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诗人曾这样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盈满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李道玉,一位普通的女性,正是凭着对这片红土和对农民淳朴而又赤忱的感情,在农技推广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26年.她用26年的青春,培育出了一个个硕果;用26年的心血,浇灌出了一片充满希望的沃野.  相似文献   

2.
<正>“我要回到祖国的西南边陲去做贡献,我要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这片生我养我的农垦土地。”这是他在1992年退伍后回到垦区工作时立下的誓言。他说:“我的祖辈父辈都是农垦人,他们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我决定回农场工作,因为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他就是广西农垦龙北农场公司下属北耀农场公司生产经营部管理人员赵志高,大家都尊称他“赵队长”。赵志高今年54岁,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32年。身为“垦三代”,赵志高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丰功伟绩,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相似文献   

3.
15年前,湖北省郧县白桑关镇淘沟河村有一片乱石滩无人问津,而今人们从这里路过,无不驻足赞叹这里成了果满枝、瓜菜满架和鱼满池的“绿色银行”。这片地的经营者李兰斌致富经营有三着棋。第一着棋,敢揽“瓷嚣活”。1990年,26岁的李兰斌见村里有片0.33公顷(5亩)大小的乱石滩,河滩的上顶部有一座埝,地的旁边就是公路。他像发现了“新大陆”,找到材干部要求治理这片乱石摊。村干部对这拉屎不生蛆的乱石滩,想都没想就说:“你有本事你治理,集体一分钱也不要。”之后,李兰斌和妻子就揽下了这个“瓷器活”,使出了他的“牛犟劲”,在河滩搭起工棚,开始…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11,(15):F0002-F0002
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委书记,一个4719名村民的当家人。一个承担着首都80%以上农产品供应的企业家。从朝气蓬勃的青年到如今已过花甲的老年,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用他的话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情感的尽头是故乡。新发地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我第一次踏上东莞这片热土。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好不容易找到了几个广西柳州的同乡,见他们平时衣装整齐,我以为自己找到了救命草,但万万没想到,我被他们“诱惑”进了传销窝点。 在那几天,我不吃不喝,趁他们对我放松警惕的时候.我从5楼的下水道爬下来,才逃出了这个“贼窝”。我心里一横,发誓以后不和老乡打交道。  相似文献   

6.
《新农民》2010,(5):43-45
“大家注意看,我数123之后,这东西就会粘在我手上。”张明正右手握着奖座,边说边用左手指着,把台下观众的目光导引到他的右手上。“1、2…3”他猛地松开右手手指,奖座真的粘在手掌上没掉下,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相似文献   

7.
去年6月30日上午 ,安福县瓜畲乡城门村田心小组村民魏老汉正在田里忙着用塑料软盘播种二晚种子 ,这时 ,该村有十多位村民纷纷来到魏家田边看热闹 ,对软盘抛秧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今年早稻我用软盘育秧 ,抛秧时遇到一场大雨 ,结果抛到田里的秧苗大部分都浮到水面上了 ,我只好一蔸一蔸地重新插过 ,真是劳民伤财 ,这抛秧真不是个好东西。”李大爷一到田边 ,首先就对软盘育秧提出了反对意见。王大嫂接着也数落起抛秧的不是 :“去年 ,我儿子从乡农技站买回了50片秧盘 ,说是用秧盘育秧既省事 ,还可以增产 ,于是 ,我就在早稻试着用秧盘育秧…  相似文献   

8.
1990年,我高中毕业,回到了河北省广宗县冯寨乡南陈庄村。落榜的痛苦,再加上引种油莎豆、草红花和养殖小尾寒羊等多个项目的失败,使我苦闷彷徨,不知路在何方。1994年我在报刊亭结识了《农村百事通》,刊中传播的信息技术和别人成功的事迹,使我倍受启迪和鼓舞。从此,我立志用文化科技武装自己,与乡亲们一道浇灌这片贫瘠的黄土地,开创一条富裕文明之路。开创富裕文明之路靠什么?我花费2800多元,订阅了《农村百事通》等10余种科技报刊,并选购了600多本种植养殖类科技书籍,开办了农村科技书屋,建起了“阅报栏”,架起了“科技大喇叭”。1996年经有…  相似文献   

9.
网络一家人     
秦翠云 《百姓》2002,(1):62-6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把我的心“俘虏”了。真是好笑,年近不惑的人了,竟然春心不死,偷偷玩起了“小情况”——网络,不过,我半老徐娘与“小情况”并不是新潮的先恋爱后结婚,而是李双双式的先结婚后恋爱,还是由我老公和我家小女包办的呢!因为我家先生最先开始过起网络瘾的,他供职的一所高校培养了一片又一片大大小小  相似文献   

10.
<正>2006年7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李晓明来到北大荒工作,与黑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热爱这片土地,它见证我的成长与收获,也实现了我的人生理想”李晓明用简单的话语诉说着对北大荒的热爱。扎根黑土地,奉献北大荒。在这个宽广的梦想舞台上,他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创造未来,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书写着人生的精彩华章。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来到山东省昌邑市流河乡后屯村采访,见在一幢幢新瓦房的门上贴着这样的对联:“大火烧屋全村长叹,人保建房情满人间。横批:恩人人心。”另一幅对联是:“旧社会受灾家破人亡,新社会遭灾住上瓦房。横批:天壤之别。”这一幅幅对联,表达出灾民喜迁新居后,对人民保险的一片感激之情。因为1991年10月26日,是全村的男女老少铭心刻骨、揪心撕肺的日子——后屯村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特大火灾;1991年11月2日,又是后屯村人们永志难忘、感激涕零的日子——该村获得人保31.4万元的家财保险赔款,这是全国目前最大的一起农村家财险赔案。 大火吞噬后屯村 1991年10月26日上午11时许,突然一场大火从村西北角的草垛上燃  相似文献   

