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浙江某港口底泥疏浚物的水相和固相分别对不同鱼类、甲壳类、贝类的毒性实验,进而评价疏浚物海洋倾倒对泻洋生物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疏浚物水相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ius),鲻鱼(Mugil cephalus L.)和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 li)有不同的致死率,黑鲷和鲻鱼的96h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糠虾的96h死亡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其中耐污力由强到弱为鲻鱼〉黑鲷〉长额刺糠虾;疏浚物固相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10d致死率与对照组差异也不显著,泥蚶的耐污力大于缢蛏。由此可知,浙江某港口底泥疏浚物海洋倾倒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毒害效应,其中疏浚物对鱼虾类的影响较大,对贝类的影响较小,表明疏浚物的影响程度因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0-2012年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6个航次的水质调查数据,通过三种评价模式对倾倒区及其邻近海域水环境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显示,单因子评价模式表明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Nemerow水质评价模式显示倾倒活动发生时对海域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British Columbia水质指数评价模式研究显示,长期来看,倾倒活动未对邻近海域水质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浙江某港口底泥疏浚物的水相和固相分别对不同鱼类、甲壳类、贝类的毒性实验,进而评价疏浚物海洋倾倒对海洋生物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疏浚物水相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ius),鲻鱼(Mugil cephalus L.)和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 Ii)有不同的致死率,黑鲷和鲻鱼的96 h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糠虾的96 h死亡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其中耐污力由强到弱为鲻鱼>黑鲷>长额刺糠虾;疏浚物固相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10 d致死率与对照组差异也不显著,泥蚶的耐污力大于缢蛏。由此可知,浙江某港口底泥疏浚物海洋倾倒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毒害效应,其中疏浚物对鱼虾类的影响较大,对贝类的影响较小,表明疏浚物的影响程度因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疏浚物倾倒对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该倾倒区周边海域海水和沉积物历年跟踪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并对该倾倒区周边海域海洋生物以及水深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倾倒区周边调查海域历年水质质量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第二类水质标准,除无机氮外,其他各评价因子的质量指数较为稳定,基本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沉积物质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各评价因子质量指数均在小范围内波动;疏浚物的倾倒对该倾倒区海域浮游植物种类数和密度造成暂时性的减少;疏浚物的倾倒造成倾倒区东部和北部海底各形成一个明显的凸起地形。可见除倾倒区的水深受到影响外,疏浚物的倾倒尚未对该倾倒区海域生态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疏浚物倾倒对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该倾倒区周边海域海水和沉积物历年跟踪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并对该倾倒区周边海域海洋生物以及水深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倾倒区周边调查海域历年水质质量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第二类水质标准,除无机氮外,其他各评价因子的质量指数较为稳定,基本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沉积物质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各评价因子质量指数均在小范围内波动;疏浚物的倾倒对该倾倒区海域浮游植物种类数和密度造成暂时性的减少;疏浚物的倾倒造成倾倒区东部和北部海底各形成一个明显的凸起地形。可见除倾倒区的水深受到影响外,疏浚物的倾倒尚未对该倾倒区海域生态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ABC曲线评价工程条件下杭州湾周围海域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年和2003-2005年4个年度的2月、5月和8月对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20个取样站12个航次的底上动物调查,结合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分析表明,2001年2月、5月和8月群落属于中度干扰条件下的群落结构,丰度曲线和生物量曲线出现较大程度的交叉;2003年2月、5月和8月的群落结构中,2003年2月群落的丰度曲线和生物量曲线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为中度干扰条件下的群落,2003年5月和8月,丰度曲线位于生物量曲线之上,属于群落整体受到干扰条件下的ABC曲线;从2004年2月、5月和8月到2005年2月、5月和8月群落ABC曲线结构可知,丰度曲线皆位于生物量曲线之上,群落整体受到外界干扰较大。