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彩色小麦品种在晋中麦区产量与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探讨9个彩色小麦品种在晋中冬麦区晚播的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以期筛选适合晋中地区的高产优质品种。结果表明,山农129的籽粒产量最高,9个彩色小麦品种中仅有部分品质性状优于山农129。整体来看,晋中冬麦区晚播种植的9个彩色品种中,晋麦67号、乌麦201W22均为高蛋白(≥14.00%)高筋(≥32.00%)的中产(3 600~5 300 kg/hm2)品种;晋麦13号、乌麦203W2和黑小麦031244均为高等蛋白中筋(30.00%~32.00%)品种,但前二者中产,后者低产(2 100 kg/hm2);乌麦202W22、乌麦204W17和农大3753为中等蛋白(13.40%~14.00%)低湿面筋的低产品种;低等蛋白(≤13.05%)低湿面筋(≤30.00%)的中产品种只有晋麦84号;而当地品种山农129则为中等蛋白低湿面筋的高产(6 600 kg/hm2)品种。晋麦67号、乌麦201W22、乌麦203W2、晋麦13号可为针对性地提高山西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作出一定贡献,也可相应地改良和优化山西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0个山西小麦品种在晋中麦区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品质性状。[方法]以5个山西南部育成的优质小麦品种晋麦54、晋麦61、晋麦72、晋麦73、晋麦79和5个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育成的小麦品种长麦4640、长麦6359、长麦8302、长麦6686、长麦6135为供试材料,同时与山西农业大学育成品种山农129作比较,调查其在晋中冬麦区晚播后的植株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长麦品种生长快,分蘖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多,抗寒性好;晋麦品种的次生根数多。10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均低于对照,而部分品质性状优于对照。采用聚类分析将11个小麦品种进行分类,晋麦72为高蛋白(蛋白质含量≥14.00%)、高湿面筋(湿面筋含量≥32.00%)、高产(产量>6 300kg·hm~(-2))品种,晋麦79为高蛋白、高湿面筋、中产(4 050~5 000kg·hm~(-2))品种,长麦8302为高蛋白、中湿面筋(30.00%~32.00%)、中产品种,长麦6686为高蛋白、高湿面筋、低产(湿面筋含量<2 500kg·hm~(-2))品种,晋麦54为高蛋白、低湿面筋(湿面筋含量<30.00%)、中产品种,山农129为中蛋白(13.20%~14.00%)、低湿面筋、高产品种,长麦6359和晋麦61为中等蛋白、低湿面筋、低产品种,长麦6135和晋麦73为低蛋白(蛋白质含量<13.20%)、低湿面筋、中产品种,长麦4640为低蛋白、低湿面筋、低产品种。[结论]晋麦72、晋麦79、长麦8302可以针对性提高山西晋中地区小麦植株的生态适应性及籽粒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3.
4.
本试验以中豌4号、8711-2两个豌豆品种为材料,探讨了晚播对宁南山区不同类型豌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对豌豆荚长、荚粒数影响不明显,播种-出苗时间缩短;随播期的推迟,早熟品种营养生长期缩短,单株结荚数呈"抛物线"型变化,株高增加,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适宜晚播的范围宽,在5月9~19日之间;随播期的推迟,晚熟品种营养生长期表现为先减少后延长的趋势,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增加,单株结荚数、百粒重下降,株高增加,适宜播种的范围较窄,最佳晚播期在5月9日之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晚播小麦产量结构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为该地区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方案。[方法]以目前淮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宁麦13号为材料,在小麦各生育期采用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处理,研究各处理施肥比例对供试小麦产量结构、籽粒综合品质、试验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基肥施用比例50%的处理(T_3)有效穗、产量均最高,即氮肥运筹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水平,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千粒重影响不大,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基肥施用量的增加会降低小麦整体籽粒品质,但可以提高试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结论]合理的氮肥运筹是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总氮保持一定的基础上,基肥施用比例增加,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但超过一定的施用量,有效穗开始下降。后期施肥用量对小麦千粒重、穗粒数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即合理的基肥施用量及完善的后期追肥比例是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催芽、覆膜对晚播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皖麦38、内乡188和周麦12三个当地较为典型的半冬性品种,各设崔芽盖膜、催芽、盖膜和不催芽不盖膜(CK)四种方式进行种植。结果表明,催芽盖膜比对照不催芽膜种植的小麦生长发育明显加快,幼穗分化时间延长,亩穗数提高11.2-13.9%;穗粒数增加23.2%-39.4%,千粒重提高7.4-9.7%,增产幅度达50.9-73.7%,说明在连阴雨造成小麦晚播的情况下,催芽盖膜播种是较为理想的增产措施,但从投入和环境角度看,催芽不盖膜种植既简便易行,又能显著增产,是一种现实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小麦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11日左右为小麦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8.
