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趴窝病及其环境硒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趴窝病,在我国东北某些地区历史悠久,危害极大,国内曾作过许多工作,但关于本病与微量元素硒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本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病理学观察,进行了马趴窝病及其环境硒水平的分析,探索本病与微量元素硒的关系,结果发现马趴窝病发病地区的饲草、饲料、患马血和毛含硒量均低于适量硒水平。其中怀孕和产驹马血硒含量又较公马和骡为低。补硒以后血硒含量都显著上升,可接近  相似文献   

2.
趴窝病一般是指怀孕母马产前产后出现站立和运步困难甚至经常趴窝不起的一种混合型代谢性骨病。本病只发生在产驹季节(2~8月份),其中以4~5月份最为多见。本病仅见于从产前一个月到产后一个月之内的母马,尤以产后较为多见。笔者对来院诊治的趴窝病马15例进行了治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淤治疗母马趴窝病的疗效观察》在吉林畜牧兽医1986年第二期刊出后,先后收到了几位从事兽医临床工作的同志来信询问各个时期所用汤剂的成分组成和补磷的有关技术事宜,为使这个科研成果在东北地区,特别是我省得以应用,进一步观察用活血化淤疗法治疗母马趴窝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根据中国农科院兰州中兽医研究所拟制的方剂,结合我县几年来治疗本病的实际,现将几个方剂介绍如下:辨证施治,马产前趴窝症用“益气活血汤”治之;马产后趴窝症,初治,连服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了健康马、骤血清维生素D含量和趴窝病马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索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健康马、骡血清维生素D含量相差显著。趴窝病马治疗前血清维生素D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因此认为,病马血清维生素D含量降低,可能是引起本病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马趴窝病”是孕马在产驹前后常发的一种疾病,它对马匹的繁殖和使役危害甚大。对本病的研究报导多为临床治疗方面的探索,而发病机理方面的报道甚少,仅我校病理组倪汝选于1974年发表了“趴窝病、骨软症和非趴窝病马各2匹的病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某些地区的马中,特别是孕马,长期存在一种以腰腿僵硬、跛行和躺卧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称为趴窝病。患马轻者役力降低,重者丧失役力或死亡。幼驹瘫痪、死亡也较常见。为了防制本病,1982~1983年,我们以吉林省的榆树县和黑龙江省的海伦县为基点,对马趴窝病的病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长尾连尾蹄铁的应用,以往国内外文献记载仅限于配合治疗外伤性屈腱断裂。三年来,我们对73匹“趴窝病”马,用装订长尾连尾蹄铁的方法预防和配合治疗屈腱、韧带撕脱性骨折及其所引起的蹄或关节脱位、蹄尖翘起等病例,均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马趴窝病     
马趴窝病(Downerdisease in horses),民间称趴铺,是一种病性尚未十分清楚的代谢性骨病,是妊娠母马的常见病,对马骡的繁殖危害很大。临床上以腰腿僵硬、明显跛行、卧地不起和骨质疏松为特征。马趴窝病发生的历史较久,至少已有50余年。胡祥璧先生早在1953年就报道过马趴窝病,以后各地对本病的病性、病因及防治作了许多研究,陆续发表过一系列的报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趴窝病”马治疗前、后血清钙、磷、钾、钠、羟脯氨酸含量,血清硷性磷酸酶(ALP)活性和外周血浆雌二醇、孕酮含量,以及外周血液中性白细胞、骨髓液中性粒细胞和成骨细胞ALP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中症病马血磷含量减少;血清ALP活性增高;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增多;产后病马血钾含量减少;产前病马外周血浆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减少;病马外周血液中性白细胞、骨髓液中性粒细胞和成骨细胞ALP活性都增强。根据病马上述变化特征,认为本病是发生在孕马的一种混合型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所部分课题组从兽医病因学和中兽医活血化瘀治则方面,分别探讨了东北马趴窝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西兽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马趴窝病的发生与微量元素硒缺乏有关,可用硒制剂进行治疗,而中兽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是血瘀证的一种临床表现,应采取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乍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  相似文献   

