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南端,现有耕地860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市,著名的"江淮粮仓"。为有效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农机局认真贯彻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以推进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农机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增强农机服务能力,使粮食生产机械化从关键环节向各个环节转变,从产  相似文献   

2.
正"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有限,科学技术进步无限。"藏粮于技"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粮食丰收不仅要依靠土地,而且还要依靠科技。在耕地稳定的情况下,要满足我国13亿多人口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不断创新的农业技术来保障。要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采取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农业部、江西省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总体目标,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为工作主线,以提高耕地地力为基本要求,通过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调动农民增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的重要工作。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是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通过实施粮食适度规模补贴政策,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等多项要求的重要项目。两项补贴得到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2016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和《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并对整省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出部署,提出到2020年,三大粮食作物耕整地、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4月8日,四川省"补短板、促机种、保粮安"春耕生产现场会在乐山市夹江县召开。会议提出要强化使命担当,扛起粮食机械化生产责任。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粮食"只增不减"目标,加强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好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大局。优化相关补贴申领程序,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切实有效解决春耕备耕、农业"双抢"时季"用工难、用工荒"问题,推动粮食作物"应种尽种、用机抢种、扩面增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仪征市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优化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 提高认识、厘清思路,回答好"为什么做"的问题 生态型犁耕深翻是一项新技术,如何尽快让农民接受是农机推广机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策·数字     
《农机科技推广》2017,(1):22-22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2月14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观点·声音     
李克强: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据2021年12月26日新华网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妥全主体责任,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要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强田间管理,全力确保夏粮丰收。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9.
数字     
<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我国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为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2020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以下简称总站)联合陕西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靖边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靖边县春耕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陕西省靖边县开展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1.
抓好秸秆还田技术推广 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龙江是拥有2.5亿亩(1亩约等于0.067 hm~2)耕地的产粮大省,每年秸秆总量近1亿t,无序焚烧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大量废弃又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近年来,黑龙江省在部总站的精心指导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试验示范新突破,推进了秸秆肥料化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1.以基础数据为支撑推进秸秆还田技术试验示范2015年开始,黑龙江省以机械化技术为核心,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以来,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工作主线,聚焦稳定粮食、优化供给、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和法规建设,求进求精求绿,种植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率显著提升。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扎实开展耕地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干燥机械化装备技术发展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粮食的干燥机械化不足10%,与日、美等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已达90%的机械化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与我国的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70%的水平相比,发展很不平衡。干燥机本身存在先天性缺陷、工艺模式欠合理,评价标准不科学,新技术应用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围绕粮食高效节能和无热惯性干燥工艺系统,基于高活力、高效节能干燥机,可靠的水分在线监测与控制和无损排粮、清粮,自动除尘、消烟技术,形成新技术装备,成套应用,促进粮食机械化干燥健康、有序的推进,是解决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主要产粮区,我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干燥环节已成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突出"短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粮食干燥机械化发展,下一步将加强粮食干燥机械研发生产、推广力度,汇聚发展合力,推进我省粮食干燥机械化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是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是重要支撑,也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物质前提。吉林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提高农机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是实现全省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更关乎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此,在综述吉林省农机装备领域研发队伍情况、承担课题情况、专利获得情况及获得奖励情况的基础上,从农机装备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4个方面1 8个因素入手,利用DEMATEL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农机装备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以来,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工作主线,聚焦稳定粮食、优化供给、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和法规建设,求进求精求绿,种植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率显著提升。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突出抓好东北黑土地保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6亿多吨。但每年因干燥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造成的粮食霉变、发芽等损失高达5%左右。因此,粮食烘干机械化是我国粮食实现全程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和减少粮食损失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粮食安全"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粮食烘干市场现状从市场对粮食烘干机的使用情况看,干燥技术有气流干燥、流化床干燥、红外干燥等,对于一些较新型的干燥技术如冲击干燥、对撞流干燥、过热干燥、  相似文献   

18.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技术基础,在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始终坚守在第一线。  相似文献   

19.
李玉玲 《南方农机》2024,(3):100-103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的有效供给率、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一大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此,笔者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实需求,并通过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时序不清、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耕地质量技术投入不够等衔接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涉农资金、提升耕地质量、加强区域特色化建设等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策略建议,以期为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赋能、为农村生态环境添绿、为现代农业发展筑基,全面提升农田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盐城市强化组织推进,压实工作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开展"生态大粮仓、盐城好大米""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等行动,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