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进行了农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盆栽和小区试验.供试药剂有:川化-018(四川化工所)、叶枯净(日本样品)、敌枯双(江苏建湖农药厂)和白叶碱(日本样品).水稻品种金刚30(感病中秈),5月1日播种,6月2日移栽,株行距4×5寸,每穴4~5株.于分蘖盛期(6月25~27日)傍晚时喷雾(1亿个/毫升细菌悬浮液)接菌,连接3天.然后分接菌后稻株尚未出现(7月2日)和开始出现病斑时喷药防治,隔7天再喷一次.在第二次喷药以后的11天(7/23),21天(8/3)及40天(8/21)分别检查药效  相似文献   

2.
试验于1982~1983年在淤质土冬闲田上进行.供试组合为泗优6号和汕优3号,设每亩播量10斤、20斤、30斤三个处理.小区面积90平方尺,三次重复,随机排列.1982年于4月19日播种,1983年于5月7日播种,地膜覆盖至齐苗.秧苗总施氮量为每亩38斤,水浆管理按常规进行.出苗后每小区定10株秧苗标记叶龄.播种后30天前每10天,30天后每3~5天调查一次叶龄、株高以及单株茎蘖数、鲜干重和叶面积.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春6号是1990年引入焉耆垦区的春小麦新品种,近几年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占垦区小麦总面积的95%以上.1995年垦区部分团场新春6号大面积减产,减产较重的有22团27团,其中仅22团小麦减收1218.3吨.直接经济损失达177万元.关于减产原因有人认为是赤霉病所致,还有人认为是除草剂百草敌对小麦产生了药害.据江苏农科院马晓洲报道,百草敌剂量过高时会影响小麦结实器官发育.另据江苏黄海农场钱希报道,百草敌使用技术不当将产生药害严重者甚至颗粒无收.新疆目前还没有关于百草敌药害方面报道.我们根据大田调查和田间试验着重研究探讨了百草敌对新春6号产量的影响,为大田生产做借鉴.1.材料、方法1.1 供试品种及药剂供试品种新春6号,除草剂48%百草敌1.2 方法大田调查数据来自22团,大田喷药时期分别在主茎叶龄达3—4叶,4—5叶,5—6叶时,喷药量分别为225ml/hm~2,300ml/hm~2,.小区试验在农大网室.小区面积66m~2,设6个处理,6个对照,在主茎叶龄达5—6叶时喷药,用药量450ml/hm~2,.  相似文献   

4.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水稻病害1.绵腐病、立枯病(1)绵腐病发病较早,一般在播种后5~6天即可发生,主要为害幼根和幼苗。受害部位最初出现乳白色胶状物,以后长出白色绵状物,最后变为黄色,种子内部腐烂,幼苗逐渐枯死。(2)立枯病发病较晚,三叶期秧田最易发病。早期发病,秧苗枯萎、茎基部出现水浸状腐烂,手拔易断;后期发病,常表现为心叶萎垂卷曲,茎基部腐烂变成黑褐色,潮湿时病基部长出淡红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5.
一、水育秧田 以稗草、莎草及阔叶杂草混生的秧田:(1)每亩用30%苄.丙草可湿性粉剂80~100克,在经浸种催芽的稻种播种塌谷后2~4天内,对水均匀喷雾。(2)每亩用36%二氯·苄可湿性粉剂40~50克,于秧苗3叶1心后对水30公斤喷雾,喷药前排水.喷药后1~2天复水,并保水3~5天。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一年发生4—5代.其中2—4代数量较多,在后季稻从秧田开始发生危害,到大田后期仍有威胁.后季稻在我县栽培面积最大,占全县稻田90%以上.因此,必须探索稻卷叶螟在后季稻田发生规律,以便指导防治工作.一、二代稻纵卷叶螟在后季稻秧田期的发生比前季稻大田偏晚,早播秧田受害较重1978年后季秧田二代稻纵卷叶螟的孵化高峰期为7月20日,比前季稻大田二代第二孵化高峰期(7月15—16日)晚4—5天.其原因与水稻生育期有关.后季稻秧苗6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而二代稻纵卷叶螟常年在6且底7月初就出现第一发蛾高峰,此时秧苗只有2—3张叶片,苗矮苗小,不易招诱成虫产卵,故避过了二代前期害虫的危害.7月中旬初,秧苗已长至5叶左右,生长比较茂密,适宜成虫产卵,故二代后期的成虫成为后季稻秧苗的主要虫源.  相似文献   