11.
中兽医活血化瘀法治疗马产前、产后趴窝病科研成果鉴定会于1984年10月22日在兰州召开,会期4天。参加这次会的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于船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潘哲等30余人。会上,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路振海等介绍了自1981年以来在黑龙江、吉林省进行马趴窝病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情况每年3~7月,正是马产驹季节。长春地区有些生产队饲养的妊娠马,在产驹前后20天左右,出现趴窝现象,因病因未完全阐明,一般称之为趴窝病。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多发病(特别是4、  相似文献   

13.
马产后瘫痪病,俗称趴窝病。病马多在产后十几天内发生腰腿疼痛,甚至卧地不起。但亦有少数母马在妊娠后期(产前1~2个月内)即发生腰腿疼痛,轻者产后可自然消失,重者多在产后腰腿瘫痪卧地不起。本病在我国东北地区历年均有发生,其残死率可高达总发病数的20%左右。但尚缺乏比较理想的防治办法。为此,我们曾于1981~1982年对本病的诊疗进行了初步探  相似文献   

14.
1982年以来,我们通过对东北马趴窝病病因的调查研究,查明了发病区的饲草料中含硒量低于0.05ppm,患马血硒低于0.1ppm,毛硒低于0.25ppm。病理学观察证实,心肌、骨骼肌、肝脏、肾脏等主要器官均出现营养不良或坏死。此外,在患马四肢下部关节软骨,可见营养不良、坏死、增生等变化。为了探索这些变化的X线影像特征和性质,结合临床、病理和实验室检查,对趴窝病马四肢骨骼作了系统的X线检查,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趴窝病”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趴窝病”是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的一种对马属动物危害较大的疾病,多发于春、夏季的临产或产后母马,病区的土壤、饲料低硒,病马血、毛含硒水平低于正常值;应用含硒金龙散和含硒注射液进行治疗,治愈率达97.67%,有效率100%,疗效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从1979年10月,我用综合疗法治家畜破伤风7例(马4例、骡2例、驴1例),全治愈。其中,高度兴奋、全身强直、口仅张开一横指的严重病畜5头(马2匹、骡2头、驴1头),兴奋性不高、有一定食欲、只有部分肌群强直的较轻病马2匹;伤在耳后的2例,伤在腹部的2例,伤在后蹄的1例,伤在股内侧的1例,查不出伤口的1例;年龄1.5~7岁;发病2~4天后治疗,平均5~15天治愈。  相似文献   

17.
由于使役或管理不当造成家畜肢蹄病,在农村经常发生。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会使家畜降低或丧失使役能力,在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近三年来我站用自制当归液穴位疼点注射治疗大家畜腿瘸32例,其中,马15匹、骡6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住院“趴窝病”马106例进行了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对轻、中、重症病马分别采用补钙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和中西医结合配合装着长尾连尾蹄铁的方法,效果显著。总治愈率为91.6%;轻、中、重症病马的疗程分别缩短为8.3~11天、14~17.6天和28~31天。对以往不予治疗的继发跟健撕脱性骨折病马,用接骨散外敷和石膏绷带(或竹、板)固定,配合补钙治疗,结果对继发单肢跟健撕脱性骨折病马有一定效果。 1982~1983年两年期间,对历年发病较多地区的150匹孕马应用南京石粉进行了预防试验。结果,试验组75匹均未发病,对照组75匹有13匹发病,发病率为17.3%。  相似文献   

19.
<正>本市某会所的一匹进口马突然出现食欲废绝,剧烈疼痛,出汗、蹄踢腹部的症状,来我站就诊,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小肠结症。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9年9月20日下午某会所派人来我站门诊请笔者到该会所出诊,笔者到后发现病马舌苔尚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从伪满时期就有马趴窝病发生。解放后,本病还有逐渐增多的发展趋势,对马匹繁殖和农业生产危害极大。其发病原因与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