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庆军 《食用菌》2005,27(4):49-49
栽培平菇孢子过敏反应是一常见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在、生产实践中的切身体会,总结出几点预防措施供菇友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洪臣  杨秀艳 《食用菌》2007,29(5):50-51
平菇以其低脂肪高蛋白的品质,而且价格便宜,成为人们日常食用的具有保健功能的上等菜肴。在食用菌产业中因平菇栽培技术要求低,栽培原料粗放,所以平菇栽培最为  相似文献   

3.
平菇孢子具有粉尘一样的恶劣作用 ,给种菇者带来的疾患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据调查 ,在北方栽培平菇的菇农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炎或咽炎 ,更有甚者象得了流感一样整日咳喘不息。由平菇孢子引起的嗓子发痒、气管发紧、胸闷咳簌等症状 ,不管用什么药物对此都无效。种菇者一致认为栽培平菇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 ,而且风吹不走雨淋不去的致富捷径 ,但平菇孢子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或多或少觉得有点得不偿失。致使很多人对栽培平菇敢望而不敢及 ,严重地阻碍了平菇栽培事业的发展。根据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 ,我们认为对平菇孢子污染环境的问题不可等…  相似文献   

4.
菏泽师专农学部“过菌还田”课题组 ,近年来在全市及周边地区推广“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生料栽培平菇技术”获得成功 ,生物转化率可达 130 %~ 16 0 %。此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 ,2 0 0 1年全市已有 2 70 0 0户农民栽培受益。但与此同时 ,一个新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不少菇农来电、来人咨询 :如何防治人体产生的孢子过敏反应 ?他们口述的主要症状有胸闷、咳嗽、吐黄痰、哮喘以及发烧、头痛、身体酸软无力 ,且男性较女性严重。由于以上症状 ,使菇农对平菇栽培产生畏惧心理 ,怕长期接触孢子对身体有损害 ,因此直接制约了食用菌的发展 ,并影…  相似文献   

5.
陈绍军 《食用菌》2001,23(6):32-32
笔者将多孢子分离与组织分离有机结合 ,使退化品种的优良特性得以恢复。现简介如下 ,以供同行参考。1 制备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 g,葡萄糖 2 0 g,磷酸二氢钾 3g,硫酸镁 1.5 g,VB1微量 ,琼脂 18g。水 10 0 0 m L,p H值自然。按常规方法制试管斜面。2 选择种菇 选取生长健壮、八成熟 ,无病虫害的平菇一朵 ,用锋利小刀在其上切取菇形美观的菇肉组织一片待用。3 收集孢子及培养纯化 在无菌条件下 ,拨出斜面试管口的棉塞 ,用试管口从菇种菌褶处顶穿菇种片 ,使一小片菇种陷入管口以内 ,迅速塞好棉塞。于 2 4~ 2 6℃条件下恒温培养 6小时后…  相似文献   

6.
陈麟璋 《食用菌》2004,26(3):15-16
平菇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迅速成为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但由于同一菌株多次转接,退化严重,栽培者想自己保存表现好的菌株。而又苦于无技术、无设备。现介绍一种平菇母种简易孢子分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红燕 《食用菌》2003,25(3):19-20
当前平菇栽培规模不断扩大,菌种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菌种质量直接关系到栽培者的利益。一般一个平菇品种经过4年以上栽培,由于各种原因就会表现出种性退化现象。如出菇迟,长势弱,转潮慢,产量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平菇有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进行母种繁殖是解决种性退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因平菇子实体孢子弹射量大,接种操作简易,在栽培专业户中推广孢子分离提纯复壮技术是可行的。现将该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组织和孢子分离法对平菇种性复壮效应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麟 《食用菌》2004,26(1):5-6
平菇栽培广泛 ,菇农最为关切的问题是平菇的产量、质量(韧性 )、抗病性和商品外观。多年来 ,一个优良菌株的产生 ,主要来自于野生菌株的采集和驯化 ,而更多的所谓“良种”是出自于相互引进 ,改名换姓后也就名正言顺了。常用的杂交育种 ,耗时太长 ,而且杂交优势维护不久 ,这已被  相似文献   

9.
冬春两季栽培平菇由于气候变化大,温湿度不易调控,如管理不当,容易产生畸形菇,影响商品的质量和产量。平菇畸形菇是怎样产生,又怎样防治呢?本文谈谈粗浅看法。1 瘤盖菇 菌盖表面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突起,这是由于菇体发育时温度过低(4-6℃)时间过长,菌盖内外细胞伸长失调而成。预防方法是要根据不同品种加温、保温、控制好适宜温度,一般不宜低于10℃。  相似文献   

