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淡水养殖水产品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残留量,并对存在的风险点进行预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鱼肉中的7种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022年共抽检191个养殖户的315批次水产品,共检出61个养殖户共75批次水产品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未检出超过限量标准的样品。养殖户的检出占比为31.94%,水产品总体检出率为23.81%;主要检出恩诺沙星75批次、环丙沙星16批次,其他氟喹诺酮类未检出。结论:广州市番禺区淡水养殖水产品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主要为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残留情况较普遍,应加强对这两类药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10):19-2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蛋中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经过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水饱和正己烷去除蛋白质和脂类物质。目标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氟喹诺酮类残留药物能在15 min内得到有效分离,峰形对称。方法检出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为10μg/kg,达氟沙星为2μg/kg,回收率在83.2%~97.3%,相对标准偏差在3.6%~8.7%。  相似文献   

3.
氨基脲(Semicarbazide, SEM)为一种有毒物质,是判断呋喃西林是否违规使用的标记性残留物。为探讨甲壳类水产品中氨基脲的检出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PLC-MS/MS)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中的SEM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罗氏沼虾不同部位均检出SEM,其中头胸甲和虾壳等甲壳部位SEM检出值较高[平均(32.02±3.75)和(26.85±13.90)μg·kg-1],肌肉和肝脏的SEM检出值较低[平均(1.35±0.67)和(5.56±0.87)μg·kg-1],均超过我国现行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1μg·kg-1);罗氏沼虾虾壳和虾肉中的SEM检出值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甲壳组织中SEM检出值始终高于1.0μg·kg-1,而不同贮藏温度对罗氏沼虾中SEM检出值影响较小。因此,以SEM为标志物对罗氏沼虾进行呋喃西林残留检测时,应考虑样品...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高邮市养殖罗氏沼虾13.5万多亩,年产罗氏沼虾4万t,产值8.5亿元,罗氏沼虾养殖已经成为高邮农业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亚大虾,原产于东南亚国家,最适生长温度为26~32℃,高邮地区高温季节(7—9月)是罗氏沼虾生长最快的时期,所以是养殖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罗氏沼虾代谢量大、饲料投喂多、水质变化快,管理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到养殖的产量与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归纳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马来西亚大虾,原产于东南亚地区,适宜生存水温为18~35℃。江苏扬州的高邮市、江都区是全国罗氏沼虾的主要产区,有罗氏沼虾养殖面积1.13万公顷,年产罗氏沼虾5.6万t,养殖效益4.9亿元。罗氏沼虾适宜养殖时间为5月中旬至10月底,其余时间塘口基本闲置。扬州市水产生产技术指导站和高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常见甲壳类水产品中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本底含量的调查及来源分析,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本研究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常见的4种甲壳类水产品中本底氨基脲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种甲壳类水产品中,日本沼虾和罗氏沼虾中氨基脲检出率达100%,日本沼虾中氨基脲平均检出值为6.92μg/kg,罗氏沼虾中氨基脲平均检出值为2.52μg/kg,均超过现行残留限量,而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中的氨基脲含量较低。本研究的结果为甲壳类水产品中氨基脲残留限量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上海市场销售鳜(Siniperca chuatsi)渔药残留现状,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对上海市批发市场销售的72份鳜肌肉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孔雀石绿(MG)、硝基呋喃(NFs)、喹诺酮(4-Qs)以及亚甲基蓝(MB)四大类共10种药物。结果显示: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以及呋喃唑酮、呋喃它酮无检出,呋喃西林、呋喃妥因检出样占样本量的50%,喹诺酮类占76.39%,亚甲基蓝占15.3%;呋喃西林的检出浓度为(0.49±0.03)μg/kg、呋喃妥因(3.51±2.27)μg/kg,诺氟沙星(25.52±10.36)μg/kg、环丙沙星(20.98±6.85)μg/kg、恩诺沙星(27.95±4.17)μg/kg、亚甲基蓝(120±14)μg/kg;呋喃唑酮类主要集中在10月份到次年4月份之间,喹诺酮类与亚甲基蓝则主要集中在4月份到10月份之间,环丙沙星全年可检出。结果表明:市售鳜肌肉中仍有部分禁用药物和限用渔药的残留,且不同药物残留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来罗氏沼虾养殖困难,育苗更加困难,大多数育苗场亏损。珠海市源润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罗氏沼虾育苗和养成的单位,为了克服困难,从2014年起采用种植轮叶黑藻(茜草)养殖罗氏沼虾,有效地改善了产品质量和提高了产量,获得了很好的效益,并且从中选取亲虾用于虾苗繁育,也有效地提高了虾苗的质量和产量,连续两年扭亏为盈,年产虾苗近2亿尾,销往珠三角养殖区,虾苗质量好,养殖产量高,受到养殖户欢迎。  相似文献   

