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湿帘降温公猪舍环境状况的测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采用湿帘降温系统的公猪舍进行夏季舍内外环境状况 (温度、湿度 )的测定 ,以及该公猪舍在夏季高温时采用湿帘降温系统与春季适温时不采用湿帘降温系统时的公猪精液品质的测定比较 ,从而分析湿帘降温系统夏季防暑降温的效果 (对改善温热环境的作用 ) ;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 :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后 ,公猪舍内降温明显 ,舍内外温度差异极显著 (P <0 .0 1) ;高温时期采用湿帘降温系统与温度适宜时期不采用湿帘系统的公猪舍内的公猪精液品质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可见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对缓解夏季热应激、保证公猪精液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湿帘降温系统是畜舍夏季防暑降温的有效措施 ,在南方湿热地区的养猪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南方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对密闭笼养蛋鸡舍的影响,通过自动温湿度仪采集密闭笼养蛋鸡舍内外、蛋鸡舍内不同高度、不同断面的温湿度数据,评估湿帘风机系统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蛋鸡舍内外温湿度表现差异显著,温度平均降低约5.4℃(P<0.05),湿度平均增高14.81%(P<0.05);鸡舍内不同高度、不同断面温湿度表现差异显著;舍内不同断面的温湿度差异大(P<0.05),因此,该系统布局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相似文献   

3.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在高温高湿地区猪场降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在高温高湿地区猪场降温效果,以安装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妊娠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舍内外温湿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7~8月份有50%的时间温度大于26℃,其中26%的时间湿度大于80%;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受湿度影响,在湿度大于90%条件下,最大降温幅度为1℃,在低湿条件下虽其最大降温幅度可达9℃,但在极端高温情况下很难将舍内温度降到适宜温度范围内。因此,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多种降温相结合的方式来改善舍内温湿度。  相似文献   

4.
高温季节“湿帘-风机”系统降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湿帘-风机"系统对妊娠猪舍在高温季节的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高温季节不同降温模式对妊娠猪舍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舍外热空气经湿帘后,温度可降低7.06℃,湿度上升37.20个百分点。当湿帘与风机距离相同时,风机安装于横墙或纵墙不影响降温效果。距离湿帘越远,舍内温度越高,湿度越低,风机口与湿帘处的温湿度差分别达1.88℃、8.66个百分点。连续监测该猪舍环境参数,舍内温度均在25.33~29.17℃范围之间,且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气体浓度均在各标准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季节采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可改善妊娠猪舍内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南方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发酵床猪舍采用水帘降温系统的可行性。试验在发酵床猪舍和传统猪舍同时进行,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启用水帘降温系统,试验期63d,监测两栋猪舍内3个区域(A区靠近水帘端、B区猪舍中央、C区靠近风机端)的温湿度分布特点、舍内空气微生物数量和氨气浓度。结果表明,采取水帘降温系统后,发酵床舍温度降低1.79℃~4.23℃,两栋猪舍3个区域温度分布特点相同,即靠近水帘端最低,发酵床猪舍中央比水帘端高0.58℃~1.04℃,风机端比水帘端高1.51℃。2.49℃。发酵床舍内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显著高于传统舍(P〈0.05)。发酵床舍与传统舍的舍内氨气浓度分别为(6.56±0.32)mg/m3,(8.55±0.82)mg/m3,差异显著(P〈0.05)。南方夏季发酵床猪舍采取水帘降温后,可以有效降低舍内温度和氨气浓度,但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显著高于传统舍,尤其是靠近风机端。