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鉴谷子品种陇谷1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陇谷11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抗拿扑净种质DSB98-6作父本、自育品系材料8519-3-2作母本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通过甘肃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甘认谷2009001),2010年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谷2011003),2012年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颁布品种标准(DB62/T2291-2012),2013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品种具有丰产潜力大、品质较好、抗病性强、抗拿扑净等特点,适宜山西北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内蒙古赤  相似文献   

2.
<正>陇谷13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坝谷245作母本、皋兰小凉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谷2014007),同年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颁布品种标准(DB62/T 2535-2014)。适宜在山西北部、内蒙古赤峰及呼和浩特、宁夏西吉及固原和甘肃省中东部、河西地区海拔1900m以下谷子产区种植。1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陇谷18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晋谷28号为母本、陇谷7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丰产谷子新品种,2020年进行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植株较高,穗大粒多,抗旱性强,粮草兼丰。对其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陇谷 032 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金裹银为母本、陇谷 10 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丰产谷子新品种,2022 年完成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植株较高,穗大粒多,抗旱性强,抗倒伏,抗谷锈病、黑穗病和白发病,中抗谷瘟病和玉米螟,是一个丰产多抗的优良品种。2017 年被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评为二级优质米。陇谷032 适宜在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及河西走廊海拔 1900m 以下谷子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陇谷6号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用中间材料74H3391作母本,农家品种等身齐作父本,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丰产、优质、抗旱谷子新品种,1993年该品种通过了由甘肃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1产量表现1984~1990年,陇谷六号参加了七年品比试验,经历了严重伏旱和伏秋旱天气的考验,该品种充分表现了抗旱丰产的突出优点,平均亩产159.85公斤,比对照陇谷四号增产24%。在气候基本正常的199O年,该品种参加北部高原七省区联试,小区折亩产242.13公斤,比对照陇谷四号增产28.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89~1992年,在全省开展区域性多点试验28点次…  相似文献   

6.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辽谷12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2006年从朝新谷5号中选择优良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2007年将所选择的变异株辽07-5种植成株行;2008年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2009年参加了辽宁省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同时进行多点示范。2009年12月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  相似文献   

7.
高蛋白丰产抗病谷子新品种陇谷10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以陇谷3号和长农18杂交选育的晚熟、优质中间材料8601作母本,以丰产、早熟、优质谷子品种陇谷9号作父本,通过多元聚优杂交和水旱穿梭选育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抗旱、抗病、丰产、优质谷子新品种。2003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鉴谷2003005:200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陇亚13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CI3131为母本、天亚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胡麻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油2014004,于2016年通过全国胡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胡麻2016003。该品种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好,适宜在甘肃、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全国胡麻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陇糜16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保安红为母本、皋兰紫秆大白糜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丰产、抗病、商品性优质的糜子新品种,通过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有关专家对陇糜 16 号在第十二轮国家糜子品种(粳性)区域试验中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进行的鉴定评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文件:农学 [2019]27 号)。陇糜16号米色黄色,米质粳性,卵圆形,商品性状优良,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784.1 kg/hm2,适宜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内蒙古赤峰、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延安、陕西榆林、甘肃会宁、宁夏固原等试点及其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晋谷4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以糯谷87—151为母本,晋谷21号为父本,利用化学杀雄杂交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代号为2012。2001—2005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病。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晋谷40号。  相似文献   

11.
<正>豫谷17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5年利用郑谷4号干种子经350Gy60Co-r射线照射,辐射诱变选育而成的夏谷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抗黑穗病、白发病,抗倒性1级,中抗谷锈病、谷瘟病、红叶病,耐涝性2级。2011年3月通过河南省鉴定,鉴定编号为豫鉴谷2011002。适宜  相似文献   

12.
豫谷5号谷子     
豫谷5号谷子1品种来源:组合为橡谷1号×安096,河南省安阳农科所育成。2特征特性:幼苗绿色,鞘浅紫色。株高115厘米,植株匀称,茎秆弹性好,叶片上举。穗长18厘米左右,纺锤形,松紧适中。绿护颖,白花药,短绿刺毛。黄谷黄米,千粒重2.8克,出米率80...  相似文献   

13.
豫谷5号谷子     
豫谷5号谷子1品种来源:组合为豫谷1号×安096,河南省安阳农科所育成。2.特征特性:幼苗绿色,鞘浅紫色。株高115厘米,植株匀称,茎秆弹性好,叶片上举。穗长18厘米左右,纺锤形,松紧适中。绿护颖,白花药,短绿刺毛。黄谷黄米,千粒重2.8克,出米率8...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单产水平,是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选育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农业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晋谷3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子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山西省谷子的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玉米,居第3位。小米以其丰富的营养哺育了“三北”人民,至今仍是我国北方人民不可缺少的粮食作物。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大宗粮食作物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较差,而一直被视为“小杂粮”的谷子却优势比较突出。小米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和保健作用的特色农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因此,谷子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生产中存在着高产谷子品质差,优质谷子产量低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较大改善。鉴于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开展了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6.
潘忠 《中国种业》2017,(1):74-75
正张谷8号是张掖市农业科学院谷子课题组以M(黄系4/美2号)为母本、以V82-6(黄系4/小粘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MV82-6。该品种早熟、富硒、糯性、高产、稳产、适应性广。2016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甘认谷2016003。  相似文献   

17.
懒谷7号(冀谷3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国家谷子改良中心)最新育成的谷子新品种,品质优良,抗倒性和抗病性强,抗除草剂伤害。论述了种植地块的选择和整理、确定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强化田间病虫害的防控、适时收获等关键高产栽培技术,产量达5 250~6 750kg/hm2,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18.
谷子新品种豫谷1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谷18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杂交方法从"豫谷1号×保282"中选育而成的夏谷新品种,该品种2010~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398.7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14.88%,居2010~2011年参试品种第一位,两年23点次区域试验全部增产,增产幅度为1.29%~47.24%,增产点率为100%。该品种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适应性。2012年2月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为20110347.5,公告号为CNA007841E。  相似文献   

19.
优质谷子品种晋谷6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谷62号(太选17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02-68×晋谷36号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质谷子品种,2015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优质米,2016年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并定名,2018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和抗谷子主要病害等特点,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无霜期150d以上的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晋谷49号原名汾杂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自选高度雄性不育系晋汾4A为母本,以优质谷子恢复系H51为父本,采用两系法选育出的优质谷子杂交种。该品种表现丰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介绍了该品种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