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园间作不同植物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及茶园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茶园间作模式、丰富茶园间作模式的科学理论,本试验探讨了间作白三叶、金盏菊和金花菜三种间作模式下对茶园土壤营养成分及茶叶品质成分与茶叶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茶叶品质成分和土壤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种间作模式条件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进而降低酚氨比.茶园间作金花菜,茶百芽重提高;而间作白三叶、金盏菊,茶...  相似文献   

2.
土壤是茶树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与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形成关系十分密切。以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土壤和茶叶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土壤(0~20β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氮磷钾(NPK)养分和一芽二叶晒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7种多酚类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水率与现代茶园相比提高了15.23%~46.82%,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古茶园土壤的CEC、SOM、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磷(Olsen-P)含量均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各茶山古茶园和现代台地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及多酚类单体物质含量虽然不一致,但古茶树茶叶酚氨比为6.75~12.28,明显低于现代茶园茶叶的9.98~15.25;各茶园茶叶中5种儿茶素含量的高低依次为:ECG>EGCG>EC>EGC>C,并且古茶园和现代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ECG和EGCG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仅在古茶树茶叶中检测到没食子酸(GA)。古茶园栽培模式有利于防止茶园土壤酸化、降低茶园光照强度、提高茶园土壤含水率、促进茶园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茶叶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栗茶间作是较为经典的林茶间作类型,对生态环境修复以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归纳栗茶间作对茶园生态因子、茶树根系、茶叶质量及经济、生态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栗茶间作这种稳定高产的生态茶园经营模式,以期为栗茶间作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蕉城区不同海拔茶园气候差异与茶叶化学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蕉城区5个不同海拔茶园气候与茶叶化学品质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月份蕉城区不同海拔茶园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幅较小,差异不显著,而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呈现显著的增加;不同海拔茶园,茶叶茶多酚含量差异大,氨基酸总量差异较小,酚氨比差异也较大;氨基酸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减少趋势,而咖啡碱、水浸出物和酚氨比随海拔升高而呈增加趋势;不同海拔茶园气候和茶叶化学品质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与蕉城区受海洋性和山地气候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林茶食用菌生态茶园研究表明,茶园采用四周种植经济林木(板栗、黄柏、杜仲、梨等),茶蓬下栽培食用菌,茶蓬下土层中种植天麻模式,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品质,防止水土流失,而且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纯茶园.  相似文献   

6.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林茶食用菌生态茶园研究表明,茶园采用四周种植经济林木(板栗,黄柏,杜仲,梨等),茶蓬下栽培食用菌,茶蓬下土层中种植天麻模式,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品质,防止水土流失,而且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纯茶园。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同一有机茶园淋灌不同用量沼液(0、2000、3000、4000和5000 kg/667m2),研究沼液用量对有机茶园茶树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淋灌沼液处理茶树萌芽时间比对照提前1~3 d;淋灌沼液3000~5000 kg/667m2茶叶产量提高9.1%~19.2%,2000 kg/667m2减产1.6%;淋灌沼液3000~4000 kg/667 m2提高不同茶季茶叶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叶酚氨比,有助于改善茶叶品质。整体而言,3000~4000 kg/667 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5,27(3)
无性系良种速生高产优质有机生态茶园建设的研究经2001-2003年的研究,通过应用良种、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等高种植、有机茶园地面覆盖、重施基肥、病虫草害综合控制及茶树多次矮化修剪等技术,使3hm2有机茶园种植茶树后第一年平均产值达6475.5元/hm2;第二年达17296.35元/hm2,平均纯利润7232.85元/hm2;土壤肥力明显增加,茶叶品质得到提升,安全性指标达到国家有机茶标准要求,获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发展中心)的有机茶颁证。[摘自《热带农业科技》,2004,27(2),1-3,15]  相似文献   

