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北新修梯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新修梯田马铃薯沟种较平作,垄作产量分别提高11.1%和15.9%,产值分别增加7.9%和23.6%。追施N肥可使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20.3%和15.7%;追施保水剂可使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31.2%和46.8%,喷施多效唑可使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29.7%和58.0%。  相似文献   

2.
淡紫拟青霉MCWA18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寄生和防治作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试用双温测定法,室内测定淡紫拟青霉MCWA18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效果,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相对寄生率为92.6%。在温室盆栽试验中,用剂量为5g/m2和10g/m2固体菌剂处理,93日后番茄根围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群体密度比对照分别降低62.3%和66.9%,番茄株高分别增加17.2%和49.6%,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100%和145.9%,MCWA18菌剂防病和促生效果均高于剂量为4.5g/m2益舒宝处理。  相似文献   

3.
小麦雪霉叶枯病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雪腐格氏霉引起小麦成株期叶枯、鞘枯和穗腐。鞘枯使小麦穗粒重减少0.8%~32.9%,千粒重降低9.5%~16.9%;穗腐使小麦穗粒重减少9.6%~39.8%,千粒重降低7.8%~17.9%;鞘枯-穗腐复合症状使穗粒重减少10.2%~65.2%,千粒重下降9.5%~14.8%,叶斑-鞘枯-穗腐使粒重减少11.7%~51.5%,千粒重下降12.1%~18.3%。  相似文献   

4.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0,21(1):42-42
1999年7~9月份,浙江省药检所在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金华市的蔬菜基地,共采集了小白菜、豇豆、茭白样品39批。采用多残留检测方法对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甲拌磷、呋喃丹、甲基对硫磷、毒死蜱等6种农药进行残留监测。1农药残留检测结果从39批样品中共检出甲胺磷残留的有18批,最高的为5.55μg/g,最低0.3μg/g,检出率为46%;有一批检出乙酰甲胺磷,含量为0.51μg/g;有3批检出毒死蜱,含量为0.03~0.13μg/g;甲拌磷、呋喃丹、甲基对硫磷均未检出。见表1、表2。1.1小白菜残留…  相似文献   

5.
45%硫.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瘟病,在水稻大胎破口期和齐穗期各用药一次,每666.7m^2用药100g,150g,200g的防效分别为65.1%,83.33%和84.88%,与对照药三环唑的防效相当,优于硫悬浮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应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50%杀稗王加10%苄黄隆超微可湿性粉剂与泥土混合撒施对早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安全性和增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抛栽后5d施丁苄120g、150g以及在抛栽后7d施杀稗王30g加苄黄隆15g对早稻抛秧田的主要杂草如稗草、莎草、鸭舌草、节节菜和矮慈姑等均有显著的防效,其总体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96.12%、97.13%和98.73%,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保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坡旱地集水深蓄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4年在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隰县坡旱地进行了集水蓄耕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采取耕翻地孔或耕翻深松,0~200cm土层贮水量增加50.8mm和54.8mm;地面径流量减少57.8%和52.8%土壤侵蚀量减少58.0%和53.5%;降低土壤温度0℃和1.2℃;连续覆盖4年,土壤有机质提高了1.17g/kg,速效钾提高了15.9mg/kg;小麦单产提高23.5%和27.7%;  相似文献   

8.
经3a试验示范及观测调查,水稻半旱式栽培即垄作与节水灌溉相结合,其纹枯病比平作的轻。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指,早造分别少23.0%-41.7%,21.7%-37.0%和5.6-12.3;晚造分别少13.4%-40.3%,9.3%-19.2%和3.0-10.5。两种栽培方式的统一枯病消长曲线是相似的,惟半旱式栽培的水长曲线自水稻分蘖盛期至黄熟期一直在平作之下。  相似文献   

9.
80%旱草克可湿性粉150g/666.7m^2、125g/666.7m^2和100g/666.7m^2三处理,药后35天的总体防效为83.5%、94.7%,高于对照农药草甘膦1200ml/666.7m^2处理,明显高于精稳杀得70ml+阿特拉当真00mg/666.7m^2和喹禾灵100ml+阿特拉当真00mg/666.7m^2二处理,对一般的园植物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大豆玉米间作和同穴混播对大豆病虫发生的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3~1995年进行了大豆玉米间作和同穴混播对大豆病虫发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和同穴混播豆田的病虫发生危害轻于纯作豆田,与纯作比较,间作田和同穴混播田主要害虫降低率分别在11.4%~81.4%和20.9%~76.0%之间;其病害降低率分别为70.0%~100%和56.7%~100%。间作只有豆天蛾和蛴螬可达防治指标,同穴混播田仅豆天蛾达防治指标。由于间作和同穴混播田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增强了自然生态控害功能。捕食性天敌,瓢虫分别较纯作增加84.0%和86.5%,草蛉增加58.9%和80.6%,蜘蛛增加41.3%和52.3%;寄生性天敌显著增加,蚜茧蜂对蚜虫寄生率增加23.9%和29.9%,赤眼蜂对豆天蛾卵寄生率增加13.0%和20.0%,银纹夜蛾幼虫被寄生率增加18.7%和25.3%。这2种种植方式产生的经济效益较纯作田增加32.9%和33.7%。  相似文献   

