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夏,笔者走进江西省上高县、修水县、武宁县的乡村,发现所到每个村庄的村前几乎都有几棵古老的风景树或有着美丽传说的一片风景林。这些风景林让乡村更美丽。从"风水树"到"风景林"千百年来,这些散落在乡间的风景林,不仅承载着村民们的朴素信仰,传承着乡村的历史、文化,是外出游子难忘的乡愁,而且构成了村落的绿色屏障,形成了一幅幅优美乡村生态图景,把赣鄱大地装点得多姿多彩。上高县锦江镇大塘村原有的25亩风水林,上世纪70年代被砍掉建成  相似文献   

2.
<正>他神情蔼然,操着流利的普通话,有时指导助手测量村里的"树王",有时在村后的森林里抚树盘桓,若有所感。他,就是长期关注、研究江西风水林的美国学者、美国西萌石大学地理与东亚学教授柯利思·考金斯。1994年得知中国有"风水林",他产生极大的兴趣,此后经常访问中国,对江西、福建等中国南方村庄风水林开展了20多年的实地研究,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国风水林的学术论文。这篇文章,他从一位西方学者的角度,向人们  相似文献   

3.
《国土绿化》杂志曾在2004年第11期刊登过笔者关于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一棵千年"九尾杉"的报道,最近,笔者又对此树进行了回访。古村三僚是客家堪舆文化的圣地,"九尾杉"是南宋国师杨救贫留下的  相似文献   

4.
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作者从几个不同方面论述了建筑风水文化在建筑学中的特殊价值,可供业内从事专业设计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内水口处矗立着一棵樟树,树干粗约三人合抱,但內膛已全部黑炭化,仅靠老树的一张皮,活得郁郁葱葱。古树用神奇的生命力展示着大自然生命的奇迹,被当地人誉为"树坚强"。相传元初时,岭脚村中的堪舆大师詹远一乃是董德章的高徒,他为岭脚村的风水格局做了整体规划,并亲手在此水口栽下了这棵樟树。数百年来,这棵樟树一直被村民视为保护神。2007年夏季的一天,雷雨交加,雷击中大树起火。大火一直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一棵葱茏大树就剩下个空皮树桩。令人惊奇的是,第二年春天这棵古樟  相似文献   

6.
笔者者近些年来在江西省从事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项目几十余项,现以南昌市新建县厚田乡为例,研究厚田乡农村村庄风水林的特点,进一步探讨村庄"风水林"绿化利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村庄的景观环境现状;并总结村庄"风水林"的景观作用,据此提出南昌市新农村建规划设计设中村庄"风水林"保护、利用与新农村村庄绿化相结合的针对性方法、建设性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江西省地跨中亚热带,乡村树种资源十分丰富。受传统风水文化影响,江西人民形成了植绿、护绿、爱绿的观念。村宅周围的水口、后龙山、禁山,以及寺庙、墓地周围的风水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常绿阔叶林,是研究中亚热带乡村风景林的理想场所。初步统计,江西乡村风景林中有木本种子植物80余科700余种。除人们熟悉的松、杉、柏等裸子植物和常见的玉兰、含笑、桃、李、梅、杏、柿、石榴、枇杷、杨梅等被子植物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珍贵树种。  相似文献   

8.
绿色文化遗产——东莞市主要风水林群落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东南中国之广大农村,缺少风水林几乎不形成村落.风水林是人们受风水理论的影响,认为对平安、长寿、多子、人丁兴旺、升官发财具有吉凶影响的人工培植或天然生长并严加保护的植物群落,是人们在路口、村后、庭院、坟墓周围等与风水有关的地方所植的林木.它一般具有较长的历史,高大而茂密的树冠层,林下植物种类较多等特征.主要有村落宅基风水林、园墓地风水林、寺院风水林三种基本类型.风水林基本以"枕山环水"为构建原则,布局呈半月形,环抱整个村落,是村落的一道天然绿色保护屏障,无形中具有守护乡村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卢技群 《森林与人类》2014,(12):110-111
<正>宜丰县潭山镇洑溪村古名沙陇村,村子整体朝向为坐北朝南。在村子北面保存有一条至今有1000多年的风景林带,村民俗称风水林。相传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吴氏族民迁入此地建房兴村。兴村之初,村里并不安宁,常有风灾损民房,水灾毀庄稼,人丁不旺,六畜不顺。后村人请风水师指点,才知村子属平阳之地,又紧依耶溪河岸,易染"风雨煞",需在村后东西向修筑一堤并栽上树以"把风水"、避煞。于是村民按此指点,在村后修筑了一条长800多米、宽3.5米、高3米的风水长廊。后来村里果然风调雨顺,人财兴旺。因而世世代代村民  相似文献   

