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南酸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产业发展,果用型南酸枣品种选育工作滞后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发展的障碍;通过对资源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为果用型南酸枣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方法】以49份南酸枣果实为材料,对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等17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观测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07%~29.91%,其变异程度为单果重果核重果皮重果核纵径果横径果纵径可食率果核指数果核横径果形指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可食率与单果重、果纵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果皮重和果核重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61%,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2.98%,特征向量单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核重、果皮重和果核纵径等。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1.60处将49份南酸枣资源分为5组。【结论】南酸枣果实各性状间相互影响,即单一性状的改变可能导致果实综合表型性状差异,南酸枣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探明甘肃地区油橄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特点,旨在为当地油橄榄种质资源选育、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35份油橄榄种质资源的11个特征进行描述,对16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聚类等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橄榄种质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变幅较大,介于8.64%~55.87%,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果肉率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果肉厚、果核纵径、果核横径、果核重和果肉率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发现,16个表型性状可被提取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1.633%。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可将35份油橄榄种质资源分成5类,可作为5个不同育种方向,其中切姆拉里因其干鲜果含油率最高单独聚为一类,可作为特异种质进行挖掘利用;M1果实水分最少,干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切姆拉里,划分为油用类;贝拉和绿源小苹果果实水分最多,鲜果含油率低,划分为果用类;其余2类种质可结合其他生理指标进行挖掘利用。综上所述,不同油橄榄种质间表型性状差异较大,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小尼、绿源小苹果、M1、切姆拉里等种质表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野杏种质资源的果实经济性状多样性,为野杏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观察和测定新疆霍城县大西沟自然分布的野杏果实性状,通过Excel2010和DPS7.05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各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极值,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利用MEGA软件的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6株大西沟野杏果实的28个表型性状分析中,变异系数在0; ~ 53.99;,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核粘离和果形,而果实大小和果核核仁大小的变异系数较低,野杏果实果面均有茸毛,核仁都是苦杏仁;多样性指数在5.7189~6.0444,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主成分分析中,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57;,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以此递减,所以前6个主成分是野杏果实形态28个性状的重要主成分;基于野杏果实性状将66株野杏分为6大类.[结论]新疆霍城县大西沟野杏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表型性状中,各个性状的变异程度较大,果实、果核和核仁大小较稳定,是野杏的评价及分类的重要依据.果形、果实整齐度、单果重、鲜核重、鲜仁重、风味、果肉汁液、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核粘离等表型性状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挖掘优良番茄亲本,全面了解74份大果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对番茄种质的34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4份大果番茄种质有丰富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各性状均有较高程度的变异。其中,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72~1.382,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胶状物颜色(1.382);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066~2.048,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单花序果数(2.04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2.46%~47.27%,其中,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大(47.27%)。14个数量性状之间相关性复杂多样。提取前9个特征值大于1.000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750%,表明前9个主成分已涵盖全部指标绝大部分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为17.363%,其他主成分贡献率依次递减。采用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5.485处将74份大果番茄种质分为11个组群,第1组群番茄种质最多,为47份,此组群番茄品质佳,口感甜酸,可用于优质番茄新品种的培育;第2、第3、第7、第8、第10、第11组群均只包含1份番茄种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挖掘能够应用于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并筛选出优良表现的核心种质资源,为辣椒品种改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以275份辣椒为研究材料,对4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数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90~2.26,其中叶片长的H’值最高为2.26,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的变化范围为22.38%~146.09%。以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46.09%,变异幅度为48~290231SHU。27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03~2.81,其中果形有13种分布类型,其频率分布范围为1.87%~31.84%,大多数为灯笼形与羊角形,其遗传多样性指数也是最高为2.81,表明275份辣椒种质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有189对性状,这表明许多表型性状间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13个主成分累加贡献率为68.62%,代表了辣椒表型性状的主要信息量...  相似文献   

6.
为余甘子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对6个天然居群68个余甘子单株的17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利用巢式方差分析、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其变异规律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68个余甘子单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余甘子果实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6831~1.6606,果实颜色较大,腹缝线形状较小。6个居群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1.73%~25.47%;11个表型性状的变幅为6.16%~43.35%。居群内变异(54.79%)大于居群间变异(20.95%),居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7.50%,各性状均有一定程度分化。11个表型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果横径、果纵径、单果重、单个果肉重、果核重、果核横径、果核纵径、果肉厚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各性状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相互协调性。11个表型性状归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37%;表型性状综合得分P6居群的58号单株F值最高,为1.82,综合表现最好; P1居群的2号单株F值最低,为-2.24,综合表现最差。6个余甘子天然居群的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有变异,果实、种子的质量性状变异较高,其适应性潜力相对较大;形状性状相对稳定,不易产生变异。余甘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变异,收集保存余甘子种质资源时应增加居群内个体数量,并优先收集有特殊表型的单株。  相似文献   

7.
