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目前,桑园在施肥上一般较偏重于氮肥和无机复合肥的施用,有机肥的投入较少.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在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和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复合肥研究所的有关专家指导下,把氮、磷、钾三要素吸附在有机质上,研制开发了桑树专用有机复合肥,经过二年的设区试验,效果较好.现将部分结果整理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各国化学肥料的发展过程虽不一样,但都是结合本国矿产资源,工业基础,技术水平,发展适应本国土壤、气候、作物和耕作方法的新品种肥料。肥料有效养分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由单一肥料向复合肥料、由无机向生物肥料发展,这是近20年来化学肥料发展的基本趋势。目前世界科技发达国家发展复合肥的工业基础都是有高品位磷氮资源和高能耗生产条件,生产出来的各种农作物专用肥,多数属于高浓度专用肥(N、P、K有效成分≥40%),所以化学肥料有效养分含量高低,常被视为化肥生产水平高低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以粪便处理厂残渣为有机质原料配制的桑树有机复合肥,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20%、15%、5%、7%。经在新植桑园多年施用,其增产效果随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显著。第1至第3年分别比单施尿素区增产6.95%、19.50%、50.74%;同时对改善叶质、提高土壤肥力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江苏省桑园土壤已经很少施用河塘泥或猪粪等有机肥料,绿肥种值面积亦急剧减少.使得桑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已严重影响桑园肥力及桑树正常的生长发育。而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引进、推广、开发和应用已成为历史的必然。生物有机复合肥是融有机肥、无机肥和具有特殊功效的微生物菌剂(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于一体的新型复合肥料。该产品不仅使原来污染环境的禽兽粪便变成高效农肥,优化了环境,开发利用了资源.又能改土培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桑园的科学施肥水平,探索桑园中在不增加成本条件下施用复合肥的增产效果和使用技术,我们于1990年春开始,进行了蚕桑专用复合肥的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地点试验在杨沙村陈立夫承包的桑园内进行(肥力结构见表1)。土质为沙壤土;供试桑树品种为团头荷叶白,树龄5年,栽植密度为每亩1500株。  相似文献   

6.
用“百禾福”生物活性有机复合肥作桑园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肥料的氮磷钾最佳配比是10:5:5,667m^2施折纯氮45kg,效益最高,比等养分抡肥提高桑叶产量9.5%,桑叶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分别提高1.8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0.05、3.1和2.6个百分点,幼龄桑树氮磷钾肥的相对利用率分别提高27.5、15.3和18.0个百分点,与相等氮养分的纯氮相比,提高桑叶产量13.5%。  相似文献   

7.
高效多元复合肥是由江西省煤炭研究所新近研制的一种新型复合液肥。它采用先进的工艺,将И、P、K、Fe等14种作物生长必需的元素复合而成。据介绍,这种液肥可以取代一般的化肥和人粪尿,作为经济作物的追肥,增产效果较好。为了探索它在蚕桑生产上的运用前景,笔者于1991年春在本所桑园进行了小区比较试验。现将部分试验情  相似文献   

8.
徐周良 《蚕桑通报》1994,25(1):20-21
我县桑园面积已迅速发展到4万余亩,经验告诉我们:要使桑园面积得以巩固,其关键的一条技术措施在于搞好桑园的科学施肥.现将几年来桑园专用复合肥的配制和应用效果介绍如下.一、桑园专用复合肥的配制“桑树复合增效肥”的配制依据是:1.桑叶中氮、磷、钾、钙的含量是10:2∶3∶3.5.我县是96.7%以上的山地、溪地呈酸性,其中pH值4.5~5.5占69.3%,磷易被固定、钾易被流失,速效磷含量5ppm以下占71%面积,速效钾含量仅为75ppm.因此,重视钙肥、增加磷、钾肥,其氮磷钾钙配比定为10∶5∶5.5∶6.5.  相似文献   

9.
碧全有机完全肥与碧全植物健生素对桑树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在蚕种生产的桑田肥培管理上,主要采用传统的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使用的方法。本试验意在避免传统施肥方法中难以克服的肥料利用率低、成本高、投入与产出相比小的缺限,提高桑园和蚕种生产的效益,探索碧全肥与桑树生长的关系,现就镇江蚕种场碧全肥试验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 桑田 试验区设在原种分场桑后组,地形为丘陵小区,属下蜀黄土类土壤,土壤PH值6.7左右,有机质含量1.4,桑树品种为湖桑32号,株行距67×200厘米。1.2 桑田 碧全有机完全肥、碧全植物健生素(台湾产)、普通有机肥。1.…  相似文献   

