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蟹壳可净水     
据《俄罗斯报》报道,俄罗斯有机化学研究所学者发现,蟹虾的甲壳中含有一种物质可用于净化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源。研究人员从蟹、虾的甲壳里分离出一种叫壳聚精的物质,它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以很好地吸收水中的放射性元素、重金属贫和其它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蟹壳可净水$江苏省水产信息中心!210003  相似文献   

2.
采用颗粒状蟹壳对废水中镉和铅进行吸附去除实验,研究蟹壳不同预处理方法、吸附剂投加量、初始金属浓度、溶液初始pH值、动力学因素、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蟹壳生物吸附剂吸附Cd^2+和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c时,Cd^2+溶液初始浓度200mg/L,蟹壳生物吸附剂量4g/L,溶液初始pH为6时对Cd^2+的吸附量最大,去除率达到89.25%;Pb^2+溶液初始浓度1000mg/L,蟹壳生物吸附剂量2.4g/L,溶液初始pH为5时对Pb^2+的吸附量最大,去除率达到98.7%。蟹壳对Pb^2+和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获得的动力学数据表明,吸附速度快,Cd^2+大部分的吸附进程在2小时内完成,Ph^2+大部分的吸附进程在3/b时内完成,随后是缓慢地实现平衡,较高的相关系数符合HoYS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和巢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OM)含量和组成、磷吸附参数、磷形态及间隙水溶解反应性磷(SRP)浓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与SRP浓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太湖北部与巢湖南淝河入湖口等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沉积物仍表现出吸附磷的功能;OM与土壤有效磷(Olsen-P)、磷吸附指数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可增加磷的吸附容量;添加小分子有机质的室内模拟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假设,糖类主要影响磷的吸附能,而氨基酸主要增加最大吸附量。有机质自身及其降解产物以不同方式影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并据此调节湖泊富营养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石花菜是一种红藻,我国海区均有分布,是制取琼胶的优良原料,群众在夏天常将石花菜制成果冻,具有清热退火功能,目前市场价格看好。 石花菜属(GelidiumLamouroux)约有40种,我国报道的有13种,石花菜藻体大小悬殊,小的种类高度在2cm以下,大的可达30cm,藻体较小的种类分布较广,但产量不多。藻体较大,适宜人工养殖的种类有5种。我国主要养殖种类在北方有G.amansii,在南方有G.pacificum。 一、石花菜的生物学特征 石花菜生长的适宜水温为8℃以上,最适水温为20℃~28℃,养…  相似文献   

5.
磷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重要生源要素,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的基础元素,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ioavailable phosphorus, BAP)的潜在含量取决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而渤海中部区域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中磷的组分、含量,并计算潜在BAP含量,研究分析了其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norganic phosphorus, IP)是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的主要存在形式,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这五个区域沉积物中IP含量平均分别占其 TP含量的78.39%、79.06%、71.46%、84.60%、81.46%,而有机磷(Organic phosphorus, OP)则均占较小的比例。IP均以碎屑磷(Detrital phosphorus, De-P)为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TP的54.02%、52.12%、33.33%、69.41%、57.28%,IP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顺序为:碎屑磷(Detrital phosphorus, De-P)>?闭蓄态磷(Occluded phosphorus, Oc-P)>铁/铝吸附态磷(Fe and Al oxidation state phosphorus, Fe/Al-P)>弱吸附态磷(Exchangeable phosphorus, Ex-P)>钙结合态磷(Calcium-bound phosphorus, Ca-P)。河流输入、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环境是影响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根据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分析表明,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西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平均分别占 TP 的44.77%、46.94%、64.87%、40.54%,具备较强的向水体中释放磷的潜力。为渤海中部海域有效地提供沉了积物环境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瓦利斯俄勒岗大学化学工程师研究蟹壳另一种用途,从废水里回收重金属。研究人员利用几丁质,这原为蟹壳的主要成分,来吸附废水里的重金属。他们研制了一种方法使壳聚糖产生无数个细孔,这些细孔很稳定,比片状的壳聚糖细孔数要多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水层对石花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石花菜的局部小枝,在海上短时期培养的方法,以重量为指标,清楚地看出温度与水层对石花菜生长的影响,获得以下结论:1.石花菜生长最快的温度为22—26℃,它的最适温度为20-28℃。石花菜生长的适温以8℃为低限。限制石花菜生长的低温大约为0-℃。2.石花菜生长最适宜的水层为0.3米。随水深的增加,生长越来越慢。3.根据实验的结果,我们建议:8℃以上作为石花菜的养殖期。即相当于青岛地区从5月到11月。夏季应该消除海洋动物附着的危害。筏养石花菜应利用0.3米以内的浅水层。4.石花菜小枝的再生假根以20-28℃生长最好,这期间可作为石花菜的人工营养繁殖期。  相似文献   

