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镰刀菌(Fusarium)和丝核菌(Rhizoctonia)的研究、甜菜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的抗性遗传、甜菜抗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遗传育种的研究、抗(耐)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遗传育种的种质资源、抗根腐病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对甜菜镰刀菌(Fusarium)和丝核菌(Rhizoctonia)根腐病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形态学、ITS分子法和对峙培养法研究花生根腐病病原真菌镰刀菌(Fusarium spp)的种类及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T1010对其的生防作用。结果表明,对一株花生根腐病病株重点分离、纯化出3种镰刀菌,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1)、茄腐皮镰刀菌(F.solani)(F2、F4)、木贼镰刀菌(F.equiseti)(F6),4株镰刀菌菌株和黄绿木霉T1010单独培养符合S生长曲线,T1010生长速度快,4d菌丝长满培养皿,镰刀菌菌株F1、F2、F4、F6生长缓慢,10d后均未长满皿;对峙培养T1010生长符合S生长曲线,与单独培养差异不显著,T1010竞争作用抑制镰刀菌生长,F1、F2、F4、F6生长与单独培养差异显著,黄绿木霉T1010通过竞争作用、抑菌作用抑制镰刀菌生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玉米抗镰刀菌引起的茎腐病的研究─—(B.Palasersic).HodowlaRoslin,AklimatyzacjaNasiennictwo,1993,Vol.37,No,3,61~69(英文)田间试验以测定玉米列,茎腐病的抗性,供测品系10个x4...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玉米穗粒腐病病原串珠镰刀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玉米穗粒腐病一般发病率为10%~30%,串珠镰刀菌是优势病原菌。从河南郑州感病的玉米穗轴和穗粒上分别分离出两个镰刀菌菌株。运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并提取基因组DNA,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鉴定出1个种为串珠镰刀菌。两个菌株rDNA间区ITS2可变区属I型,均能产伏马菌素。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玉米镰刀菌穗腐病和茎腐病病原菌传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玉米镰刀菌穗腐病和茎腐病病原菌传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 sheldon )及腐霉菌(Pythium spp)中,可引起穗粒腐的只有禾谷镰刀菌及串珠镰刀菌两种。串珠镰刀菌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而禾谷镰刀菌是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其传染循环是由种子和土壤带菌诱发苗病,再导致茎腐病,又通过体外传染至穗部,发生穗粒腐。  相似文献   

8.
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EF-1α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是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 Penzig in Saccardo),这是该菌引起火龙果果腐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25~35℃,最适温度30℃,适宜产孢温度25~35℃,最适产孢温度30~35℃,致死温度75℃(10 min);适宜pH5~9,最适pH7,最适产孢pH4;连续光照、D-果糖为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完全黑暗、D-半乳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产孢。综合分析认为,该菌耐高温,光照充足、弱酸和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9.
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是引起甘蔗梢腐病的主要病原真菌之一。利用苯胺蓝染色法,对轮枝镰刀菌分生孢子在甘蔗叶片上的侵染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发现在28℃保湿条件下,24 h分生孢子形成芽管,48 h芽管发育为菌丝,从气孔或毛状体侵入叶片,之后菌丝在气孔下腔细胞处及毛状体细胞内增殖,并缠绕在气孔及毛状体周围,然后进一步侵染周边细胞;72 h菌丝从气孔往外伸出,96 h受侵染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玉米穗腐病病原真菌中镰刀菌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南  章红 《玉米科学》1997,5(2):066-068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吉林省田间玉米穗腐病病原真菌中镰刀菌类占80%。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气—质联用法对分离自穗腐病的9株镰刀菌进行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和串珠镰刀菌素的定性检测。结果在4株禾谷镰刀菌和一株木贼镰刀菌玉米培养物中检测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3株禾谷镰刀菌玉米培养物中检测到了玉米赤霉烯酮;在所有被检菌株中均未测到串珠镰刀菌素。  相似文献   

11.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是制约作物生产的世界性重要土传维管束病害,危害的作物种类多,损失严重,生产中尚无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抑病型土壤是指对土传作物病害有抑制作用的一类土壤,具有有益微生物种群结构稳定、对土传病害防效持久等特点,因此国内外专家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对尖孢镰刀菌枯萎病相关抑病型土壤的形成因素、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尖孢镰刀菌枯萎病抑病型土壤研究的重点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尖孢镰刀菌枯萎病抑病型土壤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有益微生物种类构成、抑病型土壤的构建方法及复合微生物菌肥研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香荚兰镰刀菌根腐病药剂毒力测定及幼根接种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PDA含毒介质上的试验表明,苯莱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抑菌效果最好,稀释30万倍的药液对尖孢镰刀菌抑菌率分别为100%,91.9%,67.9%,而粉锈灵3000倍液,抑菌率仅为70.1%;苯莱特,粉锈灵1500倍液对腐皮镰刀菌抑菌率仅为94.1%和14.0%。  相似文献   