11.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田间杀虫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994~1996年间在内蒙古利用亚洲小车蝗痘病毒防治草原蝗虫的初步试验结果:田间罩笼试验用5×107OBS/ml的病毒包涵体悬浮液喷雾,24~26天校正虫口减退率为72.9%~73.3%;虫口减退进程曲线呈S型;处理10天后虫口减退率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处理后20天虫口减退趋势逐步减缓,田间小面积试验用7.5×109、7.5×108和7.5×107OBS/hm2分别与麦麸l.5kg配成饵剂撒施,处理后38天校正虫口减退率达58.0%、42.0%和32.7%。  相似文献   

12.
全裕祥 《广西植保》1999,12(2):16-17
18%吡.噻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在稻飞虱2-3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施药一次,每666.7m^2用药15g、25g、35g,对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速效性优于噻嗪酮。  相似文献   

13.
敌.氯乳油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在同一色谱柱上、不同的操作温度下测定敌·氯乳油中敌敌畏及氯氰菊酯的含量。其回收率分别为99.9~101.7%和98.4~100.4%,变异系数分别是1.92%和1.68%。方法用于生产实践,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选择稻瘟病重发区作40%丙硫磷乳油防治穗颈瘟试验。结果其200ml/666.7m2剂量与20%三环唑100g/666.7m2、2%施宝灵35ml/666.7m2的防效及增产效果相当,可与二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淡紫拟青霉菌料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后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淡紫拟青霉不同菌株的培养菌料,施225kg/hm2,对大豆胞囊线虫不但当年有45%~69%的较好防效,而且第2年和第3年仍然有22.5%~37.7%和7.3%~22.9%的后效,即空胞囊和被寄生的胞囊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箭杆杨和梭梭柴水量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非称重蒸渗仪对箭杆杨、梭梭柴的水量平衡各分量变比规律进行了探讨.箭杆杨和梭梭柴水量平衡各分量的分配比例为:灌溉+降水均为100%,蒸散量51.1%、77.7%,渗漏量48.9%、14.2%,土壤水变化量不足0.1%、8.1%.分别就两个树种灌溉对蒸散和渗漏水分循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二年生箭杆杨合理灌溉指标为:5、9两月每月灌溉1次,灌溉量900m3/ha(90mm),6、7、8三个月每月灌溉两次,每次的灌溉量也为90Om3/ha,每月为1800m3/ha。每公顷每年由造林规程的9900—13200m3/ha减少到7200m3/ha。梭梭柴保证每年11月初灌溉1次.灌溉量1500m3/ha(150mm)。  相似文献   

17.
40%五氯硝基苯粉剂1Kg/666.7m^2防治菜豆炭腐病,方法是将药液淋于植株茎部及周围土壤,每株淋液0.25Kg,药后7d和14d的株防效为64.16%和69.76%,明显优于对照药40%瓜枯宁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选择稻瘟病重发区人和40%丙硫磷乳油防治穗颈瘟试验。结果其200ml/666.m^2剂量为20%三环唑10g/666.7m^2,2%施宝灵35ml/666.7m^2的防效及增产效果相当,可与二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溴甲烷对鹰嘴豆象、灰豆象及巴西豆象进行检疫熏蒸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以上3种豆象对溴甲烷熏蒸剂均较敏感,耐药性较弱,而且几种豆象耐药性程度均较接近。其中,鹰嘴豆象在18±0.5℃处理温度下,7g/m3,48h,10g/m3,24h,其死亡率可达100%。而在28±0.5℃处理温度下,7g/m3,24h,其死亡率即可达100%;灰豆象、巴西豆象在处理温度平均为17℃下,10g/m3,24h,在处理温度平均为26℃下,10g/m3,10h,其校正死亡率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0.
溴甲烷土壤熏蒸技术在秋季温室番茄应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秋高温季节,采用溴甲烷土壤熏蒸技术,可有效地防治温室番茄的土传病害和增加番茄产量,用药剂量为25g/m2、50g/m2、75g/m2的条件下,其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8.77%、87.49%、93.74%,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可达82.85%、92.52%、97.15%,番茄增产幅度可达14.4%、23.9%、2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