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腐败行为正逐渐成为其顺利前进的绊脚石。腐败表面上看是一种社会和政治现象,其背后却是一个经济问题,需要用经济学思维加以分析。在对腐败行为加以界定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腐败行为存在的社会危害,然后对其产生和扩散的原因进行了层层递进的分析,并从成本角度提出治理腐败行为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企业腐败是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病态的现象,其危害性十分巨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体制建设、激励制度以及腐败成本几方面着手考虑,提出了一些治理企业腐败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个考虑税收腐败和公共支出腐败的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探讨财政腐败行为及其影响.主要结论归纳:第一, 财政腐败降低私人资本的回报率,使厂商的生产力下降,就整体而言阻碍了经济增长.第二,最优税率可能大于或小于Barro的最优税率,取决于征税效率和寻租引发的行政成本.第三,两种类型的公共支出隐含着不同程度的腐败机会,以及对官员行为产生的不同“激励”作用,从而扭曲公共支出结构效率.第四,增强制度约束力对遏制财政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隐性腐败是腐败分子“创造”的具有极强隐蔽性的腐败新形式、新变种,使公共权力变异难发现、难辨别、难预防、难查处。隐性腐败治理是我党按照廉政建设目标对隐性腐败进行预防和惩治的活动。近年来,我国隐性腐败现象虽已给予了高度的警觉,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要想有效的治理隐性腐败愈演愈烈现象,打击隐性腐败猖狂蔓延行为,就需要转变传统的防治思维,对隐性腐败进行制度治理,把隐性腐败关进制度的笼子。因此,深刻剖析隐性腐败现象,找出我国现行隐性腐败治理的制度困境,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推进治理隐性腐败的防范能力、惩戒能力、保障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村干部“微腐败”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妨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从形成机理来看,村干部“微腐败”行为是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村干部思想蜕化变质是内部动机,基层监督不足是外在条件。为从源头上治理村干部“微腐败”行为,必须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之基,塑造乡村“崇法善治”的法治之魂,织密村干部“微腐败”的监督之网,筑牢乡村反腐的制度之本,推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发力,切实提高村干部“微腐败”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6.
胡跃 《甘肃农业》2010,(5):42-43
村官腐败是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大障碍,它是当前党和政府极其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对村官腐败的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村官"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腐败行为的产生是随市场经济产生而产生,但其产生的条件、原因和目的,都是要改变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改变市场经济正常的运行规律,是掩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肌体中的蛀虫,它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逐渐被清除,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农村"微腐败"已成为反腐败的重灾区。"微腐败"虽然金额不大,但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多发,直接啃食群众利益,影响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去的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通过对近两年查处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的"微腐败"案件认真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微腐败"的特点、表现、危害及形成原因、如何预防,为提高农村管理提供了一点实践经验。1"微腐败"的特点"微腐败"是一种公权乱用的行为,拥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政府官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不但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合法性,而且也对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毒瘤",应坚决予以治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以重庆打黑除恶为例,全面分析了腐败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腐败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决清除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严重破坏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阻碍农村发展,损害村民及有关群体、个人的根本利益。必须充分认识当下村级基层组织腐败行为的新情况、新特点,并据此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反腐工作,对农村基层腐败犯罪治理机制进行优化:继续增强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法治意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选配、考核管理,建立基层干部权力清单、健全民主管理与权力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监察系统、完善权力监督,强化各反腐要素间的协调、联动。  相似文献   

11.
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在农村基层反腐败斗争中,借鉴"热炉法则"的四大特性:警示性、必然性、即刻性和公正性,完善农村基层反腐败的法律法规,坚决、及时、公正地惩治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对于密切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查处和纠正妨碍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行为和问题尤其是腐败行为和问题,是对和谐社会建设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深入,是确保监督检查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3.
各期刊社、编辑部:目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存在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腐败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学术研究、科学发展以及科技期刊自身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4.
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中,因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政府官员的道德腐败,寻租行为存在普遍性。研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中,应如何规范化操作程序,以及关于寻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的高发与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只有坚持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才能减少和控制诱发腐败的风险。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腐败行为的发生。腐败机会是外在的,是外因,因为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得以实现;动机是内在的,是内因,因为思想道德防线瓦解和崩溃而成实践。因此,在对权力运行的风险预警中,要靠制度建设、科技监督来减少腐败的机会,同时,也要靠文化的浸润来加筑个体内心的道德防线。加强制度建设与科技监督、提高廉政意识是有效预防高校廉政风险发生的三个关键要素。如何将三者有机结合,使制度的约束力、教育的说服力、监督的制衡力共同作用于风险发生的抑制与化解上,构筑制度+文化+科技三位一体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系统,为我们提供了较为满意的选择。只有三管齐下,权力运行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才能实现源头防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各期刊社、编辑部:目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存在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腐败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学术研究、科学发展以及科技期刊自身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根据教育部关  相似文献   

17.
三位一体的高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的高发与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只有坚持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才能减少和控制诱发腐败的风险。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腐败行为的发生。腐败机会是外在的,是外因,因为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得以实现;动机是内在的,是内因,因为思想道德防线瓦解和崩溃而成实践。因此,在对权力运行的风险预警中,要靠制度建设、科技监督来减少腐败的机会,同时,也要靠文化的浸润来加筑个体内心的道德防线。加强制度建设与科技监督、提高廉政意识是有效预防高校廉政风险发生的三个关键要素。如何将三者有机结合,使制度的约束力、教育的说服力、监督的制衡力共同作用于风险发生的抑制与化解上,构筑“制度+文化+科技”三位一体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系统,为我们提供了较为满意的选择。只有三管齐下,权力运行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才能实现源头防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各期刊社、编辑部:目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存在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腐败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学术研究、科学发展以及科技期刊自身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  相似文献   

19.
遏制农业科研领域科学不端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归纳总结了当前形势下农业科研领域的科学不端行为,一是归纳了农业科研领域存在浮躁的几种表现形式;二是指出新世纪"超级作物"满天飞现象;三是"跑部钱进"滋生权力腐败;最后,文章介绍了科技部从七个方面遏制腐败,还科研一片净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功能尚不完备,政府仍拥有较大垄断配置权。由于制度“缺席”与权力失约,政府干预失灵就会产生“非生产性租金”,在“官本位”文化影响下,受个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驱动容易出现权力腐败现象。运用公共选择、委托—代理及寻租等理论对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腐败行为进行定性分析,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个体因素四方面探究其多元形成机理,为真正从源头上预防与遏制腐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