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谢荣 《食用菌》2017,(5):59-61
<正>市场上的灵芝或者灵芝产品主要是赤芝(Ganoderma lucidum)、紫芝和松杉灵芝。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是新发现的种类~([1])。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展的白肉灵芝活性物质分析与功效研究[5],目前白肉灵芝药效作用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2,3])。为实现西藏白肉灵芝产业品牌化发展,规范化繁育菌种和标准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持,笔者总结  相似文献   

2.
为解析灵芝科真菌的全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采用MISA、Codon W软件对赤芝、紫芝、松杉灵芝、重伞灵芝、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sp. BRIUMSc、白肉灵芝、南方灵芝等8个真菌全基因组的重复序列、SSR位点和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8种灵芝科真菌基因组两两比对,发现SSR数量与基因组大小无显著相关性,SSR类型都以短重复类型(单核苷酸至三核苷酸)为主,SSR位点在基因组中的密度不一。灵芝科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灵芝科真菌倾向于使用GC丰富的密码子以及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与毕赤酵母相比,8个灵芝科真菌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更接近于酿酒酵母和大肠杆菌,它们可能更适合与灵芝科真菌互为基因异源表达宿主。  相似文献   

3.
周洁  张波  杨梅  柳成益  谭伟  李小林 《园艺学报》2018,45(1):197-198
‘攀芝1号’由采自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新九乡的壳斗科树林中1株野生灵芝驯化培育而来,属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呈肾形,菌盖初期浅黄褐色,成熟时赤褐色,有光泽。菌丝及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皆为24 ~ 26 ℃,可采用袋料栽培及段木栽培。田间栽培性状优良,平均生物学转化率段木栽培20%,代料栽培29%。  相似文献   

