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集感染黄龙病的尤力克柠檬接穗,分别用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长度的热水处理,结果显示预先用45℃温水预处理30min,然后用47℃温水处理20min,嫁接前接穗无褐化,且发芽率在96.67%以上。该方法处理后的接穗嫁接160天后,PCR检测为阴性,网室种植3年后也没有植株表现黄龙病症状。说明该处理可以有效消除柠檬接穗上的黄龙病菌。  相似文献   

2.
普通甜橙过多已不适应当今消费需求,市场滞销,经济效益差,可将其高接换种为脐橙。l嫁接时期和方法。长江三峡坝区一年四季均可嫁接,以春秋单芽、双芽腹接成活率最高,达叨%以上,冬季气温5℃以上包芽嫁接成活率达80%。普通甜橙多数为60年代栽植,树体高大,嫁接前必须作大枝修剪,开“天窗”、压树冠、锯交叉枝,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根据树体大小,每株树在四至六级技上嫁接10一对个芽。嫁接芽成活后分两次剪砧:一是在嫁接发芽前保留0-m片叶小校组下剪;二是先在新消长20-25cm处摘心,老化后再锯掉所留部位,涂上黄油。2普通甜橙…  相似文献   

3.
【目 的】从同株柑橘黄龙病罹病植株的不同显症部位内直接检测植物内生菌群落分布情况,为筛选出对柑橘黄龙病原菌(Ca. L. asiaticus)有相互作用的伴生菌奠定理论基础。【方 法】通过 QPCR方法对脐橙和蜜柚中Clas进行验证,并利用 16S rRNA 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同一颗树上显症和不显症枝条叶片内生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进行研究。【结 果】显症叶与不显症叶之间无特有的内生菌,黄龙病菌是决定植物组织是否显症的关键性因素。显症叶片与不显症叶片内生菌差异显著,显症叶片多样性降低。共有18个内生菌属是不显叶片的共同优势菌群,显症叶中较弱。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与黄龙病菌CLas呈负相关,芽孢杆菌属鉴定出科氏芽孢杆菌 Bacillus cohnii,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_velezensis和大量未培养细菌。【结 论】同一罹病5年以上的柑橘黄龙病病株中,各部位所带病菌量不均匀,是否显症与组织内柑橘黄龙病菌CLas的量呈正相关,芽孢杆菌与黄龙病菌的量呈显著负相关。在韧皮部细胞内增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下步实验可进行分离柑橘黄龙病植株内生芽孢杆菌,鉴定未培养的其他芽孢杆菌种类。  相似文献   

4.
正据《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柑桔黄龙病菌对沙田柚田间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吴丰年等)报道,为明确柑桔黄龙病菌对沙田柚田间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了沙田柚感染黄龙病菌后叶片症状、果实内外品质和风味感官品质的变化,及病菌浓度和树龄对病程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目前没有防治特效药也没有较好的抗性品种。本文以含氯消毒剂作为柑橘黄龙病菌防治的候选药剂开展药剂筛选试验。将染病接穗分别浸泡3种含氯消毒剂再嫁接到健康枳壳砧木上,利用定量PCR技术定量分析药剂处理前后黄龙病菌含量的变化,建立柑橘黄龙病菌药剂防治效果评价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漂白粉(CH)不适合利用嫁接技术进行候选药剂筛选;二氯异氰尿酸钠(NaDCC)和三氯泡腾消毒片(TCCA)的抑菌效果随处理浓度的降低而减弱,在有效氯含量为5000mg/L时,病菌减退率最高,分别为99.1%和99.5%,相对防效最佳,分别达到了97.9%和98.8%,与对照药剂盐酸四环素(TET)的抑制效果相当,说明NaDCC和TCCA可以作为柑橘黄龙病化学防治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6.
芽接是嫁接方法的一种。这种方法已成功地应用在果树生产上。1957年4月上旬,我们在洋读乡新华农业社进行草桑袋接的同时,利用袋接削下的短截芽条作为接德(品种为德清青桑),以一年生定植草桑植株为砧木,用芽接法嫁接了23株。蚕地土质为半砂土;作作物春作为蚕豆,夏作为甘藷。这些  相似文献   

7.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7.06.056),来自塞浦路斯农业研究所的Maria G.Emmanouilidou等人研究了砧木对Lane Late(晚棱脐橙)和Delta(德塔甜橙)的适应性、产量、熟期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上述两个甜橙品种嫁接于6种砧木上,植株种植于钙质黏土中,并在不同成熟阶段评价了砧穗亲和性、产量  相似文献   