7.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49号.供试药剂为20%杀铃脲,35%硫丹乳油. 2.试验害虫 1~2龄棉铃虫幼虫.其天敌为瓢虫成虫. 3.试验设计 在2代棉铃虫幼虫发生盛期进行田间和室内相结合的药剂防效试验.喷药时期由于田间天敌数量较少,所以无法试验该药剂对田间主要天敌昆虫的影响程度,仅在室内试验观察该药剂对天敌瓢虫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8.
正一、试验目的验证供试药剂施用剂量在田间对水稻病害的防效;明确供试药剂持效期;探究阿马士(氟唑菌苯胺)对恶苗病、纹枯病的防效,入田(异噻菌胺+肟菌酯)对恶苗病、叶瘟的防效,顶苗新(种菌唑+甲霜灵)对恶苗病的防效;与对照产品比较技术特点和优势。二、试验条件1.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水稻(绥粳18)。2.试验对象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1水稻病害1.1稻瘟病1.1.1发生和危害。稻瘟病属真菌病害,又叫稻热病,俗称"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之前,病苗基部灰黑色,叶片出现淡红褐色水渍状(水浸状)斑点,使整株秧苗枯死。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  相似文献   

10.
10%适乐时是诺华农化(中国)有限公司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的种子处理剂,对多种作物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995年作者进行了该药剂防治菜豆苗期病害(Rhizoatonia,Pythium)和西瓜苗期枯萎病(Fusarinm oxysporum f.sp.niveum)的大棚和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供试菜豆品种为法国地芸豆,西瓜品种为青农3号。供试药剂为10%适乐时 FS(诺华  相似文献   

11.
试验于1982—1983年在湖南常德县蒿子港进行。供试品种“湘矮早9号”,每亩施纯氮10.25公斤,每小区6蔸禾,设6~9个不同接虫量处理,1982年8次重复,1983年6次重复;在幼穗分化第4期(6月13日)接虫。试验结果表明,试虫主要为害倒二、三两叶,基本上未为害剑叶,按每虫一般取食20cm~2计算,1982年每亩8.47万头虫造成2%的产量损失,1983年每亩8.96万头虫造成2%的产量损失,与本文第Ⅰ,Ⅱ报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施药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了6种药剂拌种、药剂拌种+秧田期施用杀飞虱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只用拌种或早期施杀飞虱颗粒剂的方法不能很好地控制病害的为害,在秧苗2叶1心、移栽前3 d及移栽后7 d各喷1次防效较好。[结论]使用拌种剂拌种和在秧苗期及移栽后早期喷施杀稻飞虱药剂的方法,可有效控制湘中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时间和症状的区别立枯病:发病较晚,三叶期秧田最易发病。早期发病,秧苗枯萎、茎基部出现水浸状腐烂,手拔易断,后期发病,常是心叶萎垂卷曲,茎基部腐烂变成黑褐色,潮湿时病基部长出淡红色霉状物。绵腐病:发病较早,一般在播种后5~6天即可发生,主要危害幼根和幼芽。受害部  相似文献   

14.
<正>在早稻生长季节推迟,迟熟品种比例有所扩大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多效唑在培育晚稻壮秧中的调控作用。使用范围晚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不一,因而对秧龄要求也不相同。秧龄30天左右的使用多效唑只能矮化秧苗,在6月上旬播种、7月下旬至8月初插秧的,迟配迟的秧田使用多效唑才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使用适期晚稻秧田使用多效唑以秧苗1叶1心期喷施为宜,最迟不超过3叶期。每667平方米用15%多效唑粉剂200克对水100公斤喷施。秧田要求平整,喷施前要排干田水,喷药后24小时复水;喷药要均匀,防止  相似文献   

