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采用盆栽方式,比较了氮磷配比施肥对黄檗当年生播种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外界环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黄檗播种苗在N:P=1:2的配比施肥条件下苗高、地茎、总生物量的长势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5.
6.
7.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7,(2):28-29
当今世界化肥的发展方向是液体化、复合化、高效化、专用化。目前我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尽管近年来国产磷复肥发展较快,但主要是混配肥或复混肥,真正化学合成的较少,肥料科技含量低,原料不够精选,导致肥效无法与进口复合肥相媲美。为此,我国大力发展高浓度复合肥和专用型复合肥,2004年开始还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其意义在于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强化肥在地区和作物上的针对性,减少因为使用不当造成的浪费,倡导平衡施肥,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8.
9.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 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 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ab, IC)模式。通过对比精养蟹、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氮磷利用、浮游生物生物量与多样性及生态经济效益来探寻最佳的稻田养蟹模式。结果显示,3种种养模式底质氮磷含量均有增加,精养模式最为显著(P<0.05);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氮平衡均表现为盈余,其盈余量逐减,分别为1 030.92、364.37、188.75 kg/hm2,氮利用率逐增,分别为16.47%、48.98%、65.71%;磷平衡也均表现为盈余,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的磷盈余量分别为171.35、81.67、76.96 kg/hm2,磷利用率逐增,分别为7.61%、18.22%、24.29%;与精养、稻蟹共作模式相比,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浮游动植物种类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寻求中低产麦田最佳氮磷配比,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静海县沿庄镇农科站在2005~2006年度承担了县农技中心推广站组织《中低产田氮磷配比试验》,试验地点落实在小黄洼村,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