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天水市扶贫工作的全面反思,我们发现,天水市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扶贫产业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想改变这种落后被动的局面,使扶贫工作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效益性,就必须集中力量加大扶贫产业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省武义县南部山区旅游开发扶贫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当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注重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旅游开发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业科学》2017,(11):42-45
近年来,旅游扶贫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界的热门话题,也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龙山县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农家乐、休闲农庄等发展迅速,但存在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基础条件差等问题。通过阐述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在分析龙山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龙山县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贫困地区的开发扶贫机制探讨——基于贵州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国家将扶贫目标以贫困县为瞄准载体的优势和弊端,指出该机制的弊端体现在:扶贫资金使用分散、有效性较差,没有做到有贫必扶,项目瞄准不够科学和准确.以贵州省为例,提出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应将开发扶贫的瞄准对象由县向乡镇转变,由乡镇向村转变.阐述完善扶贫开发的瞄准机制的对策包括:瞄准村庄与瞄准农户相结合;制定目标规划,强化责任机制;突出扶贫重点,明确扶贫环节;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评审机制,确保项目瞄准科学性、公正性,等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农村扶贫工作存在的阻碍因素:在微观层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自身在政府主导的扶贫脱贫过程中的弱参与性,进而导致此项工作中"农民主体性"的丧失;从宏观层面看,"农民主体性"地位的丧失,会削弱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和自身责任感,导致脱贫效果不理想。所以,当前及此后,我国农村的扶贫脱贫需要转变思路,创新扶贫体制、机制,提高扶贫资源使用效率,强化扶贫工作精准性,最终实现贫困村的内源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天水市扶贫工作面对开放经济环境,尤其是加入WTO后,如何向纵深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对扶贫产业开发的力度,把扶贫脱困建立在以产业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以创名牌、抢市场为突破口,力争实现《纲要》中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基础上,狠抓"四个转变"、"五个结合和突破",就一定能够使本市的扶贫工作出现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香日德巴隆异地开发扶贫项目是把青海省东部干旱的黄土高原山区的部分贫困人口迁到香日德巴隆地区.本文以香日德巴隆扶贫开发移民迁出区为研究区域,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项目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及生态效果.结果显示:香日德巴隆异地开发扶贫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迁出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搬迁农户选择的不完全合理、未搬迁农户的发展障碍及人力资源的流失.并提出针对以上问题的建议:坚持“以人文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转变扶贫方式,就近安置未搬迁农户;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8.
后扶贫时代的扶贫工作,就是精准扶贫工作结束以后需要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在治理相对贫困问题的过程中,要侧重解决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相对贫困标准的界定问题以及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减贫工作常态化工作机制建设问题。应从转变思路以防为主、建立长效监督预警机制、建立分级预警监测机制、强化综合社会保障、加强减贫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解决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静宁县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分析入手,指出静宁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以区域发展战略替代扶贫战略,过分强调开发贫困地区资源,扶贫主体错位,扶贫资金漏出率高等问题,提出现阶段完善静宁县农村扶贫工作,应立足发展农业,走农业市场化之路;调整扶贫思路;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帮扶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开发的现实意义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段淇斌 《甘肃农业》2012,(11):89-91
作者以"扶贫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选题,首先通过调查分析,揭示甘肃省扶贫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论证人力资源在甘肃省扶贫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就扶贫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在观念转变、人口数量的控制、资金投入、教育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上,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系统归纳,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甘肃省扶贫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扶贫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选题,首先通过调查分析,揭示甘肃省扶贫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论证人力资源在甘肃省扶贫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就扶贫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在观念转变、人口数量的控制、资金投入、教育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上,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系统归纳,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甘肃省扶贫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在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战略中,将绿色农业生态发展思路贯穿其中是当前中国扶贫开发的重要创新与先进举措。秦巴山区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重要区域,实施的初期关于扶贫战略的研究有待加强。本文以十堰市为例分析其特困县市的扶贫现状及致贫原因,提出关于推进秦巴山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06-108
旅游对扶贫发挥着"造血式"的重要作用。河南作为一个扶贫大省,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如果把旅游和扶贫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会促进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了河南进行旅游扶贫的机遇、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市场需求、陕北地区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产业化开发优势的深入分析,提出统一部署,专业化生产,综合开发,集约化经营的产业化开发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鄂西“旅游扶贫”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江美  吴尊华  张丽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61-6963,6983
鄂西经济发展区域圈指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自然条件差,整体发展基础脆弱,且投资来源短缺,脱贫成本和返贫率高,为湖北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笔者在分析鄂西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与扶贫的内在联系,提出了鄂西旅游业与扶贫事业联动开发的构想,初步探讨了鄂西旅游与扶贫联动开发的可行性。笔者认为,鄂西旅游业与扶贫事业在功能上存在互补性,鄂西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资源品位高,而旅游业是资本密集型的高回报产业,其能使鄂西地区聚集资本、土地、人才、科技等各种生产要素,获得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及城镇化建设。同时提出了扶贫发展的基本策略,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机制,多元化投资、宽领域融资的融资机制,此外,以旅游业为引擎,将旅游扶贫与生态文明村联动发展,辅以社区参与机制,实现旅游和扶贫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完成,我国扶贫开发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扶贫工作并未结束,进入了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存的关键时期,开发式扶贫任重而道远。因此。现阶段,含水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新形势,我们要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重点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实现“三个转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郑艳丽 《农业与技术》2022,(13):163-166
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作为贫困县的山西永和县,黄河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其在立足资源优势推动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产业转型过程中,存在资源开发、人员素质、基础设施、区域协作等方面的问题。加强资源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质的旅游品牌;保护生态和乡俗,多渠道加强宣传推广、培训帮扶;布局旅游全产业链,实现旅游区域互利共赢,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三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三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三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现存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阐述了解决的措施,提出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最近,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于幼军带领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经委、农业厅、交通厅、中小企业局、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调研组,深入晋城、长治和晋中3市的陵川、沁源、沁县、武乡、和顺、昔阳6县,就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山区开发建设进行专题调研。于幼军在调研中指出: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山区开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革命老区、山区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重大决策。这轮“两区”开发要进行扶贫思路的调整,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龙头和核心,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产业项目规划布局给予倾斜和优先安排,重点帮助“两区”困难县、乡、村发展一批产业项目,通过产业发展拓宽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渠道,释放基础设施效应,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