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海鹏  陈颖  孙松堂 《农业机械》2012,(34):110-111
农机与农艺融合,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农机与农艺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二者只有高度有机地结合,并相互适应,才能真正体现出各自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1主要农作物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现状1.1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实现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机械化,山东省青岛市早在1995年就实现了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纵观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2.
我是从事保护性耕作、大豆栽培方面研究的,今天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观点及看法,非常高兴。我认为只有农机和农艺走到一起来,协调到一起来,这样才能把农机和农艺变成平台,这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需要。现就如何实现农机农艺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创新发展谈一些观点和看法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3.
康丽清 《农业工程》2012,2(12):10-1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协调好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只有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从分析农机农艺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农机农艺融合的途径: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机农艺学科合作研究、抓好农机农艺结合的重点、加强农机农艺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4.
<正>农机与农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农机要适应农艺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农艺也要为农机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农艺是农机的方向,农机是农艺的载体。二者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只有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才能共同促进农业生产向更高的阶段发展。目前,我国农机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机农艺相融合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影响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是农艺与农机技术强强联合的一项农业综合技术,它体现的是农艺技术服从于农机技术,只有二者完善结合,才能使水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协调好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只有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7.
农机与农艺涉及农机工程与农学两大领域,从科技发展史来看,是有了农艺要求才有农机的发明,继而设计生产出所需的农机具。因此在二者的发展中,农艺的发展往往领先于农机,是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农机具的出现和应用不仅仅取代了人工和畜力,同时对农艺的发展和演变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科技发展到今天,机械化作业对未来农艺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必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农机与农艺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是互为基础、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农艺是农机的发展方向,农机是农艺的载体,二者只有高度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各自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机与农艺涉及农机工程与农学两大领域,从科技发展史来看,是有了农艺要求才有农机的发明,继而设计生产出所需的农机具.因此在二者的发展中,农艺的发展往往领先于农机,是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农机具的出现和应用不仅仅取代了人工和畜力,同时对农艺的发展和演变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科技发展到今天,机械化作业对未来农艺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必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农机与农艺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是互为基础、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农艺是农机的发展方向,农机是农艺的载体,二者只有高度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各自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娟 《湖南农机》2009,(4):10-11,23
农机与农艺涉及农机工程与农学两大领域,从科技发展史来看,是有了农艺要求才有农机的发明,继而设计生产出所需的农机具。因此在二者的发展中,农艺的发展往往领先于农机,是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农机具的出现和应用不仅仅取代了人工和畜力,同时对农艺的发展和演变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科技发展到今天,机械化作业对未来农艺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必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农机与农艺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是互为基础、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农艺是农机的发展方向,农机是农艺的载体,二者只有高度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各自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详细阐述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概念与内容。只有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基础理论的指导,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机农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农机与农艺涉及农机工程与农学两大领域,从科技发展的历史沿革来看。是先有农艺的要求,而后出现了农机的发明,继而设计制造出相应的农机具。在农艺和农机的发展历程中,农艺的发展往往处于先导地位,是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农机的出现和应用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取代了人工和畜力,从农机诞生之日起,机械作业对农艺的发展和演变就一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科技发展到今天,机械化作业的特点对未来农艺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农机与农艺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是互为基础、互相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农艺是农机的目标和方向,农机是农艺的载体,它们相互依存,二者只有高度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各自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探讨农机与农艺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耕作制度及农艺之间的矛盾表现,阐述了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重要性,指出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进而说明如何实现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农艺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用技术手段,而农机主要是指更好实现农艺技术而研究与制造的农机具。现代农业实现提高成效主要方式在于结合农机与农艺,但如何将二者相互结合,仍需要进行不断研究与分析。基于此,本文首先将会针对农机与农艺展开概述,而后针对农机与农艺结合提高农业成效重要举措展开分析,进而以南乡镇为例,制定出农机与农艺融合有效措施,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是独立的、孤立的、也不是随意所想的,而是要与农艺相结合、与农艺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只有适应了当地的农艺要求,农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农业,农业机械化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农机和农艺要各自调整,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共同为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和农机化技术的发展 ,农机与农艺之间表现出了许多矛盾 ,主要是 :1 农机与作物的品种 ;2 农机与耕作制度 ;3 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农机与适宜手工操作的农艺 ;4 农机的单一性与农艺的多样性 ;5 农机的固定性与农艺的多变性 ;6 农机有限的可靠性与农艺较强的农时性 ;7 外国的农机与中国的农艺等。这些矛盾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阻碍了农机化事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才能使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 ,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我国即将加入WTO ,面临新的挑战 ,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与农艺结合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原始农业生产还是现代农业生产,都包含着农作物栽培的农艺和为农作物创造生育生产条件必须运用的生产工具或机械两项内容。它们的结合是客观必然的,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农机不与农艺结合,农机就很难向纵深发展;农艺不与农机结合,农业变革就成了一句空话,农业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对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当前宁城县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现状经过对宁城县部分乡镇农机与农艺结合情况调查发现,目前推广的农机化技术基本适合当地农艺要求。1.1宁城县推广的农机化适用技术基本适合农业生产的农艺…  相似文献   

17.
<正>农机与农艺是农村工作的两大主题,特别在新时期农业问题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农机与农艺进行无缝结合已经成为农业工作的主要发展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进步,当前必须将农机和农艺进行协同,实现协调发展。本文根据农业工作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对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讨,说明了新时期进行农机与农艺建设和结合的原则和方法,推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以便整体上促进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建晓 《南方农机》2019,(12):34-34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为保障我国各项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农艺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只有把农机农艺相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产值的整体提高。文章重点探究了农机农艺相融合与农机化发展的过程,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机插秧技术、机械旋耕灭茬技术、小麦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的详细分析,阐述了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关系,说明二者只有高度紧密、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各自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重要性,分析农机与农艺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