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许梅  汪玲  张晓耕 《中国蚕业》2006,27(1):45-46
长期以来,我国的蚕茧生产存在只追求产量。不重视质最的现象.生丝等级在2A-3A级低水平间徘徊。而蚕茧质量的提高,其主要因素有二:其一是养蚕生产过程中的蔟具选择和蔟中管理;其二是茧站内部管理的收烘过程和干茧贮藏,而后者是保全蚕茧质最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认为,为改变我国蚕茧和生丝等级低水平状况.促进蚕茧生产南数量型向质蜃型转变,探索和规范茧站内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蚕推广应用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兰霞 《蚕桑通报》1996,27(1):45-47
地蚕推广应用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湖州市农业局陈兰霞目前蚕茧生产、推广应用纸板方格蔟上蔟,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措施。我市于1982年开始搞试点,199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方格蔟上蔟技术,生产实践证明,方格蔟茧的内在质量明显优于蜈蚣蔟茧质量。蚕茧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蚕茧生产中使用纸板方格蔟采茧及蚕茧分选的劳动工效,设计了一种可自动分上茧、双宫茧与下脚茧采摘的机具。样机将图像识别技术与自动采茧机构结合,由盛蔟盘、摄像头、采摘机构、移蔟机构等组成,当采茧的方格蔟自动进入盛蔟盘后经图像处理,自动分选采摘上茧、双宫茧和下脚茧以及统计蚕茧数量与质量等。样机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在1 min内可对4只方格蔟中不同品质的蚕茧进行分选与自动采摘,并实时获取蚕茧质量与数量的信息。进一步降低样机生产成本后,有望在规模化蚕茧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徐新权 《中国蚕业》2001,22(2):31-32
影响蚕茧质量优劣的因素除了蚕品种、饲养技术外,主要决定于上蔟结茧这一关键环节,而蔟具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推广方格蔟上蔟结茧,并采取科学的使用方法和蔟中管理技术,是提高蚕茧质量最直接有效的实用技术.为此,贸工农一体化的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于1997年提出了大力推广方格蔟营茧技术,实施蚕茧品牌战略.经过3年的着力实施,蚕茧质量和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有力地促进了淳安蚕桑的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蚕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丝质量。通过分析优质蚕茧生产与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现行评茧标准的关系,认为当前蚕业生产主要是在选用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收茧上存在不足;提出要实现优质蚕茧生产必须选用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家蚕品种、改进养蚕技术,普及方格蔟具,适时售茧,采用"优质高价、劣质低价"评茧标准收购鲜茧等配套技术与管理政策来提高蚕茧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1)营茧的蔟具及蔟中管理水平;(2)茧站收烘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而这些因素都与茧站管理密不可分,因此,加强茧站管理,规范茧站运作,正确地执行国家的收购政策,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1)蚕农优良蔟具的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蔟中管理;(2)茧站收烘过程中的茧质保全.而这些因素都与茧站管理密不可分,因此加强茧站管理,规范茧站运作,正确地执行国家的收购政策,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当前,对桑蚕原料茧质量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蔟具上,认为方格蔟茧就是优质茧.但生产中发现蚕茧质量除受蔟具影响外,还与5龄蚕期饲育条件、上蔟保护环境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抓好桑园建设、小蚕共育、防病消毒的基础上,必须规范蚕茧生产技术,抓好关键技术环节,避免出现茧质差、价格低的现象,促进当地家蚕原料茧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金湖县多年推广使用方格蔟经验,通过对方格蔟使用方式的对比调查,方格蔟室外结茧对鲜茧含水率、干壳量、蚕茧上茧率、蚕茧解舒率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实践证明,方格蔟室外上蔟结茧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提升蚕茧质量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蚕桑历来是我区农业经济中的骨干项目,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显著特点,但长期以来都是"以多取胜、以量取胜",在生产上以追求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2000年我区发种14.8万张、产茧451.5万公斤,创产值5,636万元,但蚕茧质量一直困绕我区蚕业发展,上茧率低、解舒、出丝率、色泽均较差,茧丝长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蚕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必须提高蚕茧质量.当然影响蚕茧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蔟具落后,评茧现行办法不合理是其原因之一,现行多数为蜈蚣蔟、草龙,并在蔟中管理力度不够,基本没有或很少采用通风排湿等形式提高茧质的措施,造成蚕茧质量较差.目前应用推广方格蔟是提高蚕茧质量的措施之一,今年我区推广方格蔟,蚕茧质量有所改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推广先进的上蔟工具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措施。采用方格蔟上蔟结茧,是发展“一优二高”农业的先进技术之一,是提高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湖州市是浙江省蚕茧重点产区之一,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提高蚕茧的质量,在1981年下昂乡试点的基础上,经过十年探索,于199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方格蔟上蔟技术,至1994年已推广到三县(德清、长兴、安吉)一市(湖州市区)的59个乡(镇)、852个村。使用方格蔟2743.58万片,1994年全市共生产方格蔟茧12120.5吨,其中组合收购茧量7239.04吨。1994  相似文献   

