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淑芳  王华建  周铁锋 《茶叶》2013,39(3):164-166
茶产业具有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而且在茶产业中已经涌现了诸多家庭农场实践的先行者。本文分析了茶产业在发展家庭农场中的优势、劣势及家庭农场模式对茶产业发展的意义,探讨并提出了茶叶庄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必须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理性分析中国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必然成为未来中国农业经营模式的主流方向。家庭农场作为一种农业经营模式,必须构建与之配套的系统化制度,即家庭农场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1984)1号文件指出,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办职工家庭农场,是国营农场的重大改革,对于摆脱办场老模式,克服吃大锅饭的弊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营农场的新路子,具有重要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国营农场“一死二穷”局面,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使农场和职工尽快地富起来,符合农场和广大职工的利益和意愿。贵州省湄谭茶场是茶叶专业场。1985年试办了家庭农场,1986年作了进一步完善,使生产有了一个新的起色,职工收入也有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重要组织形式。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家庭农场挂帐问题,是农场发展的一大隐患。在调研湛江农垦华海公司家庭农场挂帐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导致家庭农场挂帐的原因,提出确立“职工为本”指导思想、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优化作物与用地结构、实施标准化作业等规避家庭农场挂帐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家庭农场的定义,对家庭农场的时代变迁做了历史的回顾,并对当前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剖析。针对当前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家庭农场创业管理对茶叶经营意愿的提升策略。首先介绍了家庭农场和茶叶经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家庭农场创业管理对茶叶经营的意义和作用。接着从创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农业扶贫政策和措施、茶叶经营的市场需求和前景等角度进行相关理论分析。然后具体分析了家庭农场创业管理对茶叶经营的影响,包括家庭农场创业管理模式及其特点、家庭农场对茶叶生产和销售的促进作用以及家庭农场创业管理对茶叶经营意愿的提升作用。最后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茶叶经营意愿提升策略:打造品牌形象、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推广茶文化以及引导和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茶叶经营。本文总结了家庭农场创业管理对茶叶经营的作用与意义,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提高水稻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是贯彻落实“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粮食安全观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长江流域612户水稻家庭农场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实证研究水稻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农地细碎化程度等环境因素对水稻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水稻家庭农场的耕种面积和规模报酬呈现倒U型关系,且适度经营规模区间为8.0~9.3 hm2;水稻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未达到有效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相对较低。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规范农地流转市场、完善家庭农场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家庭农场主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有效提升水稻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付磊  孙桐  夏涛  文小孟 《茶叶科学》2018,38(6):643-651
基于茶叶家庭农场的科学定义,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对安徽省六安市100个茶叶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茶叶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体系,对茶叶家庭农场的规模化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00个茶叶家庭农场中有16个处于规模有效阶段,其中2~2.667βhm2规模的综合效益大于0~0.667βhm2及6.667βhm2以上规模的综合效益,因此现阶段安徽省主要产茶区发展茶叶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为2~2.667βhm2。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新型茶叶家庭农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扶持政策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郑植 《甘蔗(福建)》2013,(4):285-288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家庭农场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成长,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热议。漳州市紧跟中央一号文件步伐,全市家庭农场迅猛发展,但由于其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资金短缺、土地流转不规范、运营不够成熟等隐忧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在调查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漳州家庭农场发展的诸多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家庭农场对于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浏阳市东区浏阳河流域中小型家庭农场为调研对象,研究了浏水流域家庭农场的经营状况、经营目标、市场竞争力、未来发展方向等,针对其当前状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浏阳市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吉林省种植业家庭农场,对从事玉米种植的家庭农场展开调研,建立经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对吉林省玉米种植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展开研究,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家庭农场超效率值,按照不同规模范围进行分类,计算各规模范围的超效率平均值。研究表明,吉林省玉米种植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规模为6.67~10hm2。提出对策和建议,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控制土地流转价格;完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合理投入生产要素,倡导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9月1日,从贵州省黎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黎平县天益农(茶)场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成为该县家庭农场群体中的第一张食品生产许可证。据悉,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有一定稳定性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单位。家庭农场对实现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对激发农户的科技需求和应用,对农业文化的传承,对耕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2020—2021年,尤溪县禾园生态家庭农场选用野香优676建立稻鱼共生种养模式,2021年平均每667m2产量407.9 kg,产值达2 365.8元,增加土壤肥力,实现生态种养,达到增效增收的目的。从品种选择、稻田建设,水稻绿色栽培等方面介绍野香优676稻鱼共生种养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赵总理指出: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形式,将是拥有1—2公顷到几公顷的家庭农场。因此,积极地办好机械化家庭农场,不仅是农民致富,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发展乡镇企业的一项可行措施,也是巩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大好.国营诏安县建设农场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于1984年底兴办了职工家庭农场,把原来的九个作业区,改为直接联系职工家庭农场的经济实体,形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体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目前已兴办“小农场”419个,参加人数946人,占农业生产工人总数(1220人)的77.5%.  相似文献   

17.
王运  宋山梅 《中国茶叶》2020,(12):30-36+61
为研究喀斯特地区茶叶种植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效率,采用实地调研法获取50户家庭农场样本数据,在建立投入导向的BCC模型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土地规模报酬总体微递减的结论,进一步研究得到土地投入要素影响最大、存在隐性技术水平限制等结论。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因地制宜与理性用地、抓住贵州大数据优势发展"智慧茶业"等4条研究建议,以期解决喀斯特地区家庭农场茶产业面临的困境,提高其生产经营效率,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也为茶产业研究领域中规模报酬的定量测算提供全新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棉花生产形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棉花生产的发展。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能适应当前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呢?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春喜家庭农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1利津县春喜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适合植棉的盐碱地较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提高潍坊烟区烟叶农场雇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试验研究了班组制工作模式对于推动烟叶农场雇工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班组制的推行能有效提高烟叶农场雇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提升烟叶农场的收益。[结论]对于因农场规模扩大而造成的雇工管理松懈、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议推行班组制来提高雇工工作效率及烟叶农场收益。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安康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安康市水稻生产上主栽品种突出、主推技术明确、推行农机农艺结合、创新种植模式、实行技物配套,但也存在品种多乱杂、机械化程度低、化肥农药使用不科学、家庭农场规模小、农村劳力缺乏、商品率不高等问题。未来水稻生产上要推广全程机械化、病虫害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发富硒、有机大米,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