株不同部位BBTV含量检测表  相似文献   

12.
Isolates of Banana bunchy top virus (BBTV), which causes bunchy top disease in bananas, were collected in field surveys on seven islands in Okinawa Prefecture, Japan. From 44 banana samples, one isolate from each island was selected, and the DNA-1 and DNA-3 components were sequenced. Analysis of the major common region of DNA-1 showed that BBTV in Okinawa belongs to the Asian group of BBTV. DNA-1 and DNA-3 analysis revealed that Okinawan BBTV had a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isolates from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than with some isolates from China and Vietnam. All the Okinawan BBTV isolates had high homology i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DNA-1 and DNA-3 (%) because of a single, recent BBTV invasion of this area.The nucleotide sequence data reported are available in the DDBJ/EMBL/GenBank databases under the accession numbers AB108449 – AB108458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蕉枯萎病在广东省东莞市发生严重,为了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蔓延,生产上急需明确大蕉枯萎病的病原。本研究收集了我国华南地区的12株大蕉枯萎病病原菌及19株包括1号及4号生理小种的单孢菌株,以来源于澳大利亚的1号、2号、3号和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以及4株非病原尖孢镰孢菌作对照,通过病原菌形态鉴定、致病性测定、4号小种(Foc 4)及热带4号小种(TR4)的分子特异检测、以及基于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大蕉枯萎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对我国华南地区不同来源的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遗传发育关系及致病性分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引起大蕉枯萎病的病原菌主要是1号生理小种或者是与1号生理小种亲缘关系较近的一个新的系统发育谱系,该谱系可能为 1 号生理小种变异演化而来;(2)大蕉枯萎病病原菌对大蕉和粉蕉都有较强的致病力,但不能侵染香蕉;我国的1号小种存在一定的分化,其中有一个类群只能感染粉蕉,另一个类群既能感染粉蕉也能感染大蕉;(3)大蕉与粉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在致病性及遗传发育关系上都存在一定的交叉和分化。  相似文献   

14.
香蕉束顶病毒的寄主及其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种测定结果表明:香蕉、粉芭蕉和大蕉等是香蕉束顶病毒的寄主,但美人蕉、芋头、艳山姜、芭蕉芋、姜黄、长春花、甜瓜等其它24种供试植物不是该病毒的寄主。研究结果还认为:在福建省香蕉产区,香蕉束顶病流行的主要侵染源为香蕉病株,而粉芭蕉和大蕉等病株则可在病区中病害的长期定殖和流行起重要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这些研究结果对该病害的流行学和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Exposure of banana bunchy top virus (BBTV)-infected plantlets of Cavendish banana to 40°C for 16 h daily for periods of up to 5 weeks did not free them from BBTV. However, BBTV was less readily transmitted by aphids from treated plants than from untreated controls. The same heat treatment applied for up to 12 weeks also failed to eliminate the virus from BBTV-infected tissue. When similar BBTV-infected tissue was cultured for 3 months at 35°C some of the buds started to produce healthy looking plantlets. Five out of 11 cultures produced healthy-looking plantlets in 6 months. Crude extracts from the leaves of these plantlets did not react with a monoclonal antibody prepared against BBTV. When heat-treated, healthy-looking plantlets were inoculated with viruliferous aphids all plants developed bunchy top symptoms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not resistant to BBTV.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and low concentration of virus after treatment at high temperature leads to BBTV-free primordial cells which in turn may develop into healthy plantlets.  相似文献   

16.
侵染广东番茄的番茄褪绿病毒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东番茄上发现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褪绿,叶脉颜色变深及叶片增厚等症状。利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HSP70基因的两对特异引物对番茄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从所采集的6份病样中均扩增到预期大小的DNA特异片段。对其中1份样品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包括1个长度为1 665个核苷酸的完整病毒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ToCV HSP70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广东番茄受到了ToCV的侵染。但ToCV广东番茄分离物的HSP70序列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各分离物的同源性均低于82%,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与塞浦路斯tomato、约旦JU_20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为81.8%。这是ToCV在广东发生的首次报道,也是该病毒HSP70基因序列存在显著差异分离物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7.
香蕉束顶病毒海口分离物基因组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口香蕉束顶病株的幼嫩假茎和叶片总DNA为模板,通过反向PCR法克隆了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海口分离物(命名为BBTV-HaiKou)的6个DNA组分的全长序列。结果表明,DNA1~6序列全长分别为1106、1040、1058、1040、1013和1082nt。各组分非编码区各包含一个茎环共同区和一个主要共同区,同源性分别为91.55%和88.45%。各组分编码区均编码一个开放可读框(ORF),其中DNA1 ORF内部还有一个小的ORF。序列分析表明,BBTV-HaiKou分离物与其它分离物间的DNA1最为保守,DNA2变异最大。DNA1组分核苷酸序列与亚洲组、南太平洋组各分离物及ABTV (Abacá bunchy top virus)分离物同源性分别为93.1%~99.1%,89.6%~90.7%和76.2%~77.4%,相应的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BBTV和ABTV中分别为93.4%~100%和85.7%。根据Karan等的分类方法,确定BBTV-HaiKou分离物属于亚洲组成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 SLCCNV)是一种植物单链DNA病毒, 属于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在自然条件下该病毒可以侵染多种葫芦科作物, 如南瓜?甜瓜等?该病毒由烟粉虱进行持久性传播, 是影响瓜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2021年4月-5月, 安徽省太和县温室大棚中的南瓜叶片出现斑驳?皱缩?卷曲以及植株矮化等现象, 我们采集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南瓜病叶样品以及烟粉虱虫体进行RT-PCR鉴定, 结合测序结果鉴定危害南瓜的病毒为SLCCNV?为了进一步明确安徽太和地区SLCCNV的系统进化特征, 我们测定了SLCCNV的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CP)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表明安徽太和县所检测到的SLCCNV分离物与中国广东和海南地区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 并且与越南?菲律宾?柬埔寨?泰国等一些国家的分离物处于同一个大分支, 存在较小的地域差异性, 而与印度和孟加拉国地区的分离物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处于不同的大分支?本研究是安徽省SLCCNV侵染南瓜的首次报道, 期望为该病害的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