13.
摘要: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f.sp.glydne)是一种土生细菌,通过侵染大豆根系引发猝死综合症。利用温室盆栽试验和须根培养试验研究了接种茄孢镰刀菌对1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后所有盆栽大豆主根都有明显深褐色的侵染病斑;移植后21d测定了盆栽植株叶部发病程度,Peking表现最为严重,然后依次为Spencer,Ripley,P3981,Williams82,Essex,Forrest,Iroquois,PI520733,Hartwig,PI567650B,Jack,和PI567374。叶部发病程度与冠高(r=-0.422,P=0.0018)、冠重(r=-0.857,P〈0.0001)和根重(r=-0.732,P〈0.0001)呈显著负相关。主根病斑长度与叶部发病程度没有相关性,表明大豆对病原菌的抗性不能仅通过根系得到充分控制。对培养的大豆须根接种茄病镰刀菌菌丝体10d后,不同基因型大豆的菌落直径的变化范围为17—40mm,差异显著(P=0.05),其中Spencer和Peking须根上的菌落直径显著(P=0.05)大于PI567374和PI520733。对Spencer和PI567374的须根接种10灿茄病镰刀菌常量成分悬浮液,10d后菌落直径分别为50和38mm,差异显著(P=0.05)。通常,不同基因型大豆间茄病镰刀菌在培养须根上的生长与整株的症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总是这样,这是因为即使根系对毒素产生抗性来减少叶部病害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大豆都表现出明显的根系抗性。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初期,路易斯安娜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在甘薯蔓上发现一种新病,经连续几个晴天后,在嫩叶上出现症状,叶面上可见白色物质,随后未完全展开的幼叶普遍失绿,在某些情况下还出现畸形。该病害特点是病组织和整株可由失绿恢复正常。此病已遍及路易斯安娜州,在所有田间调查的植株即使不是全部被感染也是大部分被感染。在南卡和北卡两州均呈日益加重的趋势。本研究旨在查明导致甘薯叶片失绿崎形病(也称蔓尖失绿病)的病原,由于此病害似乎  相似文献   

15.
茶类丰富显特色台湾茶叶界称台湾是世界上一个特殊的茶区,若就茶类而言,的确如此。由于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世界上生产的茶类,在台湾几乎都能生产。台湾最初的制茶方法,是从福建武夷山和安溪引进的,生产乌龙茶,以后进而创制出台湾特有的包种茶。四十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爆发,乌龙茶在美国的市场被爪哇红茶代替,台湾乌龙茶一落千丈,台湾始转向印度引种阿萨姆种,在平镇、鱼池试种,发展红茶生产。五十年代初,由大陆来台的茶业经营者倡导,兴起生产外销绿茶。同时,大陆各省同胞迁台居住者甚多,不少人士喜欢饮用绿茶,遂仿效大陆制法生产多种内销绿茶以及其它内销市场需要的茶类。以致目前台湾茶类众多,但仍以乌龙茶和包种茶为台茶  相似文献   

16.
台茶源流在武夷台湾也有野生茶树分布,在南投县的眉原山上,如今还保存着野生茶林。据台湾大学吴振铎教授称,眉原山野生茶树的树龄,在两百年以上。日本名城大学桥本实教授曾前往考察,并报道眉原山尚存的野生茶树,主干直径达90余厘米。但是,台湾栽培的茶种,则是一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自福建携带而至。《台湾通志》对此有明确记载:“嘉庆时(公元1796~1820年),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  相似文献   

17.
台湾乌龙茶是由乌龙茶发祥地——武夷山传入,其制法是以武夷岩茶制法为蓝本;后由安溪引进铁观音,并聘请安溪茶师传授制茶技术,又与安溪乌龙茶制法密切相关。因此,台湾乌龙茶与福建乌龙茶只是大同小异:制造程序基本相同,准备工序名称,具体操作方法,掌握程度、加工粗细等有所  相似文献   

18.
俭朴清雅的茶宴台湾在弘扬中华茶道、倡导茶艺中,推展出了茶宴,在茶宴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茶宴,就是以茶宴客。它不但是社交的礼仪,而且是即席艺术表演,雅而不俗,俭而不吝,既符合中华民族的俭朴的美德,又具有待客交谊之功,确是值得提倡之事。据台湾陆羽茶艺中心总经理、《茶艺月刊》社长兼主笔蔡荣章1985年报道,茶宴已在台湾倡行,受到茶艺、文化界和社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茶具之贵在壶艺茶具,广义地讲,包括采、制、品饮等所有茶事所用的器具。然社会上一般所言茶具,乃是指品茗饮茶时所用的器皿,通常包括茶壶、茶杯、茶船(或茶盘)等。茶具不仅是品茗的器具,而且是组成茶的文化的重要部分。茶具的玩味,也是中华茶道的重要内容。茶具之中,最令茶师茗友所重者,乃是茶壶。台湾茶艺界,不仅将其艺术及其欣赏列为茶道的范畴,而且认为它是考证“茶的文化”的重要依据,其中最  相似文献   

20.
台湾茶史之考证关于台湾产茶历史,连横在《台湾通史》农业志有绪言中写道:“嘉庆时(公元1796~1820年),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鱼桀)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籽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相传植。盖以台北多雨,一年可收四季,春夏为盛。茶之佳者,为淡水之石碇、文山二堡,次为八里坌堡,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