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小金县封闭式牦牛育肥舍内外冬季环境指标,采用常规检测方法,对拴系牦牛舍内外环境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早上8:00和19:00舍内外的温度差异显著(P<0.05),中午13:00的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的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外风速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外CO_2和NH3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温度为4.38±0.76℃~13.65±1.36℃、湿度为47.23±6.43%~59.38±6.31%、风速为0.04±0.02m/s~0.07±0.05m/s、CO2浓度为825±70mg/m~3~982±65 mg/m~3、NH3浓度为0.46±0.11 mg/m3~0.81±0.09 mg/m~3。因此,这些牦牛短期育肥圈舍内外环境指标对牦牛育肥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湿帘风扇、喷淋联合降温系统在南方地区夏季热应激期间的降温效果,于2017年7月至8月在浙江省嘉兴市东兴奶牛场进行湿帘、风扇和喷淋组合后共同使用对热应激缓解效应的研究。试验期间,每天6:00、9:00、12:00、15:00、18:00、21:00和0:00通过温湿度计采集牛舍内温湿度数据,通过当地气象局官网采集舍外温湿度数据,每日15:00在所有泌乳牛中随机挑选8头测量直肠温度,每日监测所有泌乳牛产奶数据,并从牛场获取往年产奶数据以供分析。结果显示,在使用湿帘及风扇加喷淋的降温系统后,舍内与外界温度相比,除夜间凌晨(00:00)外,在各个时间点都极显著降低(P0.01),同时舍内湿度极显著大于舍外湿度(P0.01);舍内最高温度较舍外最高温度极显著降低(P0.01),舍内降温效果明显;舍内THI处于热应激范围内,但试验期间产奶量趋势平稳,并未出现持续性下降。THI与奶牛直肠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但直肠温度显示奶牛无连续性热应激状态。因此,热应激期间使用湿帘联合降温系统降温效果明显,舍内温度显著降低,联合降温设备在投入与产出上具有正效益,但THI指标不适用于采用湿帘联合降温系统的奶牛场的热应激评估。  相似文献   

8.
对通辽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管理方式的鸡舍,测定了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舍内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结果表明:A和C舍之间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B舍(P<0.05)。A、B两舍之间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C舍((P<0.01)。氢气的浓度A、C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舍极显著高于B舍(P<0.01),C舍显著高于B舍(P<0.05)。二氧化碳浓度B、C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舍极显著高于B、C舍(P<0.01)。硫化氢气体用1~10mg/m3检测管未测出含量。气流速度A、B、C三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基本符合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9.
不同建筑类型及管理方式对冬季鸡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通辽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管理方式的鸡舍,测定了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舍内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结果表明:A和C舍之间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B舍(P<0.05)。A、B两舍之间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C舍(P<0.01)。氢气的浓度A、C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舍极显著高于B舍(P<0.01),C舍显著高于B舍(P<0.05)。二氧化碳浓度B、C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舍极显著高于B、C舍(P<0.01)。硫化氢气体用1~10mg/m3检测管未测出含量。气流速度A、B、C三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基本符合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一套系统满足全年环境调控需求,试验选取两栋安装有"有缓冲间湿帘-风机系统"的兔舍,冬季其中一栋舍一台风机安装变频器,另一栋舍全为定速风机。结果表明,冬季定速风机常速间歇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的风速为1.8 m/s,进入舍内风速降至0.1m/s,每日首次开启风机10 min CO_2浓度降低67.2%,间歇通风每次温度平均降低0.8℃;使用变频风机低速持续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风速0.2m/s,进入舍内风速降到了0.05m/s,开启风机CO_2浓度降低59.5%,温度降低0.3℃;两舍缓冲间预热能够分别提升气流温度2℃、1.4℃。夏季在舍外温度32.4~38.2℃时,舍内温度能维持在26℃左右,温度降幅为9.0℃,舍内温湿指数(THI)为25.9;外墙湿帘的降温效率为87.2%,内墙湿帘的降温效率为0。夏季缓冲间和进风口气流导向能够显著降低入舍风速(外墙湿帘过帘风速0.8m/s,导向板进风口风速1.9m/s,进入舍内风速0.3m/s),且舍内气流分布均匀。综合环境指标说明,有缓冲间的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系统克服了冬夏季进风端风速大、温度低的弊端,但舍内隔墙上的湿帘无降温潜力,建议去掉第一缓冲间及内墙湿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我国高温高湿地区兔舍制冷空调的降温效果和运行效益,为高温高湿地区的兔舍设计和降温、通风等环境调控措施的配套提供依据,针对中国宁波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导致兔场家兔停繁三个月的严重影响现状,本文对比分析了有窗密闭空调降温舍、有窗密闭舍和开放舍三种形式兔舍夏季舍内热环境状况。