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血液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血清蛋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0只杂种奶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试验组羊按10g·kg^-1·d^-1的剂量饲喂冰川棘豆草粉,在试验的第0,7,14,21,28,35,42,49天,分别测定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总蛋白、球蛋白、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均无明显变化,而γ球蛋白从试验的第14天起持续下降,白蛋白在试验初期降低,而在试验后期无明显变化;白蛋白/球蛋白值(A/G  相似文献   

3.
将10 只杂种奶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 只,试验组羊按10 g·kg- 1·d- 1的剂量饲喂冰川棘豆草粉,在试验的第0,7,14,21,28,35,42,49 天,分别测定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总蛋白、球蛋白、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均无明显变化,而γ球蛋白从试验的第14 天起持续下降,白蛋白在试验初期降低,而在试验后期无明显变化;白蛋白/球蛋白值(A/G)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或P < 0.01),说明中毒羊肝、肾等器官受损,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奶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10只杂种奶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n=5)和对照组(n=5),分圈饲养,试验组羊按10 g/kg.d剂量饲喂冰川棘豆粉.试验前及试验后的第7、14、21、28、35、42 和4 9天各采血一次,分离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从试验的第7天起持续升高;从试验的第14天起, 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尿素氮(BU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第35~49 d,血清淀粉酶活性持续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从试验的第7天起,血清α-甘露糖苷糖(AMA)活性迅速降低,整个试验期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无明显变化.说明冰川棘豆对心、肝、肾、脑等器官有一定毒害作用, 冰川棘豆中含有吲哚兹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5.
20只实验山羊每日按10 g/kg·w剂量通过永久性瘤胃瘘管投喂冰川棘豆,观察实验山羊临床症状.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后,解剖实验山羊,并取实质性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研究冰川棘豆对实验山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实验山羊在试验第15~18天出现轻度中毒症状,试验第33 ~39天出现重度中毒症状.肝脏、脾脏、大脑、小脑、肺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尤以小脑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西藏阿里地区牲畜冰川棘豆中毒灾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阿里地区冰川棘豆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生态分布、危害状况、牲畜中毒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阿里地区毒草主要为冰川棘豆,其分布面积超过209.25万hm2,占阿里地区草场总面积的10.97%;革吉、改则和措勤3县灾害较严重,分布面积达175.46万hm2,占阿里地区冰川棘豆总面积的83.85%;冰川棘豆全草有毒,花果期毒素含量最高,主要危害马属动物,其次为山羊和绵羊,牦牛有一定耐受性,对羊羔危害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生产。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综合利用冰川棘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冰川棘豆抑菌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冰川棘豆的抑菌化学成分,对冰川棘豆的各种提取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乙醚,氯仿,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冰川棘豆的抑菌化学成分存在于乙醚,氯仿,乙醇提取物中。  相似文献   

8.
冰川棘豆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冰川棘豆中 13种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为 6 763mg/ g ,其中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分别为 0 80 7、0 117、1 15 3、0 15 3、2 93 2、0 0 43、0 2 93、0 0 61、0 5 5 5、0 177、0 114、0 10 5和 0 2 5 3mg/ g。  相似文献   

9.
冰川棘豆(Oxytrop is glacialis Benth ex Bge)是青藏高原特有植物,主要分布于西藏阿里地区,是严重危害和制约阿里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毒草。本文从冰川棘豆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有毒成分及毒性研究、危害和防除与利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棘豆属植物及其有毒成分的中毒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棘豆属植物中的生物碱提取、分离和鉴定后,证实生物碱中含有苦马豆素。通过对两组小白鼠分别饲添加棘豆属植物粉和生物碱的中毒实验,发现两组小白鼠都发生中毒,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理组织变化基本相同,表明生物碱是棘豆属植物中主要毒性成分,实验除采用常规H.E染色外,还应用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等检测手段,较细致地观察了小白鼠束棘豆中毒后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提取工艺改进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40 kH z超声波水媒处理甘肃棘豆草粉1.5 kg,代替传统的索氏提取法或溶剂冷浸法,水提液浓缩除杂后,用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液用稀酸水萃取,浓缩后的稀酸水萃取液用氨性氯仿萃取,浓缩氨性氯仿萃取液成浸膏,此浸膏经石蜡油浴升华得到24 m g白色晶体,经薄层层析检验,可初步鉴定为苦马豆素。此法不用柱层析,简化了苦马豆素提取的步骤,提取率为16 m g/kg。  相似文献   

