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通过对荔枝贮藏过程中果皮的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得出果皮细胞渗透率的变化是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高低并不是荔枝果皮颜色变化的决定因素.不同采后保鲜处理的荔枝,当果皮细胞渗透率大于30%时,荔枝果皮就发生大面积褐变.  相似文献   

2.
贮藏期间福桔果皮细胞始终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细胞生长的养分主要通过维管束向果肉吸取,因而促进果肉衰老,形成枯水.枯水果实在贮藏早期就发现果皮细胞层和油腔分泌细胞无丝分裂旺盛,双核细胞多,果皮增厚多.严重枯水时,果皮细胞还具细胞核、线粒体、有色体等超微结构,未枯水果实细胞分裂少见.经预贮后贮藏的果实,由于中断了果皮组织与维管束的联系,果皮细胞生长受抑制,果肉水分、养分消耗少,枯水率最低,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MA包装对黄冠梨贮藏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功能性薄膜对套袋黄冠梨进行包装处理,研究了功能性MA包装对黄冠梨贮藏品质和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功能性MA包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果实硬度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加快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其中,30μm白色PE膜减少果皮褐变,30μm绿色PE膜减少果心褐变。整体来看,30μm白色PE膜包装贮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解析果皮柔嫩度的影响因素,利用甜玉米F2分离群体,从果皮细胞层数、果皮纤维素含量、果皮穿刺指数等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皮纤维素含量在分离群体中变化幅度较大。籽粒胚面与胚背面的穿刺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果皮细胞层数与果皮穿刺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果皮纤维素含量与果皮穿刺指数呈显著相关关系,果皮细胞层数和纤维素含量乘积与果皮穿刺力度呈更强的极显著正相关。甜玉米果皮细胞层数、果皮纤维素含量是影响果皮柔嫩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1.两年的试验一致显示采收期对国光蘋果虎皮病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早采收的远比晚采收的发病既多且重。延迟采收对降低发病率的效果在不同包装处理及不同后期贮藏温度之间有些不同,在石腊油纸处理比其他包装处理及对照更显著,贮藏后期温度低的(0—3℃)比温度高的(3—6℃)显著。 2.贮藏后期温度升高,发病率也就增加。温度升高对促进发病率的影响程度,在晚采果比早采果显著,在封照组似乎比其他包装处理为显著。 3.在各种包装处理中,以石腊油纸处理的发病最低。石腊油纸降低发病率的功效在晚期果比早期果显著,在后期贮藏高温比低温显著。蓖麻油纸处理似乎无效甚至还有促进发病的趋势。稻壳填箱处理的发病率在第一年有的比对照高,有的比对照低;第二年一致低于对照组,并且其发病率降低的程度在晚采果比早采果显著,在贮藏后期低温比高温显著。果实包纸处理的结果基本上与稻壳处理相仿。 4.上列各种处理的蘋果在贮藏前期很少发病或不发病,贮藏后期则急速增加。这种转变期在早采果大约为3月上旬,晚采果要更延迟些。 5.贮藏在不断变动的室温中(相对湿度较低)的蘋果与上述情况不同,第一年(温度较高,每天在10—23℃之间变动)早采果到2月底尚无病;第二年(温度较低每天在2—10℃之间变动)到3月中已有相当数量的病果,特别是早采收的;但最后的总发病率却比贮藏后期高温的甚至比低温的还要低。 6.蘋果从贮藏室骤然移入室温中,发病率急速上升,数日内(早采果)至10余日内(晚采果)便远远超过冷藏或室温贮藏的同类果实。 7.应用某些挥发性物质处理蘋果,找不到什么有规则的结果,很多处理组的发病率甚至比对照组还要低,这可能是试验的果实太少及果实成熟度不很一致所致。 8.观察和计算肯定了着色程度同病变的关系。果实大小同病变的关系不显著。 9.从试验结果可以确定国光蘋果的虎皮病就是果皮褐变,但稻壳和包纸处理的结果与某些学者对果皮褐变原因的见介不相符合,因为这些处理的通气情况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6.