9.
塘田联作对池塘水质及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节能减排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开展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水稻塘田联作试验。以罗氏沼虾-水稻联作试验塘和罗氏沼虾单养对照塘各1口为研究对象,监测池塘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动态及罗氏沼虾生长指标,分析塘田联作模式对池塘水质及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试验塘被改造为养殖区与稻田两部分以模拟塘田联作,每部分面积各占50%。水稻于2018年4月22日机栽完毕,5月12日放养虾苗,6月28日起进行水质和生长监测。结果显示:1)试验期间试验塘平均水温比对照塘低0.82℃;2)试验塘水体无机氮(NH4+-N、NO2--N、NO3--N)、活性磷酸盐-磷(PO43--P)、总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颗粒无机物(PIM)浓度、化学需氧量(COD)和变异系数(CV)在整个养殖期间均低于对照塘,且NH4+-N、COD与对照塘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塘对应水质指标在养殖后期均出现大幅升高;3)试验塘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分别为3.07%·d-1和459.40%,而对照塘分别为2.86%·d-1和397.44%。结果表明,塘田联作能降低夏季高温期池塘水温及水体氮(N)、磷(P)浓度与COD,并保持水质稳定,促进罗氏沼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池塘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雌、雄虾的生长差异,于2016年5月至10月定期测量池塘精养条件下罗氏沼虾的体长、体质量,期间采集样品1 040尾,对雌、雄罗氏沼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其回归方程为:雌虾W=8×10~(-6)L~(3.262 4),(R~2=0.995 6,N=544);雄虾W=6×10~(-6)L~(3.320 8),(R~2=0.996 3,N=496)。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罗氏沼虾雌、雄虾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雌、雄虾的渐近体长分别为103.05 mm和136.93 mm,渐近体质量分别为29.54 g和74.65 g。雌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11.16 d,拐点体质量8.95 g;雄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63.70 d,拐点体质量22.71 g。罗氏沼虾性成熟后,其雄性的个体显著大于雌性个体,可利用这一特性开展罗氏沼虾全雄性养殖,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2.固着类纤毛虫病(1)主要症状:纤毛虫主要通过附着在罗氏沼虾的鳃丝、附肢等表面进行感染,造成罗氏沼虾行动迟缓、活动减弱、抗应激能力下降。(2)病因: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感染引起。(3)诊断:取患病虾鳃丝、附肢等做成水浸片镜检。(4)流行及危害:该疾病的发生与水体有机质含量过高有关,严重时导致罗氏沼虾摄食能力下降以及蜕壳困难,最终造成罗氏沼虾死亡。(5)防控措施:放苗前清除底部淤泥并晒塘,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淡水渔业用水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残留,建立了检测淡水渔业用水中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方法。结果显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检出限(按S/N=3计)分别为2.5、1.0、2.5μg/L,定量限(按S/N=10计)分别为5、1、5μg/L。按1倍、5倍、10倍定量限进行加标回收,3种抗生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6.6%~89.9%,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72%~8.43%。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养鱼:近两年来罗氏沼虾总体的育苗情况如何?目前育苗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今年高邮地区的出苗情况如何?杨国梁:我国罗氏沼虾育苗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湖州市(约70亿尾)、嘉兴市(约20亿尾),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约50亿尾)、扬州市江都区(约20亿尾),广东省、广西区(约30亿尾,单个苗场规模较小),其他零星育苗企业分布的区域有江苏省泰州、南通、  相似文献   

14.
对18株分离自患病乌鳢的气单胞菌进行了6大类共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18株菌对磺胺类药物--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产生了高达100%的耐药性,对红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也有一定的耐药率(50%~90%),而对喹诺酮类3种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则耐药率较低,并存在多重耐药的现象。通过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等4大类抗生素15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发现ant、qnr S、cat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0.0%、44.4%、38.9%,而qnr B、cat B基因则未检出。同种细菌不同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生产用药时有必要针对病原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林兰  董学兴  赵卫红  欧江涛  何枫 《水产学报》2018,42(10):1589-1595
通过围隔实验比较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实验设置6种养殖模式:罗氏沼虾单养(MP)、罗氏沼虾+浮萍(水面覆盖率5%)(PP)、罗氏沼虾+鲢(PF)、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鲢(PMF)、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PMP)、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鲢(PMPF)。养殖64 d后,测定不同模式中浮游植物和三大类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的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上述6种模式中浮游植物共同优势种有4种,但优势度指数最大的浮游植物不同,MP组是锥囊藻属,有浮萍的PP和PMP组均为细小平裂藻,混养鲢的PF、PMF和PMPF组均为针杆藻。不同养殖模式无共同的浮游动物优势种。养殖模式对浮游生物密度具有显著影响,PF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MP组浮游植物密度最低,PF组浮游植物密度比MP、PP和PMP组分别高78%、53%和61%。相反,浮游动物密度MP组最高,PF组最低。混养鲢的PF、PMF和PMPF组浮游动物密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研究表明,罗氏沼虾养殖中混养鲢可增加浮游植物密度而降低浮游动物密度,浮萍和鲢影响池塘优势种。  相似文献   