12.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中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皂甙、黄酮、香豆素、萜类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生物碱沉淀反应最明显;1.50 kg镰形棘豆经95%乙醇回流提取得总浸膏198.10 g,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水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段萃取,得生物碱氯仿萃取部分0.72 g,乙酸乙酯萃取部分0.97 g,正丁醇萃取部分26.70 g,分别占总生物碱的2.54%、3.42%、94.04%,说明镰形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各部分生物碱经薄层层析分析,发现镰形棘豆中生物碱的种类至少有24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镰形棘豆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及其类似物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13.
为给小花棘豆化学成分研究及其各萃取部分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依据,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薄层色谱分析技术及平面色谱图像定量法对小花棘豆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含有油脂、酚类、鞣质、生物碱、黄酮及其苷类、皂甙、有机酸、蒽醌类等化合物,无强心苷、氰甙和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至少含有9、7、6和5种化合物,经与标准品对照,证明正丁醇萃取部分含有苦马豆素;各萃取部分相对含量最高的斑点依次为1、7、5、1,小花棘豆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分。  相似文献   

14.
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按10和20g·kg-1·d-1剂量饲喂小花棘豆干粉,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d采血1次,检测和田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组和田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极显著上升,α-甘露糖苷酶(AMA)活性极显著下降;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总胆固醇(TC)含量均高于对照;甘油三酯(TG)和白蛋白(ALB)含量低于对照.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并呈现出一定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小花棘豆对和田羊心、肝、肾等器官有一定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花棘豆生物碱对体外大鼠卵黄囊胎盘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电镜技术 ,应用体外全胚胎培养 (WEC)方法 ,观察了黄花棘豆生物碱对大鼠卵黄囊 (YS)胎盘及胚胎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花棘豆生物碱质量浓度在 5 0 μg/ m L 以上时 ,YS血管分化程度明显减低 ,对胚胎器官形态学分化的影响有剂量反应关系 ;质量浓度在 2 0 0 μg/ m L 时 ,YS直径和畸胎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电镜观察发现 ,剂量在 5 0 μg/ m L 以上时 ,YS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变短 ,胞质中贮液泡减少 ,线粒体、内质网等内膜系统发生多种细胞病理学改变 ,细胞间隙增宽 ,连接复合体破坏。表明 YS血管分化及其超微结构对棘豆生物碱反应敏感 ,其分化程度与对胚胎发育程度的影响一致 ,可以认为 YS结构与功能受损是黄花棘豆生物碱导致胚胎发育毒性所致  相似文献   

16.
小花棘豆黄酮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小花棘豆黄酮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还原力、螯合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价小花棘豆黄酮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较强的抗脂质氧化能力,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性的强弱依次为维生素C>样品>维生素E>BHT>空白;对棉籽油的抗氧化性的强弱依次为样品>维生素C>BHT>维生素E>空白;对葵花籽油抗氧化性强弱依次为样品>维生素C>维生素E>BHT>空白;对猪油抗氧化性的强弱依次为BHT>维生素C>样品>维生素E>空白;样品DPP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均强于对照;样品还原力强于维生素E而弱于维生素C;螯合力弱于EDTA。可见,小花棘豆黄酮提取液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对和田羊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的影响,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绵羊纤维素降解效率的影响。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10g/kg和20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d取瘤胃液,利用巢式PCR技术检测瘤胃液中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的变化,并检测甘油三酯消失率和纤维素降解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羊瘤胃液中溶纤维丁酸弧菌数、甘油三酯消失率和纤维素降解率均极显著下降。试验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显著影响和田羊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和纤维素降解能力,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天分别按10 g/kg和20 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干粉,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 d采血1次,检测和田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组和田羊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淋巴细胞百分比(LYM%)、红细胞数密度(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MCH)、血小板数密度(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下降;白细胞数密度(WBC)、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浓度(MCHC)和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中毒羊淋巴细胞出现空泡和蓝黑色颗粒,红细胞大小不均和异形改变。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血液学指标有显著影响,可引起羊贫血及机体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