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森林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是一种新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在实现经济活动低碳化、最大限度地增加森林碳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界定低碳旅游与森林旅游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森林旅游与低碳旅游的关系,提出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实现低碳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史云  田甜  许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54-9256
笔者分析了低碳旅游景区的内涵,认为一个完善的低碳旅游景区的特点是以满足旅游者最低旅游体验效果为前提,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是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综合统一体。笔者将低碳景区分为生态型、文化型、生态与文化耦合型3类,举例说明了各类旅游景点的代表,提出低碳旅游景区的培育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旅游行业的自律监管,转变旅游发展模式、实现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以河南省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从该景区的低碳旅游资源、景区低碳开发、景区低碳管理入手,提出景区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低碳经济:①净化景区空气质量、优化景区环境;②淘汰落后产能,多措施保护景区生态资源;③坚持低碳环保理念,健全基础服务设施;④立足本地资源,开发旅游土特产品及纪念品;⑤使用电子门禁票务系统、智能监控系统、LED咨讯传播平台等实现景区的低碳管理。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黄山市旅游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环境恶化使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应用低碳模式。以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市为对象,从旅游业的产业属性、数据定量分析以及自然和徽文化资源优势分析了旅游业低碳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黄山市旅游业低碳实践分析了低碳发展道路上的瓶颈,包括经济短期增长和长期发展的取舍、低碳实践和宣传及意识的不够全面和深入、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等,并尝试从政府以及旅游产品市场买方及卖方的相互结合提出了促进旅游业低碳模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农业是中国农业生产在进入低碳时代后,提升其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基于波特钻石理论的要素,从低碳视角考量了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中国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必然要注入低碳内容,包 括优化低碳农业生产要素;培育低碳意识,拉动国内外市场需求;围绕低碳结构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把握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加强政府对低碳农业的扶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03-105
低碳旅游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是对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的积极响应。在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天堂寨风景区低碳旅游发展的基础和现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天堂寨低碳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与先决条件,客观上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旅游发展模式.但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不自觉的"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又具有诸多"高碳化"特点.从食、住、行等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低碳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指出将低碳理念贯穿乡村旅游各环节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7.
森林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深受广大旅游业者和旅游爱好者的追捧.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森林旅游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本文结合“低碳”这一全球热门话题,浅谈森林旅游发展中的低碳策略.  相似文献   

8.
对低碳农产品集群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简单梳理,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特点与低碳农产品集群发展的现实要求,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利益分配机制、承担教育培训功能、形成低碳价值、构建低碳识别系统以及实现低碳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系统探讨了适应低碳农产品集群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提出了推动低碳农产品集群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措施建议:一是政府引导并有效鼓励;二是社会认同并积极配合;三是纳入全球低碳发展体系共享低碳发展收益。  相似文献   

