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控制近海捕捞机动渔船的盲目增长,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宏观控制,逐步实现捕捞强度与资源状况相适应,促进海洋渔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渔船数量和功率双指标控制,所有海洋捕捞机动生产渔船一律换发新版渔业捕捞许可证,纳入捕捞强度控制管理范围,贴附马力凭证。现就有突换证事项通告如下:一、实行海洋把捞强度控制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也是减轻近海捕捞强度,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海洋捕捞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巨大措施,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2.
信息与动态     
农业部将清理整顿“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农业部今年将在沿海省、区、市集中清理整顿“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规范和加强海洋渔船的管理。我国是世界上渔船最多的国家,共有海洋捕捞渔船24.43万艘。而无渔业捕捞许可证书、渔船登记证书、渔船检验证书的“三无”渔船就有6.72万艘;上述三种证书不齐的渔船也有5.09万艘。“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大量存在,是海洋捕捞强度增长失控的主要原因。据介绍,在这次清理整顿中,凡2000年全国海洋渔船普查未登记在册,以及虽登记在册,但经检验不合格的“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应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近海的捕捞强度过大,近海渔业资源已日趋贫乏,因此,海洋捕捞渔业正在向深海、远洋渔业发展。目前,国家农业部为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保护近海资源,已实行海洋捕捞渔业零增长、对渔船实行船数、功率双控制和伏季休渔等制度,而且提出五年内不再发展渔船和实行渔船报废制度。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新时期我国渔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加强海洋渔业管理,进一步完善海洋捕捞许可制度,我部于1999年和2000年先后在全国沿海地区开展了捕捞许可制度实施情况大检查和海洋渔船普查工作。检查和普查情况表明,我国海洋渔船管理和捕捞许可制度的建立,对保护渔业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海洋捕捞强度增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原因是执法工作不力,“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大量存在,特别是小船艇和排、筏数量庞大。 “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的大量存在,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造成了极大威胁,严重影响我国…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广东阳江市委副书记周裕光在全市海洋与水产工作会议上提出,“九五”时期,阳江市要加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海岸带为依托,以发展海洋渔业为重点,带动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为此,要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狠下功夫。一、加快发展海洋渔业。主要抓“三个突破”。一是海洋捕捞要有新突破。要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积极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加快渔船技术“四改”:即小船改大船,小功率改大功率,小网目改大网目,浅海捕捞改中、深海捕捞;扩建远洋捕捞船队,参与国际渔业竞争。二是水产养殖要有新突破,要抓紧实施“一镇一品”计…  相似文献   

6.
何一骏 《水产科技》1993,(3):4-6,10
南海区沿岸近海捕捞机动渔船控制指标,概括地说,是指可以导致在数量上、质量上对南海区沿岸近海捕捞机动渔船作出管理规定的各种性质标志,是控制南海区沿岸近海捕捞强度的重要尺度。因此,弄清南海区沿岸近海捕捞机动渔船控制指标的设置与执行,对其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对策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通过统计分析1979年至201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渔船数量、渔船功率和海洋捕捞量等数据变化,结合近年来对渔船柴油机型谱与标识的核查结果和行业调研情况,分析国家渔船"双控政策"实施以来对渔船捕捞能力的控制效果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行业主管部门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一、引言为控制捕捞强度,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1987年国务院批转原农牧渔业部《关于近海捕捞机动渔船控制指标的意见》,由国家确定全  相似文献   

8.
每月要闻     
《中国水产》2011,(6):2-2
5月5日农业部在广西南宁召开加强渔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工作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工作措施,并与沿海11省(市)渔业主管厅局签订《加强渔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工作责任书》,要求各地在9月底前出台贯彻实施文件,确保完成"十二五"渔船管理和海洋捕捞强度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9.
郭庆祝 《中国水产》2016,(11):48-49
正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海洋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海洋捕捞渔船指标"双控"等多项措施,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捕捞作业方式和渔船装备的不断改善,目前渔船实际捕捞强度明显超过了渔业可捕资源的修复能力,资源枯竭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资源状况堪忧。一、减船转产的必要性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直接导致部分捕捞渔民收入锐减、生活水平下降,多数渔船靠"吃油补"维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海洋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海洋捕捞渔船指标"双控"等多项措施,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捕捞作业方式和渔船装备的不断改善,目前渔船实际捕捞强度明显超过了渔业可捕资源的修复能力,资源枯竭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资源状况堪忧。1减船转产的必要性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直接导致部分捕捞渔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海捕捞渔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及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已引起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科学养护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近海捕捞渔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梳理了渔业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主要管理制度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渔船渔具管理监督及优化渔业支持政策创设等方面,提出促进近海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市海洋捕捞渔船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漳州市海洋捕捞渔船事故相关资料,分析研究海洋捕捞渔船事故主要指标、种类分布、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漳州市海洋捕捞渔船事故中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是造成事故死亡(含失踪)人员的主要因素,碰撞是事故发生的第一原因,碰撞和风灾是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2月、1月和2月是事故发生和人员死亡(含失踪)的高发月份,282、283、291、292、301、302和东山岛海区等近海海域是事故高发海区.并简要提出漳州市海洋捕捞渔船生产事故防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由于捕捞强度不断增加,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忍化,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不断减少。十年俞,全国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有3.9万艘,270万马力。但十午来,‘这种‘局面并没有好转,渔船总马力扔以每年20万、30万、50万的速度逐年增加。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近海捕捞机动船控制指标的意见》,但据19B7年底统计,全国海洋捕捞机动渔韶已达19万艘币20多万马力,目前已突破20不艘,730万马力,超少控制指标4万多艘。80多万马力,比1978年渔船数圣增加了4悟,马力也增加了1.7倍。 造成我国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发展失控的原因,除了劳动力自然增长、捕…  相似文献   

