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猝死症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猝死症又名猝死综合症、暴死症、猝死症,是一种发病急、病程短、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吉林省碎死症的疫情,自1992年发生以来不断扩大蔓延,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牛业的第一号疫病,到199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8个市(州)的29个县(市、区),218个乡(镇)有过丰猝死病的发生,累计死亡黄牛10678头;除黄牛发生外,吉林省还有极少数的鹿、羊、猪、马发生。现已查明,吉林省牛猝死症的主要病原是A型魏氏梭菌,而且,弗氏柠檬酸杆菌、绿脓假单胞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在牛猝死中也能起一定的协同作用;牛冠状病毒、粘膜病…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笔者常接触到牛猝死病例,一般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在黄牛或奶牛不分大小均有发生。从剖检及实验室检验情况看,大部分病例与牛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和中毒有关联。2005年5月2日笔者收到一奶牛急性死亡病例,经过剖检及病原分离和鉴定,确定是由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现将其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市发生部分黄牛猝死病例,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来不及治疗,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呈散发或局部地区流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黄牛猝死病例每年约有300头。从临床症状及化验室检验情况看,大部分病例与牛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以及缺硒有关联。根据上述情况,为防治黄牛猝死病,减少养牛户的经济损失,保障养牛业健康发展,我市自2000年以来在部分乡镇、村社试验推广了黄牛猝死症综合防治技术,其主要内容是普遍注射牛巴氏杆菌疫苗、魏氏梭菌疫苗或牛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二联苗,同时注射硒-VE制剂。1主要技术应用1.1免疫注射多年的实践已证…  相似文献   

4.
1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引起牛生殖障碍的传染病。牛流产布氏杆菌是常见的病原,而马尔他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于少数情况下也可感染牛。  相似文献   

5.
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又称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引起牛的猝死病的主要病原,对养牛业的危害极大。本文简要介绍了牛魏氏梭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掌握西藏阿里地区牛巴氏杆菌病发病现状,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使用微量凝集试验和病原分离培养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西藏阿里地区牛巴氏杆菌病血清阳性检出率为8.9%,病原检测阳性率为61.9%。牛巴氏杆菌病呈现流行与发生加重的趋势,需要养殖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又称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是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主要以病牛突然死亡,个别死前有神经症状,剖检以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各个年龄牛都可能发病,但以犊牛、孕牛和高产牛多发病,死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来 ,豫东、豫南、皖西地区散发一种以牛、羊、猪突然发病、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疫症。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发病时多呈急性经过 ,当地群众称之为“猝死症”。近 2年该病已遍及很多地区 ,尤以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及阜阳、淮北等地区最为严重 ,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查清牛、羊、猪“猝死症”的病原 ,尽早控制该病 ,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我们对“猝死症”的病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现报告如下。1 材料1 .1 培养基 胃酶肉肝汤培养基、血清琼脂平板、绵羊脱纤维血液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乳糖牛乳…  相似文献   

9.
“猝死症”的病原分离培养物人工接种黄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牛源A型魏氏梭菌、绿脓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培养物和冠状病毒、粘膜病病毒细胞培养物人工接种黄牛,结果证明魏氏梭菌腹腔接种可致死黄牛,其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A型魏氏梭菌是吉林黄牛“猝死症”的主要病原,其他细菌可能有协同作用,冠状病毒和粘膜病病毒感染可能是重要的诱因。  相似文献   

10.
牛猝死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的一种新的病症,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不明显、死亡快,常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对养牛业危害较大。为防治牛猝死病,减少养牛户的经济损失,保障养牛业健康发展,笔者对牛猝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民间又称清水症、牛肿脖子、响脖子;中兽医称为锁口。是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  相似文献   

12.
奶牛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又称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是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主要以病牛突然死亡,个别死前有神经症状,剖检以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牛巴氏杆菌病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在我国多为散发。感染巴氏杆菌的病牛临床可出现败血症、水肿以及肺炎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病牛急性死亡,对牛养殖业可产生较大影响。西药抗生素和各类中药组方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中西药联用治疗牛巴氏杆菌病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控主要通过疫苗接种和病原防控等方法,上述方法可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本文对牛巴氏杆菌病的中西药治疗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为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牛昏睡嗜血杆菌病在世界各国的检出率逐渐增加。牛昏睡嗜血杆菌病是由昏睡嗜血杆菌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呼吸道、生殖道、败血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昏睡嗜血杆菌是引起牛多系统疾病的病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多型性小型球杆菌。牛昏睡嗜血杆菌的致病机制复杂,传播途径多种多样,病原体分离培养较为困难。对牛昏睡嗜血杆菌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机理以及毒力因子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分离培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养鹿业一直是特种养殖业和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的朝阳产业,然而目前存在的坏死杆菌病、结核病、肠毒血症等重大疫病正在或者已经成为阻碍养鹿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鹿坏死杆菌病和鹿“猝死症”(魏氏梭菌、巴氏杆菌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我国养鹿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鹿存栏数在100万头左右,据初步调查坏死杆菌病发病率约为10%~30%,因患该病死亡或淘汰的鹿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数千万元以上。由于药物治疗和临床处理对坏死杆菌病和鹿“猝死症”无效或收效甚微,因此广大养鹿场必须加强综合防制,以切实控制坏死杆菌病和鹿“猝死症”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叶平  陈放 《四川畜牧兽医》2007,34(10):49-49
1病因1.1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和子宫积脓症的细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杆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嗜血杆菌,此外,牛布氏杆菌、胎儿弧菌、牛腹泻病毒、霉形  相似文献   

17.
牛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常发病急,主要特征是突然死亡、死前有神经症状、消化道出血。该病的防治重在提高牛群的抵抗力,降低发病数量,做好消毒灭源工作,杀灭致病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8.
牛猝死症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10月至1997年5月,在陕西合阳,麟游,洛南、汉鸡,凤县疑似牛猝死症疫区采集到14份猝死的牛病料。经厌氧增减和细菌学检查,在12份病料中分离到21株疑似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19.
对苏州某梅花鹿场 1头猝死梅花鹿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在死亡鹿体内分离到 1株G+ 、无芽孢、有荚膜、粗大正直的杆菌。通过肠内容物毒素中和试验和多重PCR方法证明所分离到的细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证实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引起此例梅花鹿猝死症的病原  相似文献   

20.
谈明禄 《当代畜牧》2023,(10):100-101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病,在高原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笔者介绍了牛巴氏杆菌病的病原、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诊断方法,分享了预防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