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喘气、咳出血样渗出物为特征,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喉头和气管部分,气管黏膜的上皮细胞肿胀、水肿,形成糜烂和出血。发病季节多在秋末、春初,大、小鸡均可感染,但以中、大鸡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急性型以呼吸困难和咳出血样分泌物为特征,慢性型以结膜炎为主。该病自70年代广州首次发生以来,80年代在全国各地陆续有发病的报道。1998年ILT在牡市及郊区暴发,1999年在原发病地区呈地方性流行,给当地养鸡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两年来我们对ILT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防制措施。1流行病学特点1.1发病季节两年来都是在4月份开始发病,5~6月份呈上升趋势,至8月份趋于平稳。1.2发病年龄5~10月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是由 ILT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以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血样渗出物或黄色干酪样假膜为特征 ,受侵害的气管粘膜肿胀、水肿 ,导致糜烂和出血 ,发病率接近 1 0 0 % ,死亡率 1 0 %~ 40 % ,蛋鸡产蛋量  相似文献   

4.
1999年5-6月,当地养鸡群暴发了一种以呼吸困难,咳血,产蛋率上降为主要的症状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先强 《中国家禽》2000,22(10):16-16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的特征症状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咯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糜烂,发病早期,患部细胞可形成核内包涵体。本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危害养鸡业的发展。 1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各种年龄及品种的鸡,但以成年鸡症状最为特征。雏火鸡、雉鸡和孔雀也可感染。病鸡及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一般经呼吸道及眼内传染。被呼吸器官及鼻腔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及用具为传播媒介。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可机械地传播本病。种蛋也可能带毒。有少部分的康复鸡,带毒时…  相似文献   

6.
李存  石玉祥 《中国家禽》2003,25(23):29-30
1症状未经免疫的鸡群,常呈急性型,初期常不见症状突然死亡,患鸡初期有鼻液,半透明状,眼流泪,伴有结膜炎。很快蔓延至全群,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鸡冠肉髯发绀,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有喘鸣音、湿性罗音,痉挛性咳嗽,甩头,有时咳出带血的粘液,粘附在地面、水槽、鸡笼上  相似文献   

7.
8.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LT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特征是结膜炎 ,呼吸困难 ,咳出带血的分泌物 ,喉部和气管部粘膜肿胀、出血 ,甚至糜烂、坏死 ,产蛋下降 ,死亡率增加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 1 92 5年由May等首次报道发生于美国 ,1 930年由Beaudette证实为ILTV引起。我国在 5 0年代开始有本病的发生。目前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 流行病学ILT现己遍布世界各地 ,可能人禽共患 ,主要侵害鸡。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 ,以当年成鸡多…  相似文献   

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以流鼻涕、气管和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及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又名为红鼻病、坏死性鼻炎。该病还可引起牛的脑膜炎、结膜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流产、阴道炎、包皮炎等疾病,并且可造成病牛长期带毒,持续性感染,抑制牛群的生长发育,降低牛的体重和产奶量,危害牛群的健康繁殖。目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应加强牛场平时的饲养管理,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定期检验检疫,从而降低牛场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火鸡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ARTV)对鸡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大肠杆菌在本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首先对鸡的肝、肾进行攻毒,然后分离病毒,经鸡胚多次传代后,鸡胚出现矮小,头部出血,有时全身出血。取鸡胚尿囊液,经负染,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密集的呈球形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绿猴肾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殖鸡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NL7784株,提纯抗原建立了检测鸡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最佳稀释度为1:160,酶标抗体为1:1000稀释,待检血清为1:160稀释,包被液为pH9.0的碳酸盐缓冲兴,6%犊牛血清(CS)作封闭液,稀释液用含10%CS的Tween-20磷酸盐缓冲液,洗涤液用含0.5%Tween-20的磷酸盐缓冲液,抗原与抗体的最佳反应时间为30分钟,底物的反应时间为15分钟。与中和试验进行了比较,证明所产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ND LaSota株、IB肾型株和EDS76株接种鸡胚、鸭胚、收集尿囊液,加甲醛溶液灭活后,按一定比例与油相混合,制成油包水型油乳剂灭活苗,用3-6周龄易感雏以久进行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注射部位吸收良好,免疫3-4周后,ND和IB的保护率均可达到70%以上,鸡产蛋综合症的HI抗体可达顾7log2以上,并能维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oHV-1)引起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及气管黏膜炎症、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引起生殖道感染、脑膜炎、结膜炎、流产等多种病型。该病呈世界性流行,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发生。BoHV-1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容易使其他病原体侵入引发继发感染,从而导致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的发生,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论文围绕IBR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防控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Sir:-.A client who uses two practices for her veterinary service ran into problems with ‘snuffles’. The owner had a further 18 kittens born to queens of unknown vaccination status (this was in January 1982). At this time it was decided to try to protect these young kittens, so a vaccination programme was started. Twelve kittens were started by Practice One and then Practice Two was asked to do the other kittens. The reasoning for this was that Practice One used intramuscular vaccine only, whereas Practice Two used live nasal, and had done so successfully in another cattery. It was agreed that a comparison of success might be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牛传染性脓包性外阴阴道炎、坏死性鼻炎、红鼻病等,主要引起呼吸道发炎为主的急热、热性、高度传染性传染病。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IBR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诊断方法、疫苗研究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措施,首先对出入境动物进行严格检疫,严禁从疫区引进牛;其次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检疫;最后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紧急接种疫苗等措施。另外,对于IBR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一般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或结合服用中药等,以提高牛只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在我国部分省市该病有蔓延趋势。论文主要针对该病的危害、病原特性、国内外流行情况、防控现状与趋势进行了阐述,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被称为坏死性皮鼻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不同年龄的牛感染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后表现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年龄较小的牛会表现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年龄较大的牛呈现隐性感染或持续性感染,患病牛长时间或终生携带病毒,污染周围环境后造成病情反复流行,病情难以控制、难以消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严重影响牛群正常生长与采食,需要掌握该类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并进行严格诊断,然后构建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该文分析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因此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措施。针对该病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而基因缺失活疫苗由于具有免疫标识,已成为新型疫苗研发的主流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已利用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如IBRV gE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根除计划并净化了该病。然而,由于现存的疫苗仍存在免疫抑制与潜伏感染等问题,亟需研制更有效的标记疫苗。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免疫抑制及疫苗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有效疫苗的研发及其在防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的热性、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须上报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也被列为二类疫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降低牛的肥育率、繁殖率和产奶量,给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从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该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攻毒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旨在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攻毒模型,明确病毒在牛体内的分布及确定最佳攻毒方式,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病标准,用来评价IBRV LNM弱毒疫苗的保护效力。试验共使用健康断乳牛9头,设鼻内喷雾组、滴鼻组和对照共3组,每组3头牛。将实验室分离保存的IBRV LN01/08强毒株采用鼻内喷雾和滴鼻两种方式接种试验组动物后,连续14 d,每日观察临床症状,监测体温及采集鼻拭子,对收集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取临床发病不同时期剖杀动物,采取主要脏器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所有动物攻毒后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以鼻内喷雾组临床表现最为严重,剖检可见肺部病变明显。病毒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和眼结膜组织中。研究结果显示,采用IBRV自然感染方式攻击动物,喷雾方法攻毒临床效果明显强于滴鼻方式,保证了临床发病模型的建立,可以用来IBRV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为研制IBR疫苗提供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