洋山港工程于2002年6月开工,工程前的底上动物群落结构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开工后,从2003年到2005年的2、5和8月,群落结构总体受到较大干扰,说明工程对所研究区域总体有干扰影响,群落在2003年到2005年的ABC曲线与2001年的相比,差异较大,受工程建设干扰的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海域是多种鱼、虾、蟹类繁殖、肥育及仔幼鱼生长场所,又为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所在海域,生态系统极具脆弱性和复杂性。近年来,一系列海洋工程在杭州湾启动并投入运营。底栖动物直接或间接与杭州湾生态系统大多数理化过程有关,是杭州湾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1年的本底调查和2003—2005年4个年度的2月(冬季)、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杭州湾附近水域(N30°32′~30°50′、E121°53′~122°17′)20个取样站3个航次的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研究,结合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结果表明,2003—2005年底内动物共出现31种,底内动物生物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优势种季节、年度的更替现象明显,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呈现从2003年到2005年逐渐降低的趋势,单纯度(C)上升,丰富度下降,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2003—2005年度H′值均小于1,底泥的污染较为严重。底上动物共出现77种,生物量从2001—2005年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3年生物量为2001年的2.71倍,2005年生物量为2001年的0.69倍,大桥区、港区和航道区三个区的4个年度平均生物量,以港区的生物量为最高,航道区次之,大桥区的最低;底上动物出现优势种(优势度Y≥0.02)16种,优势种的年际演替现象明显;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呈现从2001年到2005年总体下降的趋势,单纯度(C)上升,工程对底栖环境的干扰导致底上动物的栖息地破碎化,群落结构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1年和2003—2005年4个年度的2月、5月和8月对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20个取样站12个航次的底上动物调查,结合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分析表明,2001年2月、5月和8月群落属于中度干扰条件下的群落结构,丰度曲线和生物量曲线出现较大程度的交叉;2003年2月、5月和8月的群落结构中,2003年2月群落的丰度曲线和生物量曲线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为中度干扰条件下的群落,2003年5月和8月,丰度曲线位于生物量曲线之上,属于群落整体受到干扰条件下的ABC曲线;从2004年2月、5月和8月到2005年2月、5月和8月群落ABC曲线结构可知,丰度曲线皆位于生物量曲线之上,群落整体受到外界干扰较大。洋山港工程于2002年6月开工,工程前的底上动物群落结构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开工后,从2003年到2005年的2、5和8月,群落结构总体受到较大干扰,说明工程对所研究区域总体有干扰影响,群落在2003年到2005年的ABC曲线与2001年的相比,差异较大,受工程建设干扰的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9.
王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79-2680
用底栖动物检测水质的方法评价了大伙房水库源区3条河水质。结果表明:社河水质最好;苏子河水质属轻—中污染;浑河除滚马岭水质清洁外,其他各段水质轻—重污染。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0月对綦江河流域19个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河流栖息地进行调查取样,分析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采用BI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各采样点水质状况,探讨评价指数与河流栖息地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所有采样点共记录底栖无脊椎动物40种,隶属于13目29科,平均密度为602.24个/m~2,采样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别为四节蜉(Baetis sp.)、水丝蚓(Limnodrilus sp.)、摇蚊(Chironomus sp.)和动蜉(Cinygma sp.).BI指数显示大多数采样点为"清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示大多数采样点为"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两者评价水质状况的结果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BI指数与底质、水质状况、河道变化、植被多样性等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底质、栖境复杂性、速度-深度结合和水质状况等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对于海洋底栖生物的致死效应影响,采用长江口地区的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厚度掩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以及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和双齿围沙蚕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粒度为63~125μm时,菲律宾蛤仔96 hLC50为6.8 cm(95%置信区间为2.8~10.7 cm);粒度为63μm以下时,菲律宾蛤仔96 h-LC50为11.1 cm(95%置信区间为4.2~18.0 cm);而掩埋深度与双齿围沙蚕死亡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对于不同底栖生物致死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2.