4.
采用形态鉴定、ITS鉴定和ITS-RFLP分子标记方法对采集自福建的3株野生灵芝进行鉴定,并将其生物学特性及化学成分与赤芝(Ganoderma lingzhi)菌株ZK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集的3株野生灵芝为重伞灵芝(G.multipileum)。与赤芝菌株ZK相比,3株野生重伞灵芝菌株LQ、LJ和Y1菌丝生长速度快(P0.01),LQ、LJ、Y1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32、32、34℃,均高于赤芝ZK;供试菌株均偏好酸性生长环境;重伞灵芝LQ和Y1的产量分别为每袋(12.1±1.3)、(11.7±0.9)g,达到ZK产量(17.6±1.8)g的66%以上。Y1与LQ的子实体多糖含量分别为(12.9±0.1)、(10.7±0.3)mg/g,高于赤芝ZK的子实体多糖含量(9.2±0.2)mg/g(P0.01);LJ、Y1的三萜含量约为7.5mg/g,LQ的三萜含量为(6.5±0.3)mg/g,分别是ZK三萜含量的84.27%和73.03%。从HPLC图谱可知重伞灵芝有许多赤芝没有的峰,三萜酸的种类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灵芝(Ganoderma)栽培菌株粤GL-YW( G.lucidum)和粤GL-YWZ(G.sinense)为对照,对3株采自坦桑尼亚的野生灵芝(Ganoderma)菌株的人工栽培子实体进行多糖和三萜含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野生菌株子实体中多糖和三萜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菌株,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棉秆栽培灵芝(Ganoderma lucidum)的优良品种和适宜配方,采用常用的5种灵芝品种、4个棉秆替代木屑栽培配方,进行以棉秆为主料栽培灵芝的品种与配方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赤芝、中华灵芝、美国灵芝3个灵芝品种适合以棉秆为主料进行栽培;配方3(棉秆60%、棉籽壳20%、麦麸15%、玉米粉2%、石膏粉1%、磷肥1%、石灰1%)是棉秆栽培灵芝的适宜配方。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水中不同含量的钙、铁、锰离子对赤芝(Ganoderma lucidum)和松杉灵芝(G.tsugae)液体培养下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1200 mg/L时随着Ca浓度增加赤芝生物量逐渐减少,而松杉灵芝在Ca浓度为200 mg/mL时生物量最高,在600~1200 mg/mL低于不添加Ca的处理;在Fe浓度为200~600 mg/L及200~800 mg/L时,赤芝和松杉灵芝的生物量高于不添加的处理,但当浓度超过相应范围时,这两种灵芝的生物量显著降低;Mn浓度为200或400 mg/L时,两种灵芝的生物量较高,当浓度超过800 mg/L时低于不添加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13批不同来源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的多糖、总三萜中甾醇、灵芝酸C2、灵芝酸B、灵芝酸A、灵芝酸E、灵芝酮三醇、灵芝萜烯二醇以及硒的含量,并基于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solution, TOPSIS)对上述测定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综合评价产品质量。结果表明,基于液相色谱分析建立的6种三萜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度;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快速、灵敏、有效,与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结论基本一致,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赤芝药材质量,可为赤芝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灵芝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灵芝广义地讲是一大群多孔菌的总称,全世界已知有120种,我国有63种,广泛分布于各地。这些“灵芝”在成分和疗效上极为相近,所以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将它们共用。本文所讲的仅指一种真正的灵芝 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而不是广义的灵芝。它的别名有:赤芝、红芝、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灵芝草等。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21,(5)
提取27个山东省栽培灵芝属菌株的基因组总DNA,PCR扩增获得其ITS序列,构建基于IT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灵芝菌株分布于3个聚类组,分别为Ⅰ组(Ganoderma lingzhi sp.nov.)、Ⅳ组(G.applanatum)和Ⅴ组(G.siense)。研究明确了山东省栽培灵芝属菌株的分类地位、亲缘关系和分子特征,为山东省灵芝属种质资源保护、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ITS序列分析鉴定灵芝属菌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11个本所保藏灵芝属菌株及9个灵芝属野生菌株的ITS序列,应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其产物进行测序,并从GenBank上下载2条赤芝(Ganoderma luncidum)、1条黑紫灵芝(Ganoderma japonicum)和1条无柄紫灵芝(Ganoderma mastoporum)的ITS序列,以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m)为外类群,用NJ(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0个灵芝属菌株聚为4个簇,其中赤芝组和树舌亚属的菌株各自聚为1组,其组内同源性均达99.7%以上,紫灵芝组的菌株分成2组:无柄紫灵芝和黑紫灵芝。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仅根据形态学特征难以将灵芝属菌株进行有效的分类,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对灵芝菌株进行分类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ITS序列分析在近缘种的分类鉴定上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主峰海拔3099米,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馆。山上山下气候悬殊,自下而上由亚热带、温带、亚寒带植物呈垂直带谱,种类繁多,食用菌资源相当丰富,据初步统计大约有170多种,其中灵芝就有5种之多,如灵芝Ganoderma luci-dum,紫芝G.valesiacum,黄芝G.luteum,黑芝G.atrum,松杉芝G.tsugae 等。特别是灵芝,朵形较大,色彩艳丽,分布量多,十分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桂西北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灵芝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桂西北地区几种人工栽培灵芝和野生灵芝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均比野生赤芝的多糖含量高;人工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也比部分野生黑芝的多糖含量高。分析了不同样品灵芝多糖含量差异的原因,并探讨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用人工栽培灵芝替代野生灵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以赤芝Ganoderma lucidum和无柄灵芝Ganoderma resinaceum担孢子为材料,从担孢子采集方法、萌发条件及保藏时间等方面,比较两种担孢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无柄灵芝担孢子在无菌水中培养24 h即可萌发产生芽管,48 h萌发率为6.77%;而赤芝只有早期弹射的新鲜担孢子可以在麦芽汁培养基中萌发,但萌发率仅有1.13%。赤芝担孢子根据形态大小可分为3类,其中可萌发担孢子的平均长为7.38μm,宽为4.46μm,小于成熟担孢子,细胞壁颜色也比成熟担孢子浅。灵芝担孢子萌发时一般在担孢子顶端或脐状处产生一个芽管,极少数两处同时产生芽管。新生菌丝在不适宜继续生长条件下,可进一步形成厚垣孢子;且随着担孢子保藏时间的延长,其萌发率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发掘利用西南地区野生灵芝资源,基于形态学及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出1份采自昆明市的野生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以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固体培养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并对驯化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活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白肉灵芝菌丝固体培养最适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三氯化铁,pH为5.5,温度为26℃。驯化栽培的白肉灵芝出菇整齐,漆状光泽度高,农艺性状优良,单朵子实体平均鲜质量、干质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61.60 g、24.80 g和10.26%。对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活性成分测定,测得其多糖、三萜、总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1.51%、3.21%、17.24%、17.20%及2.40%,各成分含量明显高于赤芝、紫芝和部分已选育的白肉灵芝品种。研究结果为西南地区珍稀野生灵芝种质资源的发掘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探讨不同栽培地、不同生长期和不同剂量水杨酸处理的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子实体中三萜含量和种类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地会影响白肉灵芝子实体中三萜的含量和种类,其中,在西藏拉萨市曲水县栽培的子实体中三萜含量较高;从原基期到喷孢后期,子实体中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研究了赤芝Ganoderma lucidum,紫芝Ganoderma sinense,甜芝Ganoderma sp.等3种不同物种灵芝的液体发酵的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灵芝在不同碳源、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深层振荡发酵,分别获得不同产量的菌体细胞、胞外多糖、胞内多糖试验发现3种灵芝均以玉米淀粉为最佳碳源,检定的3种目标代谢产物量均显著高于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但不同物种灵芝在特定碳源条件下表达的菌体生物量与胞外多糖、胞内多糖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呈现不同规律试验还对不同氯源条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种灵芝均在以酵母粉为有机氯源的培养基中产生较高量的菌体细胞和胞内多糖.但发酵产生胞外多糖的最适氮源不尽相同.赤芝为酵母粉,而紫芝和甜芝则为无机氮源(NII4)2SO4上述主要结果对灵芝类药用成分的发酵生产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选育出的赤芝(Ganoderma lucidum)品种-"仙芝1号"采用拮抗试验、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仙芝1号"同"仙源5号"及韩芝有明显拮抗效应,其ERIC-PCR扩增图谱与其它品种差异明显,因此选育出的"仙芝1号"是不同于其他灵芝品种的赤芝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浙江食用菌》2014,(1):58-58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批准对安徽省霍山灵芝(赤芝)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据悉,这是继"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迎驾贡酒"和"漫水河百合"之后,该县获得的第五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公告中,对霍山灵芝的产地范围、专用标志使用、质量技术要求等均作出了规定。根据公告,霍山灵芝产地范围为安徽省霍山县与儿街镇、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野生灵芝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灵芝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概述了中国古籍中有关灵芝的记载,灵芝的化学成分与制剂,灵芝的人工栽培、生态习性与分布,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