10.
祠堂是我国传统乡土礼制建筑,承载了我国传统宗族文化和儒家礼制思想,但现在却面临着弃置或使用不当等问题。如何更新与利用传统祠堂,使之重新焕发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黄埔村为例,分析了传统祠堂的价值特征,对其使用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指出影响使用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从优化功能选择、创意性使用、完善配套设施、明确管理主体四方面提出了祠堂从传统宗族纽带向现代公共社会职能转变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位居九岭山脉中段武宁岩向北延伸的一支分脉之中。全村被群山环抱,峰峦秀耸,古木参天,森林覆盖率达93.7%,是一个典型的林区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全国生态示范村"。罗坪镇长水村的古红豆杉群所在的位置被当地人称为"砂手",位于长水村六组庄屋里,面积5000平方米。"砂手"是一个堪舆术中的专有名词,指风水建筑两边的侧翼。长水村先人到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东南中国之广大农村,缺少风水林几乎不形成村落。风水林是人们受风水理论的影响。认为对平安、长寿、多子、人丁兴旺、升官发财具有吉凶影响的人工培植或天然生长并严加保护的植物群落。是人们在路口、村后、庭院、坟墓周围等与风水有关的地方所植的林木。它一般具有较长的历史,高大而茂密的树冠层,林下植物种类较多等特征。主要有村落宅基风水林、园墓地风水林、寺院风水林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3.
坑头,是江西省婺源县一座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村落。在婺源努力建设经济强县、旅游大县、文化名县的今天,坑头以其独特的景观,吸引着八方能人志士,来观光、旅游、投资。2002年,一位南昌客商到该村旅游后,签订了600万元的投资合同,开发该村的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风水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有人尊之为科学,有人斥之为迷信。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博士对风水做了大量实地调查和多学科研究。近日他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风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深藏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居住理想。风水是一种文化现象问:风水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有人尊之为科学,有人斥之为迷信,它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答:风水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理论,是中国古代堪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针灸等重  相似文献   

15.
善生风水     
人间境界,风生水起。重回江南,我感受到人间风水的意蕴。江南烟村,云水丛林,灵秀山色,如陶渊明的桃花源,呈现着风水佳致。  相似文献   

16.
善生风水     
人间境界,风生水起。重回江南,我感受到人间风水的意蕴。 江南烟村,云水丛林,灵秀山色,如陶渊明的桃花源,呈现着风水佳致。  相似文献   

17.
丁贤生 《森林与人类》2014,(12):150-151
<正>婺源县城北去50公里的浙源乡虹关村是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徽墨"产地。全村共有民居130幢,其中明代建筑8幢、清代建筑60余幢,许多著名墨师的宅第保存完好。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虹关古村建于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至1130年),由詹姓建村。建村者迁居落户时"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所以取名"虹关",又名"虹瑞关"、"虹瑞山庄",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明清时代,虹关是徽墨的主要产地之一,清代《名墨谈丛》载:"婺  相似文献   

18.
《山西林业》2016,(4):21
正8月26日,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在广西北海市召开"第八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杨家窑村、晋城市高平市良户村、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晋中市寿阳县平舒村以及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等5个行政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  相似文献   

19.
《森林与人类》2014,(12):170-171
<正>竹桥村森林面积约占106.7公顷,占竹桥村总面积的一半,水面面积约3.5公顷。村前一溪如带,良田万顷。村口老樟一株,下有"锡福庙",略远处有"紫澜阁"遗址,村后树竹繁茂,鸟鸣林幽。村旁风景林面积达13.33余公顷,主要树种为苦槠、栎树、枫香、樟树等,白鹭、水鸭、野兔、锦鸡出没于林间田野。竹桥村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明清时代的房屋建筑保存良好,现存完整的有109幢,其中有明代民居7幢,明代祠堂1幢,均为青砖黛瓦。这些建筑中,文林第、十家弄和八家弄3组建筑群甚为出色,均设有3门,  相似文献   

20.
洛克与亚丁     
在中国地图上,稻城不过是小小的一个点,亚丁则完全找不到。同样,比起贡嘎山,位于四川省稻城县香格里拉乡亚丁村的3座雪山就更远离主流文化的审美视野了。我查看了许多地图,大部分四川的地图上都没有注明这3座山,甚至在地形图上,也没有白色显示那里有3座雪峰。这里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而它也的确被忽视了80年——即便它被发现了以后。而今天,当我们得以看到亚丁这样的美景时,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洛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