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合宣州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高效药剂,选择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芸苔素内酯等7种常用药剂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的防效最佳,其次为48%氰烯菌酯·戊唑醇,建议在生产中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17种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中筛选出效果更好的药剂,开展了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00 mL/hm~2+25%丙环唑悬浮剂600 mL/hm~2(麦甜)、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900 mL/hm~2、30%丙硫菌唑悬浮剂675 m L/hm~2、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等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2 100 mL/hm~2、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900 g/hm~2、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75 m L/等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次之。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经济的药剂,本研究对多种药剂进行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75%丙硫菌唑干悬浮剂、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等药剂于小麦扬花初期、扬花盛期各喷施1次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和病穗率防效均在65%以上。同时发现,丙硫菌唑及带有戊唑醇的复配剂对锈病的防效较好,而单用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多菌灵悬浮剂等药剂对小麦锈病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4.
为试验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小麦田间药效试验,对几种药剂进行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OD,50%戊唑·百菌清SC,纳米农药,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250 g/L丙环唑EC,15%丙唑·戊唑醇SC,48%氰烯·戊唑醇SC等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防效。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氟唑菌酰羟胺及其与咪鲜胺等复配使用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盛花初期,200g/L氟唑菌酰羟胺(麦甜)SC与25%咪鲜胺EW复配药剂对油菜菌核病防效最高,且产量最高。200g/L氟唑菌酰羟胺(麦甜)SC+430g/L戊唑醇SC复配药剂和200g/L氟唑菌酰羟胺(麦甜)SC的防效及产量均表现较高,在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中均可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扩大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选择范围,特研究了8%叶菌唑悬浮剂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具体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10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第2次施药后7 d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第2次施药后27 d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100%,上述药剂建议在小麦赤霉病偏重以上发生的年份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交替使用药剂,提高防治效果,于2020-2021年度在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开展了药剂交替使用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病穗防治效果在75%以上的处理依次是麦甜(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氰烯菌酯组合,30%丙硫菌唑、25%氰烯菌酯组合,75%戊唑醇·百菌清(戊唑醇62.5%、百菌清12.5%)、25%氰烯菌酯组合,45%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15%、咪鲜胺30%)、25%氰烯菌酯组合,80%多菌灵、25%氰烯菌酯组合;在防治成本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优先选择麦甜(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氰烯菌酯组合,其次是30%丙硫菌唑、25%氰烯菌酯组合,第三是75%戊唑醇·百菌清(戊唑醇62.5%、百菌清12.5%)、25%氰烯菌酯组合,这3个组合病穗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病指防治效果在90%以上,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选用48%甲硫戊唑醇、40%丙硫菌唑戊唑醇、31%丙环福美双、40%戊唑咪鲜胺、48%氰烯戊唑醇6种不同杀菌剂进行赤霉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阶段连续用药2次,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40%丙硫唑戊唑醇600 g/hm~2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出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较好、成本适中的药剂组合,2021年开展了防治小麦赤霉病不同药剂组合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多菌灵+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3个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效较好。多菌灵+戊唑醇组合在防效上虽然表现优异,但仍建议在多菌灵高抗性地区慎用、少用;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组合成本较高,但在实践中有增产和提高小麦品质、熟相的作用,建议将丙硫菌唑+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两种组合作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主推药剂;氰烯菌酯对喷雾用水量有一定要求,试验中对病穗率控制效果不理想,可少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组合在本次试验中用量已超出该两种药剂组合常规用量1倍以上,防效仍不理想,因此不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不同药剂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呕吐毒素的控制效果,选用中抗赤霉病品种‘扬麦20’和中感赤霉病品种‘扬麦25’,用不同药剂进行赤霉病防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扬麦20’和‘扬麦25’上,每667 m2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60 mL+250 g/L丙环唑EC 35 mL(麦甜组合)、40%丙硫·戊唑醇SC 40 mL、48%氰烯·戊唑醇SC 50 mL防治2次后,对赤霉病和呕吐毒素的控制效果均较理想;而每667 m2用45%戊唑·咪鲜胺SC 30 mL防治2次,对赤霉病的防效较差,故不建议在赤霉病重发年份使用该药剂。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真菌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了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经济的新药剂,本研究对多种药剂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g/L丙环唑乳油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效最好,病穗率和病指防效达100%;其次防效较好的为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处理,病穗率防效达88.16%,病指防效达96.62%。