10.
方庆洪 《蚕桑通报》1994,25(1):24-24,40
近年来,各种液体肥料相继应市,这些肥料主要由无机营养及微量元素组成,使用方法均为叶面喷施,作为根部养分的补充.“垦易”生化有机肥料是通过微生物反应,能够促进桑树有关组织的生理活动、加速养分吸收,既可叶喷,也可根施的新型肥料.为探明这种肥料在桑树上的应用效果,在科研单位的协助下,进行了本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桑树对氮磷钾肥的利用与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P、K三要素的增产作用为N>P>K.三要素间呈正效应关系,联合效应大于单独作用之和.当年的利用率分别为N33.6%、P15.2%、K30.1%;配施PK能大大提高N的利用率、P的丰缺严重影响K的利用,而K对P的利用影响较小.N、K素主要用于桑叶的产出、P素主要用于枝条与根的生长、最佳比例化肥配施、复合肥料、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是目前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沈国新 《蚕桑通报》1994,25(1):8-10
对本省桑园中应用最广的NPK配比为10:5:5的复合肥,在亩用折纯N35kg与24kg二个用肥水平上的桑叶饲蚕,无论是丝茧育还是种茧育,蚕儿生长、茧丝产质量.蚕种产量均优于常规纯N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桑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应用效果,连续多年在8个基地开展了试验示范,调查桑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桑叶产量及蚕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施用后,桑叶增产幅度达9.57%~31.34%,平均增幅为16.55%,且有利于提高蚕茧产量,改善蚕种质量。此外,桑园施用桑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后,桑叶叶色浓绿,叶肉厚,桑树抗旱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通过桑树NPK比例固定长期定位施肥?确立了合理比例用肥及其对桑树生长,各器官的生物合成量,树体的营养生理,土壤肥力等因素的影响。认为不同NPK比施肥影响桑叶产质量,从而影响原蚕的饲料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张家xin 《蚕桑通报》1990,21(4):27-29
本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土壤气候适宜栽桑,养蚕、蚕茧产量高,质量好,尤其是春季。因此,广大蚕农对桑树施春肥历来特别重视,随着技术进步,养蚕次数增多,亩桑产茧量也逐步提高,桑地的施肥量逐年增加,近年来春肥的施用量越来越多,但肥效较低,笔者对此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桑树专用肥肥效简析卢海珠,何连根(新干县神政桥乡)桑树是多年生木本叶用植物,需肥量大,只有合理施肥,不断营养桑树,培肥地力,才能满足桑树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桑树专用肥是发展三高蚕桑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年春季,我们在神政桥乡以示范户为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绍兴市是浙江省蚕桑生产的重要基地,桑园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了解微量元素钼肥料在古红壤母质发育的桑园土壤中的施用效果,对指导合理施肥,提高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为此,我们于1994年在本校实习蚕种场进行了桑树喷施钼肥试验。现把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试验桑园属第四纪红色古红壤粘土母质发育的低丘台地。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含有机质1.84%,pH值5.88,全氮0.121%,全磷0.036%,全钾2.11%,碱解氮125m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钾80mg/kg。 1.2 供试肥料和桑树:供施肥料为钼酸铵,含钼量为54.3%;供试桑树品种为荷叶白。 1.3 试验方法:试验设两个处理(1)喷施钼肥:浓度为0.05%,每亩用量80克,于4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碳酸氢铵(以下简称普碳)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氮肥当家品种,约占氮肥总施用量的50~60%。普碳的物理性质差,氨挥发性大,氮素利用率低,在农业生产上浪费很大。长期以来,国内不少土肥科学工作者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施肥效益,在其施肥方法上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改进生产工艺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衢州化学工业公司研制了一种高效型氮肥——高效碳铵(以下简称高碳),衢县农业局于1992年、1993年两年在多种作物上对其进行了应用试验,现将其在桑树上应用试验的初步结果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9.
今年初,我们协助省丝绸公司、华农大蚕桑系,开展桑树施有机复合肥试验。试验地点:清城区附城镇长布管理区新村李计新。桑树品种:抗青10号。树龄:4年。蚕品种:第一、二造原蚕“7532”;第三、四造两广一号,第五造原蚕“9·芙”(中毒失收)。试验区设置:1、有机复合肥区;2、双价无机复合肥区;3、尿素区。三次重复。通过一年来的试验调查,桑树施有机复合肥效果良好。在桑叶产量方面(详见表1),有机复合肥区比尿素区增产10.68%,比双价无机复合肥区增产1.81%。在养蚕方面(详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