荔枝果皮褐变与失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荔枝 (LitchichinensisSonn)品种槐枝 (LitchichinensisSonncv .Huizhi)为试材 ,采用称量法和感官评定法考察了离体果皮、裸置果实、聚乙烯 (PE)袋包装果实 3种处理在常温下的失重率、失重速率与果皮颜色褐变指数变化的关系 ,建立了失重率 (Y)、失重速率 (Y’)随时间 (X)变化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式 .结果表明 ,具有商品价值 (褐变指数 2以内 )果色的极限失重率 ,裸置果实为4 0 0 %、PE包装的为 2 0 0 % ;最大失重速率 ,离体果皮为 0 2 1% /min、裸置果实为 0 0 3% /min、PE袋包装的没有明显的高峰 .证明裸置果实的褐变主要是因果皮失水所致 ,而PE袋包装的果实褐变主要与贮藏病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 0 .2 %硼酸 ,在胡柚、柑花期进行叶面喷施 ,研究硼对不同柑桔品种果实的钙硼含量、生理病害及耐贮藏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硼处理显著提高柑桔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及成熟期的叶片、果皮、果肉硼含量 .其中 ,硼含量幼果期 >膨大期 >成熟期 ,叶片 >果皮 >果肉 ;硼含量的提高显著影响各部位钙的含量 ,显著降低了叶片及幼果期、膨大期果实的钙硼比值 ;硼处理还显著降低了柑桔生理病果率和贮藏烂果率 ,硼与生理病果率的相关性幼果期 >膨大期 >成熟期 ,果皮 >叶片 >果肉 ,与烂果率的相关性则有随生育进程而增大的趋势 .两品种比较 ,胡柚对低硼条件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3个授粉组合(无核雪柑×无核雪柑、无核雪柑×普通雪柑、普通雪柑×普通雪柑),对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自交或异交后种胚的石蜡切片分别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组合无核雪柑珠被、珠心、胚囊及珠心胚等组织在不同发育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崩溃、瓦解现象并最终消失是导致其无核、少核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交不亲和是无核雪柑无核的另一个原因,栽培上不能与其他品种混栽.  相似文献   

9.
油桃果实细胞组织结构与裂果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油桃,普通桃果实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油桃果面组织和果皮,果肉细胞结构与裂果关系密切;(1)普通桃果面有密集的茸毛保护,而油桃果面无茸毛保护,除气孔外,油桃果面有波纹状裂痕,随果实生长裂痕明显,若遇外界不良因子侵袭产生裂缝,使果皮细胞裸露,就会产生裂果,(2)普通桃果皮细胞厚,层数多,多为横向排列,紧密,间隙小,而油桃果皮细胞薄,多为纵向排列,松散,间隙大,果肉细胞膨大时易将果皮撑裂;(3)果实着色期果肉细胞膨大速率油桃高于普通桃,油桃果肉细胞对果皮细胞施加的膨压增长的越快,越易引起裂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金柑是带皮食用的柑橘类水果,果皮性状不仅关系到消费者口感,也对金柑采后贮藏保鲜产生一定影响。同一遗传背景下的3个金柑品种—‘融安金柑’‘滑皮金柑’及‘脆蜜金柑’果皮差异大。比较3个品种贮藏过程中的内在品质和贮藏特性,并对其果皮进行转录组分析,探讨3个品种金柑果皮差异对其采后特性的影响,旨在为金柑品质调控及采后贮藏保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在商业成熟度采收‘融安金柑’‘滑皮金柑’及‘脆蜜金柑’果实进行贮藏试验,测定贮藏期间果实失水率、可溶性固形物、酸、硬度、剪切力、果皮木质素及纤维素,并对3个品种成熟果皮组织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验证。【结果】采后贮藏分析表明,‘滑皮金柑’失水率高于‘融安金柑’及‘脆蜜金柑’,最早出现果皮皱缩现象,贮藏第99天时,滑皮金柑失水率达38.6%,显著高于‘融安金柑’的5.8%和‘脆蜜金柑’的14.3%。3个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含量在贮藏期总体呈上升趋势,‘脆蜜金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始终高于其他两者,贮藏22 d后,‘滑皮金柑’酸含量迅速下降并持续低于‘脆蜜金柑’和‘融安金柑’。‘脆蜜金柑’和‘滑皮金柑’内在品质优于‘融安金柑’。从结构上来看,‘融安金柑’贮藏过程中变化较大,贮藏第44天时细胞已破损明显。‘滑皮金柑’‘脆蜜金柑’果实硬度、剪切力显著强于‘融安金柑’;‘滑皮金柑’‘脆蜜金柑’果皮木质素含量(A280·g-1)分别为1.41和1.31,显著高于‘融安金柑’木质素含量(1.12),两者在纤维素含量上也显著高于‘融安金柑’。针对果皮的转录组分析表明,‘融安金柑’‘滑皮金柑’及‘脆蜜金柑’果皮在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上存在显著差异,‘滑皮金柑’与‘脆蜜金柑’差异较小,‘融安金柑’与二者差异均较大。基因表达分析显示,‘滑皮金柑’及‘脆蜜金柑’9个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融安金柑’。【结论】3个金柑品种常温条件下可短期贮藏,采后一个月内销售完较为适宜。采后贮藏过程中‘滑皮金柑’因水分散失过快最早失去商品价值,‘脆蜜金柑’外观和内在品质最好。‘脆蜜金柑’果实硬度、剪切力、贮藏性较强与果皮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较高、有色层和白皮层细胞排列紧密密切相关。苯丙烷生物合成代谢较弱引起木质素含量差异与‘融安金柑’果皮韧性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蜡液处理对长叶橙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测定不同果蜡对柑橘的贮藏效果,笔者以长叶橙(Citrus sinesis. (L.) Osbeck)果实为材料,对经不同果蜡(Decco Fruitshine 402F、FMC890、自备蜡)处理后置于常温下贮藏果实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打蜡明显地提高其果实亮度、降低失重率。打蜡处理贮藏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明显,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对照,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达显著差异。自备蜡处理的光亮度显著低于402F和FMC890果蜡,对果实失水的抑制效应显著强于两者。  相似文献   

12.
