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尔羌河灌区棉花灌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试验设计了五个灌水下限处理,每个处理四个重复,试验提供了各种处理的1m 土层储水量动态过程,进行了田间土壤水量平衡,分析了棉花生长期耗水强度与灌水量关系,棉花产量与灌水量关系,棉花产量及棉花水分生长率与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下滴灌无膜移栽棉花水分生产函数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同灌水处理,开展地下滴灌方式下,不同灌溉定额处理无膜移栽棉花水分生产函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和耗水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籽棉产量与棉花灌水量、耗水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当灌水量为444.26mm,耗水量为540.73mm,此时棉花产量和灌水生产效率均较高。综合考虑籽棉产量和灌...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和施肥对棉花腾发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晋南地区棉花在不同生育期的水分亏缺、施肥条件下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棉花蒸腾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应的产量也明显地提高,棉花产量与总耗水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在相同灌水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处理的蒸发蒸腾量差异不大,施肥量对棉花的蒸腾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沟灌灌水量和沟深对棉花耗水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沟灌作物根区深层渗漏量、提高作物水氮利用效率,进行棉花沟灌试验,以探讨灌水量和沟深等沟灌灌水技术要素对棉花根区深层渗漏量、耗水量、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试验年份棉花根区70cm深度累计深层渗漏量65.9mm,占降水量和灌水量之和的13%,随着灌水量增加,深层渗漏量有随之增加的趋势,深沟处理较浅沟处理棉花根区深层渗漏量多5.7mm。棉花实际耗水量435.3mm,灌水量和沟深的影响显著,随灌水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全生育期深沟处理比浅沟处理低15.0 mm。棉花籽棉理论和实际产量分别为3 416.6和2 857.9kg/hm2,随着灌水量增加,籽棉产量呈增加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降低,理论PFP呈增加的趋势;深沟处理与浅沟处理相比,理论产量略高、实际产量略低,深沟条件下较大的深层渗漏量降低了棉花的水氮利用效率。建议在华北平原枯水年份棉花沟灌宜采用浅沟、限水灌溉,在适当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提高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棉花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棉花全生育期不同灌水时期和不同灌水量的试验比较,认为在结合降雨、保证底水前提下,盛花期开始灌水,灌水量控制在450-600m^3/hm^3,棉花产量和水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塔里木灌区棉田合理的灌溉量提供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灌溉量(8 100、6 600、5 100、3 600 m3/hm2)与棉花产量、渗漏水量及总氮淋失量之间的关系,应用费用-效益法分析,得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的棉花灌溉量。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总氮淋失量为3.3~28.4 kg/hm2;渗漏量与灌水量成线性正相关,渗漏量为670~2 201 m3/hm2。棉花产量与灌水量呈现二次相关关系,当棉花产量最大为1 765 kg/hm2时,相应的灌水量为 6 937  相似文献   

7.
在盆栽条件下,以华杂棉H318为试验材料,参照自然蒸发量,设置5个灌溉比例,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棉花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量增加,成铃率和单株铃数增加,籽棉产量上升,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灌水量对棉花的纤维品质影响不大,马克隆值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棉花的产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灌水量80%为最佳的灌水比例。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南疆棉田头三水灌水方法研究较少的问题,探究头三水不同灌水量分配对土壤水盐变化和棉花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固定灌水日期,设置不同头三水灌水定额配置方式,在南疆棉花主产区开展了棉花头三水适宜灌水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配置处理三水后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具有一定差异,而土壤含盐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且第二水灌水定额与土壤盐分增加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头水灌水定额的降低,会导致棉花生长发育滞后,但有利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提升。缩减灌水定额,第一水、第二水灌水日期为6月15日、6月22日,灌水定额420、600 m~3/hm~2,可显著降低土壤盐分的累积,促进棉花增产,是较为适宜的南疆棉田头水灌水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最优水氮组合提供参考,设置4个氮肥处理、3个水分处理的大田试验,随机分组,分析了棉花不同水氮组合NDVI和棉花生长状况的差异性,建立以产量为因变量的水肥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氮组合的棉花冠层NDVI变化都呈"低-高-低"趋势。施氮量对棉花冠层NDVI的影响大于灌水;依据建立水氮效应的产量模型确定的最高施氮量和灌水量分别为298.47 kg/hm2和3 698.75 m3/hm2,理论棉花产量为6 597.02 kg/hm2。因此,合理的水氮组合既能减少水肥浪费,又能提高棉花产量。棉花冠层NDVI能够很好地反映棉花生长状况,可替代传统方法获取棉花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10.
