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蚜卵巢小管数量的变异及其与起飞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卵巢解剖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来源及蚜型的桃蚜卵巢小管数量的变异,其中来源于春季桃树上的干母的卵巢小管数最多,平均达12.93根,而晚秋桃树上的无翅雌性蚜则最少,平均仅4.67根,在孤雌胎生蚜中无翅蚜较有翅蚜多。桃蚜的起飞行为包括起飞角度和起飞时间两方面。作者测定有翅桃蚜的起飞势能,结果表明,有翅蚜卵巢小管数的多少影响其起飞势能的大小,卵巢小管数越少,起飞角度越大,起飞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2.
北京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蚜虫是桃蚜和菜缢管蚜,前者全年都有发生,而后者划在6月才开始发生。桃蚜以卵期在窖藏大白菜和核果类果树枝条上越冬,也有少数有翅成蚜能在窖藏大白菜上渡过参天。但白菜上的卵由于食用及留种株切关剥邦处理,而不能成为有效蚜源。另一部分桃蚜则在温室里连续发生,不进行越冬。阳畦菜苗和风障根茬菠菜上早春很早就发生桃蚜。大白菜留种株三月种植,它的第一蚜源来自风障根茬菠菜——3月下至4月初产生有翅蚜迁飞。桃树上的桃蚜在4月下开始发生有翅蚜,成为种株的第二蚜源。种株上的蚜群5月中产生有翅蚜,连续向外扩散。春菜——主要是甘蓝、花椰等——在定植时(四月)从阳畦带蚜下田;它的第二蚜源也来自桃树。春菜上的蚜群也在5月中产生有翅蚜扩散。从4、5、6月进行杂草调查证明,有9科13种是桃蚜的寄主,未发现菜缢管蚜的寄主,而旋花科的小旋花是唯一能在5月发生有翅蚜的杂草(6月没有)。由此可见,杂草不是春菜地的主要蚜源。桃蚜和菜缢管蚜在夏菜上——包括晚甘蓝、晚苤蓝、萝卜、小白菜、小油菜——混合发生,但有明显的偏嗜现象:桃蚜在甘蓝和苤蓝上占多数,菜缢管蚜在萝卜、白菜、油菜上占多数。从有翅蚜发生期看,甘蓝、苤蓝上的桃蚜正是秋白菜苗期的蚜源,同时萝卜、小白菜、小油菜上的菜缢管蚜也正是秋白菜苗期蚜源。秋白菜上也是两种蚜虫混合发生,但菜缢管蚜多于桃蚜,它们在9月上、中旬产生有翅蚜扩散。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烟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75~1978年在云南玉溪烟区对烟蚜进行了研究。云南省的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具有明显的地区生态特征。全年均可以无翅和有翅孤雌胎生蚜在烤烟、油菜、十字花科蔬菜等植物上转迁交替繁殖为害,未发现性蚜和卵,无明显的越冬滞育现象。平均年发生代数20.9代,发育周期(25℃)7.6天,生殖前期1~2天,生殖期9~23天,生殖高峰期平均12天。母蚜一生平均产仔70头,每头每日平均产仔3.9天,寿命平均19.4天。在烤烟生长期连续释放烟蚜茧峰对控制烟蚜的发生,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é)]是烏魯木齐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上最主要的蚜虫。从9月下旬开始,在晚甘藍、晚苤藍及大白菜等蔬菜靠近地面的根、茎凹陷处,以及叶柄基部和叶片上产卵。蚜卵既可随寄主在菜窖里越冬;也可在菜株残体上露地越冬。露地越冬蚜卵,一般不能成为早春的有效蚜源,因其孵化率极低;孵化出来的少数干母,由于不能及时得到食料或因气候不适合,难以存活。越冬蚜卵于4月下旬孵化,5月中旬末产生有翅蚜,主要先在越冬寄生及冬蘿卜留种株上繁殖;到5月下旬至6月初,才陆續迁飞到春、夏十字花科蔬菜及春油菜上,大量繁殖和为害。7月下旬至8月初,晚甘藍与晚苤藍上的蚜虫便成为大白菜和冬蘿卜苗期的主要蚜源。甘藍蚜在烏魯木齐地区,无論是在菜窖里,或是在露地残株上,均不能以成蚜越冬。  相似文献   

