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试论林权与地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我国林权现状和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林地要有偿使用,政府通过征收地租来实现土地所有权。林地管理制度涉及国土资源、土地所有权和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指导,在舍象绝对地租,并假定木材产品按社会生产价格销售,林业经营者具有完备的知识群和追逐最大化的利润目标,以及给出林业劣等地的经济学定义之后,研究了林地级差地租Ⅰ的计算步骤,文中举了一简化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对绝对地租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地租理论中最具特点的地理,不是“理论的赘瘤”,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有差别,级差地租代替不了绝对地租,林地地租的实质是以林地地位质量和地利质量,林地生产力为自然基础所带来的利润,由寺要经营权的垄断转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林地级差地租I计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指导,在舍象绝对地租,并假定木才产品按社会价格销售,林业经营者具有完备的知识群和追逐最大化的利润目标,以及给出林业劣等地的经济学定义之的事,研究了林地级差地租I的计算步骤,文中举了一简化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林地是一种自然物,并非人类所创造。因而,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来看,林地没有价值。但是,林地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林地也能为人类永续提供产品和服务,即产生地租。正因为存在地租才产生了林地价格,其公式为:林地价格=地租/还原利息率。即林地收益现值的总和。因此,林地价格的本质内涵是若干年的林地纯收益即地租占现值的总和。本文从这一内涵出发,讨论了林地地租的定义,地租的表现形式及求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并推导了由林地地租求算林地价格的基本公式以及永续利用条件下林地价格的计算公式。最后,选择了一亩杉木纯林为例,计算了一亩杉木纯林的纯收益价为3069元,以此推算杉木纯林地价格为2429元。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影响林地价格的主要因子有:①林地纯收益,林地纯收益愈大,林地价格愈高;②林业利率或贴现率,林业利率和贴现率越大,林地价格愈低;③林地的地利条件,即地理位置、周围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家行政因素等。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社会对林地的需求日益扩大,地租会有不断上涨趋势,即林地的社会利用效益愈来愈高。因此,总体来讲,林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浅析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论,公益林的投入-产出原理以及公益林的再生产理论;依据公益林生态效益的补偿要素,应用双向竞卖和最终开价仲裁法,计量公益林生态效益的补偿额。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术界对地租理论研究比较多,而对森林地租的研究仅在近年来才渐受关注。主要的理论观点集中在林权与地租关系、森林地租制度化等方面。学者指出,我国"存在土地(林地)所有权及其垄断、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因而产生了地租。国有林区存在土地权益主体重叠和利益冲突的实际问题,森林地租制度化是森林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方式。并提出了将地租资本化法应用于林地定价的方  相似文献   

8.
借鉴马克思地租理论,概括一般意义上地租的存在条件:产权束的分离,较低的资本有机构成,市场经济环境和立地差异。据此对建国后我国森林地租的存在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从实行土地改革到实行"林业三定"之前,不具备森林地租存在的条件。"林业三定"后森林地租在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出现,但产权主体模糊、产权束绞合等问题,使森林地租缺乏制度环境。林权改革促使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森林地租及其表现形式明晰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文章借鉴马克思地租理论,概括一般意义上地租的存在条件:产权束的分离,较低的资本有机构成,市场经济环境和立地差异。据此对建国后我国森林地租的存在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从实行土地改革到实行"林业三定"之前,不具备森林地租存在的条件。"林业三定"后森林地租在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出现,但存在产权主体模糊、产权束绞合等问题,使森林地租缺乏制度环境。林权改革促使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森林地租及其表现形式明晰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林地估价是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中遇到的新工作,急需建立科学的方法论体系。本文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收益还原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用于林地估价的可能性和前提条件,探讨了在林地使用权年期有限或无限情形下随林地地租的不同变化而异的林地价格计算系列模型,论述了怎样确定林地地租和还原利率问题,并就应用收益还原法进行林地估价发表了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的论述,指出了制约森工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提出森工林区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林分密度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林分密度的作用及对营林生产的指导意义,着重分析了密度在森林生长过程中所发挥的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13.
龙晓飞 《绿色科技》2021,(5):112-114
指出了龙里林场现有国家储备林中以马尾松人工林为主,树种结构单纯、层次结构简单、生态效益差、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发生雪压、风倒、火灾,松毛虫危害严重。为了改善林场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优化林分的树种、水平、垂直结构,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模仿马尾松自然演替规律,通过择伐,在林下补植了乡土珍贵树种,以把马尾松人工林尽可能地改造为接近自然状态的异龄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具有如下优点:①确保了持续的主林层郁闭,实现了森林的永续利用。②将培育珍贵树种与马尾松大径材有机结合起来,兼顾了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③有利于提高林分质量,保证了森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ArcViewGIS平台的杨树河林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杨树河林场二维坡向图和坡度图、三维地面模型、二维河流、公路、城镇和林型分布专题图,用缓冲分析方法进行护岸林,护路林,环境保护林,水源涵养林等公益林的规划;商品林和一般用材林用蓄积等值图规划,在空间尺度上进行合理的划分林种,对杨树河林杨植物群落生长的立地条件进行研究。最后经过调整林种结构和林龄结构,以达到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传统与林业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两分法,将中国林业传统分为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传统和破坏森林、大量消耗林木的传统。前者是以对动、植物的图腾崇拜为开端;后者是以火的使用为开端。在两种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中,产生了丰富多彩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文化,包括各类树木及竹文化、花卉文化、园林文化和岩栖山居与森林游乐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1 管涔林区林业现状与实施分类经营的重要性管涔林区建于 194 7年 ,下设 12个林场、1个自然保护区 ,辖区总面积 4 .4 9万 hm2 ,职工 116 5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 ,林区参加森林管护工作的有 5 35人 ,但由于天然林资源保护经费不足 ,林区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尽管上下共同努力 ,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但经济仍然十分困难。目前 ,管涔林区有林地面积 3.36万 hm2 ,其他林业用地 15 6 4 .8hm2 ,疏林地、灌木林地 1785 .4 hm2 。其森林资源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森林资源数量较多 ,但分布不均 ,森林主要集中在深山林场 ,浅…  相似文献   

17.
根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降雨量、森林植被蒸散量,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了薄山林场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量,用“影子工程法”计算薄山林场森林植被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薄山林场森林植被调节水量达到0.29亿m3/a,涵养水源的总价值为2.78亿元/a,其中针叶林与栎类调节水量与涵养水源价值较大;单位面积森林调节水量与涵养水源的价值,针叶林最大,栎类最小。  相似文献   

18.
泰国的森林旅游与森林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泰国森林旅游业的情况。泰国经济由"替代进口型"转向"外向型"的过程中,成功地利用了本国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在发展森林旅游业时,采取森林资源开发与森林保护并重,发展旅游与改善环境并重,提高人民素质与加强法治管理并重的方针,取得了比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林业改革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保健区建设初探--以台州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保健旅游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为依托、以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模式,它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人们生态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而出现的一种深层次旅游消费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放松身心,得到身体和心理的科学调理,进而达到保健的目的.在分析森林生态保健旅游环境要素的基础上,以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建设为例,在对项目建设地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开发森林生态保健旅游的思路,并对森林生态保健区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的森林资源结构是实现森林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本文从土地利用、林分起源、优势林分、龄组、蓄积结构角度,分析了陕西太白林业局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规律,并提出适宜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