15.
凯润是由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研制生产,它是一种集防病、保健、增产于一体的新型药剂,为研究凯润对玉米生育、抗病及产量的影响,特做如下试验.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25%凯润EC,由德国巴斯夫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八五四分公司研发中心4号地.供试玉米品种为德美亚3号,公顷保苗6.75万株.公顷春施肥磷酸二铵120kg、尿素210kg、氯化钾60kg,公顷秋施肥磷酸二铵90kg、尿素90kg、氯化钾60kg.播后镇压保墒,药剂化学除草,大喇叭口期喷药防虫1次,生育期机械中耕2次,人工拔大草1次.  相似文献   

16.
花生叶斑病(黑斑病、褐斑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病害。在花生生长中后期为害叶、茎、果针,招致叶、茎早枯,叶片大批脱落,造成秕果,轻者减产10%,重者减产30%以上。此病多发生在花生生长后期,易被群众误为成熟期的征状,未引起重视。1978年我所试用药剂防治叶斑病,取得了较好效果。从附表看,托布津防治花生叶斑病,以0.5—0.6∶2000倍浓度较好,我们是7月中下旬开始进行防治,在第一次喷药后,每隔20天左右连续喷洒1—2次,可使发病率降低,花生增产10—24%之间。另外,还要掌握发病火候,及时喷药比单纯增加浓度效果显著,喷药时应选择无风天气,不断搅拌药液,自上而下地均匀喷洒。  相似文献   

17.
秧苗期低温胁迫对华南主推双季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主推双季水稻五优308、合美占、天优390、粤晶丝苗2号和粤奇丝苗为供试材料,2011年采用人工气候箱(PGV-36)人工低温胁迫,对水稻苗期低温胁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秧苗期日均8.5℃的人工低温胁迫会导致水稻秧苗生长发育明显停滞,供试材料植株高度、主茎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处理前后无显著差异.②日均温8.5℃低温胁迫对水稻秧苗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趋势相同,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低温胁迫下的各供试品种(组合)不但没有干物质积累,其鲜重和干重反而下降.③各供试品种3叶期的耐低温胁迫能力强于5叶期,各供试品种(组合)耐低温胁迫能力强弱次序为:五优308>天优390>粤晶丝苗2号>粤奇丝苗>合美占,且3叶期和5叶期的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8.
新疆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通过苗期抗病性鉴定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系).[方法]采用离体叶段法和苗期接菌法对小麦白粉病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供试新疆小麦主栽品种新冬17号、新冬18号、新冬19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新春6号等,以及其余参试品种对小麦白粉病均表现为高感.新紫1号品系对小麦白粉病表现为高抗;14/8329品系对小麦白粉病表现为中抗;其余小麦品种(系)均表现为感病.[结论]供试68个品种(系)中,仅有新紫1号和14/8329两个品种(系)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抗病性,仅占供试品种(系)的2.94;.  相似文献   

19.
据杭州27年的气象资料、生产实践以及自然和人工控温条件下的耐冷性试验,籼稻苗期耐冷性鉴定的适宜处理条件为3叶期于10℃(昼)/6℃(夜)低温下连续处理7天或6叶期在同样温度下连续处理5天,并以秧苗卷叶程度确定其耐冷性。64份早籼品种的耐冷性表明,同一品种,3叶期和6叶期的耐冷性存在显著差异,一般6叶期弱于3叶期。根据不同叶龄期的耐冷性强弱,供试品种主要可以分为3强6强、3强6弱、3弱6强、3弱6弱4种类型。圭陆矮8号、矮南早39、早丰收等耐冷性较强,可用于早籼的耐冷性育种。  相似文献   

20.
<正>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虫害和某些不良外界条件影响,或者管理措施不当,都会产生生理障碍,影响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时造成水稻生产损失。秧田期水稻秧苗时常发生生理障碍,轻则影响生长,重则秧苗死亡。一、症状表现1.青枯死苗(枯心死、卷叶死)。在二叶至三叶期间,从心叶开始卷起呈污绿色,然后扩展全株,萎缩枯死,拔起秧苗,基部未断裂。2.烂种。种谷尚未发芽或刚发芽就腐烂,谷壳颜色常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