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江上游安康市近50年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61~2009年汉江上游安康市逐月降水资料,利用Z指数旱涝指标划分了7个旱涝等级,并对旱涝发生的时间演变规律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本区的旱涝变化情况,近50年安康市由偏涝向偏旱发展,与降水量以4.9 mm/10 a的速率呈减少趋势一致。四季的Z指数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不同,春、秋季略呈下降趋势,为干旱增强趋势;夏、冬季呈上升趋势,为洪涝增强趋势。在1982~1986年间,安康市发生了明显的降水趋势转型,春秋季降水减少,夏冬季降水增多。且从1998年之后,降水表现出波动大、不稳定的特征,四季Z指数年际间波动幅度都较大,旱涝灾害明显增多。进入21世纪以后,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江1970—2022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采用SPI和SPEI两种干旱指数和线性趋势法、小波分析等数学统计方法对内江年和四季气象干旱趋势性、干旱频率及周期性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近53a,内江年、夏季、冬季干旱趋势性增强;春季、秋季干旱趋势性减弱。2)两种指数统计分析知,年尺度下干旱发生总频率一致;夏季两种指数干旱发生总频率一致,秋季两种指数干旱发生总频率一致且各干旱等级频率也一致,春季SPI指数统计的干旱总频率大于SPEI统计的;冬季SPEI统计的干旱总频率大于SPI统计的。3)研究相同时间尺度下,两种指数反映的干湿变化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内江市农业生产和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寿阳县1961—2018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降水Z指数作为气象干旱等级指标,分析该地区的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来,寿阳县年气候呈干旱化趋势,出现干旱16年,发生频率为27.6%,1997-2010年期间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干旱程度最为严重;季节干旱中,春季有湿润化趋势可能,夏、秋、冬季呈不明显干旱化趋势;四季干旱发生频率,春季32.8%、夏季27.6%、秋季37.9%、冬季31.0%。春季干旱主要发生在1971-1982年期间,夏季干旱在1965-1974年、1980-1986年、1997-2001年期间旱情最严重,秋季干旱在1994-2010年和冬季干旱在1981-2002年为多发阶段。季节干旱,除冬季外,其它三季干旱都对当地农作物正常生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鲁西地区8个台站1962—2015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鲁西地区各月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年及各季节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应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SPI呈现增加趋势,其余各季节及全年SPI均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年尺度干旱分布中东部县干旱次数高于西部县;雨涝呈现南北分布,南部县次数高于北部县。季节旱涝分布,春夏干旱多发生在东部及南部县,秋冬干旱集中在西北部县;季节雨涝次数较多发生在南部及东部县。  相似文献   

5.
韩倩  邱林  陈海涛  荆燕燕 《农业与技术》2014,(1):187-187,197
利用河南省17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资料,分别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和Z指数,对河南省干旱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干旱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河南省干旱主要集中在冬季,年际间干旱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北部地区发生干旱,特别是较为严重干旱事件的频率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SPI的烟台地区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台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的近30年(1981~2010)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得到了烟台地区近30年的年度干旱指数和季节干旱指数,并根据干旱标准中干旱发生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三项指标分析了烟台地区近30 a干旱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来,烟台地区以轻旱为主,中旱和重旱比例持平,有干旱发生频率逐渐减少而发生强度有所增强的趋势;春旱和夏旱有增加趋势,冬旱和秋旱有减少趋势;西部和北部地区发生干旱的次数明显多于东部和中间地带地区。与灾情对比时发现,年SPI能够较好的对长期的干旱进行描述,但在年内发生短期干旱时,效果欠佳。尽管烟台地区近几年来没有重旱出现,仍需注意做好对干旱特别是重旱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州市近40a(1971-2010年)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青州市降水空间分布明显,西南山区降水量明显高于北部平原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时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孙宝利  关莉  李凝  潘洪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24-16326
[目的]研究降水特征和干旱趋势变化,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服务。[方法]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干湿指数分析方法。[结果]近48年,阜新地区降水量、降水日数在减少,导致干旱频率增加,尤其经过2次连年干旱之后更加明显;年降水量趋势减少68mm;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趋势减少77mm;≥0.1、≥5.0、≥10.0mm降水日数趋势减少分别为11.8、3.3和0.8d。干湿指数K值趋势下降0.197,农作物生长季干旱频率增加23.4%,播种出苗阶段中旱频率增加20.0%,作物旺盛生长阶段轻旱频率增加20.5%,成熟收获期中旱频率增加32.2%。  相似文献   