为余甘子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及优良资源的选择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6个天然居群68个余甘子单株的17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利用巢式方差分析、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其变异规律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68个余甘子单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余甘子果实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683 1~1.660 6,果实颜色较大,腹缝线形状较小;6个居群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1.73%~25.47%;11个表型性状的变幅为6.16%~43.35%;居群内变异(54.79%)大于居群间变异(20.95%),居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7.50%,各性状均有一定程度分化;11个表型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果横径、果纵径、单果重、单果果肉重、果核重、果核横径、果核纵径、果肉厚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37%,P_6居群的58号单株综合表现最好,P_1居群的2号单株,综合表现最差;6个余甘子天然居群的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有变异,果实、种子的质量性状变异较高,其适应性潜力相对较大,形状性状相对稳定,不易产生变异。余甘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变异,收集保存余甘子种质资源时应增加居群内个体数量,并优先收集有特殊表型的单株。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18个枣品种叶片、枣头、二次枝、枣吊、花等表型性状的调查研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明确各品种间的表型变异丰富度及遗传多样性。变异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94%~63.34%,平均变异系数为20.60%,各器官变异大小为花表型性状>叶片表型性状>枣头表型性状>枣吊表型性状>二次枝表型性状。在叶片描述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中发现Shannon-wiener指数为0.76~1.70,Simpson指数为0.32~0.61,大小与Shannon-wiener指数排列一致,顺序为叶基形状>叶尖形状>叶片形状>叶缘形状>叶片光泽 >叶片颜色>叶片状态。相关性分析中得出多对极显著性相关关系,较为清晰地体现出各器官和各组织间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得出6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75.64%,说明该6个主成分能够代表118个枣品种的大部分信息;结合主成分特征向量绝对值大小发现叶片长、宽、叶面积、二次枝长节间度、枣吊叶片数、花序花朵数、花序数对枣种质资源具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可以作为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将现有种质分为6个大类,同一类别共性明显,不同类别差异较大,除第6类山东大柿饼外其余类别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构成。  相似文献   

9.
以96份来源于贵州、湖南、秦岭地区的三叶木通实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9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2.9%~41.4%, 9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59~1.85;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大部分性状之间都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表型性状整合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64.714%,第1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第2和第3主成分都主要与叶片长宽和形态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植株染病情况有关;聚类分析将96份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为果实、叶片较大的类群,第Ⅱ类为果实抗病性较强类群,第Ⅲ类为无果实着生、株型疏散类群.综合分析三叶木通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三叶木通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品种选育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主要表型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对48份黑果枸杞种质资源的18种主要表型、品质性状(15个数量性状、3个质量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主成分、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31~2.095,其变异系数在19%~189%,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果实纵径,其次是果实横径、枝粗、枝长、单枝成熟果实数和叶宽;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45~1.007,其中果实形状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叶片形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948,果实颜色的多样性指数为0.74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09%,果实纵径、果实颜色、叶面积、花色苷含量、果实横径和枝粗可作为反映黑果枸杞产量及品质的主要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横径、平均单果质量、单簇叶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花色苷含量、果实颜色、单枝成熟果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柄长与果实形状、果实颜色、花色苷含量和枝粗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基于种质间性状的遗传差异,48份黑果枸杞种质被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增施钙肥、调节土壤pH值,促进壶瓶枣树吸收钙素,研究壶瓶枣裂果与枣果含钙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壶瓶枣果实含钙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枣果裂果,枣果裂果与果实含钙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2在0.186 5~0.282 0之间,在数据上支持了枣果含钙量不是产生裂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49份酸枣种质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酸枣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以149份酸枣种质为材料,对其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6.94%~56.18%之间。可溶性总糖和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和单果重、果核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和可食率、千仁重呈显著负相关,和维生素C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单果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贵州小果油茶的自然变异情况,以贵州黎平和榕江的5个居群30个小果油茶优良单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果高、果形、高径比、果皮厚度、单个果重、单果中籽粒数、籽粒重和出籽率等8个种实性状,采用多重比较、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分析小果油茶种实性状的多样性及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特征与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小果油茶不同种实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014~2.242,种实性状多样性高,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经相关分析,小果油茶的果皮厚度与出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果高与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和单果籽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型性状聚类结果与居群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4.