8.
对饲养在温室内的感染柑橘黄龙病甜橙树上的柑橘木虱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单头核酸提取,通过超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和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常规PCR检测核酸质量,利用柑橘黄龙病菌特异性引物OI1/OI2c常规PCR和以r-rplLAs/f-rplLAs引物进行荧光定量qPCR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以成功提取到单头柑橘木虱总核酸且均能检测到黄龙病菌,李菁方法时间短,步骤简便,提取的核酸浓度较高,但核酸质量较低;氯仿-异戊醇抽提方法步骤较多、历时长,提取核酸浓度较低,但核酸质量较高;试剂盒方法简便快速,提取的核酸浓度高,核酸质量一般,成本较高。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后续分子实验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本文为有效的检测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菌提供了技术基础,也可以推广到其他微小昆虫的内生细菌等相关基因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自田间采集沃柑黄化植株,盆栽在防虫温室中,二个多月后长出的第一批新梢即恢复绿色,但盆栽两年后再次出现黄化植株。选择盆栽的黄化植株和已恢复绿色的健康植株为材料,通过检测柑桔黄龙病菌、盆栽土壤的pH值和营养物质含量及根系的真菌分子种群,分析沃柑叶片黄化的相关因子,为沃柑黄化现象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经PCR检测,盆栽沃柑健康植株和黄化植株均未感染黄龙病菌;健康植株根系发达,黄化植株根系相对较少。取除根尖外的褐色根段,针对真菌的ITS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褐色根段中重要真菌种类是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其相对丰度在健康植株(60.347%)和黄化植株(47.069%)的根段间无显著性差异。盆栽土壤中的pH值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也无显著性差异。盆栽的黄化植株经重修剪枝条及断根处理后,长出的新梢叶片恢复健康绿色。可见,在没有感染黄龙病和土壤条件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沃柑植株的黄化现象主要是根系稀少及老化,影响了根系的吸收功能而引起的,断根处理可促进新根生长,提高吸收功能,进而使黄化植株新梢恢复健康绿色。  相似文献   

10.
桑树栽培管理的伐条工作,从防治桑细菌病的角度来看,无疑的减少了病菌来源,对防病起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病区年年伐条,病害还是年年发生。因此,推测病菌可能就潜伏在树体内。根据病菌在枝条组织内侵染寄生部位的研究,证明病菌可以侵入寄生在支干的潜伏芽和枝条的冬芽中,成为伐条后病菌侵染的来源。因此,我们进行了这一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赣南地区柑橘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赣南16个县市区采集32个具典型柑橘黄龙病症状的脐橙样品,运用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了柑橘黄龙病菌16S rDNA序列、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并对三个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其序列的碱基含量、转换与颠换、同源性、核苷酸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特征。RFLP结果表明:赣南16个县市区柑橘黄龙病菌XbaⅠ酶切图谱均与亚洲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的一致;进一步分析显示,三个基因片段各自之间的RFLP指纹图谱一致,并未表现多态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2个分离物三个基因片段各自的同源性均在98%~100%,与CLas的同源性最大,且与CLas的遗传距离最小。系统进化树展示赣南地区柑橘黄龙病菌与CLas处于同一分支,结合酶切图谱、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 赣南地区柑橘黄龙病菌均为CLas。结论:赣南地区柑橘黄龙病菌的16S rDNA序列、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和核糖体蛋白基因未表现遗传多样性,表明赣南地区柑橘黄龙病菌间遗传多样性不显著。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16S rDNA序列;核糖体蛋白基因;16S/23S rDNA间隔区;RFLP;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及柑橘木虱起源地之一的潮汕地区,分别选择有针对虫媒的管理、无针对虫媒的管理和无管理3种防控水平的蕉柑果园。通过调查对比植株的感病率,不同虫态木虱的发生情况,黄龙病菌16SrDNA和前噬菌体的序列差异,以及柑橘木虱的种群类型。结果表明:(1)有针对虫媒管理的果园:植株发病率最低,发病等级为轻度,各虫态木虱数量最低且不带菌;无针对虫媒管理的果园中植株发病率显著提高,发病等级为轻度或中度,木虱卵和若虫的数量最多,虫媒成虫带菌率和带菌量均较低;无管理果园中植株发病率和发病等级最高,木虱成虫数量最多,虫媒带菌率和带菌量均最高;(2)植株和柑橘木虱样品中均携带黄龙病菌亚洲种Type 2原噬菌体类型,柑橘木虱均属于单一种群。  相似文献   