为了测定不同果蜡对柑橘的贮藏效果,笔者以长叶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果实为材料,对经不同果蜡(Decco Fruitshine402F、FMC890、自备蜡)处理后置于常温下贮藏果实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打蜡明显地提高果实亮度、降低失重率。打蜡处理贮藏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明显,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对照,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达显著差异。自备蜡处理的光亮度显著低于402F和FMC890果蜡,对果实失水的抑制效应显著强于两者。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透光率的PE袋对转色期血橙果实进行遮光试验,测定了不同遮光处理下血橙果皮总花色苷的动态含量和血橙果皮中12个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深入探究光照与血橙果皮花色苷着色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改善生产中血橙果面着色不良问题提供解决思路。结果表明:血橙果实经过PE袋遮光后,果皮在着色时间、着色面积和着色程度上均受到阻碍,阻碍程度与PE袋的透光率相关,遮光促进了血橙果面亮度的增加。自然光照下,8个结构基因GSTANSCHSDFRF3HUFGTPAL、4CL和2个调节基因RubyMYBF1在转色期间的表达量快速增加,而不同程度的遮光阻碍了其表达,阻碍程度与PE袋的透光率相关,推测这10个基因属于血橙果皮花色苷合成受光调控的关键基因。将遮光后果皮总花色苷动态含量、关键基因的动态表达量与对应的PE袋透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推测光照中调控血橙果皮花色苷合成的可能是其中的UVB、UVC紫外光。根据相关基因的动态测定结果,推测血橙果皮花色苷合成的关键时期在花后249 d开始出现,为保证外观品质,血橙采摘在花后249 d之后进行较为适宜。为预防血橙冬季落果,生产上通常采用冬季树体覆膜技术保果,为减少覆膜对血橙果面花色苷着色的影响,应选用透明PE膜或其他紫外线透过率较高的膜。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对黄皮果实贮藏效果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南本地黄皮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45℃、50℃、55℃和60℃热水对果实进行热处理,以不作热处理为对照,研究热处理对黄皮果实贮藏效果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50℃以上热处理能将果实贮藏期延长至21d,好果率在90%以上,且能明显抑制果实重量损失;热处理能使果实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55℃以下热处理能维持较高的固酸比;热处理果肉和果皮的MDA含量和PPO活性表现低于对照的趋势,SOD、POD和CAT活性表现高于对照的趋势,表明热处理能减轻果实活性氧自由基损伤和增强果实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热处理中以55℃热水最宜。  相似文献   

15.
自发气调包装对库尔勒香梨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保鲜袋自发气调包装对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Korla Xiangli’)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分别将商业成熟的库尔勒香梨采用0.04 mm PE袋、0.05 mm PE袋和0.04 mm PVC袋扎口处理形成自发气调环境,于温度(0±0.3)℃、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并以0.02 mm PE袋不扎口为对照。定期监测不同包装袋内O2、CO2和乙烯浓度,在库尔勒香梨商业销售高峰期(冷藏180 d和240 d)测定各处理果实L值、h值、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乙醇、乙醛、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等理化指标,并计算贮藏不同时期各处理失重率、果柄保鲜指数、果心褐变指数和感官分值等。【结果】采用扎口处理的不同厚度保鲜袋内气体成分在第30天时达到平衡,气调能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0.05 mm PE袋0.04 mm PE袋0.04 mm PVC袋0.02 mm PE袋。两年试验筛选出库尔勒香梨适合自发气调包装袋为0.04 mm PE袋和0.04 mm PVC袋,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包装进行自发气调处理能够降低失重率,减缓果皮L值、相对电导率、丙二醛、乙醇、乙醛和果心褐变指数的升高,抑制果皮h值、Fm、Fv和Fv/Fm的下降,提高果柄保鲜指数,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等品质具有一定的维持效果。冷藏180 d时,扎口处理的库尔勒香梨果皮L值、h值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果柄保鲜指数、果心褐变指数和失重率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冷藏至240 d时,上述指标在不同包装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0.04 mm PE袋和0.04 mm PVC袋扎口处理均维持了库尔勒香梨感官分值,而0.05 mm PE袋扎口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感官分值,加重了果心褐变。【结论】库尔勒香梨采用0.04 mm PE袋或0.04 mm PVC袋扎口自发气调包装,袋内O2和CO2浓度起主要作用,维持在O2:14.5%—17.0%,CO2:2.5%—3.0%时,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乙烯浓度对其保鲜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荔枝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根据多年荔枝保鲜中小批量试验的结果,总结出荔枝保鲜的新方法。