12.
“你瞧瞧,这地上养猪增收益,地下沤肥生沼气今年我暖棚养了5头猪,一年养三窝,一头卖200元加上用沼气做饭省下的70元煤钱,你们算算,我建这沼气池里外里增收了多少钱?”从院中猪棚里出来的孙进贵,说话间带大家走进厨房,他“啪”地一声打着了沼气灶火,自信地说“:看就这一下,我就赶上你们城里人了。”这是个典型的农家小院,干净利落。院中一个暖棚猪圈竟占居了一大半面积。孙进贵说起自家经济收入,他盘算着说“:我这两年种了10亩地,村里还给咱引进好多新品种葡萄,价钱也上去了。去年收入了17660元,比2004年多收了11260元。我粗算了一下,今年收…  相似文献   

13.
郭盼 《中国农垦》2019,(2):69-70
他热爱农机、喜欢钻研,凭借聪颖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开辟出一片农机事业的新天地。他,就是苏垦农发宝应湖分公司的梁玉海,大伙口中的“农机通”。“企业给我舞台,我为企业奉献,争做兴趣型职业农机手……”2018年4月27日在金湖县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梁玉海荣获“2017年金湖县劳动模范”称号,他用饱满的热情抒发了对农机、对农场、对农垦的深情。  相似文献   

14.
1968年的中秋,葛柏林和同到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八五九农场的几名佳木斯知青一边品酒赏月,一边畅谈人生理想。葛柏林说:“我想拥有一片土地,自己耕耘自己收获”。同学们大笑:“你这是梦想,土地是国家的,怎么能让你拥有?让你自己耕耘自己收获呢?”可到了2003年,葛柏林真的实现了  相似文献   

15.
中捷三宝     
我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中捷人,我见证了几代中捷人肩负历史重轭,在这个具有国际合作背景的农场里,在这片荒蛮却又神奇的土地上,战胜荒寂,创造秀美,不但培育和弘扬了“勇于拓荒、甘愿奉献”的中捷精神,而且在黑龙港流域这片盐碱地上开启了现代农业之旅,孕育出远近闻名的“中捷三宝”。  相似文献   

16.
南瓜往事     
先莲 《百姓》2006,(9):62-62
外婆家地处“天旱三年吃饱饭”的山区,在上个世纪60年代遭遇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岁月里,外婆家成了我们兄弟姐妹的共产主义天堂。外婆见到我们特别心疼,总是用杂粮、瓜菜等煮上满满一锅“十全大补”的杂烩饭,让我们吃个够。身患水肿病的老爸叹到“:可惜我走不动了,不然,真想到山上(外婆家)住些日子。”我是家里的老大,我说“:我陪您去!”老爸心动了,没过几天,我陪着老爸爬上了到外婆家的山路。40多岁的父亲,手里还杵着一根竹棍,爬起坡来吃力万分。第二天下午才到达外婆家。外婆对这“半个儿子”的到来,既高兴又心疼,少不了以待我们的同等…  相似文献   

17.
我校“棉花转基因抗黄萎病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校植物病理系齐俊生博士在导师李怀方、马存教授的指导下,经过10年艰苦努力,从海岛棉中分离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黄萎病基因At7。通过转基因研究,培育出了高抗黄萎病的丰产新品系。2006年8月26日,“棉花转基因抗黄萎病研究成果现场观摩会”在山东省惠民县举行。与会专家、领导对这一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利用生物技术从海岛棉中克隆抗病基因导入陆地棉选育高抗黄萎病的棉花株系,是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重大突破,这一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预示着“棉花癌症”———黄萎病———有望…  相似文献   

18.
<正> 贵州务川,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野银杏“残存群落”的一片净土。2000年5月24日至26日,笔者随出席“贵州务川野银杏起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银杏研究会全体理事会”的专家、学者深入实地考察,感叹“中国野银杏之乡——务川名不虚传”。全县39万各族人民对迎接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开发银杏给予了极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我从1986年起经常感到腹部隐痛、胸闷,并伴有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症状,经“B超”检查,被诊断为胆石症,医生建议最好手术切除。但我采用了保守疗法,服用金胆片、胆乐等中西药物。经过一年的治疗,虽然病情暂时得到控制,却并未治愈,腹部仍常有隐痛,有时还反复发作。一次,我从报上看到“核桃有排石之功效”的文章,我就试着买大核桃吃。我每天晚上看电视时,双手各捏两个大核桃,先当作健身的“寿星球”来锻炼,临睡前用铁锤敲破,吃其肉,平均每天吃4颗大核桃,从不间断。外出开会、出差、旅游也总带着大核桃出行。  相似文献   

20.
文化园地     
我家的屋后,有片小菜园,足有四分多。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总是眷恋着那片小菜园。 记得我考上高中那年,要到离家很远的学校就读,那时家里穷得上下顿饭都接不上,那有闲钱闲粮供一个白吃饭的学生,急得父亲在院里直打转转。忽然有一天,父亲深眍的眼睛一下子烁亮起来,目光停留在屋后一片被蒿草遮蔽了的荒滩上。父亲告诉娘:“要是把这片地整平了,种上粮、种上莱,那都是钱呢!有了钱,咱娃的学费不就有了着落了?”这念头让全家人的身子热乎了好几天,可父亲又不敢贸然行事,他知道这地姓“公”呢!父亲是个一向不求人的人,这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