9.
[目的]该研究旨在分析潍坊市干旱与洪涝气象灾害的演变特征和发生规律。[方法]基于1961-2010年潍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指标,计算出潍坊市近50年逐月的SPI指数,分析了潍坊市的干湿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潍坊市干湿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对较为湿润,并且由60年代初期的极端湿润向70年代末期干旱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潍坊市区域持续干旱,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震荡波动变化趋于平缓。潍坊市干湿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区域性,20世纪60年代中西部区域相对较为湿润,东南部区域较旱;70年代各区域干湿程度相差不大;80年代各区域普遍较旱,其中东南部干旱最重,北部最轻;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各区域干湿变化基本一致。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局地的干湿分布异常现象,如1999年;各年代间干湿时间长度的空间分布也有各自特点,为抗旱防汛部门的统一部署带来难度。[结论]该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潍坊市抗旱防涝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1—2009年泰安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资料,对泰安市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9年来泰安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内江地区39年气候变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江地区1971~2009年的气温变化资料和逐月降水量资料,用气候均值、距平分析和变率分析的方法计算线性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9年来,内江地区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极端最高气温日数明显增多;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过程,且降水集中在夏季,春秋季节降水基本持平,冬季降水偏少,各季节降水量存在差异,以夏季减少最为明显;内江地区的区域降水量冬、春两季正逐渐增加,而夏秋两季却逐渐减少,年总降水量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1960-2009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气象要素时间序列进行线性拟合,分别得出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及变化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79~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19个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季的旱涝特征。利用SPSS 19.0软件,结合GIS空间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保定市旱涝时空分布规律和变率。结果表明:保定地区1979~1999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大,2000~2018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小。21世纪以来,干旱频率大于雨涝频率,保定市气候趋于干旱化。保定市春旱、夏旱呈弱增加趋势。秋涝、冬涝呈弱增加趋势。空间上分析得出,保定旱涝分为2个区域,为西部山区、浅山区和中南部平原,旱涝在2个区域总体上有相对一致的变化特征,但在某些时段也表现南北相反的特征。西部阜平、涞源在四季中易出现干旱。徐水、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市区在四季中易形成雨涝。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旱涝变率较大,21世纪以来旱涝变率较90年代明显变小。4个区域(东、西、南、北)旱涝变率趋势大致相同。21世纪以来,南部旱涝变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79~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19个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季的旱涝特征。利用SPSS 19.0软件,结合GIS空间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保定市旱涝时空分布规律和变率。结果表明:保定地区1979~1999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大,2000~2018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小。21世纪以来,干旱频率大于雨涝频率,保定市气候趋于干旱化。保定市春旱、夏旱呈弱增加趋势。秋涝、冬涝呈弱增加趋势。空间上分析得出,保定旱涝分为2个区域,为西部山区、浅山区和中南部平原,旱涝在2个区域总体上有相对一致的变化特征,但在某些时段也表现南北相反的特征。西部阜平、涞源在四季中易出现干旱。徐水、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市区在四季中易形成雨涝。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旱涝变率较大,21世纪以来旱涝变率较90年代明显变小。4个区域(东、西、南、北)旱涝变率趋势大致相同。21世纪以来,南部旱涝变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咸宁市6个观测站近50年来(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咸宁市年、季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旱涝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来,咸宁市年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降水峰值期,四季中夏、冬季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尤以冬季降水日数增加显著,春、秋季降水日数呈弱减少趋势;咸宁市干旱和洪涝灾害四季都有不同程度发生,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涝年的几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6.
利用泰安市1971—2009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轻雾和大雾等资料,分析了泰安市近39年来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泰安市日照时数平均减少78h/10年,日照百分率平均减少1.7%/10年。泰安市总云量、低云量和轻雾日数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是影响日照时数的原因之一。而大雾日数与日照时数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策勒县气象观测站1971—2009年资料,分析了策勒县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年际、年代际、月际变化,并用Mann-Kendall法进行了年日照时数变化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策勒县39年的平均年日照时数以0.08 h/10年的倾向率增加;在1981年发生从高向低突变。  相似文献   

18.
利用修文县气象站1963—2011年连续49 a的逐月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从年尺度、季尺度和月尺度分别对修文县的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修文县的年度干旱存现长短周期交替出现的规律,且在长、短周期变换的年份出现严重干旱的概率较大;春、夏、秋和冬季出现干旱的概率分别是24.49%、20.41%、20.41%和18.37%,春旱出现概率最高。全年每个月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干旱,其中11月发生干旱的概率最大,为11.92%;年降水量越小的年份,季尺度和月尺度严重干旱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距平曲线及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对赤峰市1970-2016年10个站的逐月降水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根据降水量和降水量距平百分比统计了赤峰近50年旱涝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赤峰市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而春季降水却呈上升趋势,干湿季节明显,年际变化大。通过旱涝统计,赤峰市平均2年出现一次干旱,平均3年出现一次洪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