对连云港市7个蔬菜品种的58个蔬菜样品中的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市菜地中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因蔬菜种类不同,差异较大,部分地区硝酸盐超标率达到75%.而Pb的超标率达到100%,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最高的为叶类菜,最低的为茄科类.各种蔬菜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总的趋势为绿叶菜类>根菜类>葱蒜类>茄果类,可见以根、茎、叶营养器官供食的蔬菜均属硝酸盐和重金属蓄积型,而以果实供食的蔬菜则常为低富集.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郊区稻田土壤与水稻重金属镉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取自连云港市郊区的24个水稻样品和24个对应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重金属元素镉的含量。结果表明:连云港市郊区稻田土壤重金属镉含量未见明显不同;水稻不同器官镉含量分布规律是根茎叶稻壳糙米;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植株中镉含量高于生育期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对大宝山槽对坑尾矿库区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18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重金属(Pb、Cu、Mn、As、Cd)含量进行研究,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水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的重金属致癌风险较高,化学致癌物(As、Cd)的健康风险值超出化学非致癌物质(Cu、Pb、Mn)3~5个数量级,致癌重金属As的风险值数量级在10-5的比例约为16.7%;该区域化学非致癌物健康风险平均值排序是Cu>Pb>Mn,其中大部分(比例大于94%)Mn和Pb的非致癌风险值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05×10-5 a-1).该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物的优先控制顺序为:Cd> As>Cu>Pb>Mn.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浙江省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杨梅果实重金属铅(Pb)、镉(Cd)、铜(Cu)、汞(Hg)和砷(As)的含量,并采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杨梅果实样品污染因子的质量分指数均小于1.0,铅、汞、砷、镉、铜的含量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果实可以安全食用.杨梅果实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指数大小次序为铅汞砷镉铜,铅污染相对较重,铜污染较轻.不同杨梅品种果实中普遍存在镉、铅、砷和铜4种重金属元素.不同产地杨梅果实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有一定差异,与当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生产的化工产品、施用的肥料农药有一定关系;同一产地不同品种杨梅对不同重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富集能力,对同种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湖北省黄石市郊区蔬菜生产基地5种有害重金属Hg、As、Pb、Cd、Cr进行了检测,以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标准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团城山区、西塞山区和江北农场蔬菜基地的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低于0.7,污染程度均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下陆区蔬菜基地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0,污染程度为警戒线,污染水平为尚清洁。  相似文献   

17.
统计已有的研究数据,分析土法炼锌区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与环境危害,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土法炼锌历史较久的赫章县妈姑镇废弃矿区环境质量状况.结果显示,矿区大气、土壤和食物中重金属元素Pb、Zn、Cd的总含量均超标;土壤污染严重,不适合种植粮食类作物,已收获的食物不能安全食用;河水中Pb、Zn、Cd的浓度符合Ⅲ类水质要求,但底泥和悬浮物中重金属总含量很高,是潜在的污染源,对河水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建议对矿区弃渣和受污染土壤进行治理,采用农家肥、磷肥与碱石灰混合施用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北京近郊耕作土壤重金属状况评价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北京市近郊昌平、通州、顺义、海淀和大兴5个区县耕作土壤为对象,在对74个样点土壤中Cr、Cu、Cd、Pb、As和Hg 6种重金属含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北京市近郊耕作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并参考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采用环境质量指数与Hakanson环境生态潜在风险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累积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6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Cu、Cr、As、Cd、Pb和Hg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5.69、59.62、7.97、0.20、22.26和0.16 mg/kg;土壤中Pb、Cu和Cd 3种重金属有极大的同源可能性,但土壤Cr异源性明显;6种土壤重金属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累积效应,Cr的累积污染效应最大;土壤中Cd和Hg均处于较高的潜在风险等级,其中海淀部分样点土壤Hg含量已经达到极高潜在风险水平;17%左右的土壤样点已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生态威胁。高累积污染和高风险潜在威胁区都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海淀、通州、昌平。分析表明,近年来的人类生产活动已给北京市近郊耕作土壤的环境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故应依照属地管理原则立即采取区域化重点监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