5.
杭州地区油菜病毒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苗期病毒病的发生,决定于带毒有翅蚜从毒源寄主上迁入的时间与虫口数;本田期病毒病的流行为害,在很大程度上与苗床后期和本田初期有翅若蚜的长成和扩散有关。杭州地区的传毒蚜虫主要为菜缢管岈,其有翅蚜的发生及迁飞高峯期约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油菜病毒病发病率的高峯与有翅蚜发生高峯成正相关。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带病的十字花科杂蔊菜的蓿根,越夏后萌发的植株是秋菜及油菜的重要毒源之一。在7月中旬正8月上旬的炎热夏天仅看到火白菜是菜缢管蚜的寄主,但未检查到病株,另一试验火白菜感病后无隐蔽现象。杭州地区10月份的降水量、降雨天数以及相对湿度对当年病毒病流行与否影响最大,天气干旱病毒病相当严重。暴雨或连续降雨两天以上能影响有翅蚜,发生量与迁飞量显著下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毒病的蔓延。播种时用6%可湿性六六六粉每亩3斤撒施畦面,苗床期两片真叶开始,连续用乐果及二二三、六六六混合液治蚜4次,与加强肥水管理,效果达84.7%。  相似文献   

6.
菸潛叶蛾 (卽馬鈴薯块茎蛾) 在云南普遍为害烟草。在云南南部温度較高地区,还有一种菸草瘿蛾严重为害,菸草幼茎受害后形成虫瘿或成畸形;受害烟苗往往死去。菸草瘿蛾在大田为害侧芽及菸株髓部。本文記述了这两种菸草害虫的为害性及习性。菸潛叶蛾在昆明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在室外温暖向阳处可終年活动,在室內飼养則以蛹过冬。菸草瘿蛾在南部建水县羊街埧,一年至少发生4代。菸潛叶蛾喜温暖干燥的气候,栽培管理与环境条件对菸草瘿蛾发生有密切关系。历年調查,在半山坡烟田,土壤干燥处, 虫害严重;苗床水分充足,土壤經常保持湿潤,則很少发生。此外,与土壤、前作都有关系。彻底处理菸草残株,消灭其越冬場所是減少或消灭这两种害虫的主要措施。菸潛叶蛾一般为害脚叶,在大田生长期打脚叶是有效措施。貫彻馬鈴薯的检疫和防治措施,也关系到菸草上为害的輕重。疫区調运种薯,特别是調至菸草种植地区,必須严格检疫。  相似文献   