8.
河蟹蜕壳前后蟹体与蟹壳中钙磷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刚蜕壳的软壳蟹湿体重和干体重与干壳的重量关系,求出了干壳重与湿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和干壳重与干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它们分别为y=10.18321242·X-0.00615;y=1.909580416·X-0.0025467。通过对蟹体和蟹壳中钙磷的测定。弄清了河蟹蜕壳时,应具备的钙磷量,通过对干蟹壳不同部位钙磷的测定,发现了河蟹壳中不同部位的钙磷含量有较大的差异;从配合饵料和试验水体提供的钙磷量,提出了河蟹配饵中需要添加磷酸盐而不加或少加钙盐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中性植酸酶在鲤鱼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酸盐(phytate)的化学名称是肌醇-6磷酸盐,广泛存在于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植酸盐中的磷称为植酸磷,在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的含量约为1%-2%,约占总磷含量的60%-80%。植酸盐非常稳定,由于单胃动物自身不分泌能分解植酸盐的植酸酶,故植酸磷基本无法被单胃动物利用,造成饲料中磷相对不足,需另外添加无机磷(成本最高的矿物质)。植酸盐还能与饲料中的锌、镁等矿物质和赖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反应生成难溶的化合物,降低这些营养素的利用率,因此植酸盐被认为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植酸盐还可造成鱼的幽门盲…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解网袋法研究了冬季苦草腐败分解速率及其氮、磷损失规律。结果表明:苦草腐败释放的磷大部分被底泥吸附,少量进入水体;释放到水体中的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和硝态氮(NO3--N)数量也较少;底泥减缓了苦草干重损失速度,而加快了TN和TP损失速率;苦草分解过程中磷的释放速率比氮快;苦草腐败分解具有阶段性,前36d分解迅速,以后分解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桑沟湾扇贝和海带两个养殖海区的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法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为交换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Au-P)、碎屑磷(De-P)和有机磷(Or-P),并分析了各形态磷的垂直分布特征;利用沉积物年代序列测定的结果,结合桑沟湾水产养殖历史,探讨了近200年来桑沟湾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含量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的生物有效磷。结果表明,柱状沉积物中上层各形态磷的含量高于底层,表明养殖活动使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增大。各形态磷的含量在贝壳沉积区内变化幅度均较大,Or-P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扇贝养殖区沉积物中的总磷(TP)、Or-P和海带养殖区沉积物中的TP、Or-P在沉积时间序列上分布基本一致,其含量变化与各时期工业生产和海水养殖活动密切相关;两个区域柱状沉积物中潜在生物有效性磷占总磷的百分比为61.2%和71.0%。沉积物中Ex-P的含量对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植酸酶在水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植酸和植酸酶的特点植酸存在于大豆制品及许多植物性饲料中,它是由6个含磷基团与环已醇结合而成。植物性饲料中53%~85%的磷以植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这种形式的磷在单胃动物中难以被利用(瞿明仁,1997)。植酸作为一种抗营养因子,又是难以消化的物质早已被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因此植酸在饲料中的存在不仅仅会使植酸磷不能被吸收利用而排放到环境中引起磷污染,而且还会对饲料中诸多物质的吸收利用产生不良影响。植酸酶由一系列酶组成,是肌醇六磷酸磷酸酸化酶,可水解植酸使无机正磷酸逐步释放(Cosgrove,1980)…  相似文献   