在低温、高湿、气调的贮藏环境下,不用药物防腐可使荔枝保鲜40天,商品率达97.23%。并从解剖果皮形态结构入手,应用显微技术探明荔枝果皮结构特殊,果皮龟裂片突起部位有长管细胞与海绵层中的输导组织连接,与皮孔相通,而该部位极易失水褐变。所以一般果实褐变始于果皮突起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 三明是我省新发展的主要柑桔基地之一。从1965年开始种植,至今有10,200亩。过去对柑桔贮藏保鲜方面不够重视,每年贮藏果实烂耗达30%以上。1979年三明市果品公司贮藏三千担温州蜜柑,烂耗达38%,亏损17,774元。由于保鲜技术不过关,严重影响市场供应,阻碍柑桔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开展柑桔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柑桔采收期是贮藏的首要环节,也是影响贮藏成败的关键。采收期因地区、栽培环境、气候、土壤、施肥管理等条件而异。目前,我国对柑桔采收标准未作明文规定,而外国的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重庆奉节两个脐橙品种果皮油斑病两种处理下不同发病时期的调查和解剖结构的观察,比较涂蜡和套袋两种措施对油斑病的影响,探索油斑病发病的解剖学机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塑料切片技术,经过JB-4渗透、包埋,玻璃刀切片,PAS-TBO双重染色,显微镜观察、测定表皮细胞、组织结构特性。【结果】脐橙油胞分布在外果皮中,健康和发病初期油胞基本上保持其完整性而不发生破裂;发病晚期,破裂开口。油斑病的发生程度与果皮角质膜质地是否均匀一致有关;角质膜厚度的差异不是油斑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涂蜡的果皮质地均匀、外表光滑,保鲜效果好,但对油斑病的发生影响较小;套袋果感染其它病的机会较少,而且质地均匀、外表光滑,果皮的角质层较完整。【结论】强光照、外界压力、表皮外带水分、机械损伤都会增加油斑病的发生;套袋有助于降低油斑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柑橘漆酶基因(CsLAC)并分析其表达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柑橘褐斑病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甜橙为试验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析柑橘褐斑病发生过程中主要酚类化合物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漆酶基因在柑橘褐斑病发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PE包装明显降低甜橙果实褐斑指数,利用LC-MS技术在甜橙果皮中共检测到1191个差异离子,共鉴定出18种酚类物质,其中没食子酸(Gallic acid)、儿茶素(Catechin)、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和原花青素B2(Procyanidin B2)的含量在果实贮藏期间呈下降趋势。成功克隆出7个柑橘漆酶基因,CsLAC4、CsLAC6、CsLAC11、CsLAC12、CsLAC13、CsLAC15和CsLAC17全长片段长度分别为1674、1716、1689、1740、1740、1713和1743bp,分别编码557、571、562、579、579、570和580个氨基酸残基,与参考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88%、99.83%、99.70%、99.71%、99.60%、99.59%和99.89%。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CsLAC15与荔枝LcLAC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64.7%),CsLAC12与苹果MdLAC7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65.7%)。氨基酸保守序列结果表明柑橘漆酶氨基酸序列含有漆酶的3个典型铜离子结构域,分别为Cu-oxidase-3、Cu-oxidase-1和Cu-oxidase-2。CsLAC4、CsLAC6、CsLAC11和CsLAC17在甜橙果实贮藏期间呈上调表达,CsLAC12和CsLAC15在果实贮藏期间总体上呈下调表达。【结论】结合甜橙果皮褐斑与CsLAC表达量的关系,推测CsLAC6的大量上调表达可能对柑橘果皮褐斑形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蜡液处理对天草常温贮藏果实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为天草果实采后的科学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草果实为试验材料,经2% SOPP处理5~8 min后,分别采用Decco Fruitshine 402F(简称402F)、FMC890和自备蜡进行蜡液处理,以未涂蜡果实作空白对照,常温贮藏,并对各处理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天草果实常温贮藏前期,各处理果实亮度无显著差异,贮藏后期蜡液处理却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且402F、FMC890可明显提高果实亮度;蜡液处理能显著减少果实贮藏过程中水分的散失,以自备蜡最佳,但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蜡液处理与空白对照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在整个常温贮藏期间,无论是蜡液处理还是空白对照处理,果实硬度、果实可溶性同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各处理贮藏34 d后果实腐烂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自备蜡与其他两种蜡液(402F和FMC890)相比,对减少天草果实失重和保持果实新鲜度效果较好,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相近,但在提高果实亮度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