番茄果实硬度与多个性状间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果实硬度是番茄重要商品性状之一。为选育硬度较高番茄品种,文章分析硬度差异较大的两种番茄杂交后代F2,测量F2代380株番茄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心室数、果肉厚等形态性状及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果肉硬度、黏度、单果重等品质性状,对番茄硬度与其他品质及形态性状作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形指数、果肉厚、纵径与果实硬度呈正相关,心室数、黏度、横径、单果重与果实硬度呈负相关,且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基本一致,其中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对番茄果实硬度贡献呈极显著正效应,心室数、黏度对番茄果实贡献呈极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构建桃品种核心种质,通过对56份桃(Prunus persica(L.) Batsch.)初级核心种质的形态农艺性状数据(MOR)和SSR等位基因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不同聚类取样方法和完全随机取样方法下9种取样比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保留比例及各频率段等位基因的丢失比例。结果表明:聚类取样的方法优于完全随机取样,并以在80%的取样比例下MOR结合SSR数据聚类取样的效果最好,利用此方案构建的桃品种核心种质共包括45份材料,该核心种质的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保留了初级核心种质100%的形态农艺性状和96.6%的SSR等位基因,在出现频率低于0.05的等位基因中共丢失了2个等位变异,保留了出现频率在0.05~0.10的所有等位基因;利用6个数量性状对所构建的核心种质的代表性检测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很好地代表558份桃原始种质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油桃裂果比较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了几个不同油桃品种的裂果率,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与不同修剪措施等对不同品种裂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主栽品种裂果存在较大差异,裂果与裂核关系密切,成熟早的品种果核的成熟度比较差,其营养和水分代谢与供给矛盾容易造成裂核,裂核直接影响果实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供给,导致后期突发性旺长而大量裂果。不同灌溉方式与不同修剪措施等对不同品种裂果率的影响不同,水分的剧烈变化造成生长的不均衡是导致裂果的主要原因。小畦小水多次灌溉,可有效地降低油桃裂果的发生;疏果后在果实硬核期及果实采收前10-15 d分次修剪背上枝可有效降低裂果率。  相似文献   

17.
马婷    王玺    张艳丽    宁德鲁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6):100-106
研究油橄榄杂交品种实生群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筛选优良单株,为油橄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云杂1号、2号和3号油橄榄杂交品种实生后代群体为材料,对23份结果单株18个果实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实生群体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丰富,果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在0.303~1.994,且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大于描述性状,平均值达1.786,平均变异系数为22.2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果实成熟度指数外,大多数果实性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236%,将18个性状简化为14个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将23份种质分为2大类,其中第Ⅱ类仅含9号种质,果实极小、果质量轻、果肉率和含油率非常低,可被排除;第Ⅰ类中的第ⅱ亚类含4号、10号、16号3份种质,单果质量、果肉率最高,可作为果用品种推荐材料;第ⅴ亚类包括19号和22号种质,鲜果含油率>24%,可作为油用品种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97份番茄品种果实性状,分析解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筛选具有特异性状的番茄品种,为番茄品种资源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生长相同条件下的97份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番茄生长发育时期,每个品种调查21个果实性状指标;其中数量性状指标14个,分别是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心室数、果柄长度、果梗洼大小、叶长、叶宽、第二花序节位、首花序节位、单花序果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质量性状指标7个,分别为叶片类型、叶片形状、成熟果色、胎座胶状物质颜色、果面茸毛、果实横切面形状和果形;进行番茄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97份番茄材料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在0.89~2.29,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1.17%~54.03%,其中单花序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4.03%),第二花序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小(11.17%);与果实横径以及果实形状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多,有14个,与成熟果色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少,有1个;通过聚类分析以及依照同一类群的品种遗传相似性较大,不同类群的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则,将97份番茄资源分为5大类群。【...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核心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分析陆地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探讨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利用17个表型性状数据分析419份陆地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用Shannon-weaver信息多样性指数计算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用Nei’s 1973法计算表型性状遗传距离,并使用NTSYS-pc 2.20q软件对核心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用SAS9.2对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E),然后根据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计算出表型性状的最佳值。同时,结合主成分、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价指标和方法。【结果】核心种质表型性状分析发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子指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变异系数超过10%。而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以及上半部平均长度的变异程度较小,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方差分析发现,各表型性状地点间、年份间、地点和年份间、品种间均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表型性状差异较大,长江流域地理来源的种质生育期、伸长率、上半部平均长度、衣分等性状均高于其他的地理来源,西北内陆地理来源的种质纤维强度,单铃重、整齐度指数、株高、纺纱均匀性指数等综合性状最好,美国种质的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性状优于其他国家的总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51—3.796,平均为1.715。分析不同地理来源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发现黄河流域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丰富度最高,中国南部区域最低。类群聚类结果发现陆地棉整体分散,没有比较明显的类群关系,部分具有相似特点的种质聚类13个组群。核心种质综合评价表明在累计贡献百分比高于85%时,共发现7个主成分,陆地棉核心种质的表型性状综合值(F值)平均为1.740,来自澳大利亚的N74-250F值最高(2.302),辽阳绿绒棉的F值最低(0.624)。对17个表型性状与F值的相关分析,发现除马克隆值、子指和黄度外,单铃重、衣分、断裂比强度、上半部纤维长度等14个表型性状与F值间的相关性具有极显著差异,最后构建了以吐絮期、单铃重、伸长率、花期、马克隆值、株高、果枝数、纺纱均匀性指数8个表型性状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综合评价核心种质资源。【结论】中国保存的陆地棉核心种质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理来源遗传变异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生态区的核心种质具有独特的性状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