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探究城市构筑空间与绿度空间耦合路径,优化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方法  基于分形、人工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ANN-CA)与空间句法等模型,进行多时相的漯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分析和预测仿真。  结果  ①形态分维数由2003年的1.64增长到2013年的1.70,2018年达1.75;② 聚集维存在数据突变点,空间集聚状态在不同圈层存在差异;③2003—2018年城市绿度空间可达性显著降低;④构建ANN-CA-GM(1, 1)城市增长模型模拟“底线、约束和理想”3种未来情景,对构筑空间和绿度空间的耦合发展过程进行预测: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将持续增至156.71 km2,其中理想情景下的构筑空间集聚范围回落至市政府周边5 500 m,与绿度空间面积比为1.00∶1.48。  结论  ①2013年城市形态接近最优,随后由于城市高密度发展,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过密,与绿度空间耦合交流受阻;② 在2018年市政府周边14圈层(7 000 m)范围内建设用地高度聚集,此区域内发展生态用地有助于引导精明增长,构建韧性城市;③ 绿度空间面积大且可达性程度高的区域集中在建设用地高度聚集范围以外,而聚集区内的沿河绿地空间利用程度低;④ 理想情景空间耦合布局为国土空间规划及“三线划定”提供定量化数据支撑与空间布局参考,通过绿地布局实现城市生态服务的有效供给。图7表4参33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市景观建设越来越精致化,城市绿雕越来越受到热捧。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艺术类型之一,城市绿雕的主题设计十分重要,这也是绿雕的灵魂所在。但是目前许多绿雕作品缺乏特色或过于"炫技",从而忽视了主题内涵的表达。本文从多个方面来研究绿雕的主题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挖掘绿雕作为城市公共艺术"载体"背后更深层次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3.
城市无序蔓延导致相邻城市之间存在大量社会、生态问题,而国际上普遍采用绿心模式作为应对策略。文章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交接处“绿心”示范区的研究,从多方面提出“绿心”示范区空间开发的优化策略,并提出 “一心一肺三组团”的“绿心”示范区用地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设用地规模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国家对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实施"双控",迫使城市空间布局在面状发展的同时向三维纵向发展,因此城市空间的"真三维"立体开发利用成为趋势。特别是以地铁为发展轴的地下空间线性开发,结合以地铁站为枢纽的综合节点开发,必将带动整个城市地下空间网络的形成。该文分析了徐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及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类型,探讨了地下空间建设用地的供给方式,对徐州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开封地区西瓜产业信息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开封西瓜基本生产情况,从产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分析了开封地区西瓜出现"卖瓜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实现西瓜产业信息化的3点要求,以保障开封地区西瓜产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徐苏萍 《新农村》2012,(8):15-16
浙江省富阳市委、市政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杭州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新型城市化为总引擎、总动力,以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为主抓手、主平台,通过建设新沙岛城市"绿心"综合体,为发展新型现代农业、打造"运动休闲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在具体工作中,尤其在新沙岛城市"绿心"综合体建设上,东洲街道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  相似文献   

7.
论京郊二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新修订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年- 2020年 )>的实施,郊区的地位将得到提升.京郊应抓住机遇,积极调整二三产业空间布局,实施"四大战略",培育"四个主导产业",建设"四条产业带"以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相似文献   

8.
通过衔接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的用地分类标准,从而保证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在用地规模统计与空间布局上的一致性。以天津市静海县为例,提出"两规融合"背景下的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分析其可行性,以满足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从而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开发试验区"十一五"以来,无锡市锡山区编制了综合创新试点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制定了江苏省无锡现代农业开发试验区综合创新试点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全面规划建设80km2的江苏省无锡现代农业开发试验区,实施土地综合整理、现代农业开发、新型农村社区集群建设的综合创新试点。试验区根据空间布局和功能特点,分为江苏省无锡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中国农科院太湖水稻示范园、江苏省无锡斗山农业生态园、江苏省无锡绿羊花卉苗木园、中国红豆杉高科技产业  相似文献   

