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碱性蛋白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维生素溶液中维生素D3的含量。利用碱性蛋白酶的方法处理样品,并采用EcoSic HPLC CoumwODS,C18柱(4.6 mm×200 mm,5μm)分离,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为甲醇-水(95∶5)等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检测样品中维生素D3的含量。结果:样品中维生素D3与其他组分分离良好,维生素D3质量浓度在500~5 000 U/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A=52.59C-3.28,r=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97%(n=5)。研究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企业控制生产过程中液体复合维生素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能同时准确测定饲料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的方法,试验将样品在碱性条件下65℃水浴超声皂化提取,冰乙酸调pH至中性,乙醇稀释后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维生素A在0.036~108IU/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00,检出限1000IU/kg,方法回收率为95.8%~98.8%,RSD为0.8%~4.4%(n=5);维生素E在0.6~125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8,检出限15mg/kg,方法回收率为95.3%~102.2%,RSD为0.8%~4.2%(n=5)。本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配合料、浓缩料、维生素预混料和复合预混料中同时准确测定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相对于国标法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试剂,可应用于日常大批量饲料检测中。  相似文献   

3.
酶解法测定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解法即用碱性蛋白酶处理复合预混料或维生素预混料,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维生素A标示量在5000IU—260万IU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742.28 516410.16X,相关系数为0.9999。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法、ResolbeC18(150mm×3.9mm,5μm)与NovapakC18(150mm×3.9mm,4μm)双柱串联方式测定饲料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3。以甲醇/水(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设定维生素A在325mm、维生素D3在265mm。本方法维生素A和维生素D3精密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7.0%,回收率在90%~110%之间。因维生素A和维生素D3同属脂溶性维生素,所以二者前处理的原理和步骤基本一致。维生素A较好分离,一般采用单柱分离即可。维生素D3的检测灵敏度低,经皂化提取后,提取液中的干扰物也较多,故维生素D3较难分离。为了达到分离度好的效果,一般采用先纯化后分离的方法,测定步骤较为繁杂。所以测定样品中二者的含量通常需进样2~3次。本文由于采用了双柱串联的方式,提高了柱效,省略了纯化维生素D3的步骤,一次进样就使得二者都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也使得饲料分析工作者可以较省时省力地快速测定多个饲料样品成为可能。但同时由于双柱串联增加了死体积,分析时间加长,泵的工作压力也大。因此在使用本文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实际因素,以达到成本、工作量以及分离效果之间的适当组合。  相似文献   

5.
高星 《中国奶牛》2006,(3):16-19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法、Resolbe C18(150mm×3.9mm,5μm)与Novapak C18(150mm×3.9mm,4μm)双柱串联方式测定饲料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3.以甲醇/水(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设定维生素A在325mm、维生素D3在265mm.本方法维生素A和维生素D3精密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7.0%,回收率在90%~110%之间.因维生素A和维生素D3同属脂溶性维生素,所以二者前处理的原理和步骤基本一致.维生素A较好分离,一般采用单柱分离即可.维生素D3的检测灵敏度低,经皂化提取后,提取液中的干扰物也较多,故维生素D3较难分离.为了达到分离度好的效果,一般采用先纯化后分离的方法,测定步骤较为繁杂.所以测定样品中二者的含量通常需进样2~3次.本文由于采用了双柱串联的方式,提高了柱效,省略了纯化维生素D3的步骤,一次进样就使得二者都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也使得饲料分析工作者可以较省时省力地快速测定多个饲料样品成为可能.但同时由于双柱串联增加了死体积,分析时间加长,泵的工作压力也大.因此在使用本文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实际因素,以达到成本、工作量以及分离效果之间的适当组合.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A乙酸酯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检测波长326 nm.维生素A乙酸酯浓度在0.05~100 IU/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9.2个不同浓度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3.6%和98.3%.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粉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添加剂维生素E粉中维生素E含量。采用EclipseXDBC18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水(98∶2,V∶V)为流动相,流速为1.2mL/min,检测波长为285nm,柱温为25℃。在此色谱条件下,维生素E在0.104 ̄0.602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0.72%。本法操作简便易行,系统适用性良好,适用于饲料添加剂维生素E粉中维生素E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为了快速检测呋喃类违禁药物,本文研究了复合维生素中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和呋喃妥因3种呋喃类违禁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建立了同时检测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和呋喃妥因的定性、定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参考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lltech C18柱250mm×4.6mm(i.d.),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8:72,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5 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10 μL.结果表明,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和呋喃妥因的加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1%、99.7%、99.9%;线性方程:呋喃唑酮y=4×109x+233505,相关系数R2=0.9993;呋喃西林y=5×109x+253168,相关系数R2=1;呋喃妥因y=5×109x+201638,相关系数R2=1.这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复合维生素中呋喃类违禁药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甘加藏羊肉中V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加羊肉中维生素A含量的方法,肉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在皂化过程中与脂肪分离,经乙醚萃取后,采用ODS-C18(5μm,4.6 mm×1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00%),流速0.8 ml/min,柱温25℃,用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90 nm下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甘加羊肉中维生素A的平均检出含量为11.690 6μg/100g,平均回收率为89.99%(RSD=0.06%),含量高于土种羊肉。