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林的南宋学者朱熹□张琅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他长期生活、工作过的福建、江西等地,留下了大量有关植树爱林的诗文、遗迹和传说。朱熹的父亲朱松原籍江西省婺源县,公元1123年到福建林区尤溪县任县尉。任满后,携眷居尤溪县城水南书馆教书。朱熹幼时常在...  相似文献   

2.
婺源古树名木多陈爱中江西省婺源县,是我国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故里,亦是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的桑梓。这个地处皖、浙、赣边境,襟带鄱湖浙水的山区小县,历来以古树名木之多而闻名于世,广为世人所传颂。婺源最古老的树,当推独立于王家村后山的汉代苦槠。树高15米...  相似文献   

3.
丁贤生 《森林与人类》2014,(12):150-151
<正>婺源县城北去50公里的浙源乡虹关村是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徽墨"产地。全村共有民居130幢,其中明代建筑8幢、清代建筑60余幢,许多著名墨师的宅第保存完好。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虹关古村建于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至1130年),由詹姓建村。建村者迁居落户时"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所以取名"虹关",又名"虹瑞关"、"虹瑞山庄",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明清时代,虹关是徽墨的主要产地之一,清代《名墨谈丛》载:"婺  相似文献   

4.
《森林与人类》2014,(12):154-155
<正>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古称永川,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古为徽州府城经婺源至饶州的必经陆路之地。明清时期,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经千载沧桑,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这里有被誉为"建筑艺术宝库"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属徽派建筑的"千年古街",古朴典雅的"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和"养源书屋"等民居,还有由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设计的"平渡堰"(曲尺碣)。汪口村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5.
婺源古树多     
婺源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境内多山,是著名的茶乡、书乡。婺源古树很多,有汉代苦槠,唐朝银杏,北宋紫薇,南宋牡丹,千年以上的古树还有虹关巨樟、黄砂黄檀、龙山楠木、卿云洞红豆杉等等。 县境北部的清华镇,在垦殖场小学校内有一棵苦槠,它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在唐代开元28年(公元740年)此树已屹立于县衙  相似文献   

6.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处,鸠两山相对鸣。”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婺源境内河汊纵横密布,峰岩交错相向,松竹起伏连绵,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源般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而所有景观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婺源绝景之一——赋春鸳鸯湖。鸳鸯湖位于婺源县西部赋春镇,景(德镇)白(沙关)公路西侧。离县城43公里,西接瓷都景德镇41公里,南距风景名胜区三清山201公里,北离旅游胜地黄山179公里。鸳鸯湖原名“大塘坞水库”,是一座1958年破土、1960年竣…  相似文献   

7.
柏润 《林业与生态》2011,(12):35-35
对于很少看到雪的南方人来说,上南岳看雪真是一件美妙的事。衡山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帝王都曾在此狩猎祭天;李白曾以"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的传神之笔写出了南岳的冰雪美景。公元1167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应湖南提刑张栻的邀请  相似文献   

8.
正陶然亭公园建于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园,是国家级AAAA景区(点),北京市精品公园。全园占地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面积为16.15公顷。陶然亭是清代的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当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创建此亭,并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为亭题额曰"陶然"。这便是公园名称的由来。  相似文献   

9.
《森林与人类》2014,(12):147-147
<正>婺源县思口镇延村,村前是川流不息的思溪河,村后是"火把山"。延村南北两面的山在村东互相逼近,挤成斜向东北的峡谷。村西是水田,一条溪水经思溪而来,贴村子南缘向东北冲进峡谷。明末清初,婺源的徽商差不多垄断了中国的茶叶和木材生意,而延村思溪是当时江南的茶叶和木材集散地。从前列列木排顺着这条思溪水,漂向思口,漂向婺源,下鄱阳湖,运达长江。延村的树有枫树、楠木、槐树、杉木、马尾松等,山体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有10多株上百年的古树。古树中有"榕柏同根"的奇观:一株榕树和柏腊树生长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森林与人类》2014,(12):108-109
<正>在上高县蒙山乡的山里,有个叫小步的古老村庄,建于南宋理宗年间(约公元1250年前后)。小步村坐落在蒙山山脉的北麓,坐南朝北,门前良田万顷,中间有蒙水静静流过,远处有天山山脉为案。依堪舆家言,是块风水宝地。村庄坐落在上高至新余的古道上,每日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据传很早以前,有个游方老医师从弥勒岭路过时,走得又累又渴,太阳晒得汗流夹背。在弥勒岭上劳作的当地人主动递上水,还淋湿罗布巾为  相似文献   