上述试验药剂均对小麦安全,且各处理千粒重均高于清水对照,其中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处理小麦千粒重最高,达53.96g,有一定的增重作用,研究结果将为新型药剂大面积推广提供重要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合寿县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高效药剂,选择48%氰烯·戊唑醇SC、30%丙硫菌唑OD、31%丙环·福美双SC、25%氰烯菌酯SC、40%戊唑·咪鲜胺SE、10%井·腊芽SC (赤灵)、430 g/L戊唑醇SC等7种常用药剂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氰烯·戊唑醇SC、30%丙硫菌唑OD、31%丙环·福美双SC、40%戊唑·咪鲜胺SE 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穗率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均达到70%以上,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较好,可以在生产中轮换使用;其中效果最好的为48%氰烯·戊唑醇SC,病穗防治率高达78.86%,可在生产上优先使用,以便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合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药剂,本试验选择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T1)、43%戊唑醇悬浮剂(T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T3)、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T4)、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T5)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T6)6种药剂,以不喷药作为空白对照(CK),分别以说明书最适浓度开展对小麦赤霉病的飞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性均无影响,均可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减轻小麦赤霉病对产量的影响,其中,43%戊唑醇悬浮剂处理(T2)的小麦病穗防效、病指防效最高,分别为90.04%、94.94%;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63.15%,综合表现最佳,可以在江淮地区的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曹斌  郁婷仙  杨强 《上海农业科技》2023,(4):131-132+136
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治水平,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特选用4个不同药剂组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次施药后30 d调查,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00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病穗防效为75.31%,病指防效为85.26%,且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50mL/hm2+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450 mL/hm2处理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600 mL/h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 mL/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研究了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戊唑·咪鲜胺微乳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在当涂县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且对小麦安全。由于2018年小麦齐穗—扬花期雨水多,赤霉病发生偏重,分别于扬花初期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7 d后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3 000 mL/hm~2,开展2次防治,对赤霉病防效优异,值得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苏省抗性监测结果,研究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中真菌毒素积累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防效均较高,达78.19%~98.47%。其中,氰烯·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咪鲜胺病指防效最好,分别为98.47%、97.45%和96.82%;其次为烯肟·氟环唑单用、烯肟·氟环唑+咪鲜胺、烯肟·戊唑醇,为89.93%~94.61%;烯肟·戊唑醇+咪鲜胺、啶菌恶唑+咪鲜胺、啶菌恶唑防效偏低,为78.19%~87.46%。检出DON为主要毒素。防治后,48%氰烯·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20%烯肟·戊唑醇SC对麦粒中DON毒素积累降低效果最好,分别达92.95%、89.36%、74.53%,其他药剂或处理为34.70%~67.32%。综合上述2个因素,推荐25%氰烯菌酯SC、48%氰烯·戊唑醇SC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首选药剂品种,其次,推荐20%烯肟·戊唑醇SC、400 g/L戊唑·咪鲜胺SC。  相似文献   

17.
选取6种常用杀菌剂、2种防治器械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0%肟菌·戊唑醇、40%咪铜·氟环唑、15%丙硫唑·戊唑醇、40%戊唑·咪鲜胺、0.3%四霉素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上6种药剂可以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对口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与传统电动喷雾器相近,在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中可适当代替喷雾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2017年4月在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农技站试验田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25%氰烯菌酯sc、48%氰烯·戊唑醇sc、30%戊唑·多菌灵sc、400g/L戊唑·咪鲜胺sc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均在83%以上。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真菌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筛选出适合飞防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对多种药剂进行了飞防药效试验。药剂防治试验表明, 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均在89%以上,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次之,40%多菌灵悬浮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最差。因此,在小麦抽穗扬花防治关键期,使用含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成分的产品施药2次,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125 g/L氟环唑悬浮剂、5%苯甲·丙环唑水乳剂等6种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5 g/L氟环唑悬浮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性油SE、45%戊唑·咪酰胺水乳剂、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5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较好,达到60%以上,且对小麦生产安全,可以在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中轮换使用,特别是30%丙硫菌唑可分散性油SE防效最好,可以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时优选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