9.
汪灿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29-9830,9855
以温泉旅游景区为切入点,在了解游客对低碳消费态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低碳消费实施措施,以期有利于温泉旅游景区走上低碳发展之路,并为其他旅游业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绵阳市安县双泉村为例,在分析低碳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双泉村低碳乡村旅游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双泉村低碳乡村旅游开发途径。笔者认为低碳乡村旅游开发主要内容包括营造碳汇乡村旅游环境、建设低碳乡村设施、倡导低碳乡村旅游消费、开发低碳乡村旅游产品,通过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加大低碳乡村旅游宣传、建设乡村旅游低碳设施、营逢低碳乡村旅游环境、开发低碳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低碳产业链来实现双泉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粗放化发展,导致废弃物大量聚集,温室气体随意排放等问题,以畜牧业新型养殖主体—规模养猪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碳税税率、低碳养殖补贴系数、产品低碳度水平和消费者低碳产品支付意愿等因素对规模养猪户低碳养殖行为决策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的碳税政策有效激励了规模养猪户碳减排行为,不同的碳税税率不仅对规模养猪户碳减排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猪肉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小;政府的低碳补贴政策能够促进规模养猪户低碳养殖行为的演变;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可以有效引导规模养猪户的低碳养殖行为。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对规模养殖户的低碳养殖决策及政府的碳税补贴政策设计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低碳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反映出来的在低碳效率、低碳环境、低碳科技等方面的综合水平的一种竞争优势或能力.中国西部地区正面临着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大任务,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在全球向低碳转型背景下西部地区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提升其低碳竞争力,才能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气候安全型社会建设目标.在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PCA、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西部12个省(区,市)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重庆、陕西、广西、四川属于相对低碳地区;云南、新疆、宁夏、贵州、内蒙、西藏属于中碳地区;青海、甘肃属于相对高碳地区.(2)重庆、陕西、云南等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首批全国低碳试点省市,其低碳竞争力排位明显比较靠前,说明低碳试点工作成效显著.(3)单位GDP综合能耗低的省区,综合排名也比较高,因而降低单位GDP综合能耗是提升低碳竞争力的必然选择.(4)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复杂.尤其是第一主成分中的X1(单位GDP综合能耗)、X8(森林覆盖率)载荷系数相对较大,进一步说明要实现低碳发展,除了通过节能减排以减少“碳源”外,还要大力增加“碳汇”.(5)低碳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西部地区应发挥协同竞争优势,加强在低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半径一般不大,但具有顶级乡村旅游资源的目的地可以也应该开拓入境市场,中国乡村旅游有志气也有能力把至高目标定位于营造国际乡村旅游品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借鉴黄山市的乡村旅游国际化,实施以下方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行乡村旅游产品的国际化,开辟国际乡村旅游市场,大力推广信息产业化,开辟乡村度假和乡村博物馆,支持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14.
为将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运用到北京的乡村旅游发展之中,本研究首先介绍了乡村概念及其内涵;其次,通过文献回顾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动因、模式及其经验;最后,结合北京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借鉴与启示:乡村风貌的保持、乡间公路标识体系的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乡村旅游创新型人才建设、注重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驱动机制,期望这些经验对未来北京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根据各地区综合优势探索地区农业发展道路已为政府农村政策方面的中心课题。论文从包括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角度,运用灰色系统局势决策方法对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地区布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1个省(市、区)有各自的优势农作物,比如,北京的优势局势为玉米、小麦、水果、油料、豆类;对12种农作物依其比较优势按省份进行了排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长期发展使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并使得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另一种财富标志。虽然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政府作用仍存在种种质疑,但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应能保持其发展趋势并在未来的多极世界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农户对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各界的关注,由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高度依赖性和敏感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逐步成为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碳排放,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研究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干预路径,对有效推动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和中国低碳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基于湖北省水稻产地1 11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改进的UTAUT(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模型构建农户水稻低碳生产技术采纳的概念模型,采用PLS-SEM(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方差分析法)对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干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农户的气候变化认知有助于提高农户采纳低碳生产技术的意愿;(2)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成本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农户对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受周围人群的影响较为显著;(4)技术门槛和实施条件等表征便利条件对农户采纳低碳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31个省的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中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显著,而中等教育的作用不显著,且存在区域差异;在高等教育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对旅游业发展的效应不显著,而在高等教育落后地区则较为显著。中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旅游产业反馈效应一般。因此,高等教育落后地区要重视旅游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教育发达地区要重视旅游教育的结构和层次。  相似文献   

19.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都经历了灌溉管理制度改革,即将灌溉管理权利和责任从政府机构向用水协会或其地方非营利组织转移。农民用水协会被广泛认为是地方农业灌溉管理的卓越制度安排。农户参与对用水协会的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影响农户参与用水协会行为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江西省307 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用水协会行为因素。结果表明,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用水协会的意向,而行为态度对农户参与用水协会的意向影响不显著。行为意向显著影响农户的决策参与和灌溉管理参与。  相似文献   

20.
农业多功能视角下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仍存在着产品创新开发程度不够、产业链条短、乡村文化建设受轻视、乡村生态资源缺少科学规划和保护等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扎根农村、依托农业,以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提出要开发特色产品,增加北京乡村旅游产品异质性、促进景区间联动、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完善生态保护和投入机制等发展路径,以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