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吉林省盐碱耕地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的思路与意见建议。根据调查,吉林省盐碱耕地总面积为88.96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2.73%;轻度盐碱耕地面积为58.82万hm~2,中度盐碱耕地面积为19.02万hm~2,重度盐碱耕地面积为11.12万hm~2,分别占盐碱耕地总面积的66.12%、21.38%及12.50%。同时,提出了盐碱耕地改良治理的思路和意见建议,以期为今后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吉林省盐碱耕地治理现状,分析了吉林省盐碱耕地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吉林省盐碱耕地治理对策,以期为耕地开发利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盐碱土的成因及以往对盐碱土治理积累的经验,对安达市耕地现状及盐碱耕地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安达市实际,进一步提出了安达市盐碱耕地改良方法及具体的治理措施,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西部盐碱化土地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分析了吉林省西部盐碱化土地类型、特点及分布的基础上,综合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低洼易涝盐碱地发展水田、轻中度盐碱化低产耕地退耕还草、轻中度盐碱化草地围栏封育、重度盐碱化草地人工种草以及盐碱湿地发展芦苇的分类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目前盐碱荒地和盐碱障碍耕地面积超过0.33亿hm~2,其中具有农业发展利用潜力的盐碱地近0.13亿hm~2,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酒泉市盐碱地面积大、范围广,土壤含盐量高低不一,治理难度高,给整个盐碱地改良整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文章在全面分析了酒泉市耕地盐碱化现状、形成原因及治理存在问题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与治理对策,并总结分析了几种主要改良模式与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6.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和生态问题。该技术针对盐碱无法排出、传统改良措施又不适宜,导致盐碱地被弃耕的问题,提出一种盐碱弃耕地再利用种植作物的方法,以改善盐碱弃耕地上作物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盐碱地分布、改良利用现状与治理成效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山东省11个地级市40个县的盐碱地分布面积以及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盐碱地广泛分布,可分为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两种类型,总面积为5 926.73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东营、滨州、潍坊和德州市。其中轻度盐碱地2 655.07 km~2,占44.80%,中度盐碱地1 718.13 km~2,占28.99%,而重度盐碱地面积达1 553.53 km~2,占26.21%。全省盐碱耕地3 863.80 km~2,盐碱荒地2 062.93 km~2,盐碱地利用率高达65.19%。除东营市河口区外,山东省各县市盐碱地改良利用率普遍较高,2000—2010年间山东省累计投入31.80亿元,治理改良盐碱地2 532.67 k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2.39×10~4t。本研究还对山东省较成熟的盐碱改良模式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可为今后盐碱地改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由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大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大安市农业农村局承办的"全国盐碱地改良技术创新与推广高峰论坛"在吉林省大安市成功举办。来自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及全国20多个省(区)耕地质量保护机构(农业、土肥)系统的约400名代表、盐碱  相似文献   

9.