11.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故里——婺源,这个地处皖浙赣边、素有“书乡”美誉的山区小县,向为人文荟萃之地。查考婺源县的地名,有不少是文人学士根据当地的地理、自然,结合花卉而取之。今录数条,以飨读者。 [锦屏山 ]位于县城紫阳镇西北二里,其山秀若列屏,春日繁花如缬,故名。 [双桂 ]鄣山乡的双桂村,明中叶胡姓始迁此地时,因建居于两棵木樨树下,故名“双桂”。 [桃园 ]江湾镇桃园村,宋初江姓始迁该地时,在居处四周遍植桃树,到了春季,四处桃花放霞,为之称“桃园”。 [梨园 ]江湾镇梨园村,以清末江姓于梨花披雪时节建村于梨果园中,…  相似文献   

12.
正江西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婺源县境内的星江干流及其周边滩涂,总面积为346.6公顷,湿地面积320.6公顷,湿地率为92.5%,是中国特有的蓝冠噪鹛(原名黄喉噪鹛)野生种群的重要栖息地。水是饶河源湿地公园重要的生态资源。公园内碧水环绕,具有江南"鱼米之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新昌县山多林多,且不乏古树、奇树、名木。 朱梅怒放 大佛寺弥勒大殿一侧的濯缨亭,又名朱子亭,相传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著书,并在洞前植一腊梅,人称“朱梅”。此树主干碗口大,枝叶郁郁葱葱。一老僧相告:老梅早已腐朽,这是古梅根上生  相似文献   

14.
周旻林  彭聪 《森林与人类》2014,(12):124-125
<正>靖安县花桥,位于大山深处海拔1500多米的中源乡茶坪村,横卧于白云峰峡谷南源河上。花桥是江西省较为罕见的亭楼式单拱石桥,198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因桥上的亭楼绘有各种图案,且桥栏杆两厢均有石刻浮雕图案,故取名花桥。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重修。拱发券于对峙溪流两岸的峭石上,桥面平坦无阶,宽4米,长20.6米,通高9.96米,占地110平方米。桥用花岗石,亭楼用杉木所建。桥亭里立石柱12根,木柱12根,分三高二低成5间  相似文献   

15.
走进婺源     
<正>婺源一游,轻松快意,既饱览了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山川美景,又见识了宋、明、清三代的古桥、古道、古祠、古民居,还享受了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历史.  相似文献   

17.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还是一位热爱森林、喜欢植树的古代学者。  朱熹自幼爱森林,爱植树。在福建尤溪县的溪南书院旧址现存两株古樟,相传为朱松、朱熹父子手植,后人称之为“沈郎樟”。古樟至今枝密叶茂、郁郁葱葱。其中较大的一株树高25米,胸径209厘米。朱松、朱熹父子还很喜欢柳树,古诗《韦斋垂柳》对此有生动的描写(朱松号韦斋)。诗中写道:“袅袅柔丝正佛廊,好将垂柳作甘棠。”  朱熹有一首叫《代木》的诗,诗中写道:“代木相将入远山,共听幽鸟语关关。殷勤若角当时意,此日那容不尽欢。”它启迪人们要保护…  相似文献   

18.
“迷你”的婺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就听说江西省婺源县有“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之说。一连数日在婺源县境游览采访,所见所闻令人目不暇接。然而,也许直至来到了这个山环水抱、掩映在参天古木巨树之中的晓起村,我才恍然悟到“最美丽的”四个字的确切含义:它是古朴与典雅、历史与文化、自然与生态的一种最优化的奇妙组合。就此而言,在中国乃至世界,婺源的确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千年古县"和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朱子故里"福建省尤溪县的中仙乡龙门场,有一片"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全省最大的古银杏林。这片如诗如画的古银杏林,以其自然生态景色的美妙画卷,令人憧憬、令人陶醉。因其历史悠长、传说神奇、风景秀丽而闻名遐迩,令人神往,成了科普、探古访胜、旅游观光胜地。我国著名文学家、诗人郭沫若先生曾赞美银杏树  相似文献   

20.
张建民摄影 《绿化与生活》2010,(11):F0003-F0003
<正>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的四大历史名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自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