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浙江省农用地分等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浙江省农用地的实际特点,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探索农用地分等因素因子作用分值图的编制及其应用、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划分方法,以及土地质量综合分值的测算,紧密结合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提出气候生产潜力-总分值的复合分等指数。依据修正后的分等指数,将浙江省农用地划分为20个等别。  相似文献   

2.
王有宁  赵丽艳  刘峰贵  杨小龙 《土壤》2009,41(5):821-825
农用地等别是衡量农用地质量的基本指标,是确定土地使用税、土地征用补偿及租赁费等的重要依据.MAP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能力,将MAPGIS技术运用于农用地分等,不但可以减少大量烦琐的计算工作,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分等的速度和准确度.本文应用MAPGIS软件针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农用地分等工作进行研究,概述MAPGIS支持下农用地分等技术路线与方法,探讨数据库建立、分等单元划分与属性提取和指数计算等几项关键步骤,探讨了MAPGIS技术在县域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县域农用地分等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能力.将GIS技术运用于农用地分等,不但可以减少大量烦琐的计算工作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分等的速度和准确度。以江西省分宜县农用地分等为例,探讨了GIS技术在县域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县域农用地分等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等成果的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分析了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阐述了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的理论体系,对不同层次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东北地区为例,测算了区域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划定生产潜力区,为实现区域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分等指标区与参评因素定量确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标区及参评因素的科学确定是农用地分等结果准确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分析农用地分等指标区和参评因素确定的目的、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 ,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 ,尝试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定量划分农用地分等指标区 ,并确定各指标区分等的主导参评因素。结果表明 ,定量方法能够客观科学地进行分等指标区的划分及各区分等主导参评因素的确定 ,并促使分等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模型与方法、评价指标、若干概念与技术程序、评价单元划分、RS与GIS应用、成果应用及相关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应用研究及评价指标选取和接边问题等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同时参照分等试点省份的实践工作,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在系统设计中,综合运用了现代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处理、分析技术,在充分体现系统透明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农用地分等过程的自动化。该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技术路线、数据库结构和功能结构,并根据该系统在安徽省明光市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实践验证表明,该系统符合规程思想,运行可靠,可以大大提高农用地分等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农用地分等图形数据库的追溯法汇总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建立系统的农用地分等追溯法汇总技术体系,定义了追溯法的内涵,划分了追溯法的类型,归纳了两个类型追溯法的步骤,并进行了示例分析和特点总结,同时讨论确定了汇总单了亡的划分方法和汇总单元等别、面积的确定方法以及汇总单元的属性链接规则.研究结果表明,追溯法汇总是一种面向管理的科学的技术方法,不但能保证汇总成果的数量质量和空间质量,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汇总成果的查询、更新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密云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因素法进行农用地分等,计算出密云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并对结果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因素法计算的分等结果与实际相符;密云县农用地总体等别偏低,等别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与指标区差异。同时,提出农用地分等中存在的问题,即以乡镇行政界线划分指标区在县级农用地分等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建议采用分等单元实际地形地貌界线划分县级农用地分等指标区。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及原理基础上,结合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提出农用地分等定级在密云县的应用方向,并对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要求完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基础数据,满足该要求的技术关键在于校核农用地分等因素准确性。本文在明确农用地分等因素内涵及归纳数据来源的基础上,以温县为例,在县域尺度上探讨分等因素选择的合理性,解译各土种质地和剖面构型指标值,参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实地布设55个采样点对分等因素开展校核,结果表明:质地解译校核结果不一致的样点有9个,剖面构型解译校核结果中褐土化淤土、褐土化两合土、小两合土构型存在差异;分等数据库中黏土区域及黄庄镇、武德镇、北冷乡接壤处砂土区域表层土壤质地与调查结果不符。因此,建议在合理选择农用地分等因素的前提下校正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并细化质地与构型的分等标准;建议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为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与信息的迅速传播,农业网站利用现代技术服务"三农"、推动产业升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标志。通过对当前农业网站建设情况的分析,结合农业行业特点,总结了开展农业网站评价的方法与原则,提出了一套适合农业网站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农业网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以玉溪市易峨高公路改建工程(易门段)为例,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确定了该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的土地利用方向,以期为其他工程制定合理的临时用地复垦利用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耕地坡改梯增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耕地坡改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可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率。以开县竹溪镇移民生态村坡改梯工程建设为例,利用收益还原法计算比较坡改梯前后农耕地价格的变化,以此揭示坡改梯水保工程的增值性。  相似文献   

15.
《土壤通报》2017,(6):1296-1303
耕地质量评价是国家进行耕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依据。我国在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面,虽有众多研究,但并未根据耕地功能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田块尺度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运用系统学理论,基于田块尺度的"过程-功能-质量-特性-指标"的耕地质量评价分析框架,根据耕地质量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采取特尔菲法和频度分析法,参考国内外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田块尺度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田块尺度的耕地质量评价提供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以黄土高原为例,按照生态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3个方面4个层次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研究。克服了传统的土地资源利用研究工作中忽视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价值和作用的缺陷,可为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土地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蔡恩香  周学武  金贵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2):147-150,157
耕地质量更新主要是对耕地质量发生变化的耕地进行重新赋值和等别计算。通过对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耕地的质量变化进行研究,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对土地整理项目区耕地的质量更新进行了探讨,即在等别更新过程中不仅对耕地的分等因素进行了修正,而且根据土地整理后耕地的实际生产情况对耕地的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进行了更新。结果显示:在所选取9个样点中,耕地的自然质量等提高0.53至0.89个等别;利用等和经济提升更加明显,其中8号样点的利用等提高了1.07个等别,经济等提高了1.12个等别,提升最低的3号样点的利用等和经济等也分别提高了0.61,0.49个等别,反映了土地整理对耕地质量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业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农业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和工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索并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径流水和畜禽养殖场废水无害化处理典型技术模式进行评价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农业废水处理工程的技术水平和运行状况评价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比较吻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风险及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地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中所面临的特殊的地域性环境问题,也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石漠化概念的内涵及特点的分析,构建了石漠化概念模型,论述了土地石漠化与基底环境的基本反馈响应机制。根据模型将风险压力分为干扰、累积、演替、破碎这4大类,分析提取土地石漠化风险因子,按"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土地石漠化风险因子进行了分级,初步建立了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耕地要素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通报》2019,(3):739-747
耕地质量评价作为衡量耕地内在基础条件与外在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而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关键。本文在对耕地和耕地质量概念内涵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耕地要素特征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耕地质量评价的研究趋势。结果表明:耕地是气候、土壤、地貌、权籍、利用和基础设施等要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质量是由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满足作物生长的适宜性程度,包括气候条件、地貌状况、土壤特性、利用特征、权籍属性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并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公众对高效生产、绿色食品供给等多重效用的能力;基于耕地要素特征,从气候、地貌、土壤、基础设施、权籍和利用等层面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应注重多目标的综合评价,通过构建时间与空间的多尺度评价体系,借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3S"技术创建耕地质量诊断与评价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