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氮、磷、铁、硅等营养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硅酸钠为硅源,其硅的最佳浓度为10mg/L;3种不同氮源中,硝酸钠培养牟氏角毛藻最佳,其氮的最佳浓度为30mg/L;2种磷源中,磷酸二氢钾培养牟氏角毛藻最佳,其磷的最佳浓度为0.5mg/L;在2种铁源中,柠檬酸铁培养牟氏角毛藻最佳,其铁的最佳浓度为0.2mg/L。  相似文献   

2.
牟氏角毛藻的生产性培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耐高温单细胞藻类,在泥蚶、牡蛎等贝类育苗生产中,角毛藻作为贝类幼体的优质饵料,与其它单胞藻相比具有耐高温、繁殖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所以角毛藻的顺利培养,将是贝类育苗成功的保证。角毛藻的培养方式与其它单胞藻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于其它单胞藻培养的关键技术,笔者通过几年的藻类培养生产实践,总结出牟氏角毛藻大面积培养的一些实用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牟氏角毛藻属耐高温种类,适合夏季培养,是双壳贝类、海胆、海参、甲壳类等幼体的优质饵料。本研究以f/2培养基为基础,对牟氏角毛藻重要生长因子CO2和氮源类型进行优化,探索符合其规模化生产的模式。一、材料与方法1.藻种牟氏角毛藻为本公司保存,生产性状优良,无杂藻,无污染。2.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牟氏角毛藻属于硅藻门、中心藻纲、盒形藻目、角毛藻科、角毛藻属,细胞较小,多为5~7微米,大部分呈单细胞,有时2~3个细胞组成链状,属耐高温种类,适合夏季培养,是双壳贝类、海胆、海参、甲壳类等幼体的优质饵料。目前,牟氏角毛藻和海链藻在南美白对虾育苗的育苗过程中被广泛用作开口饵料,但当前在生产上培养该微藻所采用的营养盐五花八门,加之培养设施多为开放式的水泥池,存在着易受污  相似文献   

5.
氮、磷、铁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瑾  蒋霞敏  梁洪  邵力 《水产科学》2006,25(3):121-124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N、P、Fe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N、P、Fe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显著,其中N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正交试验中,在N质量浓度为35mg/L和P质量浓度为1.5mg/L时,牟氏角毛藻生长最快,而此时受N的影响,Fe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姚雪梅  王珺  王思  周平 《南方水产》2005,1(4):41-46
研究了不同接种密度的牟氏角毛藻培育系统对2种弧菌的抑制效果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培育系统能够抑制2种弧菌的生长,并随着接种密度增加其抑制弧菌所需时间缩短;其中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效果好于溶藻弧菌,2种弧菌均可利用牟氏角毛藻营养盐进行快速生长,但是它并没有促进或抑制角毛藻细胞的生长;加入弧菌的角毛藻培育系统中异养细菌的生长随着角毛藻的生长而变化,但是当角毛藻生长到后期,总的异养细菌均达到一个稳定值(约2×105CFU·mL-1),其中A号异养细菌远远超过其它异养细菌的量。A号异养细菌和角毛藻亲和力强而且能相互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7.
氮磷铁营养盐浓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扬才 《海洋渔业》2006,28(2):173-176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浓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铁三种营养因子对其生长都有显著影响,而氮的作用最为明显。发现当氮磷铁的浓度在30、3、0.1mg/L时牟氏角毛藻生长最好,即在实验条件下,培养牟氏角毛藻的m(N)∶m(P)∶m(Fe)的理想比例为10∶1∶0.03。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底泥浸出液和悬浮液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受试生物,检验不同浓度的底泥浸出液和悬浮液对其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试验,探讨长江口底泥污染物析出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低于或等于20%时,底泥浸出液对牟氏角毛藻和微绿球藻生长影响不显著;高于20%时,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加明显。悬浮液抑制作用强于浸出液。浸出液对叶绿素a含量增长的抑制作用,在牟氏角毛藻试验的第4天开始显现,在微绿球藻试验和悬浮液试验中,第3天就开始显现。在较低浓度中,微绿球藻对污染物的反应更加灵敏,而牟氏角毛藻是适合较高浓度的受试物种。底泥重金属溶出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源对牟氏角毛藻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别以尿素、硝酸钠、氯化铵为氮源,对硅藻门的牟氏角毛藻进行了培养观察,并分析了其增殖曲线,结果表明以尿素为氮源最好,硝酸钠次之,氯化铵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单一饵料或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生长的影响,采用2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2种酵母(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单一或组合搭配投喂玉足海参耳状幼体,测定并比较海参幼体的体长、胃宽、水体腔长、变态成活率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单一饵料组中,牟氏角毛藻对玉足海参幼体体长的生长及变态存活最有利,而球等鞭金藻对其脏器(胃、水体腔)的发育最有利;综合所有处理组的投喂效果看,混合投喂组比单一饵料组更有利于玉足海参幼体的生长和存活,其中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的混合投喂组合得到了最高的体长、胃宽和水体腔长特定生长率,牟氏角毛藻+海洋红酵母投喂组的变态成活率最高,变态发育速度最快。结果表明,在玉足海参幼体培养早期适合以混合酵母为主投喂,后期则可较多投喂牟氏角毛藻和海洋红酵母。  相似文献   

11.
C/N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和总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牟氏角毛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1∶1、2∶1、3∶1、4∶1和5∶1等5种不同C/N比值培养液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N比值为2∶1时,牟氏角毛藻的相对生长率最高,达到每天1.98,C/N比值为3∶1时,相对生长率最低,为每天1.69;C/N比值为5∶1时,总脂含量百分比达到最高,为31.26%,C/N比值为2∶1时,总脂含量百分比最低,仅为28.39%;C/N比值为2∶1时,总脂日增量最高,达到0.84,C/N比值为3∶1时,总脂日增量最低,仅为0.64;5种C/N比值对牟氏角毛藻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C/N比值为5,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达最高。综合比较表明,C/N比值为2∶1时,最适合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及总脂肪积累。  相似文献   

