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什麼叫寄生虫和寄生虫病 有一些動物或植物不能單獨生活,必定要寄居在其他動物或植物的身上,這種動物或植物我們就称之為寄生物。凡是營寄生生活的動物我們通常就叫它們為寄生虫。被寄生虫寄生的動物如馬牛羊等我們称之為宿主。有的寄生虫在它的一生生活中要先後寄生在兩種動物身上,也就是說要找兩次宿主  相似文献   

2.
陈萍  李培英 《家畜生态》1999,20(2):45-49,40
在自然界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多变的共同生活现象。绝大多数生物能生活在其特定适应的生态环境中,并同时也可作为某一较小的生物(寄生物)的生存环境。1寄生现象1.1寄生现象分类所谓寄生现象,是一种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把另一种生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4,(8):28-29
<正>寄生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寄生。受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而受益的,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一方称为寄生虫。以生物种类分类广义上来说,细菌和病毒也是寄生虫。寄生是出现在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寄生虫进入宿主,对宿主产生不同的损害;同时宿主对寄生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抵御能力,设法把寄生虫清除。其结果寄生虫可能  相似文献   

4.
所谓病毒的干扰现象是指两种病毒在同一个宿主的组织细胞内所发生的一种拮抗作用,其中一种病毒能在一定时间内部分地或完全的干扰或抑制另一种病毒在同一宿主细胞内的生长繁殖。前者称“干扰病毒”,后者称“被干扰病毒”,此种现象可以发生于动物的机体、鸡胚内、体外组织培养及细胞培养内。干扰现象与免疫不同,其区别在于:(一)除能发生于抗原性相同的两种病毒外,尚能发生于抗原性根本不同的两种病毒之间。(二)可以发生于一般认为缺乏免疫反应的鸡  相似文献   

5.
寄生虫病是指各种寄生虫寄生在畜禽体内外的一种疾病,主要靠寄生生活,本文介绍了寄生与寄生虫的概念、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特点、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等,并提出应在专门场地内进行驱虫,并在其中停留3~5 d,使被驱除的虫体全部排除在该场所内。  相似文献   

6.
<正>血吸虫是寄生在血管内的吸虫,能够引起牛高热、贫血、发育受阻,以及母畜流产等症状,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家畜中除牛之外,猪、马、羊均可被感染。1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静脉和肠系膜小静脉内。雌雄合抱交配产卵(每天1000个),卵一部分随血至肝,一部分逆血流至肠黏膜形成结节,卵内毛蚴分泌毒素致肠壁破溃,卵随粪便排出,入水后毛蚴逸出,在钉螺(中间宿主)体内发育成母胞蚴,每个可育成30~40个  相似文献   

7.
前言旋毛虫是一种很细小的线虫,迄今为止仅知一个种,却广泛传播于陆地哺乳动物,其整个生活史只在单个宿主体内进行,成虫阶段寄生于宿主肠道,称为肠旋毛虫,幼虫阶段寄生于宿主肌肉内,称为肌旋毛虫。罹虫尸肉是主要的传染源,猪、犬、鼠  相似文献   

8.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引起的家蚕微粒子病给全世界养蚕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与真菌相关的属于微孢子门的寄生物以孢子形式专性寄生在细胞内,目前在分子水平上对宿主与寄生物间相互关系还知之甚少。已有研究表明,微孢子虫的大多数孢子壁蛋白和极管蛋白与侵染宿主有关。本研究应用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一些家蚕微孢子虫的细胞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9.
刘成功 《警犬》2010,(4):14-15
蜱病通常是指寄生在家畜或家禽体表或体内的一类节肢动物所引起的疾病。蜱一般分硬蜱和软蜱两种,临床上一般造成厌食、体重减轻、代谢障碍及“蜱瘫痪”等危害。而且由于蜱传播的疾病较多,它是许多病毒、细菌、回归热螺旋体、原虫、钩端螺旋体等的媒介或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10.
近半个世纪来,国内外学者在人畜锥虫病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仍未研制出一种有效的防治锥虫病的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是锥虫具有不断发生抗原变异和对被感染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抑制的特性,也是锥虫的两种重要的免疫逃避机制.本文主要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介绍.一、锥虫引起的免疫抑制现象动物感染锥虫病后,免疫系统发生很大变化,而广泛性免疫抑制是其主要特征之一.锥虫引起宿主的免疫抑制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Rolants发现,锥虫所引起的免疫抑制是一种主动抑制,它与寄生在宿主体内的活锥虫有关,即锥虫的分泌产  相似文献   

11.
《畜牧市场》2009,(10):25-25
自然界中,随着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更形复杂。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统称共生(symbiosis)。在共生现象中根据两种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可粗略地分为共栖、互利共生、寄生等。1.共栖(comrnens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栖。2.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在营养上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称为互利共生。3.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  相似文献   