14.
海洋渔业是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产业,但由于多年来捕捞强度过度增长,海洋渔业资源尤其是近海渔业资源不断衰退,严重影响了海洋渔业和沿海渔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上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相继生效,我国近海渔业捕捞产量将大幅度下降,部分近海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有关规定,农业部部署制订了《关于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通过压减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数,达到初步控制我国海洋捕捞强度盲目增长和资源过度利用,逐步实现海洋捕捞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产》2017,(1):37-39
<正>本刊讯2016年12月21日,辽宁省葫芦岛市在兴城市渤海修造船厂拆解4艘海洋捕捞减船转产渔船,全市减船转产渔船拆解工作正式启动。葫芦岛市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做好海洋捕捞渔船减船转产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减船转产工作作为降低近海捕捞强度、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有效途径,与推进海洋渔业供给侧结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洋捕捞渔船控制步入"总量压减"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 肖乐报道)经国务院同意,2003年11月12日,农业部向沿海各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数从“九五”期间的“总量控制”阶段进入了“总量压减”的新阶段。《实施意见》作为今后7年指导我国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出台和实施将对控制我国海洋捕捞强度盲目增长和资源过度利用,逐步实现海洋捕捞强度与海洋渔业资源可捕捞量相适应,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实施意见》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海洋捕捞强度大大超过…  相似文献   

17.
海洋捕捞业是辽宁渔业的主体。全省拥有捕捞渔船2.7万艘、总马力70万匹,从事捕捞渔业劳动力10万人。 纵观辽宁省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历史,综合分析目前所面临的形势,问题是很严峻的:一是机动渔船发展失控、近海资源破坏严重。80年代以后,辽宁省机动渔船与马力增加,不但捕捞产量不是同步增长,而且马力单产呈下降趋势。这就说明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再从1994年渔船数量分析看,小型渔船比例大:22马力以下的渔船占总船数的80%;40~120马力占18%;135马力以上占2%,其中200马力以上仅占0.9%。这就表明,辽宁省两万余艘小型渔船拥挤在沿岸、近海渔场竞相捕捞,不但加大了对近海渔业资源的破坏力度,而且造成渔场秩序混乱。二是渔船在外海捕捞能力在弱化。  相似文献   

18.
<正> 山东省是全国海洋渔业的主要省份之一。1990年海洋捕捞产量达103万吨,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的61%。海洋捕捞业仍然是山东省水产业的一大支柱。海洋捕捞渔船和渔具是从事海洋捕捞生产的基本工具,海洋捕捞业的生产对象是鱼、虾、蟹、贝类等具有再生性的渔业生物资源。因此,海洋捕捞强度必须与渔业资源再生能力相适应。但是,由于经济因素的刺激,近年来,我国沿海渔区有不少个体和联户渔民,不顾国家政策限制,盲目地兴造近海小型捕捞渔船,在沿岸和近海进行掠夺性生产,使已经衰退的渔业资源更加恶化。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渔政管理,完善海洋渔业的经营体制,有效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洋捕捞能力的计量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渔船数、总吨位、总功率和专业劳动力为投入指标。以年捕捞产量为产出指标,对我国1994至2005年的近海捕捞与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与能力利用度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渔业管理的政策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近年来近海捕捞的渔船数和捕捞劳力的过剩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渔船总吨位与总功率的过剩率却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目前我国近海增加捕捞能力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提高渔船的总功率与总吨位,需要在今后的渔业管理中引起重视。通过近海与远洋渔业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近海捕捞能力的实际过剩率已超过了50%,捕捞能力的利用水平不高且提高程度有限;而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则尚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研究同时显示:我国近海捕捞能力利用度与远洋捕捞能力利用度两条曲线在每次远离后都有互相靠拢的趋势。表明我国远洋捕捞的能力利用度提高后,会吸引近海渔业的部分捕捞能力转入远洋渔业,在降低远洋渔业能力利用度的同时,减轻了近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也使近海捕捞的能力利用度得以提高;反之,当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相对近海渔业较低时,就会有一部分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转入近海捕捞,加大了近海的捕捞强度,使近海捕捞的能力利用度下降。所以,积极提高并保持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对缩减近海捕捞规模有较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捞企业从事海洋捕捞生产,对非渔劳力下海实行资格准入,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将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的再就业工程体系,逐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加行业的竞争力。建立渔船报废制度,对到报废年限和渔船检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渔船实行强制报废;完善已有法规,如专属经济区渔业管理制度、捕捞许可制度、休渔制度等。!四"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建立海洋捕捞渔船的档案,为捕捞许可制度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渔船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国性的海洋捕捞渔船档案,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全国捕捞渔船许可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