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梁丽  孙巍  张学福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0):155-164
为分析动物资源育种领域研究态势,研究国家和机构的合作交流情况,为该领域科研工作者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取29种代表性英文期刊进行领域文献搜集、清洗和规范化;借助CiteSpace、SCIMAT工具进行分析,探讨领域合作交流情况、研究热点的动态变化;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解读,邀请领域专家进行分析判断,评估研究结果的客观合理性。结果表明:2000—2014年间,美国发文量在该领域居世界首位,英国、德国是该领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最活跃的国家,中国与荷兰合作交流关系紧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是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最活跃的机构,中国机构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没有表现的很活跃。大学在本领域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动物资源育种领域存在7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是特定品种研究(牛、猪、羊、鸡)、激素研究、遗传机制、肉产量与质量、消化与营养、动物疾病防治和发育调控。其中关于牛的育种研究是动物资源与育种领域重点研究热点方向和主题。采用方差分量的定量研究热点只出现一段时间,随后消亡。2012—2014年新增的热点为育种产业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资源与育种领域不断向经济学、科学学等学科拓展,出现了与交叉学科相关知识结构增长的现象。动物资源育种技术研究,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外在因素对动物育种产业的影响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焦点。该研究通过对动物资源育种领域知识演化、发展动态的分析,可为科研工作者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动物的相关研究,基于前人研究的成果,在概述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如蚯蚓、蚂蚁和线虫、弹尾虫等不同种类且具代表性土壤动物的生态功能,以及与各环境因子如何产生相互作用关系。尽管国内外很多学者已对土壤动物多样性有诸多研究,但其生态功能及自身与不同环境因子相互影响以及如何作用还鲜有报道。故笔者归纳了土壤动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与自然环境因子(如大气氮(N)沉降、植被类型、土壤环境等)和人为干扰(如开垦、火烧等)因子影响下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讨论了土壤动物生态功能以及未来研究热点等,以期为更好地理解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如何在地下生态过程中发挥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播种对甜菜糖锤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甜菜分期播种环境因子对甜菜糖锤度及产量的影响,为黑龙江省的甜菜合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对甜菜品种KWS3418在5个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环境因子、产量和糖锤度进行测定,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播期对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气温积温与产量、糖锤度显著正相关;在黑龙江省甜菜品种KWS3418适宜早播;各环境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为气温积温>土壤积温>平均土壤含水量>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4.
氮素形态对烟草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氮素是烟草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烟草生育期对烟株的化学物质合成、能量转换、信号传递等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铵态氮和硝态氮是烟草吸收的主要氮素形态,对烟草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合理的氮素比例有利于氮素的吸收以及烟叶品质的提高。本文从烟草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的方式,不同氮素形态对烟草生长发育、品质形成、元素吸收、光合特性及碳氮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氮素形态对烟草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变革的动因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佳  刘东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417-422
笔者回顾了国内学者对于农产品流通体制的研究成果,指出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变革任重而道远,因此挖掘其变革的深层次动因,依然是学者们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对农产品本身对生产、流通与消费上具有的独特属性进行分析,认为这些特性所蕴含的制度含义及其所展示的潜在利润空间是影响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变革的根本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流通体制进一步变革的发展思路,一是根据不同农产品所具有的生物特性和流通特性,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不同品类农产品流通中的重点问题。二是针对中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复杂、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制定不同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6.
