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杏是集果用、叶用、材用、观赏于一身的优良树种 ,它适应性广、病虫害少、经济寿命长 ,是强阳性落叶乔木。茶树生长快、投产早 ,属半阴性常绿灌木。银杏与茶树间作 ,能充分利用土壤、空气、光能和养分 ,提高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此 ,我们于 1990年和 1991年在本场三峰管理区 ,进行了银杏、茶树间作栽培试验。试验园位于虞山北麓的缓坡地 ,土壤为黄壤 ,全年平均降雨量 110 0mm ,间作园总面积5 3hm2 ,共栽银杏 74 7株。经过 10年生产实践 ,达到了银杏、茶叶双丰收 ,生产、观赏相结合的预期效果。在茶叶丰产的同时 ,银杏树长势喜人 ,定… 相似文献
2.
3.
间作茶园中茶树生态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是亚热带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喜光、耐荫、喜湿、畏寒的特性,其生长发育与茶园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在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对茶芽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致使夏秋茶低产劣质。为此,近20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广泛地开展了间作茶园生态效应及效益的研究,认为适度遮荫(即种植遮荫树)能明显地提高茶叶产量和绿茶品质。但是,对间作茶园的生态条件与茶树主要生理活动(诸如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的关系报道甚少。为此,我们研究了茶园间作对茶树主要生理活动的影响,并与单作茶园比较,以揭示生态生理特性,从而为建立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5.
6.
8.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银杏 -小麦间作系统的热量效应 (白天 )和水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小麦抽穗 乳熟期 ,晴天间作系统总辐射量比单作 (麦田 )系统低 7.6 % ,阴天时二者差别不大 ;晴天间作系统净辐射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5 .6 % ,阴天时比单作系统低 1.9% ;晴天间作系统潜热通量比单作系统低 6 .8% ,阴天时二者相差极小 ;晴天和阴天间作系统的感热通量均低于单作系统 ,分别约低 5 2 .6 %和 11.1% ;晴天间作系统土壤热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2 1.8% ,阴天时比单作系统低2 5 .0 %。(2 )小麦拔节 腊熟期 ,间作系统小麦日蒸腾速率比单作麦田低 18.4 % ;小麦抽穗 腊熟期 ,实际区域面积 (1.4 3hm2 )内系统总蒸腾耗水量为 36 .4 5m3·d- 1,其中小麦占 91.7% ,银杏占 8.3% ,说明整个系统蒸腾耗水以小麦蒸腾耗水为主 ;系统内麦田土壤贮水量随带距的变化呈抛物线状分布 ,对比单作麦田 ,间作系统总体平均可使麦地 0 10 0cm土壤贮水量提高 6 .84 % ;间作系统小麦叶片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 4 .0 %。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用郯城5号、郯城9号等早实成良品种,采用大穴整地,施足有机肥,定植嫁接幼树,在管理上加大肥水,根外追施微肥,并间作适宜的作物,做好夏季修剪等一系列管理技术措施,同时进行了环割、倒巾皮等促花结实试验,使银杏早实丰产示范园达到5年结果,7年平均每公顷产白果1650kg。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林药间作技术——杨树幼林间作黄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退耕还林中林木种植结构单一、生产周期长、效益低的问题,进行林药间作,以科学利用林地空间,达到以短养长、提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生态分位分化原理,即不同物种的空间多层结构和时间的交差,进行银杏复合栽培模式探讨,以提高单位面积光,水和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3.
14.
浅论银杏的生产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南通市银杏生产发展的步伐较快,但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资源条件和思想认识等各不相同,银杏生产的发展速度、管理水平、产量状况和经济效益出现明显的不平衡性,为了更好地、有计划地发展全市的银杏生产,根据外地的经验,结合本市的生产实际,就银杏的概况、价值、发展银杏的思路、银杏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论述。1 关于银杏发展的思路银杏的价值很高,应积极发展,但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开发土地资源,点、线、面、带、网、片全方位推进发展,尽快形成商品优势和规模…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银杏育苗生产成本持高不下,病害严重,效益低下等实际问题,总结多年来银杏育苗生产经验,探索出适合甘肃自然条件的间作套种,高密度大田育苗模式。为甘肃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银杏产业化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银杏快速培育壮苗技术,采取当年10月播种,营养袋育苗,加强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使育苗期比一般的育苗方法缩短一年。本文从砧苗培育、嫁接苗培育两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本项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