10.
有机乌龙茶生产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安市三竹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有机茶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企业。该公司生产的有机茶连续2年顺利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证委员会认证,并先后被省科技厅定为“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名优特茶树栽培与加工技术研究示范基地”与省农业厅定为“高标准示范有机茶园建设基地”。本人受该公司的委托,制订“有机乌龙茶生产操作规程”,经3年实践,颇感切实可行,现拟发表,以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G生物叶面肥在茶园中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茶园喷施该生物肥料能促进春茶芽叶的萌发和生长,提高茶叶产量,使春茶中后期茶叶产量增加约10%左右。使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G肥和尿素混合喷施的处理,氨基酸的含量增加21.3-33.8%,酚氨比降低17.0-36.0%,这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008年11月底,经过多方筹备,安溪县茶叶协会成立有机茶分会安溪县人民政府陈文杰副县长在发言中说,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近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的发展,全县目前已建成绿色食品茶园10万亩,有机茶园2万  相似文献   

13.
对茶园土壤基本理化性状进行调查测定,结合茶树对养分的需求特性,合理配置有机无机肥料,比较了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和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后,养分总供应量得到减少,但茶园土壤养分供应更趋平衡,茶鲜叶产量增幅为1%~3%,并提高了茶鲜叶中的氨基酸含量,降低了酚氨比,同时获得了更高的产值,产值增幅为3%~6%.通过配方施肥,可减少因施肥不合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更有利于茶叶的可持续生产,也符合当前茶叶生产中“减肥、减药”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氨基酸营养型叶面肥对春茶产量和品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叶面营养是土壤养分的有效补充,已有研究表明,茶树施用叶面肥有助于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但是叶面肥的使用效果也受到叶面肥种类、施用时间、施用方法、茶树营养状况、茶园采摘模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明确茶树氨基酸营养型叶面肥对早春绿茶生产的影响效果,采用早春多次喷施叶面肥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通过调查茶树萌发状况和产量,结合茶叶品质化学组分含量分析,明确了茶树营养型叶面肥对早春茶叶产量以及品质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其增产效果为9.17%~18.44%,并且有利于降低绿茶原料的酚氨比,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5.
阐述闽北茶叶从1998年以来开展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标志认证所取得成绩,以及有机茶开发具备的独特优势,认为在有机茶管理中做好旧茶园转换、新茶园生态建设、培育龙头企业等六项技术措施与经验是闽北有机茶产业不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建德市现有茶园6.5万余亩,大部分都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2004年启动“万亩有机茶基地建设”,至今已建成12080亩标准化有机茶园,有机茶分别出口德国、美国等国家,尤其是“千岛银珍”等有机名优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广大茶叶爱好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肥、配方肥、有机替代和蚯蚓生物培肥4种化肥减施增效复合技术模式对广东单丛茶区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模式的肥料农学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4种技术模式可减少化肥养分投入量20%~30%(总养分投入量减少17%~0),产量增加4.9%~12.3%,且品质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年经济效益每公顷增加1.51~3.26万元。其中,控释肥模式的肥料农学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最高,分别比习惯施肥增加58.0%和10.9%;有机替代模式品质提升最显著,氨基酸增加10.2%,可溶性糖增加9.6%,酚氨比下降13.4%。控释肥和有机替代两种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在广东单丛茶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有机茶园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安市天香茶叶有限公司下属"水保园"有机茶生产基地,亦是福安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场,系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实地考证,认为茶场植被、生态、地理等综合条件指标均符合有机茶园的要求,优越条件在全国少见.其茶园面积24.3hm2,年产有机茶15t,产值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孙君  张文锦 《福建茶叶》2014,36(6):42-43
以漳州市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茶的实践经验为例,从有机茶园的建园及其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培植、茶园水利设施建设、生态栽培、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方面阐述有机茶生产的典型做法,为茶企建立有机茶园,生产有机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有机茶是现代茶叶发展的新趋势,然而如何解决有机茶种植过程中的养分来源问题,关系到有机茶园建设的成败.本文从表土利用、绿肥种植、有机肥施用、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阐明有机茶园的土壤培肥机制,为解决有机茶园建设过程中养分来源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