胡豆品种筛选及播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豆是一种兼用绿肥 ,既是经济作物 ,又是绿肥作物 ,既可培肥土壤 ,又增加群众经济收入。种植胡豆是中低产田土改造的措施之一 ,对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稻桩胡豆在三都县是一项新技术 ,为了摸索出适宜品种、播期、产量等相关技术参数 ,2 0 0 0年进行了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凤豆一号种和凤豆二号种两个胡豆品种。1.2 试验设计采用一号和二号种两个品种 ,10 / 13,10 / 2 3,11/ 2三个播期处理试验 ,共 6个处理 ,2次重复”小区面积 2 0m2 ,小区间相隔 5 0cm ,四周设置保护行。1.3 试验地点该…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测定了蚌埠市建成区内大型景观绿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铵态氮含量、速效磷含量、pH和土壤全盐量。在分析了各指标变异系数后发现在不同绿地类型之间绿地土壤化学指标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变异。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绿地类型土壤中除pH值与全盐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外,5种土壤化学指标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即使在较小的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不同类型的绿地土壤由于土壤产生及来源不同,以及受到的人为干扰强度不一样,土壤化学指标也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植物营养矿化及养分循环等作用。但是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从而土壤动物也随之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综述了主要的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生态学的影响:(1)农药污染:随着农药污染程度的加重,土壤动物类群、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个体数密度等会逐渐降低,但是不同类型的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程度不同,杀虫剂农药比除草剂影响程度大,不同的土壤动物对农药污染的敏感程度也不同;(2)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其结果与农药污染相似;(3)氮沉降: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会随着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4)大气CO2浓度升高:国外学者主要利用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开放式CO2系统对土壤动物进行研究,发现土壤动物对大气CO2浓度的升高,能够产生正向、中性和负向的响应。最后本文指出了中国在土壤动物生态学领域急需开展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和石漠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08年8月对贵州顶坛、簸箩和石桥等地的土壤动物及部分土壤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土壤动物以节肢动物门的种类占优势,优势种类群是猛蚁亚科、甲螨亚目和奥甲螨科。随着纬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个体数量、类群数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动物群落在水平分布上的差异与人类干预生境的程度和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应差异有关,在垂直分布上,土壤动物呈现表聚现象。在0~5 cm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数、个体数量分别与土壤pH、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喀斯特地区环境较为复杂,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土壤动物对土壤质量变化的响应述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土壤动物对土壤质量指示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土壤生态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课题。文章述评了土壤质量表征指标,土壤动物指示作用以及土壤动物指示作用与土壤质量的联系现状,指出了土壤动物作为土壤质量的指示者潜力巨大,具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并对未来在土壤动物及土壤动物指示作用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我国从土壤动物学角度开展土壤质量健康维持的研究,以及将土壤动物指标纳入土壤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运行的关键一环。土壤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概括了土壤动物的分类和采集及土壤动物生物量的测定,阐述了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研究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土壤动物的生态特征研究和生态功能研究。其中,土壤动物的生态特征研究包括土壤动物数量、组成和多样性及及影响因素等主要生态特征,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指示功能、生态调控功能及对枯落物的分解功能等。最后,对土壤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在海拔梯度上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海拔梯度及地表残留物质量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于2011年8月(雨季)和2012年6月(干季),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不同海拔梯度(2000、2200、2400和2600 m)生境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所查不同海拔梯度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相近,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常见类群为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啮虫目、半翅目和鳞翅目,稀有类群的组成在不同海拔梯度上有明显变化。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分布受海拔垂直梯度变化的影响明显,而水平方向不同样方间的差异不显著。总体表现为:随海拔梯度升高,土壤动物类群数降低,个体数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海拔2400 m生境最低)。不同海拔生境中地表凋落物C含量以2200 m海拔生境最高,N含量则在2600 m海拔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弹尾目个体数量与地表凋落物N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土壤动物群落在不同海拔梯度的数量分布受海拔变化所产生的凋落物质量和温湿度差异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水是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直接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研究土壤水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农业土壤的水分调控与高效利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在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水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土壤水分常数、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及饱和导水率等主要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明确了土壤孔隙度、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是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主导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未来土壤水分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贵州喀斯特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研究较少,通过对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清镇喀斯特高原盆地与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天然灌草丛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分析,得知贵州喀斯特高原地貌异质性对土壤动物分布有一定影响:(1)沿峡谷-山地方向,土壤动物类群不断增加,膜翅目、双尾目比重不断减少,弹尾目比重不断增加。(2) 双翅目与半翅目的分布与地表空气的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3) 近孔寡毛目和蜱螨类的分布与地表的光照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水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笔者系统评述了水岸带生态系统功能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对水岸带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岸带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就水岸带土壤生态环境及其修复研究而言,国外主要的关注焦点开始转向对退化水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水岸植被缓冲带的管理,而国内学者对水岸带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从水岸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来看,国内外水岸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具有明显的生态风险,但主要的研究集中于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水平和污染现状分析,而没有能够将各环境因子、土壤生物对重金属的响应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导致了对区域内重金属可能存在的生态危害效应的评价不明。  相似文献   

16.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加全面有效地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笔者通过对于当前国内外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微生物稀释平板记数法、Biolog微平板法、PLFA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几种方法操作性的优缺点,重点说明了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选取的方法,为研究者选取研究方法时提供基本信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修复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又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并随着研究的深入,提出了联合修复方法。笔者针对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和各种修复方法的机理、优缺点、修复标准、修复后的评价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展开讨论,并提出今后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后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