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棉花枯萎病是对棉花生产危害严重的病害。四川省早在1942年发生,据1982年普查统计,全省植棉县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病田面积约120万亩左右,年损失皮棉400多万公斤。实践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棉枯萎病经济有效措施。早在50年代初开始,我省先后育出了防治枯萎病抗源品种52—128、 相似文献
3.
大豆抗孢囊线虫病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北京小黑豆、哈尔滨小黑豆等材料作抗源,配制杂交组合,成功地选育出高产稳产高抗SCN的黄豆新品种齐黄25和黄种皮新抗源40A、42A系列品系,还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高抗SCN的褐色种皮的齐茶豆1号等茶豆系列品系和黑豆昌黑豆2号。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黄淮麦区的抗赤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对495份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十倍体)杂交后代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发现兰小偃麦6号、兰小偃麦15号2个与苏麦3号抗性相当的抗赤霉病材料及一批赤霉病抗性中抗以上的种质及新品系,表明利用普通小麦和多年生长穗偃麦草杂交可以选育抗赤霉病且适应黄淮麦区种植的中早熟小麦品种(系),采用此法选育出天民363、天民369等对赤霉病中抗或中感品种(系)进入黄淮麦区国家或省级试验。分析了黄淮麦区近16年四月份的气象条件,结果发现可以通过选育早抽穗避病品种(系)的途径减轻甚至避免赤霉病的危害。培育出天民198早抽穗避病品种(系),已累计推广约2.67×106 hm2,其早熟避病、抗倒春寒、稳产高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在黄淮麦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我省和全国多数棉区系枯、黄萎病混生区。在六十和七十年代我们着重选育抗枯萎病品种,并先后选出10多个高抗品种。随着抗枯萎品种的推广,枯萎病危害有所减轻,但黄萎病的危害却渐趋严重,所以我们又转入兼抗枯、黄萎病的选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兼抗拈、黄萎病品种陕1155。截止1983年已在陕西、河南、山西、河北、湖南、湖北等省病区种植达10万亩。 相似文献
6.
7.
小麦抗赤霉病品种金麦12的选育刘思衡(福建农学院农学系)赤霉病是七十年代以来福建省小麦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对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的丰产性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本省小麦生产形势的变化和小麦抗赤霉病性的特点,调整了... 相似文献
8.
9.
10.
大豆孢囊线虫病从七十年代开始,对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已经带来了危害。并且引起国家和各级研究单位的重视。特别是近些年来,商品农业走进市场,大豆面积逐年增加,重迎茬面积比例扩大,使得孢囊线虫病蔓延迅速、致使黑龙江省每年减产大豆约80亿公斤,造成直接损失128亿元左右。为此,选育早熟、中熟、晚熟高产且抗孢囊线虫病的系列品种,是解决孢囊线虫病区和连作面积较大地区的主要途径和当务之急。一、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嫩丰14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齐市嫩江农科所以安70—4176为材料,应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1981年由安70—4176中选择60个优良单株,1982年在发病条件下进行株系选择。1983—1984年进行抗性鉴定与比较。1985—1986年参加黑龙 相似文献
11.
大豆品种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广泛的田间抗病性调查的基础上,用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的4号和2号生理小种对12个大豆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测定,在这12个大豆品种中有丹豆4和吉农1号2个品种对4号和2号小种均表现抗病,并讨论了其它大豆品种的抗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发掘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新基因,丰富抗病基因资源,为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克隆及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抗病材料广西普通野生稻WP1和感病品种9311及其衍生的F8:9代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QTL-Seq初定位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相关的区间,之后利用QTLIciMapping4.1进行复合区间作图以验证结果并精细定位。【结果】分别在第4、8、10染色体上鉴定了一个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相关的位点,复合区间作图验证了第4染色体抗细菌性条斑病QTL位点qBLS4.1,表型贡献率和LOD值分别为10.65%和5.03,并进一步将qBLS4.1精细定位在521kb的范围内。抗感亲本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在41个基因的编码区共有252个非同义突变,可能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相关。【结论】通过QTL-seq分析结合复合区间作图法可以更快速高效地对水稻QTL进行定位,鉴定了一个抗细菌性条斑病性QTL新位点qBLS4.1,为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新基因鉴定与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15.
为筛选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品种(系)供育种和生产应用,自1997年起对425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所")育成的高代品系和384份来自不同省份的推广品种(系)进行了连续多年的梭条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25份本所育成的高代品系中有54份表现高抗,占12.7%,116份为中抗,占27.3%.来自不同省份的推广品种(系)表现高抗的有102个,占26.6%,中抗的有71份,占18.5%.不同省份之间出现高抗品种的比例差异很大,来自陕西和山西省的绝大部分小麦品种均表现高抗,而来自四川、江苏、湖北的小麦品种中出现高抗的品种较少.通过系统选育和采用抗感品种间杂交,后代进行严格选择,均可以育成抗病高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6.
17.
茶树品种抗茶轮斑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就本省部分茶树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茶轮斑病抗性鉴定。1989~1990年试验结果表明,供鉴16份材料中属高抗型有4个,占总数的25%;属中抗型有6个,占37.5%;介于抗感之间的有5个,占31.25%;属于感病型的1个,占6.25%。 相似文献
18.
19.
<正> 马铃薯癌肿病是世界性马铃薯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1895年首先在匈牙利报道发生此病,通过种薯的调运向世界各地蔓延,至今已蔓延五大洲50个国家.我国1975年首先在云南省永善县马楠公社发现,1979年、1987年在云、贵、川三省相继报道此病发生.目前为止,在我国西南地区已有10个地、州(市)及30个县发生. 相似文献
20.
1前言马铃薯癌肿病是国际国内检疫对象,是马铃薯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它具有危险性大、防治非常困难的特点。贵州省毕节地区赫章县自1986年首次发生马铃薯癌肿病至今已不同程度地扩散蔓延到27个乡镇,发生面积504hm2,据调查一般地块损失40%左右,重病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