12.
正肝片形吸虫属于片形科。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以肝炎、胆管炎、肝硬化、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为特征。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幼畜和绵羊,可引起大批死亡。新疆阿勒泰地区广为分布。1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内,产出虫卵随胆汁进入肠腔,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1~12d孵出毛蚴,毛蚴游动于水中,遇到中间宿主淡水螺,即钻入体内。毛蚴在螺体内,经无性繁殖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几个发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对家畜寄生虫病及其防治的认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但寄生虫的概念仍然是研究者们争论的议题之一,首先是对寄生缺乏一个严格准确的定义。一般说来,寄生是指一种动物生存在另一种动物的体表或体内,直接吸取营养并对后一种动物(宿主)的生存或生活形  相似文献   

14.
正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引起哺乳动物产生严重腹泻,并伴有厌食、生长停滞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病原及生活史在我国,寄生于羊体内的隐孢子虫有2种,分别为小鼠隐孢子虫和小隐孢子虫,分类上均属于隐孢子虫科隐孢子虫属。前者寄生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后者寄生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隐孢子虫为单宿主生活  相似文献   

15.
旋毛虫各隔离种的感染性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虫寄生于宿主体内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和家畜健康危害很大.成虫寄生于肠腔,称为肠型旋毛虫;幼虫寄生于同一动物的横纹肌内,称为肌型旋毛虫.其主要的宿主动物是猪、犬、猫、鼠类、狐狸、野猪及人等.由于人食入含有幼虫包囊的生猪肉而感染旋毛虫病,可使人死亡,因此旋毛虫病原检测在肉品卫生检验上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牛锥虫病是寄生于牛(牦牛、黄牛、水牛)体内的一种原虫病。本病主要寄生于宿主的血液及其他组织液中,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又称牛“腿肿病”。本病主要以进行性消瘦、贫血、黄疸、不定期高热、心机能衰竭,以及体表、四肢下端肿胀,耳与与尾尖坏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方法和手段,利用免疫胶体金标记电镜技术,对被感染的家蚕丝腺组织中家蚕微孢子虫的蛋白质分泌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有大量的胶体金颗粒存在于家蚕微孢子虫寄生位点的宿主组织内,说明了家蚕微孢子虫寄生位点的宿主组织内存在大量的孢子蛋白质,证实了家蚕微孢子虫在寄生过程中将许多孢子蛋白质分泌到宿主体内。初步探讨了家蚕微孢子虫与宿主家蚕之间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粗尾似毛体线虫(Trichosomoides crassicauda)主要寄生于鼠类的膀胱内而引起宿主泌尿器官一系列的损害。根据徐氏收集的资料,国内的许多寄生虫学家早于1930-40年代,分别在褐家鼠、黑家鼠及小鼠体内发现过这种寄生线虫的感染。但迄目前为止,尚未见实验动物大白鼠体内有粗尾似毛线虫寄生的资料报道。  相似文献   

19.
鸡球虫病的免疫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球虫一旦感染鸡并在其体内定居,就处于宿主免疫系统的监测下并设法建立寄生生活。球虫在鸡体内最长可持续生存14天,且几乎都位于宿主肠壁深层的细胞内,并完全依赖于宿主营养,最多可进行4代生长、增殖(无性生殖)的过程。鸡在感染后数小时即对球虫产生反应,大约4天即可产生特异性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且足以限制再感染。免疫反应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感染剂量及感染虫种的特性等,但通常一次摄入少量卵囊即足以诱导能充分抵御再感染的免疫反应。虽然认为免疫接种是控制鸡球虫病的实用方法已有50多年,但在化学治疗的鼎盛时代,疫苗使用常被忽略,仅…  相似文献   

20.
黑头鸭(Heteronetta atricapilla)是鸟类专性巢寄生中唯一的早成性鸟类,其雏鸟孵出后即离开巢,不再需要宿主的哺育。因此可以预期,这一寄生系统与其他的巢寄生鸟类不同,它们应该能利用较多的宿主,繁殖成效也较高。基于在阿根廷4年的研究,我们对黑头鸭的宿主利用模式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在野外我们没有发现黑头鸭自己筑巢的证据,这进一步证实黑头鸭是专性寄生繁殖鸟类。与预期相反的是,黑头鸭仅寄生很少的宿主,包括广泛分布和数量较多的2种骨顶鸡和1种鸥类,其他的宿主很少被利用,要么因为不常见,或因为它们逃避黑头鸭。在这3种主要的宿主中,黑头鸭卵的孵化成功率也由于宿主拒绝或忽略而相当低(≤ 28%),而3种宿主由于捕食而导致的死亡率并不高。这与Weller以往仅1年的观察结果吻合。我们的研究与以往关于黑头鸭巢寄生进化的假说不同,其所利用的宿主种类不多,孵化成功率较低。这表明,古澳大利亚大陆湿地的高捕食压力,以及宿主较强的护巢行为和较高的营巢成功率,在黑头鸭寄生繁殖的进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