12.
<正>使用方格蔟给蚕营茧,茧色洁白,上茧率高,解舒良好,有利于提高出丝率,这是众所周知的。按国家蚕茧收购政策规定,方格蔟茧比蜈蚣蔟及其它蔟具茧提价1级,加之解舒良好,上茧率高,还可再按质加价1~2级,目的是提高蚕茧质量,调动蚕农使用方格蔟的积极性,增加其收益。  相似文献   

13.
苏红梅 《广西蚕业》2005,42(3):26-26
从蚕茧质量而言,丝量多少和丝质好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蚕品种、桑叶质量、饲养技术、蔟中管理及蚕茧收烘等,而本文主要讲蔟中管理对茧质的影响。农村中不少蚕农往往忽视了上蔟中的环境条件和蔟中管理,导致蚕茧质量低劣,丰产而不丰收。影响蚕结茧和茧丝品质的环镜条件,主要有:温度、湿度、气流、光线等。  相似文献   

14.
《江苏蚕业》2017,(3):23-25
纸板方格蔟是蚕儿营茧的一种优良蔟具,可以显著提高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原蚕区种茧育方格蔟试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板方格蔟是目前蚕茧生产中一种较为先进的优良蔟具,近年来在丝茧育上已广泛推广使用,且应用多年。用方格蔟上蔟的蚕茧,茧色洁白、茧层厚、上茧率高、次下茧少、上车率高、效益高。方格蔟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蔟具。在种茧育上由于陈年方格蔟粘有多层丝质和吸附蚕儿排泄物,种场担心消毒不彻底而很少使用。笔者为了探索方格蔟在种茧育上使用的效果,于2007年春期在金华天宝蚕种有限公司的原蚕区进行了初次试用,现将试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技术是依据纸板方格蔟形状,熟蚕驱动向上性原理,主要利用木材制作成有640个结茧孔格的木制自动旋转方格蔟具,替代传统生产中使用的塑料折蔟、纸板方格蔟,克服折蔟上茧率不高,茧质差,次下茧多,纸板方格蔟不能反复多次利用、清洁消毒不便、悬挂费时等弊端,达到既提高蚕茧质量,又降低劳动强度和购置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蔟具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蚕茧质量和产量,而且影响到缫丝成本和生丝品位.由于蚕茧大战影响,蚕农质量意识淡薄.近年来许多蚕农贪图方便重复使用旧蔟,少数把今年的旧蜈蚣蔟下年度用,只求数量,致使蚕茧质量低下,上茧率低,双宫黄斑茧多,茧色差,茧质下降,不仅蚕农收入减少,而且影响到丝绸工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据调查,1992年我县下茧量达8万多公斤,蚕农经济  相似文献   

18.
生产优质蚕茧,大力推广使用方格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但目前陕西乃至全国许多蚕区方格蔟普及率还不够高.1997~2000年连续4年我们在陕西蚕茧主产区的安康、紫阳、石泉、平利、岚皋等县区的茧站、丝厂、农户布点,结合优质蚕茧基地建设,调查方格蔟使用与蚕茧质量的关系,广泛收集蚕技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养蚕农户、蚕茧收烘单位推广使用方格蔟的做法和经验,推广使用方格蔟,大力宣传方格蔟优势、普及方格蔟上蔟方法和蔟中管理技术.调查表明,使用方格蔟可有效提高蚕茧质量,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比较塑料折蔟上蔟与传统竹花蔟上蔟对蚕茧产质量和上蔟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塑料折蔟上蔟时间和采茧时间比竹花蔟节省32.36%和68.43%;两种蔟具对总茧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无显著影响;但竹花蔟的上茧量较塑料折蔟高30.07%,而下茧量和双宫茧量则分别比塑料折蔟少63.22%和36.38%。  相似文献   

20.
方格蔟是目前最为理想的上蔟工具,能显著提高蚕茧质量。金寨县桃岭乡目前拥有方格蔟19多万片,普及率稳定在57%以上。虽然采用了方格蔟,但方格蔟茧的质量并不理想,2006年全乡平均上车茧率仅为80.3%。调查发现,方格蔟的使用技术不当是影响蚕茧质量的—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