结果表明:密闭空调舍的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以及温湿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密闭舍和开放舍(P0.01),舍内湿度显著高于其他两舍(P0.01)。密闭空调舍的NH3浓度和CO2浓度均显著高于密闭舍和开放舍(P0.01),舍内通风换气相对较差;密闭舍的NH3浓度显著低于开放舍(P0.01),CO2浓度与开放舍内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济分析显示,与夏季停繁三个月的模式相比,夏季使用空调降温系统保证母兔正常繁殖,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管理水平较高的兔场,具有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实践证明,采用湿帘降温系统的蒸发降温设备是提高公猪生产性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若干猪场的应用效果证明,在炎热的夏季使用湿帘降温系统的猪舍,当舍外温度为35~37℃时,舍内温度可控制在30℃以下.而仅用风扇降温或没有降温设施的猪舍内温度则高达33℃.另外,在使用湿帘降温系统的猪舍内,蚊蝇明显减少,卫生环境大大改善,猪群健康状况理想[1].  相似文献   

13.
为客观评价河北省北部寒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夏季舍内外环境状况,指导奶牛场牛舍设计改造,本试验测定了冀北寒区3种典型奶牛舍夏季舍内外的温热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风速、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_2、NH_3含量、光照、噪音强度)。结果表明,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舍外温度、相对湿度、温湿指数(THI)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环境质量相当。各舍内环境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各舍内温度日变化规律相近,日平均温度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1日平均湿度最低(P0.05),每日高湿(相对湿度80%)、高THI(THI72)持续时间最短;风速最高(P0.05),PM10、NH_3、细菌含量均为最低(P0.05),舍内环境质量最优,但该舍噪音最大(P0.05);舍2日平均湿度、日平均THI最高(P0.05),每日高湿、高THI持续时间最长;风速最低(P0.05),PM2.5、PM10、NH_3、CO_(2、)细菌含量均为最高(P0.05),舍内环境质量最差,但该舍自然光照强度最高(P0.05),采光最好;舍3环境质量居中,人工光照强度最低(P0.05),存在夜间照明不足的问题。试验结果提示,该地区奶牛舍设计和改造应根据夏季舍内通风、降温、采光、噪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可采用高举架、大纵跨的有窗结构,同时增加天窗、屋顶通风系统、檐下通风孔、门斗、通气缝等通风结构,屋顶材料可选择酚醛泡沫板和阳光板,结合养殖实际合理安装空调、喷淋和风机设备,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高温期负压纵向通风加湿帘降温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东  程璞  王绍锋 《养猪》2006,(5):25-26
选择体重55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猪60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头,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头。3组猪分别饲养在3个相同的猪舍中,对照组仅利用门窗进行自然通风,试验1组采用负压纵向通风,试验2组采用负压纵向通风 湿帘降温,进行45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2组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4%(P>0.05)和8.22%(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2.00%和4.33%;试验1、2组的经济效益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88%和9.44%;负压纵向通风能明显提高舍内风速,负压纵向通风 湿帘降温既能提高舍内风速,又能明显降低舍内气温。表明在高温期使用负压纵向通风 湿帘降温能明显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舍内外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水汽浓度的影响。选取同一栋90日龄健康育肥猪450头,采用同栋猪舍自身对照法,分为对照期和试验期,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发酵饲料,试验期35d。结果表明,与对照期相比,试验期第15d和35d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极显著提高(P<0.01),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和水汽浓度分别极显著性降低(P<0.01);与试验期第15d相比,试验期第35d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和水汽浓度分别极显著性降低(P<0.01)。