膜下滴灌的土壤水分对棉花根长密度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水分对棉花根长密度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灌水处理棉花根长密度空间分布总特征一致,水平方向,宽行与窄行的根长密度基本相同,但明显大于膜间;垂直方向,随土壤深度增大,棉花根长密度减小。但不同灌水处理间存在差异,过量灌水处理棉花膜间的根长密度增大,宽行与窄行的根长密度减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棉花全根层平均根长密度增大;胁迫灌水处理深层土壤中根长密度增大。花铃期、吐絮期各土层棉花根长密度与产量呈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灌溉量与棉花产量间的关系符合报酬递减规律,其回归方程为y=-0.0026x2+18.015x-24845(R2=0.959)。  相似文献   

11.
大田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对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周期对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置了3个灌溉定额和3个灌水周期;观测内容有土壤水分、盐分及棉花生长状况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着灌水周期减小而增大,灌水周期为5 d的处理的土壤保持在最适宜含水量;较小灌水周期使得棉株内行和外行土壤含盐量持续降低,降幅相对较大;同一灌溉定额下,较小灌水周期产量较大;中量灌溉定额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适宜的水分传感器位置、决策阈值因素对膜下滴灌棉花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分别设置3种灌水阈值和决策传感器的二因素三水平完全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水分传感器位置因素对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灌水阈值因素对棉花以上指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水分传感器位置与灌水阈值对棉花生理生长以及产量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棉花叶片Pn、Tr、Gs和Ci、WUE最大值均在T5处理,气孔限制值Ls最大值在CK处理。棉花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密切相关,棉花产量与棉花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净光合速率与叶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棉花产量。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定水分传感器位置在地表下40 cm、中等灌水阈值(T5)为适宜方案,可为新疆自动化控制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施肥量和灌水量对膜下滴灌模式棉花氮素利用效率(NUE)的水氮耦合效应的影响。试验设置1带4行、2带4行、2带6行3种滴灌模式,灌水量和施氮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小区膜下滴灌棉花试验。结果表明,1带4行灌水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大于施氮量,2带4行和2带6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大于灌水量。3种滴灌模式棉花产量与灌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棉花产量与施肥量,1带4行呈显著的正相关,2带4行在施氮量为27.6~69.0 kg/hm2呈负相关,施氮量为69~94.2 kg/hm2呈正相关。2带6行施氮量为27.6~55.2 kg/hm2呈正相关,施氮量为55.2~94.2 kg/hm2呈负相关;灌水量和施肥量对棉花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3种模式均为施氮量大于灌水量。氮素利用效率与施氮量的关系,1带4行和2带4行在施氮量为27.6~82.2 kg/hm2呈负相关,施氮量为82.2~94.2 kg/hm2呈正相关,2带6行呈负相关。3种滴灌模式氮素利用效率与灌水量呈正相关;根据不同滴灌模式对水氮耦合效应,建立以棉花产量、NUE为目标的不同滴灌模式水氮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地下滴灌技术是一种比较复杂节水灌溉方式,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均是地下滴灌控制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水次数对小、中和大定额灌溉处理的地下滴灌无膜移栽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多次灌溉普遍有利于小、中、大定额灌溉处理地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增加,尤其对3 900~4 500 m3/hm2的中等定额灌溉处理影响较大,在该灌溉定额下采用多次灌溉更利于促进棉花增产增收,期望对棉花开展高产高效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疆无膜滴灌棉花灌溉制度对土壤水分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小区试验,探究南疆地区无膜滴灌不同灌水定额对土壤水分、棉花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无膜滴灌灌水定额(I_1、I_2和I_3),即36、45和54 mm,并以膜下滴灌I_4(36 mm)作为对照。