以扬麦11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处理,研究了晚播对冬前麦苗素质、全生育期、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推迟。晚播麦产量构成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最终产量下降,其中穗粒数的降低是小麦产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面积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对本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品种在稻茬晚播条件下进行了品种产量对比试验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使晚播小麦获得高产,探索了小麦在晚播条件下不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月中下旬晚播情况下,小麦的播种量以12.5~15kg/667m2为宜,并总结与完善了一套适合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播期和行距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燕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播期、 3个行距水平开展试验。结果表明,5月15日播种,行距30 cm水平,藜麦平均株高为128.3 cm,主穗宽18.1 cm,千粒重3.06 g,籽粒亩产量最高,为224.3 kg。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冀北冷凉区种植燕藜1号建议在5月中旬播种,亩密度0.8万~1.0万株,以实现藜麦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播种时间对藜麦生长发育、产量等的影响及在天祝县的土壤气候条件下藜麦的适宜播期,以陇藜1号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4月17日(A1)、4月28日(A2)、5月9日(A3)、5月20日(A4)、5月31日(A5)和6月11日(A6)在天祝县分6期进行播种,收获后测定其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A2、A3、A4的株高、茎粗、主穗长均明显优于A1、A5、A6,且株高、茎粗、主穗长均以A2最高;各处理藜麦千粒重由高到低依次为A4A1A3A2A5A6;藜麦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3A2A4A5A1A6,其中A2、A3、A4的产量显著高于A1、A5、A6。说明藜麦播种日期在4月28日至5月9日时,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明显优于其他播期,故天祝县藜麦种植的适宜播期为4月28日至5月9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需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以实现藜麦的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用了十四个冬小麦品种晚播(10月22日播种),对穗粒数、干粒重、穗粒重、收获指数、单株籽粒产量等五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四个性状中均与单株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穗粒重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性最强。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穗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贡献远大于其它三个性状。  相似文献   

14.
刘锋  孙本普  李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17-18719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栽培对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其与露地麦和适时麦的异同点。[方法]对晚播覆膜麦与相同栽培条件下的露地麦和适时麦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产量结构进行比较。[结果]一定晚播条件下的覆膜麦,单株性状次于适时麦,而单茎性状则优于适时麦;幼穗分化,不仅比同期播种的露地麦经历时间长,且在决定每穗小花数和穗粒数的穗分化主要时期,还长于适时麦;产量结构,优于晚播露地麦,而与适时麦相当。[结论]晚播覆膜麦比晚播露地麦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获得适时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探究不同物候型小麦品种晚播后产量性状变化及品质差异,并优化栽培播期。在同一播量下晚播,以生殖物候极稳定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小偃81和生殖物候极不稳定的中筋品种西农1376为材料,研究晚播后产量性状及品质指标变化,并以基因环境互作分析软件对品质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播期与抽穗期极显著正相关,西农1376产量与播期及抽穗期极显著负相关,小偃81产量与播期极显著负相关,西农1376千粒质量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小偃81播期及抽穗期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吸水率、最大拉伸阻力、容重和延伸性都表现较小的变异;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拉伸面积与沉降值都有一定的变异;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变异系数均较大,小偃81分别为9.21%、8.95%,西农1376分别为19.80%、19.63%。品种审定中品质六大指标的优化以稳定时间最易,蛋白质含量、拉伸面积及湿面筋含量次之,以吸水率及最大拉伸阻力最难。软件分析发现,适当晚播能够优化品质综合指标,小偃81最佳优质播期是T0~T2,西农1376最佳优质播期是T3。选育生殖物候稳定的优质品种、适当晚播是优质栽培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6.
纹枯病、蚜虫、倒伏、早衰是小麦由高产向超高产转变的主要障碍因素,作看认为适期晚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适期晚播迎可以有效防止冬前旺长减轻小麦冻害;适期晚播,同时适当加大播量,还可以有效藏少超高产田所存在的缺苗断垅现象,而缺苗断垅也是影响超高产实现的一个重要障碍。但多年来,人们在生产上把适期早播敢为促使冬前形成壮苗、提高小麦产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郭红英 《河南农业》2009,(10):42-42
10月中旬以后播种的小麦,一般称晚播麦。由于播种时间晚,难以做到苗齐、苗壮、苗匀,而不易获高产。但是,如果管理措施得当。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晚播和播量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蓝型油菜主推新品种‘陕油28’(矮秆抗倒伏)和主栽品种‘秦优7号’(高秆不抗倒伏)为材料,设置3播期和5播量的二因素裂区试验,分析其对油菜成株密度、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油菜成株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质量显著降低,群体角果数、群体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播量增加,油菜成株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显著减少,千粒质量变化不显著,群体角果数和群体产量先增后减。‘陕油28’‘秦优7号’群体角果数和群体产量最大值对应的播量分别为5.56~6.67kg/hm2、4.44kg/hm2。播期对‘陕油28’产量的影响小于对‘秦优7号’的影响。由此可见,晚播导致油菜农艺性状变劣、产量降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陕油28’的耐密性和耐迟播能力优于‘秦优7号’,播期9月21日和播量5...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的产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麦区1991~2005年审定推广的73个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1)品种间产量水平的差异很大,产量变幅为3 237.5~6 644.7 kg/hm2,平均产量4 945.9 kg/hm2;与对照相比,平均增幅6.66%。(2)不同省份间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安徽、湖北和浙江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分别比江苏小麦品种低3.45%、7.03%和34.90%。(3)“九五”和“十五”期间审定品种的产量水平分别比“八五”期间提高了21.89%和15.91%。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麦33为试验材料,通过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使出苗率分别增加4.78、3.64百分点,使基本苗数分别增加9.31%、4.59%;至拔节期,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处理使小麦带蘖数分别增加2.17个、2.13个,使小麦单穗粒数分别增加3.12、2.55粒,使穗数分别增加39.6万株/hm~2,使千粒质量分别增加2.23、0.84 g,从而使小麦产量分别增加6.50%、5.76%。说明,通过使用合理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晚播稻套麦的生长发育,改善小麦穗粒结构和产量性状,增加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