10.
白坤  贾真 《农业与技术》2022,(5):136-139
绿廊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区域环境,美化城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绿廊项目实践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大部分绿廊项目在设计实施过程中过度强调其生态性,虽然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但是这种现代景观并未深入挖掘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导致以"绿"为主的城市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研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发挥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方法/过程】以福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城市环境问题和城市规划理论,从福州市主城区的水文特征、地势特点,以及现有城市绿地布局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地发挥的作用。【结果/结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城市现有绿地的作用,综合城市水情与地势,利用绿地的截流、蓄水的能力,分担城市内涝的排水压力,解决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隐患,优化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三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对三河市绿地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生态和景观规划相关理论,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关规范为依据,在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市区绿地系统进行了规划。对该市区绿地系统结构、布局及分类绿地进行规划和控制,提出"一面一带二网多点"的绿地网络结构和"绿、水、城、林、山"交融一体的绿化原则,并对三河市绿地系统特色景观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徐文辉  章茜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92-8794
介绍了德清县的概况以及该县城市绿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分析"双城"模式绿地系统规划原则与布局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双城"各类绿地规划,以期引导德清县的"双城"模式合理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宏旭  董雨欣  刘慧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97-10499
在城市特色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分析了城市绿地特色的构成要素,城市绿地系统特色的表现方法。以黑龙江省双城市为例,解析了城市特色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并详细介绍了形成"百年古堡,百企百园"的城市特色框架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提出适合于城市自身发展特色和生态特征的绿地系统规划应从区域大环境、历史文化积淀、城市发展模式和居民生活方式4个方面进行挖掘和开展,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5.
山水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绿地系统与自然条件相协调是城市特色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山水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在这方面有它独特的代表性。文章对山水园林城市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例介绍了佳木斯市如何对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各类绿地进行精心规划和布局,使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与自然山水相契合,形成了佳木斯市独特的绿地系统构架,在城市特色形成中发挥了绿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初探——以乌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绿地建设重点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经验,阐述了开放空间体系和城市生态网络建设的必要性,以乌海市为例,分析该市城市布局与资源分布特征,提出了营造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以及用廊道将城乡丰富的绿地资源有机串联的构思,并提出构建由大到小,由主及次,互相渗透的"树状"生态网络结构的策略,以期在绿地系统规划中使城乡绿地贯穿为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7.
骆永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30-19933
以福建省东山县为例,总结了海岛城市的特点,在相关规划原则和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等相关理论,从区域、分区和微观具体设计3个尺度层面上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研究,突出了防护林体系规划的生态意义,以实现海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以后其他相关海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凤飞    刘健      余坤勇    刘艳芬    高仰驰    杨柳青    林灵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6):201-206
随着城市环境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关注,作为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的小型公园绿地日益被重视。引入分形理论的计算方法,用量化的方式探讨福州市主城区小型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特征,以期为后续此类小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与科学选址提供参考。以福州市143个小型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格维数、半径维数、边界维数3个分形维数的计算,分析总结其空间布局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主城区小型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具有分形特征但不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其网格维数为1.135 3,空间分布均质度和填充度较低;半径维数达到2.608 0,离心程度强,没有明显的城市中心指向形态,布局密度以绿地重心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的平均速度比较大,但实际上是一个由中心开始,先缓慢地增加,后转为不均匀的较快速增加,继而进入缓慢增加的动态变化过程;边界维数为1.385 9,生态稳定性一般,具有较为显著的边界效应。福州市主城区的小型公园绿地其空间布局仍可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其空间布局合理性的提高与自我优化结构潜能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探讨——以焦作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樊良新  牛海鹏  陈金海  李瑞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04-2605,2693
城市绿地系统属于强干扰、脆弱的生态系统,而绿地系统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它的生态功能的发挥.焦作市属于一个"资源型城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绿地系统是其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地状况,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健康,而且还严重制约着焦作市向旅游城市的转变.依据焦作市城区影像数据、绿地统计数据,对城区绿地系统2000~2004年绿地结构、格局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其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可达性程度已成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指标。为了给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合理空间布局提供指导与科学依据,以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线段模型并进行句法测度与量化分析,结合ArcGIS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4个维度指出南陵县在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1)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良好,能在总体层面上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要求。但其空间聚集性呈现多核心的圈层分布特征,新老城区公园布局不均衡,部分公园周边道路体系建设不完善;2)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感知可达性较差,不利于城市居民通过局部路网感知公园的整体空间信息,并且公园整体空间渗透能力不足,心理可达性一般;3)在依据完善城市道路结构、合理增加公园绿地、优化绿地分类分级体系和丰富绿色开放空间等策略优化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后发现,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的全局与局部整合度值均明显提升,公园空间分布系统性与均衡性方面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