10.
以低能离子束注入诱变平菇(农平8l号)孢子,培养孢子获得双核异核菌株。随机选育4个菌株,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4个菌株子实体颜色及形态特征都有变化。诱变的菌株生长速度普遍快于对照菌株,诱变的菌株生长势普遍好于对照菌株,诱变后各菌株生长发育比对照都快,其中1号生长最快。出菇结果表明各诱变菌株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快,出菇早,1号比对照提前12 d,其中以1号菌株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成庆军 《食用菌》2005,27(5):49-49
平菇栽培期经常发生的鬼伞有长根鬼伞、墨汁鬼伞、粪鬼伞以及毛头鬼伞等四种。鬼伞是高温季节栽培平菇过程中发生较为普通的一类竞争性杂菌,是早秋晚春栽培平菇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轻则减产,重则全面失败。因此,掌握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提高平菇栽培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平菇栽培过程中,杂菌污染是很棘手的事,处理不当会导致减产、品质下降或绝收。本人做过栽前料处理小试验,可防止料面污染,且菇体生长壮,品质好。现介绍如下: 首先,增加培养料曝晒时间。一般培养料晒1~2夭,杀菌效果不理想。将晒料时  相似文献   

13.
商东升 《食用菌》2006,28(3):15-15
近年平菇黄菇病已成为平菇种植户最麻烦的问题。有些药物虽有一定防效。但因平菇生长周期短,菇体容易残留,有违无公害蔬菜的宗旨,而且代价也高。我站多年来致力于平菇黄菇病的研究,摸索出一套防治黄菇病的较好方法,2004年第3期《食用菌》上已介绍,现就未尽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商东升 《食用菌》2004,26(3):41-41
黑色平菇以其产量高、味道鲜美的特点,近年来在市场上看好,但在使用玉米芯等培养料栽培黑色平菇时,二潮菇后易出现的黄菇病,严重制约了黑色平菇的推广。我市有一个年投料近500t的村庄,2003年因黄菇病的感染,造成大幅度减产,有些种植户甚至绝收。我站经过多年试验摸索,总结出一套防治黑色平菇黄菇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几年的调查和室内试验,发现造成平菇菌种“干散”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污染。以后,又进行了回接试验,以确定和检测污染途径。并对环境条件,如温度、水分、通风等与菌种生长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菌株: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Accc5154)、紫孢侧耳(P. sapidus, Accc5155)、佛罗里达侧耳(P. florida, Accc5165)。 2.回接试验:将从平菇“干散”菌种中分离到的带有不同量细菌的菌种回接到被接种物(菌袋)中,于22℃、25℃、28℃下分别培养,观察菌种长相并进行再次分离。以正常菌种为对照。 3.被接种物带菌的检测:将装好料的菌袋分别于常压高温100℃灭菌1小时(处理Ⅰ)、高压灭菌0.5kg/cm~30.5小时(处理Ⅱ)、高压灭菌1.1kg/c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平菇菌质多糖以及培养基中加人参药渣的菌质多糖对高血脂小鼠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平菇菌质多糖组和平菇人参菌质多糖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喂高脂饲料。各组小鼠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灌胃45d后,小鼠断头取血分离血清,测血清中的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平菇人参菌质多糖和平菇菌质多糖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小鼠血清甘油i酯(TG)含量、总胆固醇(CHO)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有一定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作用。结论:平菇菌质多糖以及培养基中加人人参药渣的平菇人参菌质多糖均能有效调节体内血脂,对预防高血脂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和分析了无孢平菇的培养特性、显微结构及主要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无孢平菇茵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子实体生长发育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8℃~22℃。扫描电镜观察子实层,无担孢子。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无孢平菇子实体的粗蛋白20.3%、粗纤维7.3%、粗脂肪2.6%、可溶性总糖5.9%、总氨基酸13.88%,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6.2%。  相似文献   

18.
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姜凤英  冯辉 《园艺学报》2005,32(5):884-884
本文介绍了羽衣甘蓝(Brassoca aleracen l.var.acephala DC.)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出胚状体,并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国内还未见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马丽 《果农之友》2008,(7):51-51
葡萄裂果病为生理病害,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常有裂果现象发生,既影响果实外观,还进一步导致病虫危害,甚至会失去商品价值,给果农朋友带来经济损失。以下从几方面介绍如何预防葡萄裂果:  相似文献   

20.
红平菇化学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文坤  贺新生 《食用菌》2008,30(4):17-19
以0.01~1mmol/L亚硝基胍(NTG)为诱变剂,处理红平菇孢子2h,培养孢子得到双核异核菌株,随机选出部分菌株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25个新菌株间有拮抗的占75.4%,无拈抗的占24.6%。32个菌株出菇试验,子实体浅红色的14个,红色12个,白色6个。菌褶正常生长59.3%,向上生长28.1%,菌褶反卷向上生长12.5%,对照100%正常生长。19号和15号菌株产量最高、商品性、传代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