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建立了兽药维生素ADE注射液中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的含量检测。采用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甲醇为流动相A、乙腈-乙醇-水(60∶25∶5)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5 m 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结果表明,在此色谱条件下,维生素ADE注射液中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的分离度良好,分别在60.96~1219.20μg/m L、2.56~51.20μg/m L和300.23~6004.6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进行检测,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101.1%和99.0%,RSD均小于1.0%;平均重复性分别为105.7%、106.8%和102.3%,RSD均小于1.0%;中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0.5%;稳定性的RSD均小于1.0%;耐用性中选择流动相A与B变化为17∶83、流速为1.5 m L/min时,在一定范围内三种组分的含量基本稳定;柱温为25℃时,可避免维生素降解。说明该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维生素ADE注射液中三种维生素含量的测定,具有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添加剂维生素E原料中维生素E含量。采用ODSC18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水(98+2,V+V)为流动相,流速为1.2ml/min,检测波长为285nm,柱温为(30±2)℃,在此色谱条件下,维生素E在0.104~0.828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4),经方法评估函数的评价表明,方法不存在恒定系统误差和相关性系统误差,方法准确性较好,且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系统适用性良好,适用于饲料添加剂维生素E原料中维生素E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纳米级维生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成萍  田野 《饲料工业》2006,27(6):62-64
纳米材料作为物质存在的一种新状态,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能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正在形成与发展之中,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医疗和纺织等行业。运用纳米技术可以改善或改变维生素的水溶性、分散性和吸收率;改善维生素在畜禽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提高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改善维生素和饲料加工之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Plasma levels of vitamin D3 or 25-hydroxyvitamin D3 in ewe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a single massive intravenous dose of vitamin D3 (2 X 10(6) IU) or 25-hydroxy vitamin D3 (5 mg) were determined at zero, one, two, three, five, ten and 20 days postinjection. In six ewes injected with vitamin D3 conversion of vitamin D3 to 25-hydroxy vitamin D3 resulted in a six-fold increase in the plasma 25-hydroxy vitamin D3 level within one day. Elevated levels were maintained until day 10 but by day 20 a substantial decline in the plasma 25-hydroxy vitamin D3 level had occurred. Peak levels of vitamin D3 were reached one day after injection and then continuously declined until day 20. Administration of 25-hydroxy vitamin D3 increase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25-hydroxy vitamin D3 to fivefold higher levels than those observed when vitamin D3 was injected, with approximately threefold higher levels of 25-hydroxy vitamin D3 maintained for five days. On day 10 and day 20 ewes which were injected with 25-hydroxy vitamin D3 still maintained plasma levels of 25-hydroxy vitamin D3 which were twice as high as those of ewes injected with vitamin D3. In six ewes injected with vitamin D3, a sharp increase in vitamin D3 level in milk occurred within one day and more than a tenfold elevation of milk vitamin D3 concentrations were maintained for ten days. By 20 days the milk vitamin D3 level had returned to preinjection levels.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indirect supplementation of the suckling ruminant with vitamin D3 may be achieved through maternal injection and subsequent mammary transfer.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介绍维生素A和维生素D营养生理功能的基础上,综述了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对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动物的遗传潜力以健康、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的形式表达维生素对动物生产效益和动物福利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耿拓宇 《中国家禽》2001,23(11):28-29
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是动态的,随着新的基因型的产生、生产性能的提高、生产系统的演变,以及随着人们对维生素功能的进一步了解而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关于维生素及其补充的导则在修定时所提出的更新建议应有一个较为稳固的基础。目前的新导则可以应用,因为其修定建议是以一个长久不变的概念即“最适宜维生素营养(OVN)”为基础的,它有助于营养学家在添加维生素时不会损害动物的健康目标和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介绍维生素E和维生素K营养生理功能的基础上,综述了维生素E和维生素K对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抗鸡热应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热应激对鸡的影响11 热应激 鸡作为恒温动物,仅在严格的环境温度范围内保持体温。10~32℃是鸡维持正常体温的环境温度范围,21~26℃是鸡生存的适宜环境温度,此时鸡用于维持体温所付出的代谢能最少;26~32℃是尚能维持正常体温的温度范围;高于32℃则是鸡生理功能趋于紊乱的温度范围,即出现热应激。12 鸡热应激时的组织、生理、生化及免疫反应121 呼吸频率提高,肺通气量加大,发生热喘息,CO2排出量增加,致使血液中CO2分压下降,pH值升高,严重时出现呼吸性碱中毒。122 心律加快,肝、肾、胃肠道血液流量相对减少,血钙、血钾、血磷…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