【结果】无膜滴灌棉花茎粗和株高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加,但I_4处理对提高棉花茎粗和株高更显著。无膜滴灌棉花土壤含水率在0~60 cm剖面上随灌水定额的增加整体表现为增大趋势,而膜下滴灌处理的土壤水分波动要小于无膜滴灌处理。无膜滴灌棉花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籽棉产量显著增加,I_3处理的籽棉产量可达7 195.48 kg/hm~2,较膜下滴灌增加了19.54%,且棉花品质最好,但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高效率最高。【结论】从棉花生长、产量品质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综合分析,无膜滴灌灌水定额为54 mm时,棉花生长及产量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6.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在5个试验点田间试验研究水氮耦合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对棉花生长的作用比施氮大,表现在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的吸收和籽棉产量3个方面。灌水量、施氮量和产量耦合二元二次回归方程为:y=300+2.482W+4.384N-0.001067W×N-0.000267W2,回归分析表明灌水量和施氮量对棉花籽棉产量有促进作用,但灌水量和施氮量的交互作用是负效应,还说明过多的水肥投入并不有利于棉花增产。合理肥料投入有利于发挥灌溉的增产作用,最高产量为5999.98 kg/hm2时,全生育期中总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4112.8 m3/hm2和270.47 kg/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春小麦的灌水量、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等方面的试验对比分析,得出春小麦的耗水规律。同时揭示了春小麦产量与灌水量的关系,产量与灌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呈抛物线形式,灌水量在较小值时,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直至到达产量最大值,此后随着灌水量的増加产量反而开始下降。结合试验成果和当地荒漠戈壁地的土质结构和性状,提出了当地种植春小麦的灌溉制度,春小麦灌溉定额为4 553.9m3/hm2,全生育期的灌水次数为10次。  相似文献   

18.
微咸水和再生水对盆栽棉花土壤理化性质和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问题,寻求代替水源,进行了微咸水和再生水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盆栽棉花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根系影响的试验。试验设置灌水水质和灌水量2个试验因素,灌水水质设计为低、中、高矿化度微咸水和再生水,清水作为对照;灌水量设计为田间持水量的95%、85%、70%、55%。试验结果表明:微咸水和再生水处理增加土壤含盐量,微咸水处理的土壤含盐量随着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再生水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硝态氮的含量;微咸水和再生水促进棉花根系的生长,在盐分累积严重的情况下根系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一师阿拉尔市塔河种业一场原有的棉花膜下滴灌系统基础上,改造成为自动化滴灌工程,并对自动化滴灌棉花灌溉制度和土壤墒情进行了试验研究。以典型的一个轮灌组为例,采用自动化技术监测同时工作的各出地桩(灌水小区)流量、管道压力及其相应灌溉片区里的土壤墒情变化,分析各灌水小区的灌水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加反而减少,灌溉定额为7 426 m3/h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6 567.60 kg/hm~2,可为条件相似地区推广自动化技术和编制灌溉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田测法进行了相同灌水时间和次数、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量与棉花产量关系试验 ,并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推导、分析、计算了棉花最高产量灌溉定额 ,节水经济灌溉定额 ,高效用水灌溉定额 ,棉花需水临界期。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与灌水量呈良好的二次抛物线关系 ;节水经济灌溉定额不仅与棉花水分生产函数有关 ,而且与皮棉价格、单方水价格、生产要素不变费用及水费征收方式有关。在现状条件下 ,渭干河灌区棉花合理灌溉定额为 2 655~ 5394 m3/ hm2 ,最高产量灌溉定额为 5394 m3/ hm2 ,节水经济灌溉定额5370 m3/ hm2 ,高效用水灌溉定额为 2 655m3/ hm2 ;棉花需水临界期是花铃期和蕾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