7.
1962年至1963年系统地调查北京及天津白菜区十字花科作物上逐月出现的病毒类型及其相对数量,以确定十字花科作物之间病毒的相互关系。从109个分离物中,根据寄主反应,区分成7个类型,其中Ⅰ、Ⅱ、Ⅲ型都和芜菁花叶病毒(白菜孤丁病毒1号即 K_1)的抗血清起反应,因此认为它们是白菜孤丁病毒1号的相关株系:Ⅰ型定为 K_(1-2),根本不侵染菸草;Ⅱ型定为 K_(1-3),能侵染普通菸,产生局部坏死斑,但不侵染心叶菸;Ⅲ型定为 K_(1-4),能侵染心叶菸产生局部坏死斑,能或不能侵染普通菸与产生局部坏死斑,致死温度稍高于65℃;Ⅳ型为典型的白菜孤丁病毒1号的原株系(K_(1-1));Ⅴ及Ⅵ型是未经鉴定的毒原;Ⅶ型是典型菸草环斑型花叶病毒(K_3)。京、津两地109个分离物中,Ⅰ型(K_(1-2))占59%,Ⅱ型(K_(1-3))32%,Ⅲ型(K_(1-4))5.5%,Ⅳ型(K_(1-1))0.9%,Ⅴ型0.87%,Ⅵ型0.87%,Ⅶ型(K_3)0.87%。其中以 K_(1-2)及 K_(1-3)(芜菁花叶病毒亦即白菜孤丁病毒1号)为主,其他类型均不重要。北京及天津两地十字花科作物上病毒类型的分布显然有些差别,在北京地区 K_(1-3)占51.2%,K_(1-2)占34.1%,K_(1-4)占7.3%,其余 K_(1-1),Ⅴ及Ⅵ各占2.5%,无 K_3,而在天津地区则 K_(1-2)占68.8%,K_(1-3)占22.9%,K_(1-4)占6.3%,有 K_3的出现(2.1%),而无 K_(1-1),Ⅴ及Ⅵ。这种差异可能与当地所栽品种及十字花科蔬菜种类有关,因为北京的白菜以青白口品种为主,而 K_(1-3)和 K_(1-2)在青白口品种上的出现此数为3∶2。天津地区的白菜品种邓鄯沽大核桃纹、高杆连心壮及天津绿上的 K_(1-3)和 K_(1-2)的出现比数相应为1∶5,1∶2及3∶4。根据两种采种株,即越冬菜株及当年播的春化种子的种菜上的毒原类型分析,一般均为,K_(1-2)及 K_(1-3),而出现的次数在越年采种株上为多,可见越年采种株是白菜孤丁病毒的主要越冬寄主之一,春化种子的种菜上的病原可能是从越冬采种株上传来的,根据3—10月各种十字花科作物上病毒类型出现次数的分析,K_(1-2)及 K_(1-3)在四至五月间在留种菜、小白菜、油青菜及甘兰上达到高峯,六月间则出现在白菜及甘兰上,最后则出现在秋白菜上,其中甘兰是京津六至九月间的连续作物,因此作为主要越夏寄主的可能性更大,而萝卜则因其播种较秋白菜早10天至15天,正当传毒翅蚜的发生期,因此认为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过渡寄主。  相似文献   

8.
烟草蚜虫又名桃蚜 ,是桐梓县烤烟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它不但直接危害烤烟 ,而且还是传播烟草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的主要媒介。1 为害症状烟草蚜虫发生数量大 ,危害时间长 ,从烟草苗期开始直到大田采收都有为害。烟蚜以刺吸式口器吸收烟株叶、茎、花等部位的汁液 ,使被害烟株生长迟缓、叶片薄 ,严重时叶片向背面卷缩、变形 ,烟叶组织被破坏 ,烘烤后的烟叶缺乏光泽 ,容易破碎 ,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2 生活习性烟草蚜虫发生代数多 ,在全县每年发生 2 0代左右 ,主要以有翅蚜和无翅蚜在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上越冬 ,其次是以卵在桃、李、杏等果树上…  相似文献   

9.
0.36%苦参碱AS防治菜蚜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蚜是为害蔬菜蚜虫的统称.而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有多种,在我国主要有3种:萝卜蚜(菜缢管蚜)、甘蓝蚜和桃蚜.3种蚜虫均属同翅目,蚜科.寄主包括十字花科多种蔬菜,如白菜、油菜、萝卜、芥菜、甘蓝等,其中萝卜蚜偏嗜白菜、萝卜等叶上有毛的种类,还可为害莴苣、生菜等.该虫主要在蔬菜叶背或留种菜的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蔬菜节间变短、弯曲,植株矮小,幼叶畸形向下卷缩,影响包心或结球,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0.
1985~1986年,在杭州东郊系统调查了13块地5种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寄生性天敌和被寄生率。共发现原寄生蜂两种,即菜小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前者寄生于桃蚜和萝卜蚜,后者仅寄生于桃蚜,寄生率大多在0~3%,很少超过10%,在蚜虫数量上升阶段寄生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只有在蚜虫数量迅速下降阶段才明显上升,故蚜虫数量变化受寄生蜂影响不大。共发现重寄生蜂5种,重寄生率平均约为50%,高时接近100%。表明重寄生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蚜茧蜂对蚜虫的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