12.
四种微藻对缢蛏稚贝暂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结果表明:在20 d的实验时间内,4种单胞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成活率为小球藻(0.91±0.05)>亚心形扁藻(0.80±0.06)>牟氏角毛藻(0.79±0.05)>绿色巴夫藻(0.76±0.09),方差分析表明终末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稚贝的仞始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最终壳长差异显著(P<0.05),就日生长率而言,绿色巴夫藻明显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P<0.05).牟氏角毛藻和小球藻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问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绿色巴夫藻和牟氏角毛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  相似文献   

13.
笔者开展了不同饵料种类与密度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以单种单胞藻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的效果最好;两种单胞藻混合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组合效果最好;任何两种饵料组合均比这两种饵料的单种投喂幼虫生长速度快。牟氏角毛藻以4×104cells/mL的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湛江叉鞭金藻和微绿球藻均是以6×104cells/mL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幼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存活率(SR)、变态发育和消化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卤虫组的幼体变态发育速度最快,14 d内全部变态为仔虾,其他3组则需要15 d;单一卤虫组、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幼体变态为仔虾时的SR分别为84.33%、84.67%和83.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混合饵料组的幼体在Z5~P阶段大量死亡,变态为仔虾时的SR为35.67%。单一卤虫组投喂的脊尾白虾幼体的胃蛋白酶(1.94 U/mg prot)、脂肪酶(2.35 U/mg prot)和α-淀粉酶(0.13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高,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组的胃蛋白酶(0.08 U/mg prot)、脂肪酶(0.91 U/mg prot)和α-淀粉酶(0.08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低;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α-淀粉酶活力均为0.12 U/mg prot,而轮虫+卤虫组幼体的脂肪酶(1.78 U/mg prot)和胃蛋白酶(0.39 U/mg prot)比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分别高0.35和0.04 U/mg prot。研究表明,在脊尾白虾育苗过程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3~5 ind./mL),能提高幼体SR和加快变态发育速度,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牟氏角毛藻可减缓养殖水体恶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活体生物饵料在非洲斑节对虾(Penaeus mondon)溞状幼体中的应用效果,试验使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vos mueueri)和经牟氏角毛藻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替代商品螺旋藻粉(Spirulina platensis)投喂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试验设置3组:对照组(A_0)采用传统的虾片与商品螺旋藻粉在溞状幼体阶段全程投喂;试验组A_1组以牟氏角毛藻替代商品螺旋藻粉投喂;试验组A_2组以牟氏角毛藻替代商品螺旋藻粉投喂,并在Z_2和Z_3期添加投喂经牟氏角毛藻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每组设3个平行。结果表明:3组间溞状幼体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A_2组最高(73.9%),A_0组最低(51.4%);在溞状幼体变态时间上,3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A_2组变态时间最短。试验表明,活体生物饵料替代商品螺旋藻粉有利于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培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投喂不同藻类后12h的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投喂单种藻类还是2种混合藻类,强化后的轮虫其体内的脂肪酸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单链脂肪酸及低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投喂前后没有变化,各种脂肪酸的含量界于未强化的轮虫和所投喂的单胞藻饵料含量之间。3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除了二十二碳六烯酸因在牟氏角毛藻中含量较低,在单独投喂牟氏角毛藻后的轮虫中未检测出外,其余均与其所投喂的单胞藻的脂肪酸一致;轮虫中被检出的3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单种藻类试验组中均低于所投喂藻类的含量;在2种藻类混合试验组中界于2种单胞藻含量之间。混合藻类比单种藻类强化轮虫具有更加全面的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牟氏角毛藻Chaactoceros mulleri Lemmermann是某些海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幼体发育阶段良好的饵料生物,它具有耐高温、广盐性等特点,深受水产养殖者的欢迎。在藻类培养中有关藻类生长与光照强度、温度之间的关系已有许多报道,但有关盐度对同一种藻类生长繁殖影响研究报告较少。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情报》1978,(6):17-17
牟氏角毛藻是一种咸淡水种类,它广泛分布于欧、亚洲沿海及大陆内,我国沿海南至广东,北至山东,每年夏秋两季都有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19.
海水单胞藻培养液中微量元素的最佳浓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确定了铜、锌、锰、钼、钴、镍为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leri)和金藻(Isochrysisgalhana)培养的必需元素,并确定了最佳浓度,依次为(1~5)×10-8、10-9、(5~10)×10-8、(1~5)×10-8、10-7~10-9、10-9mol/L。它们应用于牟氏角毛藻和金藻的培养,可使细胞浓度和叶绿素浓度分别提高204%~432%和197%~256%。本文的研究结果较著名的M-f/2配方增加了镍,并对其他的五种元素的浓度进行了修订。铜、钼、钴的浓度和M-f/2配方基本相同;锰的浓度低约1个数量级;锌的浓度低约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0.
管角螺代谢物对浮游植物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管角螺的粪便,烘干处理后测定其营养成分组成;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管角螺(Hemifusus tuba)代谢物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管角螺粪便中含有粗蛋白质(9.8%)、磷(0.38%)等微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管角螺的代谢物对三种单胞藻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三种微藻的生长与代谢物的添加量呈正比相关;管角螺代谢物对不同微藻的生长作用随种类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对湛江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的增殖作用明显高于亚心型扁藻(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