与对照期相比,试验期第15d和35d舍外二氧化碳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一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氨气、甲烷和水汽浓度分别极显著降低(P<0.01);与试验期第15d相比,试验期第35d舍外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降低(P<0.05),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氨气、甲烷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水汽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发酵饲料能改善猪舍内的空气质量,利于保护环境和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重庆某猪场设计的负压纵向通风、负压小窗通风加纵向通风和负压屋顶弥散性通风3种通风模式,在外界10℃和35℃环境温度下,对于满负荷饲养25~30日龄的保育猪猪舍,监测舍内实际环境温度、屋顶进风口(小窗或弥散性小孔)风速和猪只趟卧处风速,监测结果显示:10℃环境温度、目标温度设置为28℃情况下,圈舍实测温度与目标温度相比,弥散性通风优于另外两种通风模式(P<0.05),仔猪趟卧处风速均非常小,差异不显著(P>0.05);35℃环境温度、目标温度设置为28℃情况下,圈舍实测温度与目标温度相比,纵向通风优于另外两种通风模式(P<0.05),仔猪趟卧处风速差异大(P<0.05)。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保育舍炎热季节湿帘隧道通风环境效果较好,寒冷季节屋顶弥散性通风环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冀北山区夏季奶牛舍风机的降温效果。选择结构和饲养工艺相似的两栋舍饲散栏牛舍,分析安装风机对舍内温热环境、奶牛生理指标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风机舍的昼夜均温比对照舍低1.5℃,平均风速比对照舍高0.49 m/s,可达0.66 m/s。风机开启期间安装风机舍温湿指数(THI)显著低于对照舍(P<0.05)。此外,安装风机舍的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舍(P<0.05),且每头牛每天产奶量比对照舍显著提高了17.0%(P<0.05),但乳脂率、乳蛋白和乳糖与对照舍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冀北山区奶牛舍安装风机可改善舍内温热环境,缓解奶牛热应激,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18.
《家畜生态学报》2015,36(10):49-55
夏季高温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的成活率,蒸发降温方式因在降温的同时大幅增加舍内的湿度而影响使用效果。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有窗密闭式繁殖猪舍以地下饮用水为循环介质的水空调非蒸发降温系统的降温效果,并检测评价了水空调出水的水质变化及作为猪饮用水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舍外33~45℃的高温天气,安装水空调的试验猪舍在门窗开启的自然通风情况下舍内平均气温比舍外低4.2~11.3℃,比未安装舍的低1.2~2℃(P0.01),相对湿度高5.6%~7%;水空调出风口的风速1.24~2.10m/s,正对猪栏处风速0.13~0.23m/s;水空调舍内母猪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在低温和高温时段差异不显著(P0.05),有效降低了母猪在高温时段的热应激。经检测,水空调回水被轻微污染,不可直接作为猪饮用水,所以使用水空调需要定期清洗消毒。水空调降温单位面积运行电费(0.017元/m2)低于湿帘-风机降温(0.039元/m2)和民用制冷空调降温(0.157元/m2)。因此,在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空调降温系统可以作为降温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层叠式立体笼养肉鸡舍舍内环境参数变化规律,采用分次多点测量法,对山西省某公司养殖基地的一栋上述鸡舍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空气菌落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舍内近风机端位置的温度在不同日龄均高于其他位置,舍内不同位置湿度无显著差异(P0.05),靠近湿帘端附近的空气中氨气浓度与其他位置相比较低(P0.05),从近湿帘端位置到近风机端位置,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日龄的增加,舍内菌落总数含量逐渐升高,在近风机端位置的空气菌落总数显著高于舍内其他位置(P0.05)。在垂直方向上,笼养肉鸡上中下三层之间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空气菌落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相关数据还表明舍内环境温度保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40%~50%,能够满足不同日龄肉鸡生长所需温湿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 东沙鸡埸是一个总饲养量达20万只蛋鸡的大型鸡场。它采用高床密闭式鸡舍,额定饲养密度为15.3只/米~2,由于密度较大,故夏季舍内温度偏高(最高可达36℃)。去年夏季,鸡场安装了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为了比较密闭式蛋鸡舍安装湿帘降温装置前后的舍内空气状况及生产状况,我们监测了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粉尘浓度及鸡群的存活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