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长三角都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三角都市圈中产业布局趋同这一同题入手,通过分析圈内主要城市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t明确了各主要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并进一步从财政税收政策的角度提出了促进长三角都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勇  高汝熹  罗守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38-4341
随着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功能的完善,都市圈周边城市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以铜陵市为例,研究都市圈周边城市如何融入都市圈实现自身经济发展。铜陵紧邻长三角,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经济起飞阶段。面对长三角扩容的机遇,铜陵应该积极争取融入长三角,正确定位,努力成为“长三角经济后花园,”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3.
主要针对中国三大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和环渤海都市圈)核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进行研究.在对都市圈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实证分析中,构造了三个定量分析模型,并得出一致的结论,即上海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影响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都市圈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形成的又一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都市圈中,保定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京津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较早、水平较高,保定市休闲农业与京津对接发展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是保定市全面对接京津的重要组成。笔者通过对保定市休闲农业对接京津的条件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对接京津的战略重点和实施内容。  相似文献   

5.
工业生产活动中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是影响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提升工业用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长三角都市圈工业用地效率,用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都市圈工业用地效率在能源碳排放约束下的时空差异,并探讨各要素松弛变量及开发潜力。各都市圈工业用地效率的内部异质性较大;碳排放、土地、固定资产、劳动力等要素的开发潜力较大。因此,上海市要发挥核心辐射作用,工业用地结构调整要以减少能源碳排放量为重点,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科学、有序地调整工业用地结构,逐步逼近"双碳"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随着全珠化、信息化进程加速,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都市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球进入了都市圈增长时代.都市圈以其规模经济整合能力在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提升城市形象、积累财富方面的优势受到各个国家与地区的重视.文章在分析国内外成熟都市圈的发展经验之上,提出了加快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包睿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73-775,802
根据国际对于都市圈的划分,目前我国形成的都市圈主要包括环渤海湾、珠三角、长三角,三者各有其地理、历史优势,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明显。经济结构是我国"十一五"计划中的重中之重。调整我国经济结构首先要考虑3个都市圈的经济结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都市圈形成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高汝熹  罗守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5006-5008,5017
从都市圈形成的核心问题出发,结合国内外都市圈发展实践,提出了都市圈形成的5个基本要素:区位要素、资源禀赋、城市化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江苏农垦三河农场围绕"生态农场、美丽三河、旅游乐园"的发展定位,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打造长三角优质、江苏省先进、南京都市圈必选的农场型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积极开展集体验、教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成为南京影像传媒机构创作基地。塑造"缘来三河"节庆品牌,举办的"缘来三河"梨园观光季、草莓采摘季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梨妍花语,宾客纷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阳光  相似文献   

10.
从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借鉴国外区域经济协调机制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都市圈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而构建都市圈协调发展机制建设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碳排放耦合协调规律及时空演变特征,为郑州都市圈绿色快速发展提供建议。【方法】以郑州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碳排放耦合机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新型城镇化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和碳排放指数及其三元耦合协调度分析,并从时空角度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1)郑州都市圈新型城镇化水平是以郑州为中心,西北部发展水平较高,东南部发展水平较低。郑州都市圈新型城镇化指数由0.089上升到0.478。增长速率最快的是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2)郑州都市圈生态环境指数由0.559上升至0.769,生态指数呈现波动增长状态。3)从碳排放量来看,2005—2020年郑州都市圈碳排放总量呈下降态势,由198亿t下降至27亿t。郑州都市圈碳排放指数由0.552上升至0.949。4)郑州都市圈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碳排放三元耦合协调度由2005年的0.523上升至2020年的0.631,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状态。协调发展阶段由失调—协调的演进态势。郑州都市圈三元耦合关系呈东西部高,南北部较低的分布状态。【结论】郑州都市圈发展还未实...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理论,比较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合作进程,研究京津冀都市圈合作的一般要求和农业合作的特点,比较北京农业和承德农业优劣势及农业资源情况,分析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京津冀都市圈农业合作产生的动力,考察京承农业合作的现状以及对承德农业发展和北京环境保护、水资源涵养的成效,根据京承农业合作典型案例启示,结合区域农业合作实际和发展趋势,提出京津冀都市圈农业合作战略与合作框架协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安庆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厘清区域发展特征、优化区域布局、实现生态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和协同关系是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安庆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法估算安庆都市圈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NPP服务和食物供给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分析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3 0年...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耕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出乌鲁木齐市耕地分布不均匀,总体质量不高,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保护面临着建设占用耕地占补不能平衡,耕地质量提高困难,基本农田保护率过高,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以都市圈内部实现占补平衡,树立可持续耕地保护观念,加强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适当调整基本农田,积极推进都市圈整体规划等建议来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2020年5期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从扩张强度、扩张强度差异指数、聚类指数、景观格局指数对南京都市圈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20年期间,南京都市圈城市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扩张强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2015─2020年城市用地的扩张强度最强;南京都市圈的高速扩张区域集中在都市圈边沿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与西南方向,城市用地扩张布局向均衡化方向发展;南京都市圈城镇用地扩张在2000─2010年呈随机分布,2010─2015年呈高值聚集分布,2015─2020年呈随机分布;南京都市圈城市用地扩张的集聚度逐渐提高,斑块分布愈发集中化,斑块形状在不断整合扩张中趋向复杂化,城市用地斑块内的交通连接度不断提高,南京都市圈城市用地扩张向协同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2月30日,长三角垦区协同合作首次联席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主题是:构建协同体系,推进合作发展。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长三角垦区一体化协同合作和高质量发展,携手实现长三角垦区发展的新跨越,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农垦力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巨大。以南京都市圈6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测度南京都市圈各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并分析整体和局部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期为南京都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南京都市圈的内生发展水平对发展潜力评分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其他子指标起协调作用;该地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南京都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整体以南京市及周边为中心呈现"由中心向外扩散"的特征,高潜力发展水平区域对周边低潜力发展水平的辐射连带效应不显著,区域合作发展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构建乌鲁木齐都市圈是为了在干旱地区城市分散发展的情况下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以2002、2006、2010和2015年作为研究的4个时间节点,选取相应的社会经济数据,应用DEA方法,对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效率是以乌鲁木齐市和石河子市双向全面发展为主的。(2)乌鲁木齐都市圈内其他各县市发展效率提升空间仍然很大。(3)2015年以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与前三个发展时间节点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19,(12)
<正>继"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后,长三角一体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进的国家战略。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重要顶层设计,标志着中国进入"双湾区"时代,必将推进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浙江省台州市与长三角地区有着悠久的合作传统,加快渔业接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对于科学配  相似文献   

20.
在贯彻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导向下,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都市圈发展应该走一条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具有区域优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