13.
正据《果树学报》2019年第11期《柑桔黄龙病菌在寄主体内含量动态变化研究》(作者李智鹏等)报道,为了探索柑桔黄龙病流行规律,利用Taq Man qPCR荧光定量检测技术,从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监测江西赣州柑桔园中黄龙病病原物的时间动态变化,结合气候数据分析柑桔黄龙病病原菌与气候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在入境柑桔中发现柑桔黄龙病菌,目前厄瓜多尔禁止哥伦比亚北部Caldas的柑桔进入厄瓜多尔。Caldas柑桔种植者委员会主席Oscar Pere指出,目前委员会正在等待双边政府间对话,以期克服危机、重新开放市场。委员会已经寻求专家的建议,以便种植户可以采取措施阻止柑桔黄龙病菌蔓延。哥伦比亚业界人士怀疑该病毒是从委内瑞拉通过希拉边境进入到哥伦比亚国内,因为这条边境没有防控这些病菌的措施。Caldas约有  相似文献   

15.
无核是鲜销柑桔的理想特征。伽玛射线被广泛应用于获得无籽柑桔。西班牙农业研究所(IVIA)柑桔与蔬菜生产部的研究人员,以"蒙卡达"温州蜜柑接穗为原料,用60Co进行辐照后嫁接在1年生卡里佐枳橙砧上,第二年从获得的植株上选取1万个芽(第一代)再嫁接在卡里佐枳橙砧上,  相似文献   

16.
柑橘黄龙病是由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引起的严重为害柑橘的系统性病害。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PCR 检测黄龙病菌在沙糖橘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黄龙病病菌浓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果实中橘络部位病菌含量最高,且病原菌在果实中呈现富集的状态。本研究结果可为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转运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 嫁接时间的选择嫁接分为春季硬枝嫁接和夏季绿枝嫁接。1 1 春季硬枝嫁接 当春季旬平均气温达到 9℃以上 ,此时土壤温度亦达 7℃左右 ,根系开始活动 ,伤流将要开始 ,嫁接容易成活。伤流开始以后嫁接成活率低。1 2 夏季绿枝嫁接 春季嫁接后 30~ 4 0天仍未成活的葡萄树 ,让其主干上部或主蔓萌芽生长 ,每树留3~ 5条枝 ,当枝条达 7~ 8片叶时及时打顶并抹去夏芽。所选择的接穗也同时打顶抹去夏芽 ,让接穗的芽充实饱满。待接穗和砧木达半木质化时 ,选择阴天、微雨天或晴天早上和下午 5时后进行绿枝嫁接。气温在 2 0~ 2 5℃时嫁接容易…  相似文献   

18.
1 技术操作 砧木用1~2年生核桃、核桃揪的实生苗、归圃苗和平茬苗,地径粗1~2cm,苗高30~60cm。在嫁接前3~5天浇一次透水。接穗用采穗圃或幼树外围、生长发育健壮的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采后立即除去复叶,保留1~2cm叶柄,浸水24小时后即可嫁接。选用双刃刀在接穗芽的上下分别横割一刀至木质部,再在芽两侧分别纵割一刀,轻轻取下芽片(要带护芽肉)。芽片长3~4cm,宽2.5~3.0cm。在砧木嫁接部位用同样的方法取下与接芽片大小相当的树皮,接着迅速地贴上接芽片,最后用塑料薄膜条自下而…  相似文献   

19.
1 砧木准备 树龄在 6年以下 ,主干在 10 0cm以下 ,且一级分枝较多 ,树势壮旺 ,枝条较嫩滑的植株 ,可在原枝条上直接嫁接 ;若主干较高 ,一级分枝少 ,树体较弱的植株应进行短截 ,短截位置在 80~10 0cm处 ,短截时要求锯口平滑不开裂 ,锯口面以倾斜角 15°最为适宜 ,锯口应及时涂上凡士林 ,防止病菌侵入。短截后应加强肥水管理 ,及时喷药保护好新梢 ,在第一次梢转绿后开始定梢 ,一般留 4~ 6条 ,注意分布均匀 ,原则上应“去弱留强 ,去下留上”。2 高接时间 除冬季气温较低外其余季节均可进行 ,但以 3~ 4月最适宜 ,嫁接成活率可达 98%…  相似文献   

20.
陆小平 《江苏蚕业》2000,22(1):18-19
嫁接成活率的高低除了与嫁接时期、接穗质量、砧木质量、嫁接技术、接后管理等因素有关外,嫁接体的预措也是一项关键性技术。在预措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往往会出现烂芽现象,现将这一原因分析如下。1穗条发芽近几年,由于早春气温反常,2月份气温偏高,3月份反而偏低,穗条采集贮于室内,冬芽的发育进程虽有减慢,但仍有膨大、露青出现,而这种穗条袋接后,对高温的抗性较弱,易造成烂芽和烂皮。此时,可采用两种办法处理:①将接穗倒置于室内;②减少贮藏室的湿度(降低温度虽是有效办法,但生产中难以做到)。前者可通过穗条内源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