13.
同安湾潘涂对虾养殖垦区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与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丰 《水产学报》2001,25(5):443-447
1996年5至1997年2月对厦门市同安湾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进水渠道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与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虾池的颗粒磷(PP)含量明显高于邻近内湾,可溶性有机磷(DOP)含量略高于内湾,可溶性无机磷酸盐(DIP)含量则明显比邻近内湾的低。虾池中的磷主要以PP形态存在(78.25%),DOP、DIP含量较少(14.82%和6.93%);垦区内湾 则是以PP和DIP为主(44.49%和46.39%),DOP所占比例最小(9.12%)。虾池也垦区内湾不同形态磷的季节变化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5种附着基采石花菜孢子,通过车间培育和海上育苗相结合,育出石花菜直立苗1.07 hm~2(16亩),同时探讨了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Lamx)Lamx)是一种用途广泛、经济效益较高的良好养殖品种。为了探讨石花菜养殖新途径,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85年在荣成县采用调整自然光、温的方法,进行了石花菜孢子育苗试验,比较系统地观察了孢子放散、附着、萌发、匍匐幼苗到直立体苗生长的全过程。现将观察的实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以5种水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金边石菖蒲(Phnom penh acorus tatarinowii)、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穗状狐尾藻(Myrtoph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在人工气候室中,利用水培法,研究了其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可以作为净水植物,其中金边石菖蒲和香菇草的去氮效果较好,金鱼藻、穗状狐尾藻和香菇草对磷的去除效果非常好;经过七周的试验后,试验水生植物金边石菖蒲、香菇草、穗状狐尾藻、金鱼藻和眼子菜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6.22 %、91.13 %、79.69 %、83.17 %和65.51 %,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7.94 %、92.09 %、92.61 %、95.20 %和85.87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磷的去除效果比氮好,速度也比较快。因此,可以把这几种水生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的首选植物。为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和降低污水水体营养盐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彭婕  吕磊  喻亚丽  甘金华  何力 《淡水渔业》2019,49(3):108-112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内源性氨基脲的产生途径,以雄性及雌性个体的背部蟹壳和腹部蟹壳为研究对象,测定氨基脲在上述组织中的残留水平,分析不同部位蟹壳中的主要成分甲壳素、蛋白质及其水解氨基酸的分布规律,评估并验证其与氨基脲残留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部位蟹壳中甲壳素含量与其氨基脲残留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与氨基脲残留水平呈负相关性,结果表明,蟹壳中的甲壳素和蛋白质及其水解氨基酸可能是导致氨基脲检出的重要因素。验证实验表明,甲壳素和氨基酸在前处理过程中能产生氨基脲,这一途径可能是导致中华绒螯蟹中内源性氨基脲残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淡水渔业》1975,(6):16-22
(一)本文介绍关于城市排出污水与养鱼生产的关系,主要是讨论污水对鱼类的毒性、放养鱼类品种、鱼体残毒以及污水净化等问题。(二)城市污水依来源大致可分为居民排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的工业废水。利用生活污水养鱼要注意污水中有机物质的分介,以防水中缺氧而影响鱼的正常生长或使鱼死亡;对含毒物的工业废水,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处理后方予排放。(三)污水养鱼的品种,一般要求具备耐肥水能力强、成长快,目前各地养殖的鲢、鳙、鲤、鲫、鲴等品种较好。(四)从采集某些污水养鱼鱼体的汞、酚、铬等残毒分析结果看,一般的残毒量比较低,但个别的比较高。此情况应当引起重视。(五)天然水域对排入的污水有自净作用,但由于利用养鱼的水面一般比较小,对污水的净化能力比较弱,因此用作养鱼的污水,应当先经过“蓄污池”的储蓄,使之充分分解、沉殿,然后使用。  相似文献   

19.
甲鱼对蛋白质、脂肪、糖及钙磷的适宜需求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鱼粉、小麦粉和豆饼制成基础饲料,分别添加酪蛋白、豆油、α-淀粉调节各组饵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含量,以磷酸盐和碳酸钙调节钙磷比及钙磷总量,研究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钙磷对于甲鱼生长的影响。试验分两部分进行,试验Ⅰ以正交表L9(34)设计,研究蛋白质、脂肪、糖类和钙磷比四因素三水平对于成甲鱼的增重率和成活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甲鱼对这四种因素的适宜需求量。试验Ⅱ是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梯度法,进一步研究了蛋白质、脂肪及钙磷在饲料中的适宜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体重为101.88±3.46g的甲鱼对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为47.50%,脂肪为8.05%,糖类为18.24%,钙磷比为1.51:1,幼甲鱼(体重为18.19±0.67g)对钙磷总量的适宜需求量为4.23%(其中钙为2.54%,磷为1.69%)。饲料中各种营养素对于甲鱼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对于成甲鱼的增重,脂肪为主要因素,其次为蛋白质。但二者相差不大,再次为糖类,钙磷比的影响最小;对于成活率,影响最大的是脂肪,其次为蛋白质和钙磷比,糖类的影响最小。设计配方时要优先考虑脂肪和蛋白质。另外,研究钙磷需求时发现,钙磷含量高于适宜含量,成活率显  相似文献   

20.
磷对坛紫菜孢子囊枝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形式的磷源(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和甘油磷酸钠)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孢子囊枝形成的影响,以及丝状体对磷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氮磷比在2/1左右时有利于孢子囊枝形成;无机磷酸盐比有机磷酸盐更能促进坛紫菜孢子囊枝形成;当N,P为10/1、7/1和2/1时,磷吸收速率随该比值下降而上升;磷起始浓度过高不利于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有规律地适量添加磷盐有利于坛紫菜孢子囊枝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