张掖市通过一系列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有力遏制了盲目施肥和滥施肥问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对土壤造成次生盐渍化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张掖市盐碱地现状,并探讨了改良盐碱地与退化耕地治理措施以及改良治理耕地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施地佳盐碱改良剂是用于盐碱土壤改良和补充盐碱耕地营养源的调节剂。此盐碱土壤改良剂是利用有机营养给土壤微生物提供营养源,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使微生物活力加强,分泌有机酸降低土壤碱度,达到生物改良盐碱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盐碱地治理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目前以种植水稻改良治理盐碱地的研究不多。本文以陕西省定边县王滩子村盐碱地项目为试验区,种植2个水稻品种,分别加施腐植酸与不加施腐植酸两种处理方式对比其耐盐碱性及适应性。通过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盐碱地加施腐植酸处理后水稻产量明显提升,在耐盐碱能力和适应性表现强弱方面,水稻品种宁粳28号均强于隆优619。种植水稻可作为治理盐碱地的植物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盐碱土作为宝贵的耕地后备资源,如何有效的改良和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盐渍化程度的土壤施用沼液沼渣,进行盐碱土改良新措施的探讨,同时提高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沼液沼渣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氮,施用沼液沼渣改良盐碱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2003—2012年吉林省耕地利用压力指数时空分异的特征以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吉林省耕地和人口不断增加,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小,几乎开始处于平衡状态.人口数量增加导致大量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使得耕地压力指数不断上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吉林松原乾安盐渍土的理化性质,通过研究食用菌菌糠作为基质的新型复合改良剂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探讨菌糠改良盐渍土的可行性。以菌糠为基质,添加石膏和硫酸铝,通过土培试验研究复合改良剂对盐渍土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改良剂能较好地改善盐渍土的理化性质,降碱作用明显;随菌糠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微团聚体(0.25~1 mm)数量明显增加,土壤pH、交换性钠含量和总碱度都逐渐下降。土壤总盐含量呈先逐渐降低、后略有升高的趋势。复合改良剂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不是很大,各添加物的比例菌糠66%、石膏26%、硫酸铝8%的改良效果最好。通过复合改良剂组方效果研究,为吉林省西部盐渍碱土改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现状并诊断效益提升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基于2000—2020年中国黑土区耕地利用过程中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角度构建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耕地利用效益,并运用问题诊断模型识别效益提升中的问题,比较分析所涉各省(自治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及问题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黑土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呈现明显的整体上升态势,其中综合效益呈现“前期低速发展,中前期快速提升,中后期缓慢增长,后期波动提高”的变化趋势;2)社会效益是目前制约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截止到2020年,人均粮食产量、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以及人均耕地面积是限制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提高的主要影响因子;3)从省域角度来看,2000—2020年各省(自治区)耕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综上,目前制约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益提高的是经济和社会子系统,而吉林省应注意缓解对生态子系统的压力,辽宁省经济和生态效益问题较显著,内蒙古自治区应关注社会和生态效益。本研究可为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韩兴  陶伟  郭聃  王琳玥  谷伟  孙英  窦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00-6902
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按照《农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采用等间距法,以利用等指数80、100、120为间距,分别划分了吉林省农用地利用等。结果表明,以利用等指数80、100、120为间距相应划分了15、12、10个农用地利用等;以利用等指数100为间距对吉林省农用地利用等别进行划分较为科学、合理,为吉林省实行按等级折算补充耕地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及产量差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测算现有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下的中国粮食生产能力,以2012—2016年最新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为基础,构建测度模型,估算中国(不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耕地粮食的育种生产能力,测算中国耕地粮食产量差(增产潜力)及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并分析省际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现有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是8.46×10~8 t,实际粮食产量是5.48×10~8 t,差值达2.98×10~8 t,占粮食实际产量的54.38%,耕地生产能力开发率为0.63,说明中国耕地粮食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2)中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和潜力较大的省市自治区是:黑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吉林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湖南省、四川省、辽宁省、湖北省、云南省和江西省,应作为未来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的重点对象,可通过土地整治和栽培技术等手段,提高耕地质量。3)同时,开发耕地生产潜力需因地制宜,实现提高粮食产量和保护生态的平衡。在江西省、福建省和浙江省,建议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在河北省,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水保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需协调农业-能源-水资源关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云南省,可以利用气候优势,在缓坡丘陵区种植茶树、花卉,发展特色农业;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不建议过度开发粮食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地综合整治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盐碱地是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论述了盐碱地的“双健康”理论,即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可实现土地资源健康和人们身体健康.探讨通过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现状,分析了吉林省黑土地质量退化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及质量提升对策,具体包括合理规划、转变模式、加强治理、建立机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黑土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耕地提质改造是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介绍有关耕地提质改造潜力测算与评价工作的流程。在调查现状耕地的潜力情况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耕地占补平衡需求,进一步落实耕地提质改造的规模和分布,为科学、合理地实现新兴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耕地提质改造工作是一项协调性与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是否有助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