16.
周鑫 《科学养鱼》2011,(1):12-14
2.成虾养殖罗氏沼虾生命力较强,养殖比较容易,但实际上管理不当同样存在着风险。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认真落实成虾养殖中的各项技术要求。(1)水源:没有污染的河水、湖水、水库水和井水均可满足罗氏沼虾养殖的需要,但要求水源充足,注排  相似文献   

17.
脂溶性贝类毒素分布广泛,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广西北部湾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区,其贝类产量占比超过一半。为评估广西北部湾沿海居民因摄食贝类而引起的脂溶性贝类毒素摄入风险,并为建立毒素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脂溶性贝类毒素含量,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居民连续7 d的海产品进食情况,应用海洋生物毒素点评估方法,计算膳食中每日毒素摄入量(Estimated daily intake,ESI),对照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急性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 ARfD)值,评价其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检出的4种毒素含量均低于欧盟规定的安全限量值。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环亚胺类毒素(Gymnodimine, GYM)(83.02%)、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51.16%)、鳍藻毒素(Dinophysis toxin, DTX-2)(40.91%)和虾夷扇贝毒素(Homoyessotoxin, Homo-YTX)(8.6%),检出的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105.4、31.39、38.19和15...  相似文献   

18.
罗氏沼虾气单胞菌MrM0602株的分离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濒死的罗氏沼虾体内分离到菌株M rM0602,经形态学观察及API 20E鉴定系统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健康罗氏沼虾,100%致死剂量为1.0×104cfu/m l,半致死剂量(LD50)为3.16×103cfu/m l。测定菌株M rM0602的胞外产物对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红细胞的溶血活性,表明胞外产物对小鼠红细胞有微弱的溶血活性,对新西兰兔红细胞无溶血活性。胞外蛋白酶活力测定显示,菌株M rM0602胞外产物具有很高的蛋白酶活力,且耐热性很强,65℃仍保持较高活性。常规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菌株M rM0602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洪斌  牛犇  陈萍  李薇  刘海泉  潘迎捷  赵勇 《水产学报》2019,43(5):1347-1358
探究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肠道微生物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种类的差异。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技术分析2种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和微生物多样性,并运用PCR方法检测了2种虾肠道细菌常见38种ARGs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获得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肠道细菌有效序列分别为42 795和40 713条,物种注释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数目分别为124和82,分类地位明确的细菌种类分别隶属5个门、17个属和5个门、16个属。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的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所占比例为75.45%,优势菌属为副球菌属(25.83%)和不动杆菌属(25.24%);罗氏沼虾肠道细菌的优势类群是厚壁菌门(49.74%),优势菌属为乳球菌属(49.01%)和弧菌属(29.98%)。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2.19)Shannon指数高于罗氏沼虾肠道细菌(1.78),表明前者肠道细菌多样性大于后者。DGGE图谱的分析结果与高通量测序一致,2种虾肠道细菌种类差异很大。PCR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携带15种ARGs,罗氏沼虾肠道细菌携带14种ARGs。本实验表明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的群落种类多样性、OTU丰富度、物种总数和ARGs种类均高于罗氏沼虾肠道细菌,为后续肠道微生物资源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氨氮胁迫与恢复对罗氏沼虾幼虾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为(25±1)℃、p H为8. 0±0. 5条件下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虾半致死浓度,并设置0、0. 43、0. 64、0. 85、1. 06 mg·L~(-1)5个浓度研究氨氮胁迫48 h及恢复48 h对罗氏沼虾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非离子氨对罗氏沼虾幼虾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 25、2. 35、1. 86、1. 54 mg·L~(-1),安全浓度为0. 154 mg·L~(-1)。氨氮胁迫48 h,罗氏沼虾SOD活性显著升高(P 0. 05),而CAT和GSH-Px活性变化不显著(P 0. 05); 0. 43、0. 64、1. 06 mg·L~(-1)氨氮胁迫组罗氏沼虾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氨氮胁迫后恢复48 h,各组SOD活性均较胁迫时显著下降(P 0. 05),但除0. 85 mg·L~(-1)组外的其它试验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0. 85、1. 06 mg·L~(-1)组CAT活性较胁迫状态显著下降(P 0. 05);试验组与对照组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 0. 05)。结果表明,低浓度氨氮短期胁迫对罗氏沼虾造成的氧化损伤在解除胁迫后可修复,但肌肉仍处于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